桓台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3&rec=193&run=13

综述
1988年,桓台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社会总产值实现122958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
比上年增长29.5%;国民收入达到43016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8774万元,比上年增长34%,
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20540万元,比上年增长6.3%,工业总产值实现58234万元,比上年增长47.61%。在工业总
产值中,县属企业完成15169万元,比上年增长31.92%;乡镇企业完成15169万元,比上年增长79.12%;村以下企
业完成27314万元,比上年增长42.91%。工业总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上年的41.5%上升到42.4%。建筑安
装产值实现45000万元, 劳务收入实现1575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4%和3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33177万
元,比上年增长40.8%。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实现2568万元,比上年增长99.7%。财政收入实现3025万元,比上年增
长13.97%。年末城乡储蓄余额26615万元,比年初增长38.1%;总人口为462186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727人,人口
自然增长率8.51‰。
农业通过增加投入, 建设商品粮基地县,调整种植业及农业内部结构,持续获得丰收。粮食总产达到28089万
公斤,比上年增长8.1%;森林覆盖率达到1.47%,比上年增长0.2%;大牲畜、生猪、家禽存养量分别比上年增长
50.4%、80.6%和20.7%。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30元,比上年增长79元。
工业企业通过深化改革、调整产品结构、开展企业升级活动,结构日趋合理,效益和企业素质不断提高。适应
市场需求,效益较好的针棉织品、机制纸及纸板、皮革、磷肥、水泥、轴承等,均比上年增产30%以上。乡以上工
业企业实现利税比上年增长68.86%,高于产值增长速度。年内获省优质产品1个,市优质产品16个;创省级先进企
业1家,市级先进企业12家。
建筑队伍达5.5万人,已有三级企业26家,四级企业87家,四支队伍进京承揽工程。
外经外贸工作已批复立项合资项目3个,补偿贸易项目1个,总投资2761万元,利用外资256.4万美元。
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职业高中3处,普通高中4处,小学290处,幼儿园261处,年内升入大中专(含
初中中专) 学生666人,其中大专以上334名。有电影放映机构79个,乡镇文化中心13个,村级文化室118处,村村
建有广播站(室),桓台电视台建成开播。县以上卫生机构达到51个,有医疗点的村343个。贯穿县城南北长2.8公
里、宽38米的柏油路建成通车,县公园建设已成雏型。

(田家美 李旭)

商品粮基地建设基本完成
桓台县198G年被列为全省首批商品粮基地县, 至1988年底, 省、 市、 县共投资400万元, 集体和个人投资
1085.7万元, 基本完成了三年建成商品粮基地任务。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修防渗渠道169万米,其中地下渠道
28.08万米;新建机房2050间;新打机井650眼。②良种生产基地建设,完成土建面积120平方米;打深机井9眼;修
防渗渠5500米;新建和维修晒场3024平方米;购置大型农业机械4台,5吨/小时种子生产线一条。③农业技术推广
体系建设,扩建化验室28平方米;新建病虫测报站1处;组建植保专业队6个;并购置了部分化学仪器和教学设备。
商品粮基地建设任务的完成,改善了全县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李旭 徐业新)

引黄过清补源工程竣工
引黄过清补源工程, 跨惠民、淄博两地市,总干渠长18.165公里,设计流量25秒立方米,流经高青县5个乡镇
23个自然村,穿越小清河入桓台县马踏湖,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桓台县投资1027万元。
1987年10月10日, 姜春云省长参加奠基工程开工后,桓台、高青两县当年完成渠首沉沙池工程4.6公里,干渠
工程18.165公里, 累计土方199万立方米。1988年,高青县分担干渠上游段8697米,桓台县分担下游段9600米衬砌
及建筑物施工任务。桓台筹资438万元,2000多人投工20多万个,搬动土石5万立方米,制作、搬运、衬砌水泥预制
件75万块,完成了任务。至此,整个工程完成了建筑物67座,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29440立方米,砌石14003立方米。
12月15日工程正式放水,副省长赵志浩、马忠臣,淄博市委书记王怀远、市长韩新民参加了放水仪式。
同年, 桓台县组织1.5万名劳力,筹资330.72万元,投工32万个,完成了县内总干渠和北干渠开宽疏挖及33处
引黄放水配套工程,完成土方20万立方米。
引黄过清补源工程竣工放水,改善了桓台县马桥、陈庄、荆家、起风、田庄、邢家等乡镇的耕地灌溉条件,补
济了地下水,净化了马踏湖水质,促进了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田家美 李旭 薛庭仁)

工业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1988年,桓台工业企业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产品向高档次、高附加值、农副产品及现有工业
产品的深加工发展;适销拳头产品增产幅度大;滞销控制产品产量下降。以皮革为原料深加工增加的产品有皮衣、
皮鞋、箱包;以鲜蛋为原料深加工的产品有溶菌酶、蛋粉等。新上档次高、畅销产品有白水泥、棉纱、离心筛浆机、
低压开关屏、小规格塑料食品袋等。传统拳头产品碳氨(实物)、普钙(实物)、轴承、水泥、双盘磨浆机、皮革
(折牛皮) 、木制家俱分别比上年增长80.4%、46.4%、58.5%、48.1%、53.9%、24.9%和100%。限制控制产
品粮食酒、 油毡纸、变压器分别比上年减少44.1%、6.9%和37.1%。产品结构的变化为全县工业的发展增加了活
力和后劲。

(田家美 潘文英)

建筑企业推行股份制、养老保险制和设备租赁制
1988年,桓台县为使“建筑之乡”的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管理更加科学化,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重点推行
了股份制、养老保险制和设备租赁制。
推行股份制,是在企业内部清产核资后,将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4:6或5:5的比例划分为集体股和个人基本股,
然后将个人基本股分为若干股,职工按工龄、技术、贡献分别享有1—3股并按享有股金投入相应数量的浮动股,基
本股与浮动股捆在一起,同企业“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个人浮动股允许继承和在企业内部转让。这样便形成了
以按劳分配为主、 按股分配为辅的分配机制,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兴衰连在一起。全县有7个乡镇建筑公司实行了上
述股份制,5626名建筑职工成为企业股东,1923个股东投入浮动股金达201万元。
全县13个乡镇建筑公司实行了养老保险制, 入保人数达4318人,投保数额达132.7万元,每个职工按其投保数
额,退休后可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使之老有所养,解除了后顾之忧。
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从1987年推行施工机械设备租赁制,将施工机械设备全部承包给设备科,在保证内部工程
需要前提下, 允许向社会租赁,1988年6月又成立了桓台县建筑机械租赁公司。两年中为24个施工单位提供设备、
收入租赁费110万元,设备利用率从40%上升到80%。
“三制”和与之配套的不同形式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为全县建筑企业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实力。唐山建筑公司
成为全省首家省级集体建筑先进企业, 新城建筑公司承建的省外贸24层大厦被济南市评为7大优良工程之一,邢家
建筑公司施工的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公寓被北京市主管部门定为质量免检工程。

(田家美 魏宽凡 孟凡玉)

外向型经济开始起步
1988年4月, 县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作为全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综合行政管理部门。各乡镇、县直各有
关经济部门也相继建立了外向型经济工作机构。 县政府于4月26日制定了《关于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若干政策规定
(试行)》和《桓台县发展外向型经济五年规划和设想(1988~1992)》,并组织参加了1988年度“广交会”和青
岛“小交会”。年内先后与来自美国、加拿大、奥地利、西德、日本、南朝鲜、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
20多家客商进行了近百次联系洽谈, 共达成投资意向书10份,签订合同项目4个,总投资1312.9万元;全县外贸出
口商品收购值实现2568万元,比上年增长99.7%。

(李旭 刘春杰)

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1988年是桓台县历史上城区基础建设最快的一年, 总投资850多万元,一批工程相继竣工或完成大部,城市面
貌明显改观。
长2893米、宽38米,贯穿县城南北的西二路工程,1988年4月10日开工,9月10日竣工通车,总投资650万元。
由县城西到市排污主河道——朱龙河的排污工程,年内已铺设排污管道4700米、排雨管线6140米,并完成了排
污泵站建设的第一期工程,共投资300万元。
县城镇北一路拓宽改造工程, 拆迁房屋323间及部分供电、通讯设施,从4月初到5月底完成。路全长2170米,
宽16米,投资100多万元。
县城还拆除实体墙320米,改修透景墙270米,铺设人行道4360平方米,粉饰建筑物4900平方米,植种草坪5480
平方米、花卉1000多株,改造自然河道滩涂建设具有开放和自然风光特点的公园1处,面积达18公顷。

(田家美 毕宜勤)

桓台县荣获“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称号
1988年, 桓台县共建拥军优属组织550个,对军、烈属义务帮工46000个劳动日,对全县15988户优抚对象发放
现金990450元, 户均536.6元,其中军属户均629.6元,比上年户均提高61.15元。还首次对全县95名城镇义务兵进
行了统筹集资优待,户均575.7元。落实了“群众优待,国家抚恤”的拥军优属政策。7月28日,被国家民政部、中
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称号,并授发了铜牌奖匾。之后,又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拥
军优属先进单位”称号。

(李旭 徐承来)

计划生育工作居省先进行列
1988年6月, 桓台县成立县计划生育协会,并通过了《桓台县计划生育协会章程》,协会有常务理事14名,理
事63名。年底,索镇、耿桥、起凤、荆家、陈庄、新城、田庄、邢家、唐山、周家、果里、侯庄等12个乡镇也相继
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
全县从8月份起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宣传、落实《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印、贴《条例》9万份,达到每户
1份,提高了广大群众依法办事和计划生育观念。
全县还采取计划生育指标公开、群众监督、刹抱养寄养婴儿风、抓晚婚晚育措施落实,建设基层服务站(室)
等措施实行人口控制。全县建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12处,村计划生育服务室299处。
年内全县计划生育率99.9%,人口自然增长率8.51‰,低于9.3‰的控制目标。8处乡镇无计划外生育,占全县
乡镇总数的61.5%; 338个村无计划外生育,占全县村庄总数的98.8%。全县被评为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索镇、
陈庄乡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乡镇。

(田家美 伊明 吴继强 李象珂)

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1988年,桓台县把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作为“科教兴县”的基础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成立了桓台县
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指挥部,派出10名实验室特派员进行领导、组织、指导、督促,使全县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
展。全县兴建中学二类实验室18处,三类27处,总使用面积达3500平方米,使农村中学都有了实验室;兴建小学一
类实验室24处, 二类40处,三类155处,使农村73%的小学有了实验室;中小学共傲仪器橱1846立方米,桌凳1883
套。全县实验室建设总投资600万元(不含因实验室建设改造的校舍和新建的综合楼等投资)。

(田家美 耿佃东)

全县审计工作组织健全、成绩突出
1988年,桓台县在相继成立县审计局和县直单位、企业内审机构的基础上,又在乡镇建起13处审计所,设专兼
职干部27人,为全省第一个在乡镇建立审汁所的县。全县审计工作基本形成体系和网络。
审计范围逐步扩大到承包经营审计、基本建设审计、财税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贷款审计、审计凋查、行
政事业单位定期报送审计、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等。
年内, 县审计局共审计92个单位,查出违纪应上缴财政款额102万元。各主管部门的内审机构和乡镇审计所对
所属215个企业普遍进行了年终承包经营审计,其中内审机构还对52个单位进行了专项审计。
县审汁局被中共淄博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一次,被市审计局评为“全市审计系统先进单位”、“五
年审计工作先进集体”。

(田家美 伊明 耿佃盈)

金家油田正式开发试采
金家油田,位于桓台县马桥乡金家村周围,面积约22平方公里,探明原油储藏量约2000万吨。
该油田1965年打井开发,当年钻井2眼,1971年至1972年钻井1眼,1981年至1982年钻井1眼。1988年8月,胜利
油田纯梁采油指挥部确定从当年底至1989年春搞金家油田会战,正式进行开发,计划打井197眼,日产原油300吨。
原钻油井已进行试采,有4眼井正常产油,日产原油8至9吨。

(田家美 张春贞)

王树银规模养猪年收入两万元
唐山镇唐二村养猪专业户王树银,家庭承包责任田4亩、果园20亩。1986以来,他在搞好粮、果种植业的同时,
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先后投资修建猪圈21间,购进优良种母猪自繁自养,逐步发展规模养殖。1988年,共饲养生
猪164头,年净收入20180元。

(李旭 王立昌)

十年改革变化巨大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十年改革,桓台县发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1988年比1978年增长3倍左右。其中,社会总产值增长3.03倍,平
均年递增15%;国民收入增长2.91倍,平均年递增14.6%;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67倍,平均年递增16.7%。各项综
合指标按可比价格计算,十年间增加的绝对值都大大超过了1949年到1978年的累计增加值。
农业、工业、建筑业,为桓台经济的支柱,无论结构还是产出、效益,规模等,都有了巨大变化和发展。
农业方面,1988年与1978年相比,总产值增长112.2%,平均年递增7.8%。其中:林牧副渔业产值所占比重由
10.7%上升到32.4%; 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力占农村劳力总数的比例由13.97%上升到46.2%;农村工业产值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7.4%上升到51.3%。粮食总产达到28089万公斤,增加9808万公斤;单产达到353公斤,增
加120公斤;棉花总产达到361.75万公斤,增长5倍。经济作物、林果、畜产品、水产品等产量也有大幅度增长。
工业方面,1988年与1978年相比,总产值增长6.8倍,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增长9.7倍,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
重由22.04%上升到26.47%。全县已形成包括食品、建材、机械、纺织、塑料、化工、电子电器、制革、造纸、铸
造、水泥、化肥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布局和体系。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2.66%上升到73.93%。
主要产品产量和质量均有大的增加和提高,其中建材产量增长17.4倍,塑料制品、机制纸、纸板产量增长8倍以上,
轴承、饮料酒、鞣制皮革、合成氨增长1倍以上,纺织、化工、电子电器从无到有并形成相当规模。农锨、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380型双盘磨浆机、乌河特曲酒分别创部优、省优产品。
十年间, 全县建筑业迅速发展为拥有26家三级企业、87家四级企业、107名工程师和224名助理工程师、5.5万
人、5000万元固定资产的企业集团,成为桓台经济的一大支柱。198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特地为桓台写了
“建筑之乡”的题词。1988年,实现建筑安装产值4.5亿元,约比1978年增长4.5倍,平均年递增22.1%。
十年间, 各项社会事业均有了很大发展。1988年比1978年载货汽车增长17倍,电话机总数增加569部,在校中
学生增加15.5%,学龄儿童入学率提高2.58%,农村医疗点增加78个,县以上卫生机构增加35个。学校经过校舍改
造、实验室建设,结束了土台子、黑屋子的历史。县电视台建成开播,村村建起了广播站(室)、医疗卫生室。忠
勤祠、五贤祠、15层宾馆大楼、桓台饭庄等文化占迹和服务设施进行了恢复修缮或新建,以文化古迹和马踏湖为重
点的旅游事业发展很快。1988年,跨越惠民、淄博两地市的引黄过清补源工程建成使用,贯穿县城南北的三块板式
西二路竣工通车,商品粮基地县建设任务完成,改善了工农业生产的条件。百货大楼、建筑技工学校、城镇中学、
实验小学、职工活动中心、一幢幢商品楼、办公楼拔地而起,县城正向小型城市迈进。
十年来, 市场日益繁荣,人民生活不断提高。1988年比1978年,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4.8倍,平均年递增19.2
%;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增长6.2倍,平均年递增21.9%;城乡储蓄余额增长32.3倍,人均储蓄增加557元;全部
职工平均工资增长2.1倍,平均年递增12%;农民人均收入增长7.3倍,平均年递增23.6%。电视机、电冰箱、收录
机、洗衣机涌入职工、农民家庭,农民住房改土坯结构为沙石砖瓦结构,衣着从传统的蓝、黑布装趋向西装革履,
生活由吃粗吃饱向吃细吃好、注重营养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田家姜 石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