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3&rec=189&run=13

综述
1988年,博山区仍辖11镇9乡4个办事处,人口4625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028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
678.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35‰。
年内, 全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完成79276万元,比上年增长33.1
%。工业产值完成72521万元,比上年增长36.3%。乡镇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12万元。完成技术改进项目76项,
新上项目40项。引进国外技术设备2项,新产品开发27项,其中13项填补国内和省内空白,4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创优质产品73项, 其中部优2项,省优15项,市优56项。对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陶瓷、琉璃、耐火
材料等传统工业继续发展; 塑料、化工新兴工业迅速发展;纺织工业逐渐形成规模,年产值达10378万元,比上年
翻了一番还多。
全区10个企业达到市级先进企业标准,2个企业达到省级先进企业标准,41个企业达到三级计量标准。3个乡镇
产值超亿元,6个村产值超千万元。
农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全区农业总收入完成76261万元,比上年增长36.8%。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964万公
斤, 虽因秋季受灾减产,仍比上年增加318万公斤。蔬菜生产稳定发展,新开发蔬菜制种基地600亩,年总产量1亿
公斤。 畜牧业生产在规模养殖方面有新的突破。规模养猪场达16处,存养量达35000头;养鸡场达13处,存养量达
61万只; 大牲畜存养量2914头;水产品产量达到8万公斤。山区开发建设进入新阶段。按“五个一”的标准建风景
山,全年植树造林1.3万亩,果品产量达到681万公斤。完成农田基本建设项目884项,小流域综合治理50平方公里。
深入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工作纳入了依法和科学管理的轨道。
全年财政收入10454.9万元, 比上年增长16%,连续4年收支平衡。年末城乡储蓄余额29066万元,比上年增长
28.4%。
城乡市场活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41334万元,比上年增长28.4%。人民生活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年平均
收入1468元,农村人均收入807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35元和112元。
城市建设方面,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和蕉庄、南博山等镇的15项规划设计。孝妇河城区河段五公里的综合
治理工程和沿河西路拓宽工程竣工; 打通并被覆512米长的马公祠隧道,实现西过境公路通车。开发凤凰新村、核
桃园新村2个生活小区建设。城市综合开发建设面积10.7万平方米,已竣工5.7万平方米。程控电话机房竣工,电缆
埋设完毕。城区环城公共汽车通车。新建四路商业街改造完成。
坚持内联外引的对外经济策略, 年内签定经济技术协议98项,实现后可新增产值1.2万元。利用对外开放的机
遇,扶持和鼓励出口创汇大户,出口产品厂家由10家发展到17家。产品达9类42种,全年出口收购值完成1264万元,
比上年增长54.5%。
教育工作有新的发展。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及格率、升学率均在98.5%以上。重点改造学校2处,新扩8个初
中班、2个高中班。实行社会捐资办学、勤工俭学取得新成绩。与山东建材学院联办了博山分校。
各类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活动深入发展。劳动就业4386人,安置1129人。汁划生育率达99.5%。举办了“柳杭
杯”游泳赛和第九届元霄灯会。普法教育被省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满意在博山”活动深入人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一步发扬光大。

(博山区志办公室)

区代表团回访延安
应中共延安市委、市政府的邀请,由韩其诰区长为团长、区委副书记李祖晨、区纪委书记吕宜全为副团长的博
山区友好代表团一行九人,于1988年11月21日至25日回访了友好城市延安市。
代表团同延安市的党政领导和群众进行了座谈和广泛接触,并先后参观了七里铺城市规划小区、延安卷烟厂、
丰足火柴厂,还到枣园村实地察看了由博山柳杭村资助兴建的山楂林、养鱼塘和羊毛衫厂,瞻仰了革命旧址,签订
了延安市、博山区“关下进一步加深延安——博山友好姊妹城市情谊、促进双方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议”,达到丁交
流情况,增进友谊,进一步搞好经济横向联合的目的。

(博山区志办公室)

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博山区工业逐步改变传统的重型工业结构,轻纺工业迅速发展。1982年全区纺织工
业企业2家, 年产值285万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1.8%。近年来,为加速纺织工业的发展,与香港华润、南光集团
及中国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院实行联合,从西德、美国、日本等国家引进了高速纺机、制丝机、棉纺织机等先进设
备,年生产涤纶长丝4600吨,棉纺2万锭,毛纺4000锭。1988年纺织工业发展到33家,年产值完成10378万元,在全
区工业产值的比重上升为14%。

(博山区志办公室)

小企业实行租赁承包制
博山区商业系统从1984年开始试行小企业租赁经营, 至1988年底,租赁企业已达133处,占本系统小企业总数
的95%,其中国营企业55处,集体企业78处;集体租赁的105处,合伙租赁的10处,个人租赁的14处,社会租赁的4
处。租赁企业的职工共有1340人。
在小企业租赁中,主要规定了承租人在承包企业期间为法人代表,拥有本企业的经营、劳动、资金等管理、使
用权;自负盈亏,照章纳税;还规定了个人向企业缴纳一定数量的抵押金,承租企业及其职工性质不变。
租赁制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业务不断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完成销售额2808.5万元,比上年增长
29%;实现利润51.9万元,比上年增长27.5%;上交租赁费708万元。

(博山区志办公室)

蕉庄电厂并网发电
为促进乡镇工业的发展,缓解电力紧张状况,蕉庄镇农民集资建成蕉庄发电厂。
该工程1986年由山东省计委[86]鲁计能〈基〉字第520号文批准立项,1987年6月16日破土动工兴建,1988年
7月9日第一期工程竣工,并于7月29日正式并入山东电网发电。投资1647万元。
电厂总容量为2×6000千瓦, 两机组日发电量平均为26万度,年发电量为7800万度。以每度电再生值4.25元计
算,全年可为国家增加产值3.315亿元。

(博山区志办公室)

治理孝妇河成效显著
孝妇河源于博山城南灵泉,出泉北折蜿蜒贯通城区中间。1950、1964年政府曾两次投资疏浚河道,筑坝修堤。
但由于工业发展迅速,人口急剧增长,年达1600万立方米之多的废水、污水倾倒其中,致使河道淤塞,水质污染,
秽气四溢,严重危及人民健康。鉴于此,1988年春,区委、区政府决定综合治理城区河段,并委托上海同济大学负
责工程设计。自神头桥至泷水桥,全长5000余米,于4月5日动工。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部队官兵,踊跃参加义务
劳动,有105个单位,近万人上阵,奋战179天,投工40万个,清淤土20余万立方米,砌污水暗渠万米,筑滚水坝26
个, 设入河台阶30处,建污水检查井50个,新建彩虹、燕鱼、玉带等多种形状的车行桥、人行桥各4座,改造、装
饰旧桥8座,新建凉亭2座,喷水池2处,纪念碑1座。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兰夫、周谷城,全国政协副主席杨
静仁、 程思远及全国著名书法家、画家、专家沈鹏、黄胄等19人还为纪念碑和13鹰桥题了字。整个工程于9月39月
30日竣工,总投资7元。
治理后的孝妇河,使博山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河边垂柳拂堤,河内水坝各异,桥、亭、雕塑、喷泉相映成趣,
给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幽雅、清新的生活环境。

(博山区志办公室)

孝妇河西路拓宽
孝妇河西路,北起青龙桥,南至神头桥,全长2940米,为博山城区交通要道。原路基窄狭,人车混行,事故迭
生。1987年初,市政府将该路拓宽列入重点工程项目,区委、区政府积极组织实施,同年5月4日动工,1988年10月
10日竣工通车,总投资900万冗。整个工程,共搬迁54个单位,93户居民,拆除房屋693间,铺沥青路而4.7平方米,
人行路20600多平方米,车行道拓宽为14米,人行道扩至5~7米,使交通拥挤的状况得到缓解。

(博山区志办公室)

博山内环城路通车
博山城区人口密集,车流量大,尤其上下班时车流如水,人行如潮,交通常被阻滞,车祸时有发生。为解决行
路难的问题,区政府1987年决定在城区开辟两条环城线路,并对全线路面进行修整,将土质路面改铺沥青路面。至
1988年9月底,整修完毕. 两路也先后通车。东环城路从火车站经五岭路、安上村至北万山村,全长8.6公里。设12
站; 西环城路从火车站经人民路西段、峨嵋山路至人民桥,全长6.6公里,设14站,两路线日客运量2500人次。内
环路通车后,为博山城区人民生活带来方便,受到群众的称赞。

(博山区志办公室)

博矾路通车
为改善博山北部山区交通不便,开发山区资源,促进博山——淄川两地山区经济往来,经区十一届人民代表大
会决定,修建博矾公路。
博矾公路, 从博山城至淄川区矾场村,全长6.5公里,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修建。1988年4月1日动工,共挖土
石方6.6万立方米, 拆迁房屋74间,占用土地86.85亩,投工10.8万个,总投资79.18万元。资金由博山区交通局补
助12.5万元, 夏家镇投资23万元,白塔镇投资44.18万元。历经4个月,9月30日全线竣工。11月20日47路公共汽车
通车,从此结束了博山东北部山区30年来不通汽车的历史。

(博山区志办公室)

李家黄烟
博山南部山区李家乡,地势较高,棕质上壤,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变化大,具备黄烟栽培和生长的良好条件。
1986年, 市政府根据博山区的实际情况,决定“北烟南移”,在李家、池上两乡试种黄烟800亩,年产烟2162
担, 产值80万元,获得成功。嗣后,逐年扩大种植面积,1988年全区黄烟面积发展到9000亩,产烟11712担,总产
值400万元,亩均收入1000元。
李家黄烟质量优良。 1988年产一级烟6600担,占年总产量的56.35%。加工质量高,卷成的纸烟味香醇口,有
“小云烟”之美称。

(博山区志办公室)

按“五个一”的标准建设风景山
博山地处鲁中山区,荒山面积大,且多为岩石裸露、干旱瘠薄的青石山,造林难度大。根据这一特点,区林业
局认真总结了多年来造林和农村义务植树的经验教训, 1987年5月提出了按“五个一”的标准建立风景山的建议,
很快得到各乡镇村响应,在全区普遍推广。
“五个一”的标准为:每村划出一片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未绿化荒山作为本村的风景山绿化区,周围要设标志,
目标鲜明。每个风景山内要建起一座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的护林房,配备一名专职护林员,在护林房周围划出一亩
护林员养山地,在护林房旁修建一个蓄水池。
该项建议的实施,使群众从单纯造林转变为封山造林和封、造、管、护四位一体,加速了荒山绿化进程。1988
年全区已建风景山250座,建护林房247座,配备专职护林员268人,开养山地256.5亩,建蓄水池97个,一次性封山
达5.6万亩,造林存活率达90%以上。

(博山区志办公室)

捐资助学
博山区人大常委会为加快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年内3月14日发出《关于捐资助学,加快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的决议》 ,动员全区各机关、团体、厂矿企业的干部、职工及个体经营者捐资助学,捐资额每人按年工资总额的1
%,多者不限。
这次捐资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淄博平板玻璃厂率先完成捐资任务;柳杭村党总支书记朱洪俊个人捐
款570元,区直机关邹大民等八名领导干部每人捐款100元。全区出现捐资助学先进单位23个,先进个人46人,捐资
金额共80万元。
这笔资金主要用于修建校舍,购置教学设备,在区审计局、财政局的监督下做到了专款专用。全年共计支出76
万元,分别用于七中、二路、石炭坞、山头、秋谷小学的教学楼和实验楼建设。

(博山区志办公室)

华东地区广播电视系统“柳杭杯”游泳赛
1988年7月30日至31日, 山东省广播电视厅和博山区联合举办了华东地区广播电视系统“柳杭杯”游泳比赛。
参加这次比赛的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广播电视部门及柳杭村
等11个单位220名男女运动员。 省广播厅和市、区领导同志参加了开、闭幕式,还特邀柳杭村的姊妹村——枣园村
的代表和延安市的代表观看了比赛。
这次游泳赛进行了13个项目的比赛,山东建材学院用微机处理承担了编排、统计、成绩公告等工作。这是全省
在游泳赛中首次使用微机处理。
经过两天角逐,山东省广播电视厅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冠军,上海广播电视局和江西广播电视厅分别获得团体
总分第二、三名。

(博山区志办公室)

举办百队千人篮球赛
1988年,博山区篮球运动协会,为推动全区群众性篮球运动的开展,提高篮球运动水平,活跃城乡群众文化体
育生活,在市体委和体协分会的领导下,从9月1日起举办了博山地区百队千人篮球比赛活动。有114支男女篮球队,
1368名运动员参加。此次比赛,设“廉洁杯”、“跃进杯”、“建设杯”、“腾飞杯”、“丰收杯”、“巾帼杯”
六项冠军和男子八强“振兴杯”冠军。经过54天的角逐,最后分别被区直机关、博山电器开关厂、博山建安一公司、
白杨河电厂、域城镇男子篮球队和白杨河电厂女子篮球队摘取桂冠。白杨河电厂男子篮球队同时获男子八强冠军。
这次篮球比赛10月24日晚在白杨河电厂灯光球场举行闭幕式,区、厂领导到会祝贺并发奖。

(博山区志办公室)

十年改革变化巨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博山区遵循“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奋力开拓,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很大成就。
工业迅速发展。十年来,博山工业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机电、轻纺工业为重点,以山区工业
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门类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1988年,全区共有乡镇村以上工业企业970个,职工6.5万人,固定
资产原值2.8亿元。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3倍多,其中重工业产值增长3倍,轻工业产值增长5.9倍。煤井由1978
年的36对发展到57对, 原煤产量由45万吨达到95万吨,增长1.1倍。陶瓷工业1988年生产厂家发展到35个,产品产
量达到10539万件,比1978年分别增长4.8倍和6.8倍。纺织工业从无到有,1988年产值过亿元,占工业产值的1/7。
十年间, 全区共投资5.5亿元,先后对860多个工业生产项目进行了技术改造,有400余种新产品填补了博山工业史
上的空白, 73项产品获部、省、市优质产品称号。十年来,乡镇企业迅猛发展,1988年全区乡村工业产值达到6亿
元,比1978年增长14倍,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0%。1988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4亿元,比1978年增长4.5倍;
国民收入达到11亿元,比1978年增长3.5倍;财政收入比1978年增长2.5倍。博山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
1988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6755万元,比1978年(不包括集体工副业)增长2.7倍,平均每年递增9.5%。主要
农产品产量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水平。全区林业产值达到335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1.8倍,森林覆盖率达到25%,比
1978年提高了7%。十年来,全区累计向农业投资达4500余万元,新修水库4座、塘坝110个,容量计200万立方米,
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232平方公里,新增农业机械2万马力。1988年全区农业商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1.8%,比19
78年增长了30%多。
城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十年间共完成城市建设投资3800万元。 近几年, 先后建成福门憩园、 澄园等面积达
20200平方米的城市游园。 拓宽和打通了沿河西路、因园路等4条城市道路,整修了山头路等6条城区道路,初步形
成城区道路合理网络。西过境公路土路通车,结束了博山南北一条路的历史。对孝妇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建设了一
批通讯、 服务工程和设施。共建宿舍楼31.8万平方米,居民住房由1978年的人均4.98平方米提高到7平方米。旅游
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博山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内外贸易兴旺繁荣。1988年全区城乡集市达到40处,各类服务网点7427个,平均千人拥有服务网点16处。社会
商品零售总额比1978年增长1.8倍。 1988年,外贸收购总值比1978年增长35倍。出口商品种类,由十一届三中全会
前的30种,发展到42种。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较快。中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1988年职业中学发展到11处,在校生人数达
2937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数的67%。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医院床位数由1978年的606张发展到920张,卫生技
术人员由1978年的922人增加到1322人。文化事业走上了“以文补文”的新路子,1988年多种经营收入达40多万元。
1985年建起省内首家县级电视台。体育事业发展广泛深入,至1988年共建立武术、乒乓球等11个协会,产业行业体
协已逾百个。
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1988年全区城市职工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收
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1.51倍和1.52倍; 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上升到1000元,农民上升到600元。全区城乡储蓄余额比
1978年增长10倍。

(博山区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