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3&rec=143&run=13

1988年劳动计划与统计
1988年,市属及以下全民所有制单位(以下简称全民单位)职工年末人数计划为199158人,实际为200405人,
比计划增加1247人。 其中,固定职工和合同制职工年末人数计划182318人,实际为181553人,比计划减少765人;
临时职工和其他用工年末人数计划16840人,实际为18852人,比计划增加2012人。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988年
实际完成19354元/人,比计划增加9.97%,比1987年提高13.97%。
1988年市劳动局恢复对市、区县属集体所有制单位(以下简称集体单位)的劳动计划管理,直接编制下达劳动
计划。职工年末人数计划113682人,实际为115883人,比计划增加2201人。
1988年全市职工年末总人数达533706人, 比上年增加12859人,增长2.47%。其中,固定职工395709人,合同
制职工86205人; 合同制职工占职工总数的16.15%。全民单位职工年末人数为389817人,比上年增加16553人,增
长4.44%。 其中, 固定职工304593人, 合同制职工61966人。全民单位职工年末人数按隶属关系分:中央属单位
149360人, 其中固定职工123109人,合同制职工23354人。省属单位40052人,其中固定职工31434人,合同制职工
7109人。 市属单位187915人, 其中固定职工141300人,合同制职工29297人。区县属单位12490人,其中固定职工
8750人,合同制职工2206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年未人数为143592人,其中,固定职工90980人,合同制职工24081
人。 城镇集体单位中区县属及以上单位职工年末人数为115883人。中外合营企业职工年末人数为297人,其中,固
定职工136人,合同制职工158人。
1988年全民单位新增固定职工和合同制职工24767人,比上年增加19.66%。其中,从农村招收8464人,从城镇
招收8904人,统一分配复员转业军人1109人,统一分配大中专毕业生3655人,统一分配技工学校毕业生2109人,其
他526人。 城镇集体单位新增固定职工和合同制职工14780人,比上年增加21.29%。其中,从农村招收2821人,从
城镇招收7706人,其他4253人。
1988年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5530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9986元。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51个,
完成总产值603388万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23384元,其中,中央省属企业26295元,市属企业18056元,区县属企业
20395元。区县屑及以上集体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041个,完成总产值25191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4826元。

(张小博)

招工与城镇社会劳动者分布
1988年, 全市共下达社会招工指标19198人, 实际招收18031人, 完成计划的93.92%。其中,全民单位招收
11045人, 城镇集体单位招收6803人,中外合营企业招收183人;招收城镇合同制工人15352人,招收农民合同制工
人1005人,招收农民轮换制工人1674人。此外,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照顾招收1959年底以前参加工作、家居农
村老工人子女8633人,其中招收为农民合同制工人的4860人,招收为城镇合同制工人的3773人。同时,为乡镇、街
居企业招收录用城镇集体合同制工人510人。1988年度全市总计招收录用合同制工人27174人,其中招收城镇待业人
员15862人,是近几年招收城镇待业人员最多的一年。
年末,全市城镇社会劳动者总数达545208人,比1987年增长2.77%。其中,全民单位职工389817人,占总数的
71.50%; 城镇集体单位职工143592人,占总数的26.34%;中外合营企业职工297人,占总数的0.05%;个体劳动
者9427人,占总数的1.73%;全民、集体单位聘用和留用的退休、离休人员2075人,占总数的0.38%。
全民单位职工主要分布情况是: 工业266244人,占全民单位职工总数的68.30%;商业、饮食、物资、供销业
25221人,占全民单位职工总数的6.47%;教育、文化事业24833人,占全民单位职工总数的6.32%。集体单位职工
主要分布情况是:工业100668人,占集体单位职工总数的70.11%;商业、饮食、物资、供销业26402人,占集体单
位职工总数的18.39%; 建筑业7919人,占集体单位职工总数的5.52%。中外合营企业职工均分布在工业行业。个
体劳动者主要分布情况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业7741人(其中商业4589人,公共饮食业2615人),占个体劳
动者总数的82.12%;工业659人,占个体劳动者总数的6.99%。全市城镇社会劳动者的分布,仍集中于工业行业;
工业行业职工总数达367868人,占城镇社会劳动者总数的67.47%。

(张小博)

优化企业劳动组织
在1987年进行搞活固定工制度试点的基础上,1988年市劳动局在市、区县属全民、集体企业中积极推行优化劳
动组织, 加快了固定工制度的改革步伐。5月,全市深化企业改革工作会议具体布署了扩大搞活固定工制度试点工
作的意见; 6月,在淄博美术陶瓷厂召开全市搞活固定工制度经验交流现场会。同时,市劳动局制订了企业《关于
优化劳动组合的方案》,以指导此项工作。至年底,市、区县属全民、集体企业进行搞活固定工制度试点、实行优
化劳动组合的达178个, 参加试点的职工78383人,占市、区县属企业职工总数的30.93%。其中已完成试点的企业
69个, 职工37012人。已完成试点的企业经优化劳动组合,有富余职工2020余人。其中发展生产生活服务事业安置
约820人, 参加学习培训的290人,退休离休的250人,调出本单位的约160人,停薪留职、辞职的约100人,离岗休
养和搞企业环境绿化的约300人,难以安置的约100人。
是年底, 全市区县属及以上全民企业已完成优化劳动组合试点的单位有32个,职工16235人,分别占区县属及
以上全民企业数和职工总数的4.22%和4.99%; 其中,中央省属企业7个,职工4963人;市区县属企业25个,职工
11272人。 富余人员共计917人,已安置767人(其中发展生产多种经营安置273人,余缺调剂安置335人,其它安置
159人);已清退8人;未安置142人(其中厂内待业80人,其它62人)。

附:全市城镇社会劳动者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分布情况表
单位:人

┏━━━━━━━━━━━━━┯━━━━━━┯━━━━━━━━┯━━━━━━━┯━━━━━━━┯━━━━━━┓
┃行业 │合计 │各行业占总计的%│全民所有制职工│集体所有制职工│个体劳动者 ┃
┠─────────────┼──────┼────────┼───────┼───────┼──────┨
┃总计 │545208 │100.00 │389817 │143592 │9427 ┃
┠─────────────┼──────┼────────┼───────┼───────┼──────┨
┃农、林、牧、渔业 │3967 │0.73 │3794 │173 │ ┃
┠─────────────┼──────┼────────┼───────┼───────┼──────┨
┃工业 │367868 │67.47 │266244 │100668 │659 ┃
┠─────────────┼──────┼────────┼───────┼───────┼──────┨
┃地质勘探业 │874 │0.16 │825 │49 │ ┃
┠─────────────┼──────┼────────┼───────┼───────┼──────┨
┃建筑业 │26002 │4.77 │18034 │7919 │49 ┃
┠─────────────┼──────┼────────┼───────┼───────┼──────┨
┃运输、邮电业 │11123 │2.04 │6985 │3719 │419 ┃
┠─────────────┼──────┼────────┼───────┼───────┼──────┨
┃商业、饮食、物资、供销业 │59364 │10.89 │25221 │26402 │7741 ┃
┠─────────────┼──────┼────────┼───────┼───────┼──────┨
┃房地产、公用事业 │9618 │1.76 │8365 │820 │433 ┃
┠─────────────┼──────┼────────┼───────┼───────┼──────┨
┃卫生、体育、福利事业 │10365 │1.90 │8030 │2335 │ ┃
┠─────────────┼──────┼────────┼───────┼───────┼──────┨
┃教育、文化事业 │24833 │4.56 │24643 │64 │126 ┃
┠─────────────┼──────┼────────┼───────┼───────┼──────┨
┃科研、技术服务业 │1863 │0.34 │1863 │ │ ┃
┠─────────────┼──────┼────────┼───────┼───────┼──────┨
┃金融、保险业 │5583 │1.02 │4429 │1154 │ ┃
┠─────────────┼──────┼────────┼───────┼───────┼──────┨
┃机关、团体 │21673 │3.98 │21384 │289 │ ┃
┗━━━━━━━━━━━━━┷━━━━━━┷━━━━━━━━┷━━━━━━━┷━━━━━━━┷━━━━━━┛

注:总计中包括全民、集体所有制单位聘用和留用的退休、离休人员2075人;总计和工业合计中包括中外合营
企业职工297人。

(张小博)

工人调动与技术工人交流
1988年,工人调动的基本原则,是量出为入,不突破劳动工资计划;统筹兼顾,有计划按条件逐步解决;工人
调动既要有利于企业发展生产,又要积极帮助工人解决实际困难。审批外地工人调入本市的条件是:夫妻长期两地
分居,一方在本市者;父母年老体弱或家庭有其它困难需要照顾的;被批准到本市落户的老干部其有工作的配偶和
一名有工作的子女及其配偶要求调入本市者。
年内全市调动工人合计2851人(不含市内中央省属单位之间、市区县属单位之间相同所有制身份的工人调动),
其中, 固定工人2646人,合同制工人205人;全民工人2095人,集体工人756人;中央省属单位930人,市区县属单
位1921人;调入1888人,调出963人。在调入工人总数中,固定工人1779人,合同制工人109人;全民工人1362人,
集体工人526人; 中央省属单位571人,市区县属单位1317人;省内调入1087人,省外调入801人;解决夫妻两地分
居调入902人,其它调入986人。
年内市技术工人交流服务处办理技术工人交流调入1199人。其中,固定工人1155人,合同制工人44人;全民工
人945人,集体工人254人;中央省属单位334人,市区县属单位858人,乡镇企业7人;由市外交流调入773人,市内
交流调入426人;农林牧渔四场人员交流调入55人,全民工人调入集体单位109人(其中保留全民职工身份的86人)。
交流调入人员随迁家属315人。

(张小博)

丝纺一线工人流失情况调查
1988年,市劳动局对地处周村区的淄博第二、三、四毛巾厂,淄博丝织一、二、三厂,淄博制丝厂,淄博毛纺
厂、淄博第一棉纺厂,淄博织染厂等10家丝绸、纺织企业的一线生产工人外流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10家企业占
周村区属及以上15家丝纺企业的2/3。 10家企业有职工14560人,占15家丝纺企业职工总数的78.7%;其中全民企
业4个,集体企业6个。
周村地区丝绸、纺织企业的一线生产工人流向外区或本区其它行业始于八十年代初,当时外流人员大多是从市
内其它区招收的职工。1984年以后,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有了一定的择业主动权,外流人员数量急
剧上升, 范围亦扩大到从本区招收的职工。1980年至1988年初,有8家企业新招职工6333人,而流失1130人,占新
招人数的17.8%,其中一线生产工人占90%以上。
丝纺工人外流有以下特点:①从本市外区招收的职工返回率较高,平均达29.1%,最多的企业达39.5%;全部
外流人员中外区的职工约占80%。②固定职工外流多。外流人员中,1984年以前招收的固定职工约占1980年至1987
年外流人员总数的82%;1984年下半年起,全市实行劳动合同制,合同制工人进厂时间短,合同期内又一般不得转
移工作单位,故外流较少;但仍有些合同制工人采取不辞而别等方式,单方终止合同,形成人员外流。单方解除合
同者约占解除合同总数的25%。③女工外流多。1980年至1987年从外区招收的职工外流908人,其中女性686人,占
75.6%。一线岗位女工流失更严重,占全部外流女工的95%以上。这一方面是因丝纺行业招收女工比例大,另一方
面由于“轻工不轻”,一线岗位艰苦。
周村地区丝绸、纺织行业生产工人大量流失的后果,一是一线生产工人严重短缺,给企业造成沉重压力,形成
一面缺员一面外流的局面;二是大量使用计划外临时工,但临时工流动频繁,技术素质不高,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三是加剧了市内结构性待业。市纺织部门正在从政策和工作条件等方面进一步考虑解决这一问题。

(张小博)

技术工人培训
自1985年起,市劳动局对全市中级技术工人开始进行培训、考核、发证工作。1988年,全市参加中级技术培训
的技术工人达18739人,其中理论考核结业12574人,已向1500人颁发了中级技术工人等级证书。同时,继续开展高
级技术工人培训工作,全年培训2156人,经考核合格颁发高级技术工人等级证书73人。
1988年,全市培训生产班组长5528人,经考核合格发放班组长培训合格证书的4648人。此外,加强对劳教、劳
改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全年培训1435人,颁发技术等级证书666人。对军地两用人才的技术培训工作亦初步开展。

(张小博)

技工学校事业稳定发展
1988年,新建山东新华制药厂技工学校和淄博市机械技工学校2所,全市技工学校总数达27所;其中,中央属8
所,省属9所,市属10所。学校批准规模由1987年的10790人增加到11950人,技工学校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1988年底,全市技工学校教职工总数为2339人,比1987年增长7.39%。在教职工总数中,校本部教职工1970人,
其中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822人;生产实习课教师221人;实习工厂职工3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4人)。是年底,
技工学校中有1201名教师取得职称。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中,取得职称的1114人,其中高级讲师21人,讲师122人,
助理讲师250人, 教员721人;生产实习课教师中,取得职称的87人,其中高级实习指导教师1人,一级实习指导教
师5人,二级实习指导教师38人,三级实习指导教师43人。
年内27所技工学校新招学生3653人, 比1987年增加10.36%; 19所技工学校毕业学生2391人, 比1987年增加
22.05%;年底在校生达9260人,比1987年增加13.62%,其中二年制在校生1928人,三年制在校生7332人。
是年各技工学校为厂矿企业代培在职工人1941人, 其中培训期在一年以内的1431人,培训期在一年以上的510
人;毕业1419人。此外,为厂矿企业代培高级技术工人144人,毕业90人;为乡镇企业培训技术人员80人。
根据各技工学校实际情况,年内在7所技工学校进行应届毕业生“应知应会”考试,有766名毕业生参加。经全
面考核,毕业生中定为四级技术工人的611人,定为三级技术工人的152人,定为二级及以下技术工人的3人。

(张小博)

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
1988年,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在继续抓好机构建立、人员配备、提高专业人员素质的基础上,重点转向争议案件
的调查处理。 至年底,市及各区县劳动局配备专职仲裁人员16名,各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776个。全年举
办调委培训班10期,有531个企业的741名调委主任、工会主席和劳资科长参加学习。全年受理争议案件36起,结案
32起(其中调解结案31起,仲裁结案1起)。
为摸清潜在的劳动争议在不同情况下的易发因素,市劳动局组织了两个调查。一是违纪工人处理和合同制工人
解除合同情况调查,1984年至1988年3月,全市共处理违纪职工3141人,其中辞退631人,除名1771人,开除739人;
合同制工人解除合同的1310人, 其中无正当理由解除合同的327人。二是对全市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特点及劳动法规
执行情况的调查, 至1988年10月,全市有私营企业1207户,雇工13162人,有固定资产4930.2万元,其中多为30人
以下的企业, 百人以上的企业有3户。私营企业大多从事手工制作、副食加工、养殖运输等行业,其雇工均未签订
劳动合同。私营企业中劳动争议不多,因为雇工与雇主多为亲戚朋友关系,其劳动争议多自行解决。

(张小博)

改革劳动制度有关法规执行情况检查
1988年12月进行的改革劳动制度有关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是采取普查、自查和抽查同步方式进行的。在检查
中召开各种座谈会20个,抽查单位150个,占全市单位总数的21.87%,抽查职工数占全市职工人数的50%以上。
通过检查全市自1984年试行劳动合同制起至1988年11月,共招收合同制工人63633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14%。
检中,城镇合同制工人55325人,农民合同制工人8308人;签订劳动合同的61773人,未签合同的1860人;征求职工
本人意见后签订合同的60401人,未征求意见即签合同的1372人;已签发劳动手册的61691人,占应签发人数的97%;
合同期满与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24人,占合同制职工总数的0.04%;合同期未满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1319人,占
合同制职工总数的2.07%,其中有正当理由解除合同的981人;已辞退合同制工人601人,固定工人47人;辞退职工
中已领取待业救济金的49人,参加转业训练的25人,重新就业的24人。收缴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基金1780万元,收
缴率100%; 收缴职工待业保险基金425万元,收缴率100%。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2起,结案58起,其中调解结案57
起, 仲裁结案1起。 应实行而未实行合同制工人17%工资性补贴的仍有130个单位的5018人,占合同制工人总数的
7.89%。
通过检查看,国务院关于改革劳动制度的四个规定在全市得到较好地贯彻执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合同制
工人未享受17%工资性补贴的问题仍很突出;②合同制工人法律观念淡薄,单方擅自解除劳动合同的现象严重,合
同制工人无正当理由解除合同的327人; ③签订合同时不征求职工本人意见的较多,单位仍沿用使用固定工的政策
管理合同制工人;④劳动法规尚不健全;⑤违纪职工处理难的问题仍较突出。

(张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