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3&rec=107&run=13

综述
1988年,全市供销社系统以改革总揽全局,不断强化服务、搞活经营,全市商品总购进额100818万元,为年度
计划的163.14%, 比上年增长14.5%;商品总销售额114617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53.58%,比上年增长19.13%;
实现利润155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55%,比上年增长48.41%;人均创利1193元;费用水平为9.22%,比上年下降
0.12%; 全部流动资金周转一次为108天,比上年加快7天;实现国家利税2500万元,比上年增长45.89%;固定资
产增加近2000万元。
1988年底, 全市供销社系统共有机构网点1307个,其中市、区县供销社7个,市属企业、学校11个,企业管理
机构140个,企业经营机构113个,仓储运输机构6个,加工生产机构39个。有干部职工12780人。

(武成柏)

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经营机制
1988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始终把配套、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各项改革均取
得明显效果。
1.推行风险抵押承包。市供销社与市政府签订了全系统承包合同后,根据所负责任大小,各级供销社干部职工
均在本单位交纳了不同数额的风险抵押金,全系统共交纳风险金达367万元,使一人承包变成了全员集体承包。
2.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分开招标。全市供销社系统有30多个企业实行了公开招标,使经营活力进一步增强,经
济效益明显提高。
3.优化劳动组合。以搞活固定工制度为重点,采取不同形式,改革劳动、工资、人事制度,劳动岗位自由选择
组合,组织富余人员开辟新的生产经营门路,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周村区供销社为试行优化劳动组合
的试点单位,组合中实行了内部待业制,规定了待业期限。
4.进行股份制试点。周村、张店两区供销社均进行了试点,周村区鲁周股份公司成立,吸收股金54.2万元。
5.放开经营,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市、区县供销社在干部任免、劳动工资、投资经营决策等方面赋予企业较
充分的自主权,为企业实行较完全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创造了良好条件。
6.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工资奖惩制度,打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提高了分配的透明度。

(武成柏)

拓宽业务经营门路,增加有效供给
1988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多形式、多渠道地拓宽经营门路,发展联合,促进了购销业务的开展。
1.扩大经营范围,大搞经济联合。年内全市供销社以群众需要为经营目的,努力适应多层次、多方式的购销需
要, 开辟了木材、陶瓷、化工、装饰材料等业务,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组办各类型的联合体300多家,吸收社
会资金3000万元。市废旧公司在搞好主营业务的同时,新上项目6个,实现利润占公司利润总额的42%。
2.坚持以商为主,商工结合,大办加工业。全市供销社已办起各种加工厂61家,商办工业产值达1920万元,实
现利润162万元。王村酿造厂安装了300吨半机械化大罐发酵新工艺黄酒生产线,提高了工效。
3.开办外经业务。博山区供销社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成立了对外贸易公司,以区政府名义设立了海南、北京两
个办事处,成立了博琼实业有限公司。年内全市供销社共出口硫酸铜、杂骨及农副土特产品等价值达4570万元,超
额完成了出口计划。

(武成柏)

建立系列化服务新格局,扶持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1988年,全市供销社系统供应农业生产资料总值达16306万元,比上年增长39.28%。其中:化肥247363吨(含
计划外采购215300吨),比上年增长69.39%;农药2270吨,比上年增长60.76%;农用薄膜1047吨,其他农业生产
资料也基本满足了需要。通过延长营业时间、整进分销、送货到村、供应到田间等方法,方便了群众。实行资源、
供应办法、标准、价格“四分开”,增强了供应透明度。多数单位还实行了“三优先”(对烈军属,对种子田、精
播田,对入股社员)、“三到村”(送货、服务、分配到村),受到农民欢迎。
围绕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积极为农民参与市场流通提供服务。全市已初步形成了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批发体系。
各区县供销社从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入手,开展了生产、指导、运销等系列化服务。全市已发展商品生产基地27处。
围绕蔬菜、果品、葡萄、西瓜等生产,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了以专业户为主体、骨干产品为龙头、
供销社为依托的专业协会11处, 发展会员近500人。年内收购农副产品总值达7280万元。对废旧物资收购适时提出
经营方针,年内收购数额达4280万元,超年度计划137.89%,同时搞好废旧加工,市废旧公司加工厂实现利润8.25
万元。为支持乡镇村办企业的发展,全市成立服务机构73个,为其采购原材物料达5805万元,推销产品5853.9万元,
培训技术人员515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6873份,传递经济信息1271条。

(武成柏)

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
1988年,市供销社本着一手抓开拓、一手抓管理的原则,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制订了企业发展规划,做到以
升级促管理,以搞好管理上等级,全市已有20个企业晋升为市级先进企业。通过“双增双节”运动和“双清”(清
理有问题资金和商品) 工作,年内共计节约各种开支和费用80余万元,清理有问题商品946万元,收回各种悬案资
金393万元;试办“内部银行”,促进了企业资金的合理流动与利用。至年底,全市供销社系统融通各种资金400万
元; 推行了商品保本保利管理方法;加强了审计工作,配齐了审计人员,年内审计悬帐资金285.5万元,节约银行
利息14万元;狠抓了企业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了费用、成本管理责任制,做到了盈亏核算真实。

(武成柏)

建立批发网络,促进批发工作
1988年,全市供销社在搞好零售业务的同时,充分发挥供销社点多面广的群体优势,建立起供销社批发网络,
不断加强区县城镇和集市网点设施建设,以供货会、展销会、赶集摆摊等形式扩大工业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年
内新建了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批发、生活资料和农机批发等专业市场,成交额达6620万元。基层批发比重由上
年的11.79%增为22.19%。周村区供销社系统建立了多层次的批发网络,批发额占区总销售额的60%,专门经营纺
织品的批发部14个,批发额占全区总销售额的15%强。为减少中间环节,年内全市从工厂直接进货额占工业品进货
总额的53.27%。 市供销社直接组织参加的省内外大型订货会达3次,购销商品6000万元。其中4月份在全省供销社
系统夏令商品展销会订货额达1737.8万元。

(武成柏)

饮食服务业有较大发展
1988年,全市供销社系统的饮食服务业有馆、所、店、社等网点143处,从业人员948人。其中:饮食业网点85
处, 从业人员840人;服务业网点58处,从业人员108人。全年营业额达1537.95万元,比上年增长44%,实现利润
112.64万元,比上年增长27%。
年内,全市各级供销社努力改善服务设施,加强企业管理,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全市供销社系统已有旅店28
处,其中大型4处,中型10处,床位达1436张。饮食服务业中红案厨师113人,其中一级9人,二级33人,三级71人。
市供销社饮食服务管理处注重为社会培养人材,年内共举办二级、三级厨师培训班各3期,培训烹饪技术人员560人,
其中为驻军培训两用人才60名,通过学习和实践,学员均能掌握25种烹饪方法。年内,全市6个区县供销社中有5个
被评为省优质服务供销社。

(武成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