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7&rec=23&run=13

【国民经济】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55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10.5%。农业发展态势稳
定。 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 , 总产177.9万吨,比2011年增长0.2%;有机农业、品牌农业、基地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三品一标” 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达到257个。工业运行企稳回升。全市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实现利税、利润分别增长9%和8.7%。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332.3亿元,
增长9.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5%。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743.3亿元, 比2011年增长20
.5%。消费需求总体稳定。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6亿元, 增长15%左右。对外贸易小幅增长。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95
.3亿美元,增长5.5%;实际利用外资7.9亿美元,增长11.4%。财政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518亿元,增长
10.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6.3亿元,增长16.1%。金融健康运行。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3000亿元
和20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89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12378元,增长13.8
%。

【转方式调结构】 全市完成技改投资700亿元,增长28%,高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
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11年增长22.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8.9%;全年高新
技术产业总产值2983.8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3%,较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创新驱动成效明显。新
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6家, 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07项。其中,鲁阳集团、淄柴总公司技术中心进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行列。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目标,全市空气质量良好率比2011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统筹城乡发展】 城市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大外环以内260平方公里区域实现控制性规划全覆盖;市文化中
心、华润城市综合体等一批城市地标建筑工程顺利推进,城区路网建设、新城区水系、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市
政公用设施稳步实施。 城乡交通、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省道329薛馆路沂源段改建、省道246庆淄路高青段改建等6条公路
重点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17公里,晋豫鲁铁路通道沂源段累计完成投资11.01亿元;南水北调地方
配套工程、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等顺利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扎实推进,新解决了18万农村居民
的饮水安全问题。中心镇、省市级示范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中心镇、中心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近10亿元,城镇功能明显
增强。 城乡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年内新建城市绿地300公顷;森林围城、荒山绿化、路域水系绿化和湿地保护、森林公园等工
程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完成造林面积8700余公顷。

【体制改革】制定《关于推动县域科学发展加快提升综合实力的意见》和《县域科学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
明确发展目标,进一步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在财税、用地、融资、项目收费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激发区县科学发展的积极性。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农村各项改革有序推进。企业改革继续深化。龙泉股份有限公司、联创节能新材
料股份有限公司、银仕来纺织集团3家企业成功上市,华联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大成股份,新华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增发,
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26家、上市股票28只。融资平台建设力度加大。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年内新增挂
牌企业90余家,累计挂牌企业达到135家;总额15亿元的“2012淄博城运债”成功发行,融资性担保机构达到45家。

【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小幅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5.3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5.5%。其中,出口53.2亿美元,下降
0.1%;进口42.1亿美元,增长13.5%。实际利用外资7.9亿美元,增长11.4%。经济合作活动成效显著,鲁港经贸合作洽谈会
有7个重大项目列入省重点合作项目, 总投资达17.05亿美元。 先后组团参加第十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
2012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参与举办2012“蓝黄”两区经贸洽谈会等大型经济合
作活动4次,达成经贸签约项目93个,签约金额281.39亿元,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旅游业、科技等行业和领域。

【和谐社会建设】各项民生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财政总支出的55.8%用于民生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年
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
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3.5%、 70%和70%;实施城镇医保定点门诊统筹,已有92万人次从中受益;连续8次调增企业离退休
人员养老待遇, 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300元。教育、文化、人口等其他各项事
业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教育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9‰以内。维稳工作
成效显著,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明显成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陈作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