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5&rec=237&run=13

【概况】区名由来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1956年始称淄川区。
政区人口全区总面积1000.61平方公里。辖9个镇、4个街道、1个开发区、379个行政村、81个社区。年末全区常驻(户籍)总
人口67.28万人。 男女性别比100∶100.5, 人口出生率8.12‰,死亡率7.49‰,自然增长率0.63‰。有少数民族24个,
1098人。

经济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14.07亿元,按可比 价 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4.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8亿元,增
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58.94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147.34亿元,增长23.41%。三次产业比例为1.88∶62.54∶
35.5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33亿元,增长22.1%。地方财政收入14.5亿元,增长2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
款余额293亿元,比年初增加20.8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 4亿元,增加16.2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5亿元,
增加15.13亿元。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2.38亿元,同比增长6.4%。粮食总产13.49万吨,增长6.7%;棉花总产622吨,
减少4.3%;油料总产2245吨,增长2.7%;水果总产8000吨;蔬菜总产4.6万吨,增长1%;水产品总产484吨。肉类总产1.6万吨,
禽蛋总产0.9万吨,奶类总产688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733公顷。全区农机总动力30.89万千瓦。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5家,
实现增加值355.93亿元,增长15.1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2.63亿元,增长33.81%;实现利润84.91亿元,增长33.19%;实现
利税132.56亿元,增长33.81%。企业亏损面为1.28%。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3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49亿元,增长33.6
%。建设环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76亿元,增长274.32%。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9.36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5.87平方米,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7.3%。 自来水普及率100%, 集中供热普及率60%。 开工建成经济适用房49740平方米。村镇建设完成投资
8.95亿元。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无害化垃圾处理率达到100%。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1220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1公里。 公路旅客运输量为6078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18%;货物运输量为9066万吨,比2009年增长
20%。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673.99万元,减少3.4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9853户,移动电话用户60.67万户,电话普及率90部/
百人,互联网用户7.71万户。贸易旅游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29亿元,比2009年增长18.3%。实现进出口总额90956
万美元,增长29.3%,其中出口79035万美元,增长26.9%。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项,合同外资额28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65.6
万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92万美元,增长378.68%。主要旅游景点有蒲松龄故居、潭溪山风景区、聊斋城、梓橦山、
马鞍山、文峰山、峨庄瀑布群风景区、梦泉生态旅游区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60.4万人次,增长24%。实现旅游总收入19.6
亿元,增长32%。教科文卫体高等院校2所。中等职业、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0.63万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1.35万人;初中
18所, 在校生3.24万人;小学57所,在校生3.2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28人。获得省级科技奖励3项,专利申请量
957件,授权专利147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52个,文化馆1处,公共图书馆1处,博物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
盖率分别达到61%和98%。医院、卫生院34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715张,卫生
技术人员4957人。有体育场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57枚,其中金牌41枚。社会生活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
收入21366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5462.31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9393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196元;人均住房面积35.89平
方米。 全区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6.5万人、27.2万人、6.6万人、7.3万人和4.4万
人, 比2009年底分别增加19.9万人、1.6万人、1.3万人、2.3万人和0.8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8.23亿元,增长18%;支出
4.83亿元,增长2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农民208131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31.98万人。全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
助18074人。其中,城镇低保4353人,农村低保13721人。社会福利企业32家,安置残疾人员1521人。

【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立】 是年,全区有机产品基地面积突破0.67万公顷,新认证有机农产品15个,“张庄香椿”等一批品
牌农业发展势头良好,都市农业顺利起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家,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
达208家,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循环生态高效农业,推广沼气清洁能源,全区共建设秸秆固化站
点32处,建立秸秆固化发电产业链,基本转化1.33万公顷玉米秸秆。新建户用沼气池1080个,开工建设秸秆大型沼气工程2处,
新建秸秆收贮站2处、大型沼气综合服务站5处、乡村服务网点25处。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年内,全区工业企业实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55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29家,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93亿元。淄矿集团下放企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全区纳税过千万元的
企业达到27家, 纳税前50强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率达到34%。金城医化、凯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上市程序,新星集团成立
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市场实现新突破。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建材冶金、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医
药化工四大产业产值占比达到93.5%。昆仑镇机械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市级产业集群。以环保为手段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水
泥、氧化钙、焦宝石、砖瓦等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完成,传统产业实现提升发展。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关闭整合煤井68家、矿山
61家。开展地下非煤矿山综合整治,全区27家地下非煤矿山中有21家主动关闭或转产。全区经济对资源的依赖度大幅下降,逐
步走上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444亿元,占比达到39%。成功举办第
三届百名专家淄川行活动, 打造全区科技创新的靓丽名片。新增天晟有限公司、弘扬有限公司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锚链有
限公司、鲁丰有限公司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完成总投资12.5亿元的20余项城建重点工程。投资2亿元实施城区“道路升级、管网改
造”系列工程,升级改造般阳路、松龄路等7条道路,拓宽改造般阳路6处路口,增设慢行一体化车道。铺设雨污管网23公里、
供热管网25公里、电力管线17公里,完成雨污分流、低温循环水供热和强电弱电下移三大管网改造。投资8500万元完成将军路
东延、松龄路西延、文化路南延、东莱路二期等一批城区道路建设工程,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人居环境日益改善。樊家窝湿地公园、留仙湖公园西园新建和东园改造,以及孝妇河景观、背街小巷、街头游园提升改造等一
批民生工程相继竣工,原华齐大厦、华星大厦等一批闲置多年的烂尾楼成功盘活。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城乡生活垃圾
一体化管理,生活垃圾、工业废渣得到妥善处理。对张博路、般阳路等主干道及部分镇政府驻地进行建筑立面和户外广告综合
整治,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年内,共投资3000万元种植绿化苗木40万株,清运生活垃圾、建筑垃圾12万立方米,粉刷墙面16
万平方米,安装路灯72盏,硬化场地2000平方米,硬化平交道口70处,拆除违章建筑170处,清理占道经营500处,整治脏乱差
地段420处,迁移集市贸易6处,查处超限、撒漏车辆800辆。开通233路城市公交线路,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实施“两区三村”
改造项目36个, 新建安置房59.7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1万平方米,6000多户城乡居民陆续乔迁新居。推进新农村建设,
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区扶贫开发等一批基础设施相继竣工。城乡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设施进一步
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改善】 年内,对建陶、冶金、水泥、化工、矿山开采等重点行业进行治理,集中关停200余家环保不达标的企业,
全区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加大监管力度,严查超标排放,对341家重点企业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初步建立起全防全控的
环境防控体系。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机制,在全省率先拍卖污染物排放权。投资3.3亿元实施孝妇河流域综合整治,铺设
排污管网46.4公里, 封堵120个入河排污口,新建5处氧化塘生态湿地,扩建利民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双杨污水处理厂。深
入推进节能降耗, 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积极推广清洁燃料。全面提高环境绿化水平,新增园林绿地587公顷,绿化荒
山8000公顷,峨庄古村落森林公园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以潭溪山风景区为代表的山水生态旅游蓬勃发展。

【社会事业】 是年,投资4.5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24%。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7.5
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坚持“五险合一、一票征缴”,全区养老、医疗、工伤、
失业、生育等五项保险参保达到82万人次,收缴各项社保基金8.2亿元。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受益人群22万人。加大
劳动保障监察力度,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用工,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累计新建保障性住房8.5万平方米,发
放廉租住房补贴781万元。 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组织实施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危房改造、标准化建设以及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改造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全区教育、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积极防控重大传染性疾病,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持续稳定低
生育水平,提升生育关怀“三爱”品牌,被评为为全国人口计生工作优质服务区。成功承办第二十二届省运会、第八届省残运
会等部分比赛项目, 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区称号。 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投资5000万元实施
“治安安民”工程,实时监控延伸到乡镇村居,分步推行“治安双保”(保险到户、保安驻村)工程,加强学校和幼儿园安全
整治。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建立,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升。(淄川区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