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淄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4&rec=8&run=13

中共淄博市委政策研究室

(2009年9月22日)

一、淄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纵观近代史,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孕育新的技术革命,催生新的技术变革。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能源动力系统的每一次
变迁,都将带来社会的、生活的巨大变革。工业文明的演进,能源隐含着“减碳加氢”的演变规律,与此相适应,动力设备的发展遵
循了“高效能、低排放”的技术路径。每一次能源变革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成果,改变了产业的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淄博市新
能源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各国普遍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风电、太阳能技术基本成熟,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金融危机
缓解了能源供需压力,但根据国际能源署(IEA) 测算,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和大油田产量综合递减率的大幅上升,将导致石油价格大
幅波动; 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焦点是如何将气候变暖控制在2℃以内,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ppm以下,减少排放和降低污染成为今
后一个时期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把新能源发展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力图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带动
本国经济走出危机,占领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2.国家和各省均把新能源发展作为重要战略来抓
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明确把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作为推进能源结构多
元化的重要手段,相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优化能源结构的目标和方向。
尽管国家新能源产业规划还未出台,但国内多个省份已纷纷制定了新能源发展地方规划。目前江、浙、沪、赣、冀等省均已颁布新能
源规划,我省近期也发布了《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目标是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五大
新能源产业,到2011年,使3成以上的城市建筑普及应用新能源,新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3%。在我省蓝色经济区和半岛高端产业聚集
区建设规划中均把新能源产业列为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3.能源消耗大市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淄博市是一个依托煤炭资源开发形成的工业城市,工业结构以煤炭消耗为主。2008年,淄博市能源消耗总量为3893万吨标准煤,约占
全省消耗总量的13.5%。 但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淄博市煤炭消耗总量中90%以上的煤炭由市外输入,能源消耗对外依存度极大。
近年来,能源总体供给形势日趋紧张,已成为制约淄博市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利用和发挥淄博市新能源潜力和优
势,统筹规划,积极发展绿色、环保的新能源产业,不仅有利于淄博市拓宽能源供应渠道,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融入我省蓝
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发展,还有利于协调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淄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新能源是指以新技术为基础,尚未大规模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具有储量大、可再生性强、清洁环保等特点,主要包括太阳能、
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淄博市地处鲁中,除南部部分山区具有一定的风力资源外,大部分地区不处于我省
规划的沿海、内陆两大风能产业带内,也不具备发展海洋能、核能的基础条件,因此淄博市新能源重点是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
等方面的开发利用。 近年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淄博市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
《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1.新能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
一是农村新型能源建设不断进步。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大力发展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新能源,全市已建成沼气池6.4万个,秸秆综合
利用率达70%以上。沂源生态家园项目和淄川双杨秸秆气化入户工程纳入省科技厅社会可持续发展工作规划;加快普及清洁能源使用,
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3.6万平方米。 二是生物质发电取得突破。淄博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垃圾发电项目运行平稳,2008年全年发电8258
万千瓦小时, 供电6420万千瓦小时,供气8.26万吨,焚烧垃圾27.43万吨,预计二期工程建成后将达到日处理垃圾2000吨规模;沼
气发电规模不断扩大, 全市沼气发电装机容量695千瓦。尤其是淄博市在生物制发电装备制造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三是新能源
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地热能利用取得突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桓台县、周村区部分生活小区建设中成功应用。为促进太阳能、风能
等新能源的开发,自2009起三年内,淄博市在风能、太阳能及相关产业方面项目投资在18亿元以上。

2.新能源推广利用格局初步形成
积极构建新能源推广利用平台,坚持一手抓控制,一手抓利用。建立完善节能长效机制,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节能减排领导
小组,制定出台20余项规章制度,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个体系,形成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特别是
在交通、建筑和新农村建设等领域,把新能源推广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建筑方面,2007年市建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居住建筑大
力推广应用太阳能的通知》,要求多层居住建筑必须安装太阳能热水设备;高层或小高层住宅应用窗式太阳能热水技术也进入试点阶
段。从2008年起组织开展全市地热资源探测,明确地热规划应用范围,并进行大面积的引导应用。在交通方面,混合燃料公交车、出
租车以气代油,彻底解决了公交“冒黑烟”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领域,淄博市“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始终把农村新能源建
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和为农民办好实事之一加以部署,从“一池三改”到秸秆气化、固化,农村新能源建设的长效机制初步
建立。

3.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全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初步建立了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新能源开发利用体系,拥有一批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和优
势产品。一是机电设备产业集群。发挥博山“中国泵业名城”的产业优势,形成了以博泵科技、山博电机、华成集团、佶缔纳士机械
有限公司为依托的机电设备产业集群, 其中博泵科技年产600台核电用泵项目和华成集团全套引进的德国风电增速装置项目已进入试
运作阶段。二是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淄博柴油机的生物质气发电机、唐骏欧铃的电动汽车、淄博早春创尔沃和欧锴空调地(水、
空气) 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在国内、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新能源装备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三是节能产
品产业集群。依托鲁阳股份有限公司、科汇股份有限公司、科明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和方盛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陶
瓷纤维建筑隔热板、磁阻电机、节能灯、智能电网配套设备等节能产品,形成集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节能产品集群。
四是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以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光电气有限公司、桑瑞斯太阳能有限责任公司等为
龙头,大力开发太阳能镀膜玻璃、太阳能系列产品、太阳能转化关键部件等,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截至目前,淄博市有新
能源装备企业35家,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5个、市级技术中心10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
东省著名商标1个、山东名牌产品3个。在30家创新成长型企业中,新能源企业5家,具备较强配套装备能力,产业发展基础优势明显。

三、对发展新能源的初步设想

尽管淄博市新能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对于国际和国内其他城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快速进步,淄博市仍存在一些差
距。一是产业规模偏小,整体水平不高;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品牌数量偏少;三是标准体系不完善,市场发展不规范;四是
扶持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的政策体系不完备,难以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淄博市新能源产业的快速、
健康发展。因此,根据淄博市现有基础和优势,立足积极融入全省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的总体战略部署,我们认为
淄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应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淄博市在基础原材料和配套加工业优势,按照因地制宜搞开发,全民
动员搞利用,集中精力搞配套的总体要求,坚持“四项原则”,努力打造“四大产业集群”,积极建设“三个科技创新支撑平台”,
形成以大企业为支撑,优势品牌为依托,产品种类比较齐全、品质优良的新能源产业配套工业体系,逐步把淄博市建设成为全省、全
国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配套产品生产基地。

1.总体要求

因地制宜搞开发就是要依托各区县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稳步做好新能源产业
发展的长期技术研发工作,积极开发各类新能源产品;全民动员搞利用就是要推广利用各类新能源产品,做好太阳能产品、生物质燃
料、风能与地热等新能源的示范利用工程,尽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实现产业开发与利用的共同发展;集中精力搞配套就是依托淄
博市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强的比较优势,吸引传统企业转型发展,加快新能源产业项目的引进消化吸收,积极推
动现有企业扩大规模,提高风能、核电、地热、太阳能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逐步培育延伸相关产业链,形成新能源产业有序发展态
势。

2.坚持“四项原则”

一是开发利用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运用成熟适用技术,扩大新能源应用范围,落实节能减
排政策,减少常规能源消耗,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重点突破与规模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突出特色,发
挥资源和技术比较优势,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重点突破,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
业规模优势。三是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既要重视引进应用先进成熟技术开发利用新
能源,积极开拓市场,又要重视研发具有发展前景的关键核心技术,筹划长远发展战略,为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四是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和落实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新能源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
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3.打造“四大产业集群”

一是生物质能、地热能装备产业集群。依托淄博柴油机厂生物质气发电机项目,加快生物质能装备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发展生物
质能发电机组和关键部件制造、垃圾填埋、污水处理沼气等发电机组。开发生物质固体燃料致密加工成型技术、高效燃烧及供热技术、
气化和液化技术、垃圾发电二恶英处理等关键技术。提高生物质燃烧锅炉、焚烧锅炉、高效气化装置、热解液化装置等关键装备生产
能力。加快推进生物质气化炉及系统等发电机组和关键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规模生产能力,建设国家重要的
生物质能装备制造基地。积极研发推广地源和水源热泵技术,大力开发应用能满足环保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技术和
热泵技术,依托淄博创尔沃有限公司、欧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热泵中央空调等产品。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引导、政府采
购补贴为辅助,不断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力争到2012年建设生物质能、地热能应用装备产业集群。
二是燃料电池装备产业及产品集群。依托东岳集团年产50万吨燃料电池离子膜所需要的全氟磺酸树脂项目,重点发展具有高导电性的
燃料电池离子膜和燃料电池高温质子交换膜制备,积极开展有关装备技术攻关,通过参与欧盟第六框架合作项目和与加拿大国家研究
院合作,加快新型氢能离子膜项目和燃料电池高温质子交换膜制备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要发挥淄博市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的比较
优势,集全市之力大力发展燃料电池装备产业及产品,联合淄博蓄电池厂等产业相关企业,抢占产业制高点,大力推进燃料电池研发
与生产。积极支持唐骏欧铃电动汽车产业化项目,提升电动汽车的质量水平,同时认真研究抓好全氟离子膜后续产业链项目的研发,
力争经过1~2年努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强、产品配套完善、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新型燃料装备产业及产品集群。
三是光伏产业集群。鼓励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研发高效太阳能电池制造等技术。重点发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非晶硅薄膜
太阳能电池、建筑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太阳能灯具等产品。依托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光电气有限公司重点
发展导电膜太阳能玻璃和薄膜电池等关键技术和组件,支持组件封装工艺关键技术和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鼓励发展光电转化率高的
晶硅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重点支持泰光电气有限公司太阳能转化关键部件项目、科明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灯具等一批重大项
目建设。鼓励和引导光伏企业向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集聚,鼓励光伏企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着力发展与光伏主导产业配套的
服务业和相关产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发展水平,拓展产业集聚空间,以产业集聚促进光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集成和整合光伏
产业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研发体系、人才团队等各类资源,力争到2012年建设特色明显、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
用强,以高纯多晶硅、镀膜玻璃、太阳能电池等为重点的特色光伏产业集群。
四是核能、风力发电装备集群。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和完善的配套体系,以山东省加快建设内陆风能产业带为契机,壮大风能装备制造
业,扩大风能利用规模。发挥淄博市机电装备产业优势,突破核心技术,扩大产业规模,依托山博电机集团有限公司、博机集团、科
汇股份有限公司、华成集团等企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通过垂直整合上下游零部件业务价值链或企业,加强上下游关键零部件业务
发展,以风电配套关键零部件制造为主,加强与滨州长星集团、青岛国电蓝德有限公司、山东中凯有限公司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的联
系,积极引导企业发展风力发电机、塔架、风叶、主轴、机械传动、运行控制、风机变频、输变电机组等关键配套件生产,不断提高
零部件配套技术能力,培育发展大功率风电机组的相关零部件生产制造业。着力引进户用光伏和风/光互补控制系统,打造鲁中风能
产业带,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依托博泵“核泵生产基地”的优势,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完善系列产品的开发,力争到2012年建成
全省核能、风能装备制造集群。

4.积极建设“三个科技创新支撑平台”
围绕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建设一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发展太阳能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利用技术,引进太阳能电池测试设备、
太阳能光热利用等技术设备,逐步形成晶硅生产、电池组件和太阳能照明利用等产业链生产服务体系。围绕风电关键部件和控制系统
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领域,建设一个省级以上新能源装备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着重在风电设备制造关键技术高端产品开发上突破,并
提供相关产品设备质量检测、认证等服务。围绕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的开发应用,搭建一个产业化科技创新应用平台。支持以沼气开
发利用技术、固体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和秸秆气化技术等发展,引进生物质工程技术研发、中试、集成和转化基地等项目,加快生物质
能、地热能等推广应用。

四、建议采取的主要措施

淄博市应抓住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机遇,结合淄博市产业布局,全面提高新能源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尽快形成一批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努力打造新能源开发利用和装备制造基地。

1.完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体系
加强对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将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调度管理范围,加强监督考核,逐步
将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纳入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建议成立发展新能源产业协会或商会,加强与发改委和经贸、财政、建设、
科技、环保、税务、工商、质监等部门联系沟通,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强化措施,优化环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时研究解决重
大问题,共同推动淄博市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淄博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淄博市新能源产业中长期规划》,
作为指导淄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完善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对国家和省鼓励发展的新能源项目优先立项;落实好所得税优惠及企业技
术开发费列支、技改项目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实施一批重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示范项目,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新能源、节能环
保产业装备国产化及产业化项目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落实家电下乡补贴政策,鼓励开发农村适用型太阳能热水器;结合开展“两
区三村”改造工程,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下乡。实施城市光伏屋顶计划,扩大光伏产品在城市景观照明等方面的应用。落实支持新能源
发展的财税政策,实施新能源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各类金融、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公司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投
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长效机制。

3.完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鼓励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和人才队
伍建设。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建设技术中心,加快引进消化再创新步伐,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
重点,不断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重点支持离子膜燃料电池、晶硅薄膜电池、生物质
气发电机组、电动汽车、光电导电玻璃、太阳能发电以及地源热泵等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自主品牌,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4.完善规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
依托淄博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增加行业话语权。逐步建立
行业联盟标准体系,制定淄博市新能源产品设计、性能、能效、试验、系统安装等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新能源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产
品质量检测和控制体系,组织开展以新能源为重点的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规范新能源产业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发展介于
新能源开发应用企业与新能源用户间中介服务机构,为用户和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工程建设、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服务
项目,搭建淄博市新能源中介服务平台。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评价体系,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