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淄博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3&rec=9&run=13

中共淄博市委政策研究室
(2008年7月16日)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所谓产业集群就是围绕某一产业,根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基于地缘关系、产业技术链、同业交往等因素,在竞争和合作中共同
获得竞争优势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由此可见,产业集群的本质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它通过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导致该产
业在该地区的发展获得较高的生产率,从而在一定范围(如区域、国家或国际)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根据产业集群的定义和基本内
涵可以看出,产业集群的本质性特征体现在:众多企业在特
定的地理区域内围绕一个产业链或产业链上的某个、某些环节进行横向或纵向集聚。因此,“产业链相关”“多个企业”和“地域集
中”构成了产业集群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

二、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动因及模式

纵观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不但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发展产业集群,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把产业集群发
展摆在了重要位置。 如美国加州的软件业是全美乃至全球软件业的先导,仅硅谷所在的圣塔克拉拉县就拥有大约1700家软件公司和4
3万名职员。意大利70%以上的制造业、30%以上的就业、40%以上的出口量都是在专业化产业区域内实现的,印度约350个集群创
造了整个印度制造业出口额的60%。我国广东、浙江等一些地
区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也非常明显。大量的产业集群存在,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的财
富大都是在这些块状区域内创造的。从经济学动因和表现形式上来看,产业集群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龙头带动型。 在内部结构上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协作形式,龙头企业在利用自身垂直或半垂直一体化进行生产
的同时,将部分业务向聚集在区内的中小企业分包,不仅提供产品样式和规格,还进行技术指导,成品由龙头企业推向市场。如广东
顺德的家电产业集群中,科龙、美的、格兰仕等就是龙头企业,生产家电零部件的外部采购率达到70%以上,4000多家中小企业聚集
在这一区域从事配套生产。

产业链条型。集群中的企业同属于一个产业(产品) 的上下游,属“整机产品+配套产品”的产品链条发展模式,企业之间存在着
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联系,聚合形成一种合理的分工和协作状态。如浙江苍南县金乡镇标牌产业的产业集群中,将标牌和徽章的生产
分解成十几道工序, 共有800多家企业参与各道工序,集合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再如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通过微
机的带动,区域内95%以上零部件实现协作配套。

板块引领型。众多的企业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集聚在某一园区或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通过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分工协作,形
成多层次、 相关联的网络共同体。如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省内文登市工
艺家纺产业迅猛发展,加工企业达到400多家,3200多个花色品种,年销售收入超过130亿元,被誉为“中国家纺之城”。

市场与产业互动型。集群内既有依托产业发展起来的知名专业市场,又有依托专业市场形成的产业群体,建立起市场与相关企业
间的依存平衡关系,共享基础设施,最大限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临沂市兰山区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发挥资
源聚集优势,建成一批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基地,实现了产业聚集发展。广东虎门的服装、福建石狮的服装、河北辛集的皮革等都
是市场与产业互动形成了全国知名的产业集群。

地方特色型。由于受历史文化和当地资源的影响,形成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传承历史文化、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产业集群。云南
的茶叶、苏州的刺绣、湖南浏阳的花炮和淄博市的陶瓷产业等都是比较典型的地方特色型产业集群。

三、淄博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现有基础

淄博市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经历了从分散办企业到集中办企业,由集中办企业到集中做产业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
以石化工业、机电装备、建材、纺织服装为支柱,新材料、精细化工、信息技术、医药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
系。特别是近十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工作指导转变,全力培植板块经济,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产业集
聚趋势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
完整、环境友好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据各区县初步统计,2007年,在区县域范围内,销售收
入过5亿元的产业集群59个,其中10亿元~5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18个,50亿元~100亿元的8个、过100亿元的11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各区县板块布局趋势明显,初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各区县着力发展区域经济特色产业,张店的建材、电子信息、精
细化工、化工机械,淄川的陶瓷、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博山的泵类、陶瓷琉璃、汽车配件、减速机、电机电器,周村的纺织服装、
新型建材、专业装备制造、轻工家具,临淄的精细化工、塑料加工、钢铁冶金、特种纸及应用,桓台的石油加工、造纸印刷、氟硅材
料、精细化工,高青的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油棉加工、木
材深加工、畜牧养殖及加工、食品酿造,沂源的医药及包装材料、节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玻璃纤维,高新区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化
工及高分子材料、医药、机械电子,产业聚集趋势明显,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凸显,初步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关联性大、带动
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坚持实施“三〇”工程和“双百”工程,一批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带动和促进了区域产业集群发展。2007
年,全市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4家,过50亿元的9家,过30亿元的12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9家落户淄博。在2007年“中国工业
行业排头兵企业发布”活动中,全国共评选出478个行业中的
2388家企业作为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全市有26个行业中的33家企业入选。聚氯乙烯、化学品氧化铝、氟化工产品、特种装饰纸、牛
仔布、 黄原胶、头孢类原料药、陶瓷新材料等近90种产品产量在全国占前3位。1500万吨以上的原油加工能力、72万吨乙烯能力等居
全国前列,25万吨苯酐、50万吨增塑剂占国内产量的50%,成功创建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国家泵类产业基地和国家先进陶瓷产业基地,产业和产品优势
都具有拉长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巨大潜力和条件。例如,淄博市石油化工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的前伸后延,企业达到1400多
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涉及石油加工、有机化工、无机化工、化肥、合成树脂及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制品、涂料及染料、
农药、医药及中间体等十几个领域,产品品种4000余个。化学工业经济总量和行业竞争力在全省各市中均居第一位,成为全国重要的
化工产业基地。

园区、特色镇成为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初步形成了布局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约发展格局。各区县把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发
展的重要载体,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思路,依托大企业集团建设齐鲁化工区、东岳氟硅新材料工业基地、新华国际医药工
业园等12个重点专业园区,并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医药、建材、纺织服装、机电、耐火材料、电子元器件等产业聚集区,
2007年园区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60%以上。积极鼓励一
镇一业、一村一品,镇域特色经济发展迅猛。大力扶持地域重点企业和特色产业,带动镇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全市有55个乡
镇工业产值过亿元, 54个乡镇财政收入过千万元,8个镇跨入全国千强镇行列。桓台马桥镇的造纸及石油化工、唐山镇的氟硅材料、
临淄凤凰镇的矿业及冶金、临淄南王镇的精细化工、淄川双杨镇的建筑陶瓷等产业,在全国、全省都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工程(技术)中心、名牌产品正成为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产业集群发
展层次的战略措施来抓,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业集群升级步伐,提升产业竞争力。全市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9家,
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34家,总数列全省第三位;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8家,其中国家级1家,总数列全省第一位;
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3家,总数列全省第一。各个产业
集群基本都有至少1家省级以上企业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如陶瓷新材料领域就有工程技术中心4家。同时,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
略,出台一系列扶持、奖励和保护名牌生产企业的政策和措施,有效提高产业集群发展层次。目前,全市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总
数分别达到30个、23件,国家免检产品85件,均居全省前列。省名牌产品146个、著名商标165件,每个产业集群中基本都有名牌产品、
著名商标。工程中心、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为淄博市特色
产业集群的发展启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淄博市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淄博市产业集群的发展仍处于低端成长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产业层次比较低。一般来说,产业层次越低,产业链条就越短。总体上看,淄博市的产业属于原材料、初加工型,初级产品、中
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少。多数行业产业链脱节,企业之间更多的
是同质竞争,产品关联度较低,上下游企业(或环节)之间缺乏应有的配套协作,影响更高附加值、更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深度开发,从
而影响了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大企业集团带动作用不强。大企业集团特别是从事终端生产的大企业集团,在整个产业集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恰恰是淄
博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弱项。从数量上看,淄博市仅有淄博矿业集团1户进入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有8户入围2007年山东企业100强。
从规模上看,淄博市最大的地方企业南金兆集团销售收入仅相当于海尔集团的1/10,规模最大的纺织企业鲁泰集团销售收入仅相当于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的1/20。从行业上看,普遍存在集中度不
高、企业规模偏小、企业关联度低的问题。如水泥行业产量前4位生产企业的集中度仅32%;建陶企业平均规模只有500万平方米,还
没有一家单个品牌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建陶生产企业;耐火材料限额以下企业还占有相当的比例等。这些问题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后
劲和竞争实力带来不利影响。

部分工业园区产业特色不明显。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产业聚集的中心。但工业园区的发展存在着低水平重复
建设、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特别是不少地方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急功近利,盲目追求项目进园,规划中的特色产业基本没有形成。淄
博市全部工业园区都有化工和建材企业,50%以上的工业园有纺织企业,园区主导产业不突出,致使园区内部产业结构混乱,缺乏专
业化特色,影响了对产业集群发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产业集群内部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各产业集群的研发中心、工程中心虽然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缺乏
成果推广应用机制,对行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弱。同时,行业的质量检测中心、培训中心和中试基地缺乏,配套服务业发育滞后,社
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健全,产业集群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另外,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缺乏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缺乏行
业协会的有效指导,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信息咨
询服务机构规模小、服务水平低,产业工人培训力度不足,对有效缓解技术工作及中高级技术人员的供需矛盾作用不强等,也造成产
业集群发展后劲不足。

五、淄博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及重点布局

产业发展是淄博经济发展的根本,而延伸产业链和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两条重要途径。今后淄博市在延长产业链
发展的同时, 应突出抓好产业集群的发展,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300亿元、500亿元、800亿元的
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淄博比较优势产业,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今后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应突出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在产业定位上,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淄博市在各个产业都有优势明显的产业(产品)集群,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特别是在新材料、精细化工、信息产业、医药、节能环保设备、汽车和机电装备等现代工业领域,已经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规
模较大、能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这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提升集群的技术装备水平,是进一步彰显
淄博工业优势的战略选择。

二是在发展内容上,再造和延伸产业价值链,促进地方产业链的形成。延伸产业价值链,形成配套完善的产业链,作为产业集群
升级的基础应予以重点考虑。

三是在组织形式上,发展依托大企业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淄博市驻地大企业众多,生产大量原料型、中间型产品,这是培植产
业集群的重要依托。强化产业关联配套意识,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积极推进融合发展,是加快全市现有产业集群升级的有效途径。

四是在发展途径上,着重于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工业园区应建立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和档次应随着产业集群发展而逐步提高。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园区建设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注重在园区企业间构建产业联系,以获
得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淄博市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以及各产业发展的潜力,我们认为,淄博市今后在特色产业(产品)集群发展方面,应重点在以下
几个领域实施突破。

化工助剂产业集群。 该集群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300余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其中临淄区占50%
左右。今后应以齐鲁化工区等专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各种性能的塑料助剂、橡胶助剂、油田化学品、纺织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等
各类助剂。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800亿元、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化工助剂产业集群。

氟硅材料产业集群。 该集群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7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今后要以东岳国际氟硅材料工
业园为载体,延伸产业链,围绕氟硅材料的应用,推进氟硅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尽快将氟硅材料产业培植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的重要增长极,使其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工程塑料及塑料制品产业集群。该集群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6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今后要以清
源集团、齐鲁塑编股份有限公司、蓝帆塑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以塑料薄膜、塑编袋、塑料专用粒料为特色主导产品,研究
开发具有耐寒、耐热、阻燃等性能的ABS工程塑料,突破模具瓶颈制约,打造塑料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国内重要的塑料产品生产基地。
先进技术陶瓷材料产业集群。 该集群2007年实现工业产值20多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6家,从业人员1万人。今后要发挥中材高新、硅
苑科技、德惠来瓷板、华创精细陶瓷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依托工陶院、硅院、山东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以工程陶瓷应用制品研
发为重点,做大做强以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为主的高技术陶瓷新材料产业,建设高水平的国家工程陶瓷材料技术研究中心及产
业化基地。

新型耐火及节能材料产业集群。该集群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今后应充分发挥淄博市新型耐火材
料产业的比较优势,以旭硝子、鲁阳、鲁耐窑业、鲁中耐火材料等企业为龙头,积极整合相关资源,大力发展玻璃、冶金、水泥窑炉
和化工行业用新型耐火材料及节能材料,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型耐火及节能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功能玻璃及玻璃纤维产业集群。 该集群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1万人。今后要以金晶集
团、中材玻纤、盛达玻璃、中材庞贝、光力士等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延伸现有玻璃产业链条,加大对同类企业的孵化力度,做好功能
玻璃生产基地的策划、申报、建设工作,力争3~5年内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功能玻璃及玻璃纤维产业基地。

高档建材及新型墙材产业集群。 该集群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75家,从业人员25万人。今后应加快建材
产业的升级换代,以大品牌、大企业为龙头,发展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的高档建筑材料;充分发挥淄博市新型墙体材料的技术优势
和设备优势,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大力发展节能墙体材料,力争经过3~5年努力,使淄博市新型墙体材料产量由目前的20亿块标砖发
展到30亿块标砖,成为省内最大的新型墙体材料科研、开发、
生产基地。

电子仪器仪表及系统集成产业集群。该集群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70余家。今后应以山东(淄博)电子仪
器仪表产业园为载体,积极吸引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印刷电路板等配套企业入驻,重点发展电子医疗仪器、电力电子仪器、分析仪
器及汽车检测仪器产业,大力发展系统集成及软件业,做好软件、硬件结合的文章,培育电子仪器仪表及系统集成产业集群。加大对
新华医疗、信通电器、科汇电气、三泵科森、科创公司、科
大公司等骨干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培育行业专项冠军,力争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

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产业集群。该集群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今后应发挥山东(淄博)电子元
器件产业园的招商引资作用,以美林公司、迪生电源、泰光电力、银河公司、宇峰公司、国源电缆、阿莫泰克、淄博蓄电池厂、金堆
城公司、博航公司、晨鸿公司、银河公司、泰宝镭射等骨干企业为带动,推动规模产业聚集。重点发展片式元器件、绿色电池、新型
电力电子器件、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传感器、压电陶瓷元器
件、线缆等七大类元器件产品,高品质电子陶瓷、压电石英晶体、陶瓷覆铜板、钨钼制品、真空开关管壳、磁性材料和电容膜等信息
材料产品,努力成为全省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生产基地,力争2012年销售收入达120亿元。

汽车及零配件产业集群。 该集群有整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100余家,销售收入近90亿元,主要集中在博山、淄川两地。今后
要依托宏马集团、山东汽车齿轮总厂锻造二分厂、颜山专用汽车、强大集团、兴华板簧等企业,在博山培育汽车配件产业集群;在淄
川依托淄博汽车制造厂,培育以汽车整车及零配件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形成年产30万辆轻型载货汽车的制造能力。

电机及泵类产业集群。该集群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泵和电机企业350余家(含相关配套企业及规模以下企业,其中泵企业
300余家,电机企业50余家)。今后要充分发挥博山“中国泵业名城”的品牌优势,依托博泵科技、真空设备厂、华成集团、佶缔纳士、
颜山泵业等企业,培育以泵类产品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的国家泵类产业基地;依托柳杭、电动滚筒厂、益杰机械、奥博机
械等企业,培育减速机产业集群。依托山博电机、牵引电
机、红卫电机等骨干企业形成大、中、小、微型电机和汽车电机、摩托车电机等品种及功率较为齐全的电机制造体系,依托信誉良好
的品牌优势,扩大与地区产业的融合,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节能及环保装备产业集群。淄博市作为老工业基地,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治理压力比较大,节能及环保装备产业市场广阔,发展
潜力较大。 该集群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8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发挥
早春空调、天工环保、美陵集团、科汇电器、功力机械等企业的龙头作用,围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支持循环经济、节能降耗、
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发展壮大节能及环
保装备产业集群。

专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该集群2007年销售收入80多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今后应依托齐鲁石化机
械、三金集团、李家集团、巨明机械、晨钟机械、功力机械、淄博柴油机集团、四砂股份、蓄电池厂、山东汽车弹簧厂等骨干企业,
大力发展石化、 建材、轻工等专业装备制造产业,并利用这些整机产品带动机械制造中小企业发展,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年销售
收入突破300亿元。

牛仔布及牛仔服装产业集群。该集群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近6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50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今后要以兰雁集团、
兰骏集团等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为依托,发挥“丝绸之乡”的品牌效应,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设计和印染后整理水平,开发
高附加值新型牛仔布,发展牛仔服装加工业,在周村、高青建设具有规模优势和综合竞争力的牛仔布及牛仔服装产业基地。

色织布及服装产业集群。该集群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3家,从业人员17万人。今后要以鲁泰集团为龙头,
抓住纺纱、染纱和后整理三大关键,重点发展色织服装,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在淄川建设以色织衬衫、童装、时装、服饰用品为重点
的高档色织布及服装产业集群。

医药及医药包装材料产业集群。 该集群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80余家,从业人员35万人。今后应大力
推进化学新药、生物医药、现代中药、药用包装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以新华国际医药工业园为载体,以新华制药、山东鼎立、
鲁泰环中、世博金都、金阳药业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在高新区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沂源依托瑞阳制药和山东药玻,在淄川依托
华龙制药、金洋药业和华瑞公司,在临淄依托齐都药业、蓝
帆塑胶、茂盛公司,加快建设三个区域医药及医药包装材料产业集群。

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该集群2007年有企业70余家,医疗器械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0%。今后应依托新华药械、山川集团、侨牌集
团、中保康等骨干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在保持手术器械、注射器械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消毒灭菌设备、放射治疗设备、医
院环保设备等大型医疗设备,始终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食品及食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2007年,临淄区蔬菜种植面积达196万公顷,蔬菜总产量达19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
畜牧小区发展到75处,肉蛋奶总产量达9万多吨。高青县从事食品酿造企业有20家,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7亿元;畜禽养殖及加工企业
达40家, 2007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今后要以建成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加工生产中心和产业化基地为目标,以畜牧、蔬菜、林果等优势
农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类系列产品、酒类系
列产品,努力形成富有特色的食品及食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在高青,依托龙大畜禽、大地肉牛、小黑牛牧业、通威饲料、新盛食品等
企业,发展畜牧养殖及加工产业集群;在沂源发展“加工型果品”,饮料类系列产品,推进产业集聚。在临淄放大“中国西红柿之乡”
效应,建设蔬菜产业化基地;依托巧媳妇、齐美斯、民信、兔八哥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系列产品,努力形成集群优势。

高档纸制品及印刷产业集群。该集群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1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9家,从业人员22万余人。今后要以博汇、
齐峰、辰龙、贵和、鸿杰、泰宝等为龙头,大力开发高档文化用纸、包装用纸和装饰用纸,进一步扩大书刊印刷、防伪印刷、报纸印
刷等规模和质量,提高产品技术档次和水平,发展成为全省一流的造纸印刷产业集群。

工艺美术及陶琉特色产业集群。该集群目前已形成陶瓷、琉璃、内画、淄砚、石雕、染织、地毯、抽纱、草编等十几个门类,相
关企业和单位近千家, 从业人员数万人,销售收入近100亿元。今后要充分发挥淄博市产业历史厚重、人才辈出、材质丰富的优势,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强化科研与品牌作用,重点发展陶瓷工艺品、琉璃及工艺品、琉璃内画艺术、红木雕刻、
染织、地毯、抽纱、草编等门类,突出抓好艺术陶瓷及工艺
玻璃产业,形成以重点产区为中心、优势产业为支柱、重点产品为骨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注:以上数字根据各区县上报情况汇总得出或由各行业管理办公室提供)

六、几点建议

加强规划指导。产业集群并不意味着企业扎堆发展,它是一种通过政府有意识的规划、引导,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明确产业集
群的方向,确定产业集群的目标。因此,建议:一是成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全市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对产业集
群发展的调查研究,建立产业集群信息交流平台,科学把握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二是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的联席会议协调机构,
充分发挥各行业管理办公室及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引
导集群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制定专门的产业集群扶持政策,形成强有力的政策推动机制。支持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中心、科技
开发中心、检测中心、融资担保机构、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推动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带动产业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也是拉动优势产业发展和形成产业集群的火车头。一是突
出龙头企业的引进。针对部分产业集群缺乏龙头、产业层次低的现实,要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
不断向前发展。二是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从集群企业的实际出发,筛选一批比较成熟的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培育一批领导型的集
群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快速升级。三是“十一五”期
间重点抓好各产业集群中核心骨干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集群中的带动、辐射示范、信息扩散等作用。

在完善产业链条上下工夫。完善产业链条,既是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又是吸引产业进一步集聚的重要抓手。要按照
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谋划项目、布局项目、建设项目,引导石油化工、新材料、机电装备等主导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发展终端
产品,提高工艺水平和技术标准,努力构建上下游产品接续成链、关联产品复合成龙、资源闭路循环的循环经济链条。要通过原产业
集群中产业链的延伸,在上下游的一些环节上培育新的产业
集群,增大产业集群之间的关联性,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网络。要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着重引进能够弥补全市产业集群核心技术空白
的企业或项目,以提升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大力发展大型专业市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从原
料采购、运输、半成品、成品生产,到产品进入分销渠道,最终到达消费者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建立区域性技术创新平台。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面向行业的共性和关键
技术,构建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和促进全市产业集群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国内外大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的互动与合作,形
成良好的产业创新体系。要把自主创新落实到具体的产品研发、工艺设计、提高生产标准等各种环节上去,着力抓高、精、尖技术研
发及成果转化,着力打造品牌园区、品牌产业、品牌产品、
品牌企业家,推动产业集聚,打造区域品牌。

策划落实产业集群重点项目。深化“项目建设年”活动,依托主导产业和比较优势,瞄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
努力扩大优质增量、优化发展存量。选择一批对全市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在资源投入、土地保
障、咨询辅导等方面给予支持,实施动态培育计划,填补产业链中的空白点,实现产业集群优化升级。

淄博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