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3&rec=7&run=13

淄博市统计局
(2009年2月24日)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各种突发事件的考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
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同心同德,顽强拼搏,赢得了“经济增长、结构优化、价格回稳、民生改善、
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在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16.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
产业增加值82.18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1500.45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734.15亿元,增长14.6%。三次产
业构成由上年的3.8∶64.6∶31.6调整为3.5∶64.8∶31.7; 对GDP的贡献率依次为1.9%、 64.4%、33.7%,分别拉动生产总值增长
0.2、8.4和4.4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462.01亿元, 比上年增长14.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
63.1%, 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95870户,增长10.7%,注册资本金23.50亿元,增
长14.6%;私营企业26831家,增长6.3%,注册资本金499.52亿元,增长12.8%。

质量兴市和名牌带动战略成绩显著。 年内建筑陶瓷、泵、聚四氟乙烯等九类优势产品列入中国名牌评价目录,其中有8个产品具
有冲刺中国名牌的优势;新增山东名牌21个,新增“山东服务名牌”3个。截至年末,全市共拥有“中国名牌”30个,列全省第2位;
拥有“山东名牌”156个,列全省第2位。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总数达到18个。有9家企业主持(或参与)起草的13个标准
获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有26家企业被确认为标准化良好行为
单位,其中AAAA级3个、AAA级8个、AA级15个,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食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3.7%,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 年内,全市以专业化、专题化和小型化为主,共组织和参与各类招商活动80余次,共引进外来投资170.3
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127.3亿元,占全部外来投资的74.8%;服务业类项目40.2亿元,占全部外来投资的23.6%,占比较上年提高1.2
个百分点。股权招商和上市融资成为推动外来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年通过并购重组和上市融资共引进外来投资35.6亿元,占全部
外来投资的20.9%。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良好。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23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全年粮食生产再次实现
“面积、 单产、总产”三增,总产量连续六年实现增长,总产量达到157.74万吨,比上年增加778万吨,增长52%。其中:夏粮
总产70.49万吨,比上年增加3.85万吨,增长5.8%;秋粮总产87.25万吨,比上年增加3.93万吨,增长4.7%。经济作物中,棉花产量
1.77万吨,比上年减少0.24万吨,下降12.1%;油料产量1.76万
吨,比上年增加0.21万吨,增长13.9%;蔬菜产量211.65万吨,比上年增加13.50万吨,增长6.8%。

林牧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畜牧业总产值34.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5%。肉类总产量12.93万吨,增长18.1
%。禽蛋产量8.39万吨,增长4.5%。奶类产量11.59万吨,增长19.9%。水产养殖面积达5158公顷,完成渔业总产值3.01亿元,增长
16.7%。林业总产值9.68亿元,增长11.9%。人工造林面积0.7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1万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17.3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9%;农用柴油使用量3.41万吨,
增长29.6%;农村用电量50.07亿千瓦时,下降8.3%。年末,实现村村通电话、通汽车,通自来水行政村比重达94.5%。

三、工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930家,比上年增加178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319.91亿元,比上年增长
26.16% (现价) ; 实现工业增加值143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36.77和
1196.33亿元,依次增长12.71%和12.93%。产销基本平衡,产销率达98.26%,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发电量、生铁、水泥等部
分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主要产品产量持续下降,布、平板玻璃、钢
材等半数以上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2008年 比2007年±%

瓷(陶)质砖 83872.05万平方米 7.68
发电量 199.74亿千瓦时 -8.81
化学纤维 11.04万吨 -29.89
泵 15.58万台 33.64
布 72974.98万米 21.73
白酒 21283.00千升 -15.26
化肥 49.69万吨 25.19
农药 1.69万吨 -35.80
硫酸 92.95万吨 -17.94
乙烯 80.04万吨 -5.48
化学原料药 3.63万吨 -1.97
水泥 1763.05万吨 -9.14
日用陶瓷 85138.37万件 0.74
中成药 16248吨 22.06
光电子器件 533.00万只 16.76
合成橡胶 21.81万吨 2.19
集成电路 18349.51万块 90.17
钢材 96.88万吨 45.26
氧化铝 165.50万吨 -7.56
原油加工量 1248.68万吨 1.84
汽车 37169辆 20.03
平板玻璃 1953.15万重量箱 21.13

地方工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49.50亿元,比上年增长23.68%;利税450.65亿元,下降1.78%,
其中利润237.48亿元,下降12.33%。地方工业效益增长较快,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28.19%、28.55%和27.50%,
三项指标增幅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51、30.33和39.8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规模以上在建项目299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7个;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07.97亿元,比上
年增长24.9%。产业投资结构优化,服务业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332.01亿元,增长28.2%,增幅较上年提高12.1个百
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比由上年的1.1∶615∶37.4调整为2.2∶567∶41.1。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继续下降,行业结构趋向
改善。纺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
、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业投资分别下降17.3%、24.7%、26.3%和39.2%。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投入不断加大,卫生社会保障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依次增长307.8%、320.8%和386.0%。

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1.37亿元,增长15.2%。住宅投资126.25亿元,增长11.7%;竣工房屋面积231.29
万平方米,下降31.9%;实现房屋销售额99.94亿元,增长1.0%。

建筑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有资质的建筑企业484家,比上年增加26家。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34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55.65亿元,增长13.0%,安装工程产值56.06亿元,增长17.0%。
五、公路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提高。 全年公路客运量达29152万人,比上年增长19.01%,客运周转量652583万人公里,增长15.89%;公路货运
量21076万吨,增长59.43%,货运周转量1220781万吨,增长38.55%。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0194公里,其中国道275.6公里,省
道820公里。全市公路密度达170.9公里/百平方公里。

机动车量增加。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达92.55万辆,比上年净增加1.43万辆;其中私人拥有汽车85.31万辆,比上年净增加1.66
万辆。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达3.61亿元,比上年增长4.2%。建成了淄博市视频监控平台,容量达到10万线,新增
视频监控点2089个。 新增农村宽带上网用户3.5万户。升级改版淄博信息港,增加了博客、论坛、视频、相册等互动版块内容,日均
访问量近40万人次,居全省各市信息港首位。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0%,若扣除物价因素,增长19.0%,实际增速
创历史最高水平。 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 一是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全年城市市场零售额646.82亿元,增长23.3%,农村市场零售额
82.79亿元,增长21.1%,增幅低于城市2.2个百分点;二是各行业全面发展,批零贸易业仍占市场主导。全年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
597.72亿元,增长23.5%,增幅高于全社会零售额总增幅0.5个
百分点,所占比重达81.9%;三是公有制经济零售额快速增长。全年公有制经济零售额达241.21亿元,增长36.3%,增幅高于非公有
制经济零售额增幅19.0个百分点;四是限额以上企业领跑全市消费市场。2008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392.47
亿元,增长36.3%,高于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25.7个百分点。消费热点面扩量增,汽车类、服装类、金银珠宝类、家具类分别增长
35.6%、28.4%、61.7%、41.7%。

对外经贸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5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实现36.33和20.59亿美元,依
次增长21.2%和21.5%。从出口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出口增长21.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17.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市出
口总额的51.6%。从出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8.6%,增幅高出加工贸易出口21.5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占全市出口总
额的70.0%。从市场构成看,全年六大出口市场(美国、欧盟
、东盟、韩国、日本、印度)完成出口额24.8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0.9%。从行业出口情况看,除冶金矿产外,其他各重点行
业出口均实现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行业有农副产品(40.2%)、机电产品(39.3%)、石化塑胶产品(34.5%)、医药产品(34.1%)。

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5家,新增合同外资51亿美元,增长191.8%;实际使用外资4.75亿美元,增
长10.5%。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3.05亿美元,占全市的64.2%,先进制造业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新批项目平均合同外资额由上年
的465万美元提高到650万美元;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到账外资25亿美元,占全市的66.7%,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

旅游业蓬勃发展。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59.98万人,比上年增长24.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3.98亿元,增长28.5%,入境
旅游收入447161万美元,增长17倍。开工旅游项目36个,总投资48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2个,完成投资16亿元,大项
目数量、 投资数额、完成投资等情况创历史最好水平。年末,全市共有星级旅游饭店35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旅行社100
家;拥有A级旅游景区23处,其中4A级5处、3A级10处。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税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247.8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0%,地方财政收
入中税收收入81.12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0.7%。地方财政支出141.44亿元,增长20.28%,其中环境保护、文化体育与传
媒、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18.23%、41.19%和30.38%。全年实现税收总额205.61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税收54.46亿元,增
长32.02%,占全部税收总额的26.49%,占比较上年提高7.22
个百分点。

金融业稳健运行。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677.90亿元,比年初增长20.29%。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达1007.37亿元,比年初增长24.81%; 企业存款余额377.74亿元,比年初增长13.17%。各项贷款余额达1076.88亿元,比年初 增
长15.96%。 其中,工业短期贷款236.33亿元,比年初增加22.05亿元;农业短期贷款199.34亿元,比年初增加20.86亿元,两项贷款
新增额占全部短期贷款新增额的63.44%,较上年提高12.24个
百分点。

保险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年末,全市各类商业保险分支机构达36家,较上年新增12家,其中财产保险机构新增5家;人寿保险机
构新增7家。全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达到40.75亿元,较上年增长22.75%,其中产险保费收入11.46亿元,增长8.02%;
寿险保费收入29.28亿元, 增长29.68%。全年共支付赔款和保险金13.17亿元,下降3.94%。全年缴纳地方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达10113万元。年末,全市保险业总资产达到66.6亿元,较上年
增加14.67亿元,增长28.25%;全行业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全市保险深度为1.74%,保险密度为960元,较上年提高170元。

八、城市建设、节能减排

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年内新开工建设城市绿化重点工程30项,新建园林绿地306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12公顷。城市绿地总面
积达到710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绿地率3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7平方米。结合水环境治理,实施了猪龙
河综合整治、高青北支新河城区段综合治理等大型滨水绿化工程,建设绿地150公顷。新建、改建城市道路57条,新增道路面积33.16
万平方米;新增雨污管道104.7公里。城市污水处理厂达13座
, 处理能力77万吨/日。年内开工建设生活垃圾压缩式中转站16座,改建7座。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32处便民游园建设任务,建设
绿地13.75公顷。年内集中开展了垃圾治理、“六乱”治理、污染治理、绿化治理等专项整治活动,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共整治污染企业2000多家,关停各类“土小”企业1100家,其中关停石灰窑608支、小硫磺炉217只、
焦宝石窑216只、砖瓦厂54家、拆除水泥生产线31条、小钢铁21家,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9万吨,年回收粉尘38.9万吨,减少粉尘排放
10多万吨,减少煤炭消耗近200万吨。全市148家重点耗能企业实现节能量7734万吨标煤,比上年增长678%(现价) 。与上年同期
相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下降39.6%,二氧化硫下降19.9%
,大气污染指数减少65,COD和氨氮浓度平均下降了51.7%和76.3%。全年空气质量优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8天,大气质量创近十年
来最优。 抓好13座污水处理厂的新扩改和配套管网工程建设,新增配套管网超过100公里;新建12处居民小区中水回用工程。全市所
有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各区县区域环境噪声全部达到环境功能区划标准。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年内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五十强, 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年末,高新技术企业达
408家,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达40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84.29亿元,增长28.3%,快于全市工业
总产值增速214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5%,较上年末提高14个百分点,所占比重高于
全省2.77个百分点。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49项,其中达到国际
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41项; 获得省以上科学技术奖20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居全省前列;争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11家, 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38家,其中国家级7家。全年共申请国内专利4886件,同比增长19.05%,
其中发明专利768件, 增长23.67%; 专利授权1408件, 增长11.4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94件,增长76.36%,占专利授权总量的
13.78%,居全省第一位。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18%, 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
为64.83%。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占高中段在校学生总数比例分别达51.01%、32.57%和16.42%。拥有高等教育机构
14所, 其中普通高校9所。 全年共招收本专科生33591人,比上年增加5352人,在校本专科生93281人,比上年增加9491人,专任
教师达5115人,比上年增加182人。全市高考本专科共录取241
85人, 录取率比上年提高2.54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录取12595人,录取率比上年提高1.99个百分点,28名考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全
年发放教育资助资金2.77亿元,受益学生达48.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5.79%和4.75%。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投资1000万元,对广播发射台设备、西山发射台广播电视天馈系统、80平方米电视新闻直播演播室、
200平方米演播室、 非线性编辑设备等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能力,年内高质量完成了30余场大型活动的
录播和直播任务。全面完成了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及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建设任务,在数字电视现代农
业频道中新开设了“专家博客”和“新型农民百家讲坛”栏
目,开办了农业专家与农业致富带头人技术讲座,数字电视为农村和农民群众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截至年末,全市数字电视用户
达45万户,其中农村数字电视用户达10.4万户。

文化事业及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话剧剧本《日蚀》获得“田汉戏剧文学奖”,实现了我市该奖项零的突破;话剧剧本《大铁像》
《回家》入选文化部备选剧目;五音戏《云翠仙》、京剧《马夫掌鞭》分别荣获首届省政府泰山艺术奖二、三等奖;牛郎织女传说、
阁子里芯子、周村芯子、周村烧饼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音戏剧院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非物
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荣宝斋淄博有限公司荣获国家文
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成为全省仅有的3家企业之一。发掘的沂源扁扁洞遗址取得新的重大学术成果,将我国新石器时代由8000
年左右提前到约10000年左右。 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35个,完善农村大院100余处,完善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224个。组织开
展了民间剧团农村巡演1000余场、 送电影下乡2.3万场。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活动成果丰硕。在省第二届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共签约合
同类文化产业项目41个,金额61.87亿元,另有15个项目达成合
作意向,签约总额名列全省前茅。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功能日趋完善。全年全市各级财政对卫生投入达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6.35%,占财政支出比重达4.69%。
新建规范化村卫生室400个, 总计达2000处,完成了以区县为单位的省级村卫生室建设规划;按照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补助10万元,
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助15万元的标准,高标准改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0处。截至年末,全市农村参合人口231.06万人,参合率达
99.03%,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参合率2.0
5个百分点。全年为336.69万人次的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用1.84亿元,其中获得万元以上补偿的1007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187
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100%,城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截至年末,全市共拥有卫生机构数(含诊所)1268个,其中
医院及卫生院197所, 拥有病床数18650张,其中医院及卫生院病床数16946张,比上年增长13.49%,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936人,增
长25.24%。卫生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和水平经受住了考验。面
对突如其来的“4·28” 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事故,做到了快速反应,科学高效处置。接到报警后,1分18秒出车,2小时内将全部伤员
送往25家医院救治, 实现了416名伤员零死亡,医疗救治和服务工作无一例纠纷和投诉。整个事故医疗救治工作受到了卫生部和省卫
生厅的通报表彰,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赞誉。

体育事业深入发展。 全年参加各级别体育赛事,共获奥运会金牌1枚,打破奥运会记录1项;世界杯金牌1枚;承办参加全国和省
20余项锦标赛, 获全国冠军4个,省锦标赛金牌150.25枚。在全国健身气功比赛中,参赛的两个集体项目八段锦获得一等奖,五禽戏
获得三等奖。年内组织开展了“迎奥运,庆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健身活动,举办了第八届全民健身节、第五届体育大会、长寿杯老
年人系列活动。被省政府授予“振兴山东体育突出贡献奖”城
市。年内建成迎全运“一点三线”2个全民健身广场、4个社区健身苑、11个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完成了260个村的迎省运“一点两线”
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总体覆盖率达66%。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17400万元,增长18%,创历年新高,其中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14582
万元,列全省第一。

十、物价与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支水平提高。 据抽样调查, 2008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9元, 比上年增长11.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1447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7364元,增长13.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57元,增长10.7%。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即
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6%。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如下:

城市居民家庭 农村居民家庭
(每百户) (每百户)

家用电脑58台 家用电脑21台
家用电冰箱102台 家用电冰箱70台
彩色电视机111台 彩色电视机114台
移动电话161部 移动电话138部
空调器101台 空调器30台
洗衣机97台 洗衣机82台
家用汽车10辆 摩托车82辆
摄像机9架 影碟机71台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56.06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49.10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6552元,比上年增长14.1%。
价格上涨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前高后低走势,累计比上年上涨4.4%,较前三季度、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回落0
9、 1.4和1.6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4%,消费品价格上涨5.5%。八大类价格呈现“五涨三落”格局,其中食品类价
格上涨12.7%, 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3.2个百分点,仍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动力。生产价格上涨较大,工业品出厂价格、原
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依次上涨10.02%和22.97%,价格剪刀
差由年初的10.98%一路走高,至前三季度达到峰值14.55%后稳步回落,至年底缩小至12.95%。

2008年各类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4.4
食品类 112.7
烟酒及用品 102.1
衣着类 97.9
家用设备及维修类 101.8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1
交通和通信 97.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4
居住类 104.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122.97
工业品出厂价格 110.02

十一、劳动保障与人口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2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4.06万人,困难群体就业0.7万人,新
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77万人,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31.3%、119.4%、127.3%和129.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2%,实现了
全年控制在3.5%以内的目标,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截至年末,全市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45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2%;
各项社会保险费累计征缴56.2亿元,增长16.7%;社会保险
费支出44.5亿元,增长25.4%。全年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79.3万人、154.4万人和46.3万人,与上年末相比,
分别增长6.4%、12.6%和3.6%;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6万人。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年人口出生率为8.79‰,死亡率为6.4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5‰。年末全市总户数为140.10万
户,户籍总人口为420.62万人,比上年增加1.03万人,增长0.25%;市辖区户籍人口达278.17万人,增加0.72万人。到2008年末,全
市常住总人口为450.51万人。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快报数)。
2金融部分数据统计范围仅为人民币口径,不包括外币。
3公路交通相关指标为初步核算数,未经交通部审定。

本部类编 辑:孟 明
副主编:徐 杰
校 对:王 峰
赵建国

·少数民族知识选介·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北川、黑水等地。人口为32.65万人(2005年数据)。
羌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羌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羌族历史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今天的羌族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
羌族人居住在独具特色的羌寨中,羌寨中的碉房是羌族的石砌民居,一般高达三四层。

今天的羌族人,大多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云云鞋”是羌族人在喜庆日子里穿的一种自制布鞋,鞋尖微翘,状似小船,鞋帮
上绣有彩色云卷图案,十分别致。挑花和刺绣,是羌族妇女的拿手好戏。

玉米是羌族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青稞、土豆、荞麦、油菜等农作物的种植也较为普遍。羌族人有把猪肉吊在房梁上风
干做成“猪膘”的习惯。

在羌族人民的交通设施中,溜索是不可缺少的。在波涛汹涌的岷江上,用一根或两根碗口粗的竹缆取倾斜之势,系在两岸的石柱
上。渡江者以皮带或麻绳紧束腰间,身悬绳上,飘然而过。

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有自己的历法,传统的羌历新年是每年的农历十月,这是一年中最重
要的日子。届时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年轻人跳起节奏明快、舞姿雄健的“沙朗舞”“皮鼓舞”等民族舞蹈。

唐朝诗人王之涣写过一首著名的诗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提到的羌笛便是羌族特有的吹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