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3&rec=208&run=13

【概况】县名由来因沂河发源地而得名。
政区人口全县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辖9镇、4乡,15个居委会。年底,全县总人口56.1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19万人。人口出生
率8.86‰,自然增长率2.27‰,死亡率6.59‰。有少数民族3252人。
经济概况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54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77亿元,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
值71.35亿元, 同比增长1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42亿元,同比增长18.5%。三次产业比重为11.72∶53.03∶35.25。全社会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2亿元, 同比增长42.11%。 实现财政总收入13.32亿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2.91%,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65007万元, 同比增长23.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6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75亿元,同比增长16.9%;金融
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9.93亿元。
工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7.5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58亿元,同比增长33.57%;完
成工业增加值50.99亿元, 同比增长16.31%;完成利税30.52亿元,同比增长36.3%;实现利润19.86亿元,同比增长37.72%;固定
资产投资49.34亿元,同比增长42.5%。
农业全县农业完成总产值30.46亿元,同比增长6.8%。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85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2.41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1.15万公顷。粮食总产5.89万吨,平均亩产342.2公斤。全年肉猪、牛、羊出栏52.99万头(只)。蔬菜总产32万吨。水产品
总产量0.29万吨。
建设环保建筑业总产值13.93亿元, 实现利税7157万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3.2万平方米。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3个,完成投资额
5000万元。
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687.7公里, 旅客公路运输量和周转量分别为1004万人、 27418万人公里。公路货物运输量1425万吨、周转量
80899万吨公里。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240万元。年末,宽带用户0.8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7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8万户。
贸易旅游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1亿元,同比增长22.94%。实现进出口总额18735万美元,比2007年增长-15.5%,其中
出口13670万美元,增长-1.2%。外商直接投资1085万美元,同比增长9.9%。主要旅游景点有以九天洞和千人洞为代表的鲁山溶洞群、
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旅游区、沂源猿人遗址、鲁山国家森林公园、织女洞、神清宫、荆山公园、历山公园、圣佛山、石佛院、凤凰山风
景区、唐山自然风景区、田庄水库和沂河源水景公园。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亿元。
教科文卫体各级各类学校79所。在校生7.68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6.16万人。教职工5952名,有专任教师4781人。拥有各类
科技人员21370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8项。专利申请量274件。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9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
个, 档案馆1个。拥有卫生机构18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5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
1415张,卫生技术人员1238人。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9枚,其中金牌4枚。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3元,同比增长17.6%;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479元,增长20.31%;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3平方
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86元,同比增长15.60%;生活消费支出3654元,增长12.17%。全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4831人;
农村定期定量救助18500人。 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13个,床位900张,收养863人。社会福利性企业13个,安置残疾人员
238人。

【工业立县】全县继续坚持“工业立县”战略,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健康发展。1创新改造与淘汰落后多措并举,优化升级工业结构。
突出医药及包装材料、节能材料、玻璃纤维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改造提升机械化工、纺织服装、选矿建材等传统产业;淘汰一批
落后产能和“土小”企业,对拥有1200名职工、COD排放占全县60%的县造纸厂实施政策性关闭转产,鲁阳公司建筑隔热板等8个节能
减排项目获得国家和省、 市重点支持。年内,沂源县被表彰为“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先进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瑞阳1家的基础
上, 新增药玻、 鲁阳2家, 为全省最多的县份;新增3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瑞阳、华狮、鑫泉公司)和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淄博市新型化纤服装面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淄博市苹果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获“永华”和“雪丹”2件中国驰名商
标, 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7.3%。2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年内,支持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全县利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27
家, 其中华联矿业、联合化工、山东药玻、瑞阳和鲁阳5家公司利税过亿元。联合化工公司实现上市融资,鲁阳股份获准增发,沂源
县企业上市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3项目拉动。全县实施概算总投资近40亿元的35个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其中药玻公司高档预灌封
注射器等9个项目为全市百项重点项目, 药玻公司新型生物制剂包装材料等20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有效投入创历史最好水平。经济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取得新进展,引进新入区项目15个。积极培植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年末,全
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1.39亿元、利税30.65亿元、利润19.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36.9%和37.6%。

【新农村建设】1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全年用于支持“三农”的财政性资金达到1.3亿元,比2007年增长21%。
2抓好林果业优化提升和畜牧规模养殖。 全县农业形成林果、畜牧、蔬菜、中药材4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面积达到50667公顷,其
中果品面积44667公顷, 总产77亿公斤,年实现产值10亿元,果农年户均收入1.6万元。各类畜禽年存栏量680万只(头),蔬菜常
年播种面积稳定在8000公顷,中药材面积达到4667公顷。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2333公顷,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红富士苹果)
食品基地10000公顷,规范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48处,全县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33333公顷,占高效农业面积的58%。全县果品品种
优化率达到92%,畜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2万人。推进品牌农业发展,启动
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农产品达到25个,总数居全省第一。其中,沂源苹果在
全省首家取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悦庄有机韭菜通过国家和欧盟双认证,填补国内空白。沂源苹果被确定为专供2008年北京奥运会核
心区的唯一苹果品种,板栗、核桃被评为“奥运推荐产品”。沂源苹果、大樱桃、草莓入选第十一届全运会专用果品。在第二届中国
(上海) 有机食品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2008上海国际农展会上,沂源县农业品牌获得6项
大奖, 3件农产品商标获山东省著名商标。成功举办济南有机农产品推介会、全国第一家有机韭菜新闻发布会,沂源苹果农产品地理
标志顺利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注册, 成为吸引农业订单、撬动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支点。4狠抓农业产业化
经营。培植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6家,新发展合作经济组织80个。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40公里村
村通硬化路和96个村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实施一批河道治理、农业综合开发、造林绿化和沼气池等工程建设。6加强村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家电下乡”和有线电视通万户工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旅游服务业】 年内,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共接待游客122万人次,同比增长58.2%,实现旅游总收入36亿元,增长5.95%。
年初,面向全国征集《山东省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旅游区概念性规划》,由浙江大学编制。委托省有关设计公司编制《沂河源风景名胜
区总体规划》。委托省财政学院编制《沂源县北部林果大观园开发建设规划》和《沂源县翠屏山生态民俗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加快
推进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投资3000万元,完成“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旅游区综合开发项目”景区人工沙滩、人工湖、漂流项目、岸
堤绿化、登山道路等工程,景区总体框架布局初步成形。投资2800万元,实施北部林果大观园综合开发建设;进一步开发鲁山旅游度
假区, 完成九天洞步行道改建及景区旅游接待中心设施改造工程;实施下崖洞地下暗河勘探开发工程;投资500万元建设鲁山旅游接
待中心。翠屏山、唐山、圣佛山、龙洞湖、凤凰山等景区绿化、道路改造、“农家乐”及餐饮接待设施改造等配套工程建设,也有较
大改造和提升。提升旅游文化软实力。牛郎织女景区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区,沂河源风景名胜区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翠屏山、
桃花岛景区通过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开始实施国家地质公园品牌创建工作。土门镇被评为全省首批旅游强乡镇。先后组织举办
中华大果园赏花节等旅游活动, 首届中国(沂源)牛郎织女·七夕情侣节接待游客112万人次,成为沂源县重要旅游节庆品牌。宣
传提升沂源旅游形象。以“牛郎织女、山东沂源”为主题,在央视、《中国旅游报》《大众日报》等媒体进行集中宣传。先后在青岛、
济南举办牛郎织女文化旅游景区暨生态沂源推介会;与央视合作制作《神奇美丽话沂源》旅游专题片;邀请河南、江苏、济南、青岛、
东营、 莱芜等省、市60多家媒体记者和150多家旅行社到县采风考察,达成旅游、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合作意向。集中实施凯伦大酒店
和长途汽车站新站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发展房地产、现代物流、社区服
务、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

【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1评审通过旧城改造和县城风貌等专项规划,完成新城大道建设和荆山路、历山路、健康路等11条城区道路
改造的城区路网工程,实施沿河购物长廊拆迁改造提升、沂河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新区开发迈出新步伐;推进供水、供热、环卫、
污水处理、通讯、燃气等公用事业发展;全县节能减排治污,继淘汰县造纸厂后,完成鲁源水泥等13家企业的大气污染和瑞阳制药、
鲁源酒业、华师啤酒、德源皮革等8家企业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并在重点排污企业安装化学需氧量(COD)在线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环
境指标稳定达标。 2完成东九路、石香路、生态旅游路等52公里县乡道路改造工程;深入实施以“打造生态高地、建设美好家园”
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和谐社会建设】全县完善落实“十二条保障救助线”制度。其中,将“三老”(老复员军人、老伤残军人、老烈属)优抚对象医疗
补助范围扩大到所有享受抚恤定补的优抚对象; 将7~10级残疾军人、“三属”(病故军人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烈士遗属)、
复员军人门诊、慢性病和住院医疗三项补助标准提高至40%和50%;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退役人员的上述三项补助标准提高至20
%和30%;免收门诊挂号、诊疗等费用,减免20%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常规化验、手术费、护理费用和10%的药品费用。对因患大
病经各类医疗报销后个人仍负担不起的,给予每年5000元特别救助金。该制度获2008年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奖。城镇低保实现
应保尽保, 农村低保覆盖面达100%;铺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农合农民参合率达98.2%,农民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比
达到427%, 居全市第一位,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设立“新入学贫困大学生救助基金”,深化“万人帮扶”工程,各类弱势群体
得到有效救助。780套经济适用房交付使用,为城市住房困难户发放廉租房补贴。城乡统筹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新增就业再就业1
1万人。 扎实推进创新型县建设,沂源县被列为山东省首批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省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县。开展“法律五进”活
动, 完善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圆满完成奥运安保任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应急体系建设。年内,沂源县被表彰为
“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尹雪原袁艳玲尹洪强)

本部类编 辑:孟 明
副主编:徐 杰
校 对:王 峰
赵建国

·少数民族知识选介·
苗族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人口众多的民族。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共有苗族7383622人,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满、
回,居第四位。苗族分布地域的历史变迁很大,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三苗”
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
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从苗族的分布情况看, 其特点是大散居, 小聚居。其中,贵州省分布最多,遍布全省各地;苗族在湖南省、云南省、在四川省
(含今重庆直辖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省、海南省也有分布。

苗族大多居住在远离城市的边远山区,以村为单位聚居,很少与其他民族合村共寨。居住环境以高山为主,以天然地势来划定同
周围其他民族的居住地域。苗族有游耕的生产生活方式。直到解放后,游耕状况才逐渐消失。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1956年制定了苗文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方案。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也有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苗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油茶、油桐、漆树等经济林木业。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

苗族分布区域广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农作物品种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别,但总体来说,苗族以大米、小麦、包
谷等为主食。苗族喜食酸味,制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汤、酸汤鱼等。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 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