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淄博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1&rec=6&run=13

中共淄博市委研究室淄博市信息产业局

(2006年10月20日)

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信息化水平已成为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之一。当前,我市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市信息化水平和加快信息产业发展,近期,
市委研究室、市信息产业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分赴省外无锡、杭州、上海三市和省内东营、青岛、聊城、济南四市
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对我市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形成了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些初步想法。现
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
我们学习考察的这些城市,普遍坚持政府主导,从本地实际出发, 自觉运用市场机制,遵循发展规律,灵活
运用法律、经济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全社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都在较短时间取得巨大成绩,其中
的一些共性做法,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借鉴。
(一)坚持从实际出发,高标准、高水平地编制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这些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
规划的普遍特点是标准高、水平高,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又不失全面客观,前瞻性强又不乏操作性,都和本地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专业规划有机衔接。 同时, 以规划为龙头,配套完善政策法
规、支撑体系、工作机制等,形成一整套完善顺畅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在实践运用中取得良好效果。如
上海市先后制定上海市“十五”“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和《上海信息化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确定
到2007年,初步构建起“数字城市”基本框架;2010年,信息化成为上海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世界城市”建设的重
要标志。杭州市出台《杭州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围绕“一大产业(信息产业),两种资源(信息
资源和网络资源),三网融合(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四个创新(观念、机制、技术、人才创新),
五大应用(政府、产业、企业、社会和家庭五大领域的应用)”,建设“天堂硅谷”“数字杭州”,力争到2010年,
杭州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接近发达国家大中城市水平,成为国际性的信息化城市之一。青岛市出台《信息化建设规划》
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紧紧围绕“数字青岛”“数字奥运”两大目标,重点发展信息家电、通信产品、计
算机及网络产品、新型元器件、软件业和集成电路业、信息技术应用推广等六大重点。
(二)坚持从项目入手,整合全社会信息资源。这些城市每年都筛选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先易后难,
逐步推进,促进了资源整合和共享。杭州、无锡、青岛等市根据国家要求,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基础信息共享项目,
在工商、地税、国税、质监等部门间实现了跨网互通,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确保监管
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还可进行数据比对,堵塞税源漏洞,增加财政收入。
如济南市第一年就实现增收8000多万元。杭州市大力发展“市民卡”项目,初步实现了社保、医保、民政、公安、
公积金五大系统的数据整合和统一支付结算,预计年内可发行100万张。上海的“公交卡”项目初步实现了与无锡、
苏州、杭州等城市间的互联通用,实现了同城效应,累计发卡达到1000万张。这些城市通过从项目入手,有效地整
合了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初步建立起覆盖面广、数据标准一致的空间地理、宏观经济、人口、法人四大数据库,为
政府经济分析和调控监管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坚持从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入手,完善保障体系。这些城市高度重视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狠抓法规和标准、规
划、投资、安全等重要节点,形成涵盖全面、比较健全的政府扶持、政策保障、资金融通、社会中介等服务体系,
保障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上海、无锡、杭州、青岛等市都出台了以政府令形式发布的《信息化条例》或《信
息化管理办法》,对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信息化规划、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工程
建设、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都作了严格界定。青岛市出台《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数字青岛
加快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青岛市IC卡应用发展规划》,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各方面投资信息
化建设。在大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这些城市还普遍设立政府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上海市每年
新增信息化专项资金1亿元, 无锡市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用于信息化建设,青岛市今年筹集3000万元,也设立了
信息化专项资金。
(四)坚持从体制入手,大力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些城市普遍成立信息化领导机构,设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
组和信息产业局,其下属区县普遍设立信息化专门机构,较好地解决了管理缺位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明确信息化
行政主管部门职能和权限,使管理部门的工作精力集中聚焦到制定有关信息化建设规划、法规和项目管理、资金管
理等职责上面,在集中管理使用信息化资金,归口审批信息化建设项目等方面,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职能部
门为核心、办事机构为纽带的领导、管理和协调架构。如上海市组建信息化建设委员会,下设政府决策咨询、保障
卡中心、计算机中心、病毒防范技术中心、互联网交换中心及政府投资控股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对全社会信息化
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一口对上、一口对下,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
(五)坚持从产业升级入手,做大做强信息产业。这些城市都把信息产业发展作为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
力的支柱和主导产业来发展,信息产业在这些城市发展十分迅速,有的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如
青岛市紧紧抓住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契机,全面实施“信息强市”战略,主动承接国际特别是日韩IT高端产业转
移,着力培育壮大以信息家电业、通信产业、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新型元器件、集成电路业、行业应用软件业和行
业应用电子产业等为方向的产业群,2005年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杭州市坚持人才资本密集型发展战略,
实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和信息服务三业并举,着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使信息产业成为知识密集、
集约化、高效益的新经济部门。 目前已在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单晶硅、半导体器件及相关配套
材料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2005年,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15亿元,软件出口额达 2.64亿美元。在信息
产业发展上,这些城市还普遍把招商引资作为重要手段, 出台优惠政策和扶植措施,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
世界500强企业,在较短时期内实现了信息产业的大发展。如杭州、无锡两市信息产业中,90%的企业都是招商引资
的成果,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我市信息化建设及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突出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市信息化进程全面加快,信息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从总体来看,已经具备又好又快发
展的良好基础。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直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全市已建成在国
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基础传输网和多种业务网,电话网已全部覆盖到乡镇村。基础传输网实现光纤数字化、高速宽带
化, 共建成电信骨干光纤传输网络近2万皮长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
已超过124万户,互联网开户达25.9万户,无线市话 (小灵通) 网络拥有用户30万户。有线电视网络光缆总长度达
到33650芯长公里, 电缆总长度达到 43560公里,光节点达到4000多个。信息基础设施规模、人均水平等指标,均
居全省前列。
(二)信息化应用具有较高水平。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 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
务为重点,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
政务信息系统已实现了市、县、乡 (镇)三级联网;农业经济信息管理网、科技系统网、教育网已经运行;国税、
地税系统实现了电子报税;统计系统具备了承担大型数据处理和统计数据库的能力,实现统计信息传输电子化;公
安、组织、人事、劳动、保险信息系统实现了三级联网,特别是公安系统开展了人口管理、犯罪信息查询、涉外管
理等业务,建立了全国领先的公安三、四级信息网络,建成了国内一流的信息中心。其他如财政、交通、气象信息
等系统也实现了纵向的信息数据共享和联结贯通。
(三)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一定成效。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了产业、产品的优化升级,提高了
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在工业领域, 以制造业为信息化试点,逐步建立了企业、行业、 区域三位一体的示范
体系,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研发能力,缩短了产品制造周期;新华医药、
瑞阳制药等企业利用ERP系统,成本控制大幅降低,管理效益实现同步提升。在商贸流通领域, 以大型商业企业、
物流企业等为依托,积极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企业群体组织的集约化经营。据统计,我市大中型企业通过信息化
改造,70%的企业降低了成本(如采购成本、加班成本等),65%的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 64%的企业扩大
了产品销售收入,67%的企业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率。在农业领域,着力实施农业信息化工程,初步建成了市、县、
乡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通过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采取科技服务和致富信息普及到村等措施,为农民致富
架起了信息金桥。
(四)信息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末,全市限额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成为全省
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生产基地。 二极管生产能力已达50亿只,其中居国际领先水平的片式器件占50%。石英晶体元器
件产能达2亿只, 在国内居深圳、烟台之后,列第三位。电力电子模块产品拥有发明专利,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拥
有国内最大、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石英晶体企业,一批居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相继研发成功并投产,全部晶体产能
已达260万吨。 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竞争实力的软、硬件电力电子企业。全市电力电子企业已达20家。其中, 电
力自动化监控, IGBT、IPM电力电子模块,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处于国内技术领军地位;晨鸿公司的真空开关管
壳产能居国内首位。 软件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软件企业已发展到50家,软件开发人员近600人,经“双软
认定” 的软件企业4家,软件产品企业6家,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信息服务业粗具规模。电信营业总收入达
21亿元,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5.5万户。电子商务进展顺利,全市上网企业达到2万家,我市商务流通领域的品牌网
站“商赢网”入驻企业达20万家,成为华东地区功能最全、实用性最强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齐赛电子信息市场规
模不断扩大,在鲁中地区具有较强辐射力。
近几年来,我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先进城
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并且面临着较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信息化应用“纵强横弱”的现象比较突出。我市在信
息化应用上,各行业纵向自成体系,但横向尚未联合,信息资源难以互联共享,存在低水平重复和“信息孤岛”现
象,影响了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高。二是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工作机制、体制不够完善,
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导致重复投资、分散建设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扶持力度不足。总的看,我市对信息化建设认
识还不到位,没有真正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在规划布局、优惠政策、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缺失。
四是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突
出。另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比较缓慢,应用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应用深度仍需挖掘。五是
信息产业实力偏弱。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够强, 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规模膨胀速度慢,本地产品配套能力差。
据统计, 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在全省列第五位,限额以上电子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不足6000万元。
三、对我市信息化建设及信息产业发展的初步设想和几点建议
通过到先进地区的考察学习,我们总的感到我市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但基础并不落后,只
要我们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在较短时期内达到或接近先进城市的水平。今后一个时期,
我市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总的想法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
的总体目标,把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战略措施, 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
目标,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 以技术、体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优化完善信息基础
设施,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
展的服务和带动作用,不断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1.统筹协调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要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又要着
眼需求,讲究实效,有重点、分步骤推进。2.资源共享与深化应用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
性和战略性作用,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和利用。3.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
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组织推进等方面的作用,调动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按照市场规律推进信息化建
设。4.自主发展与借势借力相结合。主动承接全球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广泛参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半岛
制造业基地建设,主动接受济南、青岛等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辐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协作,
加快信息产业发展。
通过几年努力,力争到2010年,基本把我市建成为产业发达、设施先进、资源丰富、服务便捷、管理高效的区
域性信息中心城市,初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建成体系完备、 特色突出的信息产业链网。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以上,软件业和系统集成销售收
入达到50亿元以上,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全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左右,成为全省重
要的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固定电话普及率40%,移动电话普及率70%,数字电视普及
率70%,互联网用户普及率15%,城市居民家庭电脑普及率70%, 区域信息传输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明显成效。信息技术在工业、商业、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产业综合
竞争力显著提升;基本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运行服务和保障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其商务
交易总额的30%以上,初步建成区域性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中心城市。
——基本建成电子政务体系框架。 建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宏观经济信息、法人信息、人口信息
和空间地理信息四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基本建立, 政务信息资源的公益性服务能力明显增强,90%以上的市直部
门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
——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市政管理、城市交通、环境
监控、行政执法等城市管理职能得到高效整合,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信息化工程基本建设完成。
在具体工作中,突出抓好四个重点:
(一)切实加强领导。一是组织召开有区县负责人参加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扩大会议,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明确工作重点,形成发展合力,并在2007年适时召开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二是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与运行
机制。强化市及区县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尽快落实市信息产业局职能和人员编制,有条件的区县应当尽快
组建信息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条件暂不成熟的,可挂靠在区县经贸局或发展改革局,形成“一个领导小组决策,
一个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和“统一领导、协调一致”的管理体制。
三是设立高层次的专家委员会,统一对全市信息产业和信息化项目进行战略性研究,确保管理科学有效。
(二)努力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总的想法是: 以“数字淄博”建设为目标, 以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为核心,
以政府项目建设为龙头, 把信息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城市统筹发展和文化大市建设紧密
结合起来,构筑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信息服务体系。突出抓好三大重点工作:一是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突出计算机智能控制、辅助制造、企业ERP系统和电子商务四大重点,优化企业在设
计研发、生产、管理和购售等方面流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作用,以
“商赢网”等基础条件较好的电子商务平台为支撑,扶持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产品或行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推行网
上企业信用和CA认证系统,强化网上企业信誉,鼓励开展网上订货和网上交易,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增强企业
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信息化。围绕创建“数字淄博”,积极开发城市土地管理、规划、建设、环境、交
通、能源供应信息系统,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劳动和社会保障的信息化,提
高城市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IC卡的管理与发行,适时推动城市“一卡通”,扩大刷卡消费和支付范围,提高城市
人民生活信息化水平;合理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推进以便捷购物、家政信息、交通旅游、就学就业、文化娱乐、健
康咨询等为主的社区服务信息系统,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三是全力推进政务信息化。加强党政机关内部办公系统
的应用,力争实现全市党政机关本系统、本行业之间公文无纸化传输;建立具有地方特色、使用便捷的电子政务网
络平台,实现纵横政务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努力实现政府和服务对象之间的互动交流,实施网上行政
审批,形成“一站式”政府服务格局;加强便民服务系统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以淄博政府门户网站为核心的市、
区县政务网站的作用,推进网上信息发布、政务公开、信息咨询、网上意见征集等应用的开展。
(三)进一步做大做强信息产业。总的想法是:实施双轮驱动,既要立足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强化产业链体系建设,
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和企业;又要主动承接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
度,积极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迅速膨胀我市信息产业规模实力。突出抓好三大重点。一是强化电子材料、元器
件基地建设。依托清华、山大等高校,重点发展片式元器件、传感器、集成电路、环保电源、电力电子器件、线缆
等元器件和石英晶体、 电子陶瓷等高端电子材料。到“十一五”末,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培植4个过十
亿元的企业。二是规划建设仪器仪表产业园区。依托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资源,优先发展传
感器、模具设计加工、电路设计等配套产品,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规划建设淄博市仪器仪表产业园区。重
点发展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医疗电子仪器、石化分析仪器、环保监测仪器、网络测试仪器及各类信息终端产品。
力争到“十一五” 末,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培植2个过十亿元的产业。三是采取有力措施鼓励软件、计算
机信息系统集成产业发展。发挥山东理工大学的优势,充分利用济南市软件公共开发测试平台及软件出口平台,逐
步形成以大学为中心的软件外包基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国内外大型软件企业的合作,发展工厂化管理的软件
企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管理软件及游戏软件产品。积极推进动漫业,以“齐文化”和“蒲文化”
的深厚底蕴为基础,不断挖掘动漫素材,开发相关题材的动漫产品,扶持动漫基地建设,形成具有淄博特色的动漫
中心。 软件业产品年销售收入由现在的2亿元增至“十一五”末的20亿元。系统集成业重点发展电子政务、农业信
息服务、 金融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及社区信息化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年销售收入由现在的4亿元增至“十一五”末
的20亿元。在具体工作中,建议筛选确定一批信息产业发展项目和重点扶持企业。像抓工业“双百工程”一样,每
年确定一批前景好、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项目,先易后难,迅速启动,集中进行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
强。
(四)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一是高标准编制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尽
快出台我市《关于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二是设立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信息化建设资金首
先要整合目前由财政支付的、分散在各部门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集中管理,集中使用,防止出现低水平重复建
设。根据财政状况和信息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情况,适时补充,建立起与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产业发展专项资
金。三是尽快出台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法规、规章。拟定《淄博市信息化条例》等法规、规章,争取尽快纳入人大地
方立法计划,把信息化建设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