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1&rec=11&run=13

市教育局局长张洪亮

1985年,淄博市根据自己组群式城市的特点,提出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从1992年起,淄博市与中央教育
科学研究所一起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淄博市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研究》,并于“十
五”初提出“城乡教育一体化”构想,将重心落实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上。综观全市城乡教育的发展,城乡教
育一体化的目标初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趋势,让农村的孩子接受和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正在成为现实。
一、从实施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入手,优化教育资源
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城乡教育上存在的明显的差距。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发
展,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巨大差距,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2004年,市
政府从全市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出发,结合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现状,制定了《淄博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2004~2006) 》 。自2004年开始,全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按照全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部署,集中财力、
物力向农村教育倾斜。三年来,全市共完成投资34176.3万元,农村中小学改扩建112处,撤并382处(含教学点) ,
新建11处,新增校舍面积374009.5平方米。农村小学(含教学点及九年一贯制学校)由2003年的663处减少到300处,
农村中学(含教学点) 由2003年的115处减少到96处。通过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办学规模效益进一步提高,
有限的教育人、财、物得到有效整合,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教研水平得
到了提高。
随着淄博市城市机械人口的急剧增加,各类居民小区内按国家政策要求应配套建设的学校相对滞后。部分城区
中小学班额过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上学难的问题,也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在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
调整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实施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
二、实施“四大工程”,促进农村中小学内涵发展
一是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如不改变这一现状,
要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空谈。为此,市教育局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为契机,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农村教
师队伍结构,着手实施淄博市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到2010年,全市45岁(1965年1月1日后出生)以下的农村小
学教师要达到专科学历、初中教师要达到本科学历。设立农村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对农村教师实行全免费培训。计
划利用3年时间,培训农村骨干教师5000人,农村教师全员培训15000人。
二是实施农村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配备建设工程。 全市教育技术装备达到原部颁一类标准学校共
311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54.1%,共投入装备经费6654万元。但是,按照教育部新颁标准,全市仪器设备缺口达五
分之四,全市教育技术设备总值缺口10192万元。自2007年起,全市将用4年左右时间,按照教育部教基[2006]16
号文件规定的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资金共担、统一配置、项目管理”的实施原
则,完成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和特殊教育学校的配备达标任务,确保农村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全部达到规范
化办学标准,以满足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是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全部农村中小学和农村中
小学生,2007年工程完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全市农村所有小学都将具备教学光盘
播放设备、成套教学光盘和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初中都将具备计算机教室,实现天网、地网教学资源的贯通。
四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管理提升达标工程。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的探索和研究,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包括
对低龄儿童寄宿制学校的保育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校园
环境与设施管理制度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管理力度,改善学校的周边环境,特别是治安
秩序。加强对提供饮食服务人员的管理,保障学生饮食安全。对接送学生上学的校车加强管理,出台统一的校车管
理规范,对校车的运营资质、车况进行经常化的检查、整顿,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消除安全隐患。
三、加大对弱势群体救助帮扶力度,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第一,坚持不懈地抓好“控辍”工作。受思想观念、家庭经济状况、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分配难等多方面因素的
影响,某些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中小学存在学生辍学现象。为改变这一状况,市教育局从制度建设入手,多管齐下,
多措并举,使辍学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一是实施收费公开卡、贫困生减免学杂费等制度,并严格按照省规定控制教
辅材,切实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二是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禁止学校、班级、学科以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名
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实行学籍电子档案、基础教育工作年度通报等制度,
建立完善学生入学保障机制。四是大力强化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控辍”责任,将义务教育段辍学率作为全
市基础教育工作督查的重点内容,严格督查,严格奖惩。2006年全市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比2005年下降0.4个百
分点;普通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0.99%,下降0.62个百分点。
第二,不断加大义务教育段帮困助学力度。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将市特殊教育中心建设列入2006年为民办的12
件实事之一。围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市政府出台专门制定的实施意见,指定接收学校,
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行贫困生救助制度。层层设立教育助学专项资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实行“两免一补”,杂费、书本费和作业本费执行“一费制”标准。2005年起,市政府每年筹措救助资金1000万
元,各区县也相应设立专项资金。2006年,全市对2.34万名农村及城区家庭贫困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对近
千名特殊教育学生实行了“三免一补”,高新区、张店区对2.68万人次农村义务教育段学生实行了免杂费教育。按
照市政府《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从2007年春季开学起,对农村地区(含镇)义务
教育段公办学校学生、承担政府委托办学任务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学生、特殊教育学生免除杂费。免杂
费标准及范围按省市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2007年, 全市共有301002人享受免杂费教育, 占义务教育段学生总
数的73.14%;免杂费资金安排计划为7706万元,其中省、市、区县承担资金分别为2883万元、2153万元、2670万元。
第三,积极抓好高校贫困生国家助学贷款工作。2006年,通过与市财政局协调,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府贴息与
风险补偿资金近50万元,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筹措、发放救助资金163万元,救助新入学贫困大学生830
人。
第四,在学前教育段进行有益尝试。2004年10月,临淄区辛店街道办在全省率先实行“教育券”制度,此举得
到了国家、省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给予高度评价。

四、加强城乡学校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2003年12月,淄博教育网建成并投入运行,淄博市所有区县都已建成自己的局域网,初
步实现了市、区县、学校的互联互通。全市普通中小学计算机装机台数达57027台。其中,学生用机33720台,生机
比为13∶1;教师用机23307台,教师与用机比为1.6∶1;建成校园网619个,占全市学校总数的80.1%;实现宽带上
网的677个,占全市学校总数的88.38%。

二是加强教育条件装备工作。全市共建成中小学实验室及功能用房4271间,总面积367236平方米;配备理科教学仪
器设备价值3152万元;建成图书馆528个,图书1453万册;体艺室1230个,体艺器材设备价值2912万元。

三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全市部分学校积极引进ISO9000教育质量管理国际认证体系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建立学校
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机制, 强化精细化管理, 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普通中小学中建成省级规范化学校
137所,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17.8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二位;市级规范化学校416所,占全
市中小学总数的54.3%。全市涌现出临淄实验中学、张店实验中学、沂源历山中学等一批办学理念先进、管理规范、
教育教学质量高的示范性学校。

本部类编辑:孟明
副主编:安永善
校对:王峰
赵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