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0&rec=38&run=13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十五”时期是淄博市经济社会发
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全市综合实力和城市形象显著提高。其间,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
境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战胜“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的挑战,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
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结构优化,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明显加
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五”
计划。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43095亿元,是2000年的23倍,年均增长1504%,全
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253美元,年均增长145%。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2003年突破百亿元,
2005年达到16059亿元, 是2000年的253倍,年均增长2044%。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004
年突破50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413亿元,是2000
年的25倍, 年均增长201%。 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千亿元,达到110494亿元。
“十五” 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939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倍,年均增长32
2%,全市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城市第47位,被评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素质和效益明显提高】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促进农业
调新调优、工业调高调强、服务业调大调活。通过实施工业“三○工程”“双百工程”,全
市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建成72万吨乙烯改造等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比较优势产业的地
位更加突出, 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有7家企业入围全国1000家最大企业集团,年
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40家, 其中过50亿元的6家。新增中国名牌11个、中国驰名商
标9件。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达到274744亿元、28568亿
元和16275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344倍、371倍和542倍,年均分别增长28%、30%和
40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自主创新实现新突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 比2000年提高135个百分点。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
项目——东岳集团离子膜等一批高技术项目顺利实施,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被科技部批准组建,填补省内工业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空白。淄博市被命名为国家科技
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淄
博高新区发展步伐加快,齐鲁化工区、东岳国际氟硅材料工业园启动建设,带动全市园区经
济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多家国内外著名连锁企业落
户淄博,一批大型商贸流通设施相继建成,以齐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业发展实现阶段性突破,
现代物流业发展开始起步,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其他各项服务业全面发展。2005年全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094亿元,年均增长184%;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1649亿元,
年均增长122%。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农业机械化水
平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得到保护和增强,蔬菜、林果业发展的质量档次提高,畜牧业
发展实现新突破,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基地化建设取得新进展。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
到5868亿元, 年均增长5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75∶589∶336演进
为2005年的41∶668∶291;能源原材料与加工工业的比例由2000年的546∶454演
进为2005年的45∶55。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以产权制度改
革为重点,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全市上市
公司13家, 上市股票15只。以TOT方式完成了市污水处理厂的市场化改革。非公有制经济迅
速发展,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2%,比2000年提高12个
百分点。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取消“三提五统”,全部免征
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直接为农民减负45亿。经营性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
挂牌出让制度普遍推开,财政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各项改革
逐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和财税、金融、医疗卫
生、社会保障等改革迈出新步伐。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3135亿
美元, 年均增长327%,其中出口2017亿美元,是2000年的4倍,年均增长322%。招商
引资取得显著成绩,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引进外来投资535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5
62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24倍。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与国内地区间的
对口支援、联合协作扎实有效。

【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强化规划在城市
建设中的龙头地位,高起点编制完成重点城市发展区域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进一步突
出中心城区建设,协调推进各城区和小城镇发展,初步构筑起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框架。规划
并启动淄博新城区建设,骨干路网基本形成,部分重点工程加紧规划设计并陆续开工。重点
改造老城区的道路、广场和小街巷,建成世纪路、中润大道等高标准城市道路和广电大厦、
电信大楼、东方之珠等标志性高层建筑,改造淄博火车站广场及候车楼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
建设和改造世纪花园、华侨城等一大批高水准的居民生活小区。各区县城区建设突出区域特
色,规划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符合组群式城市发展内在规律的有
条件乡镇整建制城镇化建设逐步形成共识,先行示范乡镇取得重要突破。2005年全市城市化
水平达到57%以上, 比200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城市绿化美化实现新突破,高标准建设张博
路、张周路、张辛路、张桓路、胶王路及高速路出入口连接线等城市绿色通道,建成一批精
品园林, 市人民公园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5年新增城市绿地2392公顷,全市建成区绿
化覆盖率达到395%, 绿地率达到3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1平方米,成功创建
国家级园林城市。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构建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系,在城市管理领
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完成滨博高速路淄博段、309国道淄博段、张博路附线、
柳泉北路、博沂路等一批交通骨干道路的改造和建设,建设改造县乡公路3200公里,实现村
村通沥青或水泥路目标, 解决了353个村的人畜饮水问题。启动济青高速南线建设,完成引
黄供水一期工程、 引天然气入淄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市新增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完成
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城市电网建设投资相当于历史上的总和,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全面启动
国家环保模范城和生态市建设,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的污染防治,
完成孝妇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心城区近郊水泥厂搬迁和四宝山地区生态恢复等重点工程及市
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各区县建设污水处理厂,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明显改善。城市空气环
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以上天数连续两年保持在300天以上。

【科技教育事业进一步取得成效,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十五”期间,全市共取得各类
科技成果677项, 产学研联合取得积极成效,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国
家级、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5家、58家,完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办学条件明
显改善,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和谐发展。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启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完善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达到9988%,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率达到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优质高中资源
建设得到加强, 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9%。高等教育发展实现新突破,山东理工大学、淄
博职业学院等院校相继组建, 全市全日制高等院校达到12所,在校生928万人。卫生保健
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卫生资源配置
进一步优化。城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完成疾病预防控制
和医疗救治公共卫生“两个体系”专项建设。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启动新一轮乡镇
卫生院的改貌,完成近千家农村卫生室的规范化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面展开。食
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健
康发展。启动“文化大市”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齐文化、聊斋文化开发取
得新突破,临淄被国际足联认定为世界足球运动起源地。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
淄博市体育史上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更加普及。文明城市创建、节约型
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淄博市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
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市、中国陶
瓷名城、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深入组织实施“民心工程”,努力让
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
纯收入分别达到12032元和5107元, 年均分别增长12%和95%。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由2000年的7902元增加到2005年的15161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168平方米,
比2000年增长60%;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电脑、移动电话分别比2000年增长567倍、
701倍和503倍。认真落实促进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企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
效,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41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扩大统筹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5年,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
达到7723元,比2000年增加1892元,低保覆盖面达到100%。“十五”期间,在解决社会
热点难点问题、救助弱势群体、改善和提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环境等方面,市政府为
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64件。(尤国凡)

附: “十五”时期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
┃ │ │ │ │ 2005年比 │ ┃
┃ 主要指标 │ 单位 │ 2005年 │ 2000年 │ 2000年总增长│ 年均增长 ┃
┃ │ │ │ │ (%) │ (%) ┃
┠────────────┼────┼─────────┼─────────┼────────┼───────┨
┃ 地区生产总值(GDP) │ 亿元│ 1431 │ 614 │ 101.49 │ 15.0 ┃
┃ #第一产业 │ 亿元│ 59 │ 46 │ 30.70 │ 5.5 ┃
┃ 第二产业 │ 亿元│ 956 │ 362 │ 161.85 │ 17.5 ┃
┃ #工业 │ 亿元│ 869 │ 329 │ 149.87 │ 18.1 ┃
┃ 第三产、世 │ 亿元│ 416 │ 206 │ 81.01 │ 12.2 ┃
┃ 人均生产总值 │ 元 │ 34408 │ 15785 │ 96.80 │ 14.5 ┃
┃ 三次产业比例关系 │ │ 4.1:66.8:29.1 │ 7.5:58.9:33.6 │ │ ┃
┃ 规模以上工业利税 │ 亿元│ 286 │ 77 │ 271.43 │ 30.0 ┃
┃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649 │ 161 │ 303.11 │ 32.2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431 │ 185 │132.97 │ 18.4 ┃
┃ 税收总额(国、地税) │ 亿元│ 141 │ 59 │ 138.94 │ 19.0 ┃
┃ 地方财政收入 │ 亿元│ 64 │ 26 │ 149.87 │ 20.1 ┃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 亿元│ 632 │ 322 │ 96.29 │ 14.4 ┃
┃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 亿元│ 1105 │ 481 │ 129.75 │ 18.1 ┃
┃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 亿元│ 737 │ 354 │ 108.23 │ 15.8 ┃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 12032 │ 6843 │ 75.84 │ 12.0 ┃
┃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 元 │ 8257 │ 5227 │ 58.00 │ 9.6 ┃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5107 │ 3247 │ 57.28 │ 9.5 ┃
┃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 元 │ 3287 │ 2160 │ 52.18 │ 8.8 ┃
┃ 实际利用外资 │ 万美元│ 41213 │ 11002 │ 274.59 │ 30.2 ┃
┃ 出口创汇 │ 万美元│ 201683 │ 49930 │ 303.94 │ 3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