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点努力实现财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0&rec=21&run=13

市长助理、市财政局局 长 郭利民

市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跃上新平台的关键
时刻,不失时机地提出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战略构想和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抓好贯彻,用实际工作的新突破、新进展,落实市委的新部署、新要求,努力实
现财政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全市财政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财政收入规模不断壮大。 2004年,全市境内财政收入达到12914亿元,与1998年的51
3亿元相比, 增长152倍,年均递增166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004亿元,提前1年
超额完成“十五”规划目标。区域财政经济发展迅速,2004年区县级财政收入完成3644亿
元, 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的7282%,比1998年提高191个百分点。乡镇财政状况得
到显著改善,2004年全市财政收入过千万的乡镇达到44个,占全市乡镇数的4074%。全市
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连续4年达到22%以上,其中2004年增幅达到328%。
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04年,全市财政总支出达到6255亿元,与1998年的2345
亿元相比, 增长167倍,年均递增1776%。各级坚持做到优化结构保重点、集中财力办
大事,各项重点支出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认真落实调增职工工资标
准及城市居民低保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等政策,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支持就业再就业,妥善解决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社会弱势群
体救助解困等问题,大力加强政权建设和“平安淄博”建设;加大支持“三农”工作力度,
2004年全市对“三农” 的财政性资金投入累计达到9亿多元;大力支持教育、科技等重点事
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了城市整体形象。
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一是部门预算制度深入实施。市级自2004年起全面实行部门预
算制度,部分区县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预算编制更加科学透明,预算约束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完善工资统发机制的基础上,2005年上半年,市
级选择80个单位进行首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试点面和资金量占单位总数和支出总量的
三分之一, 直接支付比例达到70%,上半年市级完成国库集中支付额296亿元,比上年同
期增长21%。 三是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9月成立政府采购机构,截至2004
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政府采购额1406亿元,节约资金25亿元,节支率达到1510%,其
中市级完成646亿元,节约资金091亿元,节支率达到1235%。四是收支两条线管理制
度进一步完善。全市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票款分离”“罚缴分离”制度,将收费、基
金及罚款等政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纳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增强政
府宏观调控能力。五是市场化理财机制逐步形成。自2003年起,市财政对重点支农项目、企
业财源建设贴息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择优确定扶持对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
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
二、当前财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全市财政经济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县域财政
经济不够强, 发展不够平衡。二是“两个比重”偏低。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
比重为406%, 列全省第十一位, 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409%, 列全省第十位,
“两个比重”均低于全省当年平均水平。三是收支矛盾仍比较突出。消化历年来的增资因素,
解决社会保障以及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使财政保障的压力逐年加大。
部分区县和基层乡镇受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及税收政策调整因素的影响,财政运行困难问题
显得尤为突出。
三、努力实现新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一)积极运用财政杠杆,促发展、促改革。一是加大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牢固树立
“结构兴财”的思想,深入实施财源建设,综合运用政策杠杆,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增
长方式转变。二是积极推进企业改革改制。三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改革事业单位
经费管理办法,规范财政供给范围。
(二)抓好收入组织工作,进一步壮大财政实力。一是强化征收管理措施,提高收入总
量。二是优化“两个比重”,提高收入质量。三是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政府可用财力。在抓
好税收收入的同时,切实抓好非税收入和政府资源运营收入的征收、管理和监督工作。
(三)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财政统筹保障水平。一是优先做好工资发放、政权运转、社
会稳定的保障工作。二是加大“三农”投入。三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四是加大社会事业投
入。同时,财政部门将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四)加强县乡财政建设,促进县域财政经济协调发展。一是调整完善财政体制。按照
“宏观调控、区别对待、统筹兼顾、共同发展”的原则,适当调整市对区县的财政体制,通
过将部分市级收入下放区县、调减上解区县上解递增比例、扩大市与区县收入共享范围等措
施,增加区县收入规模和可用财力。二是建立帮扶和激励并重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加大
市对下转移支付力度,努力建立加快县乡财政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积极推进县乡综合配套
改革。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县乡财政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