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淄博”建设调研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0&rec=18&run=13

市委、市政府联合调研组

(2005年5月20日)

一、关于“和谐淄博”建设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
共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氛围,在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巨大成效。
一是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几年来持续开展的以转变观念、创新
思路为主要内容的解放思想活动,不断破除自大自满、畏难发愁、犹豫彷徨等思想束缚,牢
固树立危机意识、赶超意识、争先意识,有效地统一了全市上下对改革发展重要问题的认识。
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实现“两提前、一率先”的总体发
展思路,关于建设“平安淄博”“文明淄博”“生态城市”以及“六个突破”等重大工作部
署,日益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行为。全市广大群众心齐气顺,目标同
向,干群同力,形成了团结一致干事业的强大合力。
二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转变思想观念、创新
工作思路、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执政能力等关键环节,突出抓好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三
农”“三高”“三个亮点”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等工作重点,凝神聚力,解放思想,干事创
业,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近几年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最快、效果最
好、变化最大、群众最满意的时期之一。2004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1亿元,同比比
2000年接近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同口径比2000年翻一番还多。主要发展指标
均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
三是先进文化建设快速发展。制定了《淄博市2003年~2010年文化大市建设规划纲要》,
出台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组织开展了“文明淄博”建设活动。群众性精神
文明建设活动、市民道德教育、精品工程建设、文化市场管理等,继续保持了全省先进水平。
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建设、文化设施建设等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民
主政治建设互动迸进,相得益彰。
四是民主法制建设和“平安淄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坚持依法行
政,促进司法公正,广泛发扬民主,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的
发挥出来。各级以“平安淄博”建设为总抓手、总载体,以实现“七不发生一满意”为目标,
坚持完善机制,重心下移,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搞好
安全生产。 2004年全市刑事案件增幅呈逐月下降趋势,治安案件同比下降6%,各类安全事
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01%和61%,人民群众对社会稳定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五是社会管理日趋规范,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为目标,以提供优质服务、营造优良环境为
重点,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体制、丰富管理手段、改进管理方式,“党委领导、政
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先
后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市战略、建设文化大市以及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保障机制建设等重大
部署和工作举措,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也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六是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各级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经济
发展成果充分体现到增加群众收入、提高保障水平上来。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达到9960元, 比2001年增加26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32元,比2001年增加988元。自
2001年以来,全市累计实现城镇就业278万人,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184万人,城镇登
记失业率由4%下降到34%, 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以上。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到
456万人,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总数达522万人。6个区县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2004
年,全市为城镇困难群体发放各类保障金和取暖补助共计15亿元,用于农村低保和特困群
体救助的资金达到2777万元。启动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拖欠农民工工资、建筑工
程款、征地补偿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七是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有效。扎实推进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实施“强基”工程,
启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突出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
力、凝聚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和村书记、主任“一人兼”比例
分别达到了815%和888%, 全市98%的村建立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971%的
村做到了村务公开及时规范, 985%的村建立了民主评议制度。我市社区建设逐步规范,
基本消灭了社区居委会“空白点”和党支部“空白点”,居委会专职干部纳入财政供养人员,
居委会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已经成为我市和谐社会建设
的重要优势。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性制约因素
调查反映,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04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
4∶647∶309,第三产业比重比2002年的355%下降了46个百分点。特别是现代服
务业发展不快,对经济社会发展拉动力明显偏弱。从工业结构调整来看,高新技术产品比重
偏低、成套和整机设备比重偏低、外向度偏低、能耗偏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从区域经济发
展来看,区县之间、乡镇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平衡性进一步增强。结构性矛盾无疑将是
今后我市和谐发展的最具基础性、长期性的制约因素。
(二)利益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在城乡收入方面,2004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中,占人口
总数约三分之一的城镇居民占到总额的72%,而占人口总数三分之二的农村居民则只占28%;
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2∶1,扩大到去年的
225∶1, 接近于国际上公认的25∶1的平衡线。在群体收入差距方面,城市中10%的最
高收入家庭与10%的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383∶1扩大到去年的
438∶1,低收入群体的月均消费支出仅为高收入群体的25%;农村各占20%的高收入户与
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差距为523∶1。在行业收入差距方面,收入结构呈明显的金字塔状。
2004年我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5192元,其中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分别为13939元
和18410元。企业平均工资中,省属以下企业为11176元,其中市属以下企业为9716元,相当
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的528%; 而电力、邮政、电信、银行等四大行业的平均工资则达到
了29816元,为市属以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307倍。利益协调失衡,不仅在物质层面上影
响了社会公平,更给部分社会群体带来了心态上的失衡。
(三)社会管理相对滞后。受计划经济体制思维方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各级普遍存在重
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思想,管理模式陈旧,改革也相对滞后。主要是:政府管理职能在
局部领域存在不到位或越位的问题,造成了有些社会事务的多头执法或无人管理的现象;对
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征地、拆迁、军转干部安置等,还缺乏规范刚性的运作办
法,容易形成矛盾爆发点;对一些新型社会中介组织、社团组织、经济组织的监管、引导不
到位;随着越来越多的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无业人员、外来人员由“单位人”转换
为“社会人”,相应的管理不到位等等。社会管理上的这些问题,成为滋生社会矛盾的土壤。
(四)社会保障能力偏弱。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就业等方面。在社会保
险方面,一是保险覆盖面还比较窄,目前以城镇为主,只涉及农村的个别地区和人口;二是
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不统一,实行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农村三种制度,自成体系,分别执行
不同的政策,不同身份人员之间的流动造成在社会养老保险关系上的无法衔接;三是保险基
金支撑能力差。全市失业保险已连续五年出现当期收不抵支,据测算,2005年仅企业养老保
险基金缺口就在13亿元左右。在社会救助方面,主要是缺乏综合协调机构,各部门按照各
自职责分别组织救助工作,但整体效益不高,并由此造成了应助未助现象。在就业再就业方
面,我市初步实现了就业的总体动态平衡,但基础不够稳定。据调查,今后几年每年需要就
业的新增城镇人员约10万余人,同时全市农村劳力约31万人需要转移就业。目前,就业工作
的突出矛盾是结构性矛盾,低技能人员、“4050”人员依然是就业再就业的难点。
(五)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鼓励人才创业创新的政策措
施力度不够,支撑人才成长的平台建设落后,企业的研发能力比较弱,难以形成优秀技术人
才聚集效应。二是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水平和办学条件
差距很大。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明显上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受教育问题亟需解决。三是各
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机构设备落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
力明显不足。
(六)各种社会矛盾正处于多样多发期。一是信访总量继续保持高位态势。群众反映的问
题集中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涉法涉诉、部分企业军转干部、伤
残复退军人等方面,但矛盾涉及领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二是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刑事
发案总量增加的趋势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盗窃、抢劫、抢夺等侵财案件仍比较突出。
三是政治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对意识形态和政治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四是由于我市“五小”
企业多,化工、冶金等“高危”企业多,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存有较大隐患。
(七)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比较脆弱。一是一次性能源生产及消费以原油、原煤为主,
能源结构不合理, 且综合利用率低。目前,全市万元产值能耗折合336吨标煤,是全省平
均水平的28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二是资源紧张。土地本轮
规划(1996~2010年)下达我市规划建设用地指标(耕地)是648560公顷,截至2004年3月,已
用去指标563524公顷。按照目前的投资强度和项目规模,全市年建设用地量大致在四五万
亩左右,未来土地供需矛盾将十分突出。水资源方面,据静态测算,今年全市需水量预计达
到15.9亿立方米。我市多年平均年供水量只有1344亿立方米,如果开工实施引黄二期和引
太入张工程, 总供水量预计达162亿立方米。总体上看,我市今后资源与发展的矛盾将比
较突出,客观上已经不允许新上高耗能、高耗水、投资强度低的项目,集约发展的要求现实
而迫切。三是环境压力比较大。受产业结构的影响,环境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根治,水污
染、粉尘污染、大气污染相对突出,影响了城市总体形象。同时,森林覆盖率低,山区水土
流失比较严重,矿山开发生态恢复措施不到位,也加剧了生态破坏程度。
(八)社会价值取向、思想道德水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一是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社会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缺少应有的
针对性、规范性,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二是思想教育机制与方法、手段较为落后。
特别是城市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和企业下岗职工、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薄
弱。互联网、短信等现代信息渠道中的道德问题亟待规范。三是社会公平机制不健全。程度
不同地存在的个人发展权力不平等、发展机会不平等、规划管理不平等、分配再分配不平等,
形成了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冲击和干扰。四是个别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削弱了思想
道德教育的说服力。
三、关于建设“和谐淄博”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措施
建设“和谐淄博”,意义重大而深远。第一,这是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
步骤,落实“和谐山东”建设的具体行动。第二,这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国
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实现执政使命的迫切需要。第三,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规律
性要求,是确保把“矛盾凸现期”推进为“黄金发展期”的客观选择。第四,这也是我市发
展战略的完善和丰富。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与建设“平安淄博”“文明淄
博”“和谐淄博”一起,构成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思路、大框架。
建设“和谐淄博”,首先必须加深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认识。根据胡锦涛
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八个建设”的工作部署,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五个方面来加以
把握。第一,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总体布局的调整和完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
的确立,把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这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第二,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指导思
想的丰富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
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在要求,又是具体行动和必然结果,
为我们更加深入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阔了思路,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宽了
着力点,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实践提供了新平台。第三,这是对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的新认识、新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物质利益关系,又包含精神价值
关系;既包含民主法制关系,又包含人文自然关系。在物质利益关系方面,要切实保证经济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收入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以发展促进和谐。
在精神价值方面,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诚信友爱,提高市民素质,优化社会
关系,实现以文化建设促进和谐。在民主法制方面,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快社会
法治进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以平安建设和依法治市促进和谐。在人文自然方面,要
坚持“四个尊重”,鼓励一切创造,增强社会活力;又要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实现以环境
建设促进和谐。第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在于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是一
切积极因素得到最广泛、最充分调动的社会。坚持“四个尊重”方针,营造想干事、会干事、
干成事的社会氛围,支持人们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
活力, 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 必须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防止
“见物不见人”。核心是尊民、富民、安民、乐民。第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
动态的发展过程。要把握好目标与过程的统一,治国理想与治国方略的统一,积极追求发展
中的和谐,不断完善提高的和谐。一定从实际出发,制订可行目标,不刮风,不攀比,一步
一个脚印,切实推进。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和谐淄博”建设的总体思路应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
委关于“和谐山东”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推
进和谐,以先进性引领和谐,以先进文化孕育和谐,以民主法制和平安创建保障和谐,以环
境建设促进和谐,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全面启动实施“民心工程”,推进经济强市、绿
色城市、文化大市和“平安淄博”“文明淄博”“和谐淄博”建设,加快我市“两提前、一
率先”的步伐。这一指导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强化“五个基础”,建立健全“五个机制”,
实施“十大民心工程”。
(一)坚持科学发展,切实强化“和谐淄博”建设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思想文化基础、
社会基础和环境基础
第一,推进“经济强市”建设,切实强化“和谐淄博”建设的物质基础。要牢固树立科
学发展观,积极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发展不放松,抓好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三个关键”,着力解决和重点突破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瓶颈”制约,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在较长时期的快速高效健康发展,力争今年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人均达到4000美元,提前两年完成本届党委政府经济发展目标;
到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800亿元,人均达到5000美元,提前三年完成2010年远景目标,
为“和谐淄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
第二,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切实强化“和谐淄博”建设的政治基础。各级领导班子要
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要重视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建
立健全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认真研究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
不断把和谐社会建设推向深入。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
力和战斗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努力提高激发社会
创造活力、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
定“六种本领”,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保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团结,以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和谐,带动社会的团结和谐。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要牢记“两个
务必”,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党风
廉政建设责任制,着眼于治本,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真
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以党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凝聚和带动群众做好和谐社会建设
的各项工作。
第三, 推进“文明淄博” 建设,切实强化“和谐淄博”建设的思想文化基础。要加快
“文明淄博”建设步伐,扎实开展市民素质教育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创建服务品
牌工程和城乡文明社区创建工程,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精神力量,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调
动和发挥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全面落实《淄博市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巩固马克
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快发展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文化
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化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我市文化实力、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扎实推进
“诚信淄博”建设,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切实强化政府信用,显著提升企业信用,初步建立
个人信用,不断提高社会信用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丰富完善“邻居节”的内容
和形式,逐步形成互帮互助、和睦相处、邻里和谐的人际关系。经过不懈努力,尽快把我市
建设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科技教育比较发达、文化事业繁荣有序、文化产业具有较强实力的
文化大市,为“和谐淄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第四,推进“平安淄博”建设和依法治市进程,切实强化“和谐淄博”建设的社会基础。
突出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两个工作重点,着力建设“平安淄博”
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公正和群众利益,不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驾驭治安局
势、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经济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确保全市刑事案件升幅及治
安案件、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安全事故等社会稳定重要指标进一步下降,为“和谐淄博”
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扩大有序参与,逐步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推行
依法执政,建设法制政府。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抓好“四五”普法,
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第五,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推进“生态市”建设,切实强化“和谐淄博”建设的环
境基础。全面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以水域、大气和重点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为重点,
继续加大结构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天然气替代、城市绿色通道、生态
恢复、城乡大环境绿化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绿化水平,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努力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总体目标。依靠科技,节能降耗,综合利用资源,
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土地集
约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利用,循环使用、合理开发的原则,加强对工业
废物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和废旧物资回
收、 加工、利用体系,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力争经过5年努力,到2010年,建成国家环保模
范城;到2020年,把我市基本建成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
态市。
(二)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完善“和谐淄博”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一,建立高效的社会管理机制。坚持把社会管理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
来,同满足群众多样化生活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
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
理资源,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重点抓好以下几
个环节:一是深入实施“强基工程”。以健全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
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村干部任期目标制度和干部培训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建立村干部补贴报酬保障机制,对经济薄弱村,市及区县财政要列支专项资金,保证村级政
权正常运转;有条件的地方,推行村主职干部固定补贴由乡镇统筹统发。以健全组织、充实
干部为重点,加强城市社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解决好社区干部专职专用问题和社区专职干
部财政供养问题,并切实解决好社区组织活动经费、活动场所、办公用房以及社区工作人员
待遇等问题。妥善解决好“村转居”的社会遗留问题。要切实发挥社团、民间组织作用。二
是要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以服务群众为主题,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拓宽社会服务领域,提高
社会服务水平,形成社会服务网络化的新格局。特别要积极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使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三
是切实改进政府管理方式。要克服“重经济增长、轻社会管理,重城市发展、轻民生改善”
的观念,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范畴。积极推行统筹城乡管理、执法等社会管
理改革,建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提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能力。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
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
助的社会管理网络,
第二,建立均衡的社会公平机制。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坚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
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
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一是努力创建权利公平。切实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
尊重每个人的参与权、生存权、发展权和财产权,使发展的成果惠及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二
是努力创建机会公平。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都得到尊重,创造活动都得到支持,
创造才能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都得到肯定。要摒弃先赋性因素(如特权、身份等级)等不公
正因素的影响,让每一位社会成员能够有一个平等竞争的条件,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拓展
自由创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每个人都有
平等创业致富的机会。三是努力创建规则公平。要加快垄断行业特别是地方管辖权范围内公
用事业等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加快财
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完整
的货币化工资制度,并积极创造条件,实行“阳光福利”,从根本上解决国家利益部门化、
部门利益个体化的问题。四是努力创建分配公平。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加
快构建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格局,让管理、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
多层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第三,建立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深入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
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形成及时发现矛盾、不断化解矛盾、有效解决矛盾、
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社会控制机制和发展格局。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
是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
到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二
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排查的重点是征地、拆迁、企业改制重组、拖欠职工工资、
基层班子建设、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保障和涉法案件。要坚持集中排查与经常排查、普遍
排查与重点排查、面上排查与内部排查相结合,认真做好矛盾纠纷预警预防工作。加强政情、
社情控制,及时发现苗头,防止矛盾积累、激化、群体化。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
调解相结合,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综合优势。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坚持关口前移,主动下访,
公开接访,认真受理和及时处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依法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三是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围绕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治安安全、公共安全、信息
安全等公共安全领域,建立大安全工作格局,健全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重
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监管,确保社会公共安全。四是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注意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改进思想教育形式,把思想
工作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结合起来,与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结合起来,增强
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
第四,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在坚持全体人民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具
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
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形成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和发展格局。重
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利益关系调整:一是正确处理城乡利益关系。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缩
小城乡差距。要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
高农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力度,
使农民收入增长逐步达到全社会平均水平。二是正确处理群体利益关系。继续鼓励部分地区、
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勤劳致富,并推动“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同时,又要在经
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
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使人民群众平等的享受到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高青、沂源加快
发展。进一步研究政策措施,支持临淄争创全省第一经济强区,支持张店做大做强。
第五,建立完善的群众工作机制。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
坚持把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形成密切联系群众、
团结发动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机制。一是要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
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高
度重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党的群众工作更具实效。二是要进一步拓宽联系
群众的渠道。继续实行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定期公开接访制度、挂包重点工程制度,全面
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一对一”帮扶活动、为基层上党课活动、参加基层班子民主生活会活动。
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的时间,不应少于工作日的三分之一。三是
要进一步扩大群众对重大社会事务的参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对
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如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大中型国企改制、城市新区
开发和旧城改造、城市拆迁和耕地占用安置补偿、公用事业价格调整等,要及时向社会公示
或进行听证,交于人民群众讨论,听取群众意见。多数群众反对时,或争议比较大的,应尊
重群众意见,暂缓决策和执行。四是加强基层基础的工作。要领导精力、财政投入、分配政
策向基层倾斜,形成各级抓基层的合力。进一步健全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程序和规则,做到
有章可循。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真正做
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启动“十大民心工程”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立足于首先解决群众最需、最急、最盼、最想的事情,
综合平衡财政承受能力、群众承受能力、社会承受能力,在今后几年,要举全市之力,集中
实施好以下“十大民心工程”。
第一,实施社会就业工程。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加大对劳动用工
的调控力度, 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一是建立城
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一切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歧视和限制,实
行社会就业城乡统筹。二是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
重点解决就业工作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通过多种措施,逐步解决“4050”人员的就业难。
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形成市场主导、双向选择、规范有序的市场就业机制。
第二,实施社会保障工程。以应保尽保为目标,继续落实好“两个确保”“一个低保”
措施,做好与“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加快建立与全面小康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一
是进一步扩大保障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政策,强化目标管理,逐步实现城镇个体、
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保障统筹。二是进一步扩展保障范围。全面推行生育保险制度改
革,不断完善城镇医疗工伤保险,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整
合现有救助力量,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综合救助能力,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就医、住房、
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全面展开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点工作,力争三年内建立起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探索企业军转干部生活救助制度。实施政府助学工程,今后
三年, 市级机关不再增加办公经费,把节约下来的1000万元资金,用于全市12098名义务教
育阶段贫困学生的“两免一补”。年内,改造新建50所乡镇敬老院,基本实现“五保”对象
集中供养。
第三,实施群众权益保障工程。把维护劳动者权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
重要方面来抓,建立相应组织,完善相关制度,努力使广大劳动者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合法权
益得到尊重和保护。要整合现有维权力量,由相关执法部门牵头,社会各方面配套联动,加
大对劳动者权益、消费者权益、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和民主政治权利的保护力度。坚决纠正损
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解决在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军转安置、企业重组改制中损害
群众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切实解决“三
乱”问题。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第四,实施安康居住工程。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为主体,面向广大低收入家庭,定向
定期解决住房难问题。 今后三年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住房原则上不
低于当年商品住房建设规模的15%。对特困户家庭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租
金核减为辅,提供廉租住房。到2007年底,基本解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居民家
庭的住房困难。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稳定住房价格。
第五,实施扶贫解困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倾斜力度,全面加快“路、水、
电、医、学”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切实改善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投资
22亿元,完成全市村村通油路工程。在基本解决历史性缺水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农村
自来水工程, 力争3年内基本解决70万人口的水质性缺水问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不断提
高农民收入。到2007年,消灭人均收入千元以下的贫困村,最大限度地减少贫困家庭。
第六,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把城乡环境整治纳入“文明淄博”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
重要内容,坚持城市建设与环境整治一起抓,景观建设与市容市貌一起抓。全面实施“碧水
蓝天行动计划”,狠抓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工作,力争到2007年,水环
境质量进一步改善,50%水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空气环境质量年均值优于二级标准
并不断改善;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安全
处置率均保持2005年100%的水平。 落实三年城乡环境整治规划,分解任务,加大投入,确
保三年内完成背街小巷、住宅小区、村容村貌等环境改造与整治任务。加强城市净化、美化、
亮化和城市绿化、环保工作,彻底治理城市脏乱差问题,使城乡面貌有一个较大改观。
第七,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工程。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扩面工作,基本建立起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改貌工程和村卫生室改造工
程,三年新建或改造1600处村卫生室,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使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有
大的改观。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预防控制水平,确保不出现大的传染病流行。
继续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紧急救援中心建设,到2007年基本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
功能齐全、精干高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救治和紧急救援体系。
第八,实施人才培训和教育提高工程。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健
全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训和引进
工作,不断优化全市人才队伍结构。实施新技师培训计划和“金蓝领”培训工程,力争三年
培训新技师3000人。切实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实施范围,
确保每年培训10万人次以上。在提前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到2007年基本普及高中
段教育。 投资3亿元,到2006年全面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
质教育,大幅度提高高考升学率。
第九,实施社区便民服务工程。结合城市建设发展,把社区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突出
重点来抓,推进科技进社区、文化进社区、体育设施进社区、医疗进社区、养老助残进社区、
家政服务进社区。适应城市发展和居民小区建设情况,每年新辟1~2条公交线路,调整延伸3
~4条公交线路,及时解决新建居民小区的公共交通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市场
运作,合理布局,使城市社区便民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
第十,实施“三绿”工程。把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绿色市场建设和倡导绿色消费放
到突出位置来抓。 力争3年内把全市7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全部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把全市
50家重点市场建成通过绿色认证的绿色市场网点,有计划地改造发展“超市型”市场。加快
食品卫生监测体系建设,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发展普及“放心药店”,
治理虚高药价,确保药品安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行
霸市等行为,建设良好市场秩序。
四、关于加强对“和谐淄博”建设的组织领导
“和谐淄博”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开拓性、战略性任务。我
们建议,近期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集中开展学习培训活动。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近期党员干部学习培训
的重要内容。省委已经明确,今年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集中学习和谐社会建设。建议
今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也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中心内容专题学习。要尽快制定面上
的学习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各级干部特别是县级以上干部进行集中培训。
第二,制定出台“和谐淄博”建设的有关政策意见。在本次综合调研的基础上,继续开
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进一步统一各级对“和谐淄博”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集思广益,进一
步明确“和谐淄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措施。在全省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会议上,省委、
省政府将出台进一步实施“民心工程”的意见。建议我市从自身实际出发,适当扩展省委、
省政府《意见》的内容,制定我市实施“十大民心工程”,促进“和谐淄博”建设的有关政
策规定。
第三,建立“和谐淄博”建设领导体制。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切实把构建和谐社会
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适时成立“和谐淄博”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主要工作
部门,加强对“和谐淄博”建设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完善“三个体系”,把“和谐淄博”
建设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杨肖冰 组稿)

本部类 编 辑:王 娟
副主编:徐 杰
校 对:王 峰
孟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