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rec=162&run=13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房志俊 48岁,中共党员,淄博矿务局石谷煤矿地质测量科科长。他通过刻苦钻研煤炭地质测量理论,发表了
20多篇理论文章,其中两篇被煤炭部专业刊物选用。他工作严细认真,精益求精,经他测量贯通的巷道精度高于部
颁标准。他注重综合开发,积极建议开发铝矾士,利用矿区淡水资源上轴面砖厂,搞煤炭深度加工。他设计的“堰
口直流流量尺”,已在全国推广使片用;“多用函数比例尺”,由上海光学仪器三厂协作试制。他1985年被煤炭工
业部授予“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 称号; 1986年,被评为山东省煤管局劳动模范;1987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杨德校 45岁,中共党员,淄博制酸厂厂长。他带领全厂职工狠抓技术进步,大力开发新产品,使硫酸生产技
术达到同内领先地位; 新产品聚合氯化铝、高纯超细氧化铝质量达到法国同类产品标准。1986年,在全厂增支248
万元的困难情况下, 发动干部、职工,依靠内部革新、挖潜、改造,使经济效益增加了237万元,闯出了困难时期
创产值、 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产值耗能等8个历史最好水平。他注重企业的现代代管理和产品质量,自担
任厂长以来,制订了《质量责任制》、《方针目标管理办法》等十几项制度,提高了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水平。他所
领导的企业,1986年先后获得“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化工部劳动保护先进单位”等十几种荣誉称号。他本
人在1984年、 1985年先后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 、“化工部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87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
“全圈优秀管理者”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胡伟 35岁,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工人,他关心企业,爱厂如家,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投入改革。近几年来,
他对本厂生产、管理等各个领域提出合理化建仪78条,被采纳59条,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起了积极作用。1986年在生产中,他完成工时4290个,一年干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活。1986年被淄博市政府授予“职
工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合理化建议活动标兵”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吴茂杰)

郭连兴 35岁,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第二化肥厂工人。他1975年进厂,对工作很认真。1985年被评为公司劳动模
范,1986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劳动模范。1987年他被提升为调度室调度长后,常年坚持在生产第一线。在
甲醇氢气系统脱脂时,连续36个小时认真巡检,及时发现泄漏,消除一起重大事故隐患。有个工人在废液槽工作时
因缺氧窒息,他奋不顾身地及时将这一工人救出。1987年底,他被评为全公司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
奖章”。

(公司工会)

全国部级劳动模范

段士珠 51岁,中共党员,自1980年担任东坪乡(公社)民政助理员以来,大胆改革,创建了“征兵、优待、
安置” 三位一体的制度;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办法开展“双扶”(扶贫和扶持优抚对象)工作,帮助400多个贫
困户摆脱了贫困;妥善安排了全乡复员退伍军人;兴建5处乡村福利工厂,安置了全乡80%以上的残疾人员;对不能
参加劳动的残疾人给予定期救济;创建了乡敬老院,对未入院的五保老人实行分散供养。在全乡建起了较好的社会
保障网络,名列全省前茅。1987年,段士珠先后获得“市模范民政助理员”、“省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
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崔云启)

省职工劳动模范

徐志亨
徐志亨 56岁,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副经理,乙烯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兼党委书记。他长期坚持深入施工第一线,
忘我工作, 节假日很少休息。他和乙烯领导成员精心组织乙烯工程建设,正式开工4年来,完成基建投资40亿元,
节约建设资金4000多万元;乙烯一期工程提前两个月建成投产;按国家要求的进度积极组织力量抢建,使二期工程
按原订计划投产。1987年,山东省政府授予他“山东省职工劳动模范”称号。

(公司工会)

市职工劳动模范

雍裕三 52岁,中共党员,淄博丝绸印染厂厂长。他积极投身改革,推行了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经营承包责
任制,从1983年任副厂长,其后任厂长的四五年间,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使一个老大难企业变成了全省丝绸
系统的先进企业。 1987年,该厂年创汇1200万美元;实现利润345万元,比1983年翻了两番,经济效益名列全省同
行业之首。1987年11月,淄博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他为企业家;其后义获“省优秀经营管理者”称号和“富民兴
鲁”劳动奖章及“省丝绸系统劳动模范”和“市职工劳动模范”称号。

申秀英 女,45岁,中共党员,淄博丝织二厂工段长。她一心扑在生产上,抓工作耐心细致,对职工关心爱护,
帮后进满腔热情。她所在的工段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1987年4月,山东省总工会命名她为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授予她“富民兴鲁”劳动奖章;之后又获“省丝绸系统劳动模范”和“市职工劳动模范”称号。

市农业劳动模范

盛俊润 47岁,中共张店区南定镇后南定村支部书记。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领导全村发展商
品生产, 举办厂15个工副业。粮食公顷产由7500公斤提高到13500公斤。198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500多万元,
比1978年增长15倍;人均收入达2317元,居全市首位。村里的敬老院、幼儿园、保健站、教学楼、青年之家、图书
馆等福利、 文教设施皆已建立。1987年,村里拿出1.5万元扶持沂源县三庄村发展工副业生产。1984年以来,盛俊
润连续3年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1987年又被评为省优秀农民企业家,并获“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彭荣均 37岁,中共张店区卫固镇付山村支部书记。1982年任职后,他坚持改革,把全村耕地全部承包给村民
经营,14个工副业也全部实行了厂长(经理)承包责任制。他重视增强农业后勤,全村每年对农业投资20多万元。
1987年粮食公顷产12300公斤, 总产达250万公斤, 完成了国家定购认购任务27万公斤。全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达
1150万元, 比1981年增长8倍;人均收入900多元,比1981年增加760元。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投资45万元建起了
幼儿园和中学试验楼, 又为300多户农民盖起了宽敞的住宅楼,给村内修了两条水泥路,使全村面貌一新。1985年
付山村被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1987年他被授予“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张洪瑞 48岁, 中共党员,张店区马尚镇九级村村民。1984年他承包了村中土地4.7公顷后,投资完善了水利
配套工程,加上全家辛勤耕耘,粮食公顷产由过去的3750公斤增加到8025公斤,三年生产粮食6.67万公斤,向国家
交售粮食2.8万公斤。1987年,又栽葡萄、种菜、养猪,收入进一步增多,至年底,除还了2万元贷款,上交了集体
提留2.48万元外,还拥有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价值1万多元。他正在向家庭农场发展,获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
称号。

李兴泉 42岁,中共淄川区磁村乡河石坞村支部书记。自1984年任职以来,他带领干部群众开发山区,发展商
品生产,至1987年底,全村总收入达71万元,人均收入增长1倍,达680元。1986年,他将自己和别人联办的经济效
益很好的耐火纤维厂转为村办企业,并实行了厂长承包责任制。这一年集体工副业收入达60万元,实现利润12万元。
他还领导全村发展了林牧业生产。到1987年,林牧业收入达22.2万元。之后,领导村民兴建了小学校舍,修建了蓄
水池、自来水管道,解决了全村人畜用水问题,还修筑了村中道路。1986年他所在村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文明
村”。他本人获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王淑泉 44岁,从1973年起任中共淄川区龙泉镇和庄村支部书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他领导下,和庄
村先后建成了7处村办企业,还建了果林17.7公顷,1987年又新建一综合养殖场,发展了.养殖业。至1987年底全村
粮食平均公顷产13500公斤, 总产15万公斤。工农业总收入达1020万元,人均收入1200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24倍
和12倍。
他一心为公,1984年以来,全村投资240万元,兴建了村民住宅楼240套,大部分村民都搬入新楼,可他仍住在
旧宅子里。妻子因工负伤,他不要集体照顾。1985年镇政府奖给他800元奖金,他全部交给集体。他多次被评为市、
区中共优秀党员,并获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张利庭 42岁, 中共淄川区昆仑镇大昆仑村支部书记。 1982年他刚任职时,正值村办平板玻璃厂倒团,损失
130余万元, 干部群众情绪低落,他不气馁,带领大家外出参观学习,制定生产规划,继续前进。到1986年,全村
先后建起了砖厂、毛巾厂、昆仑宾馆等企业24处。同时扩大农业投资,促进粮食生产。1987年,全村粮食平均公顷
产10500斤, 总产41.25万公斤。全村工农业总收入3340万元,比1982年提高了8倍。在他领导下,村里建立了幼儿
园, 整修了3条主要街道,还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他被群众称为集体致富的带头人。他所在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
部,他本人多次被评为区、镇优秀党员,并获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田林昌 31岁,淄川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黑旺镇西坡村村民。1984年,他承包了本村46.7荒山后,从外地聘请
技术员和帮工,加上全家劳力辛勤治理,到1987年底,共绿化荒山24.7公顷。他还利用山草养牛,还帮助本村承包
荒山的其他村民引进优良树种,提供信息和技术指导,团结他们共同搞好林业生产。他获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
范”称号。

孙启玉 39岁,中共博山区焦庄镇岜山村总支书记。他带领群众从1983—1987年相继建成12个企业,拥有固定
资产2400万元, 年产值3500万元,利税675万元,属全市村办企业之首。1987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3521万元,人
均收入从1978年的80元提高到850元。 他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兴办福利设施,使全村面
貌焕然一新。 1986年无偿支援朱家北村3万元,帮助该村发展生产。1987年,他所在的总支被中共淄博市委评为先
进党总支,他获省“富民兴鲁”奖章和“农民企业家”以及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贺志义 31岁,中共博山区李家乡冯家村支部书记。他自1983年任职以来,带领群众根据山区特点调整产业结
构, 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山坡地退耕还林发展林果业,在1987年,仪杏、蚕茧两项就收入3万多元。村办企业
从无到有,先后建起了小五金厂、毛毯加工厂等。人均收入由1986年的300多元增加到470元。他很重视教育事业和
村民的文化生活, 村里已新建6间教室和一个设有青年民兵之家图书室等文化大院。1986年,冯家村被区里评为文
明村。他本人获得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李增唐 29岁,中共党员,博山区石马乡东石村养殖专业户。1983年,他创办了养殖场。到1987年底止,已投
资14万元, 共养鸡3000只,孵化雏鸡3万只,向市场提供鲜蛋3万公斤、肥猪25头,年产值18万元,利润2万元。他
的养殖场禽畜产品除优先卖给国家外,供应市场价格也较便宜。他致富不忘众乡亲,在石马创办了养鸡协会,免费
传授养鸡知识和经验。他获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周玉俊 44岁, 中共党员, 周村区周村乡新建村村主任。因城市建设用地,该村经济收入主要靠村办企业。
1984年以来,他带领村里领导班子开拓前进,到1987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比1984年增长3倍和37.5%,
村办企业由1984年的5个增加到11个,产值由425万元增加到1700万元。他很注重经营管理,村办企业于1984年即实
行厂长负责制,每年还拿出近2/3的毛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积极与大厂矿企业搞横向联合,在中国纺织部设计院
等单位协助下相继增办了植绒厂、包装材料厂和牛仔服装厂,使村办企业不断发展。他获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
范”称号。

王兆祥 60岁,自1961年起任中共周村区南闫乡东塘村支部书记。自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带
领全村的干部、 群众不断探索致富道路,引进技术人才,办起了6个村办企业。其中造纸机械厂生产的“球磨机”
畅销省内外, 生产的另一种新型造纸机填补了省内空白。在人均仅有2分土地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不断提高。1987
年工农业总产值达530万元,比1978年翻了3番。他获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时敬勤 38岁,中共党员,周村区萌水镇水磨村农场场长。他在村民委员会的支持下,1986年自筹资金办了养
鸡场, 当年养鸡4300只。之后又搞综合利用,用鸡粪喂猪。当年收入4万元。过春节时,他用较便宜的价钱卖给本
村乡亲鲜蛋1000公斤, 肥猪9头。 1987年, 他除投资增办了孵化场外,又承包了本村一农场。同年,获1987年度
“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孙明德 52岁,中共临淄区辛店镇安乐村支部书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率领全村干部群众发展生产,
先后兴建了8个村办企业。 每年从工副业提留中拿出20万元投入农业,促进粮食生产。至1987年,全村粮食公顷产
达到12225公斤, 比1978年增加3427.5公斤;全村总收入达到350万元,人均收入1053元,分别比1978年增2.7倍和
6.5倍。至1987年底,全村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05万元,比1987年翻了一番。自1982年以来,孙明德连续被评为市、
区优秀党员;1985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干部标兵和区劳动模范;1987年,获该年度“市农业劳动
模范”称号。

郑玉泉 53岁,中共临淄区北羊乡郑辛村支部书记。他任职20多年来,一心扑在村里的集体事业上,带领党支
部一班人,先后兴办砖厂、面粉厂等7个企业。1987年粮食总产94万公斤,比1978年增加31万公斤;全村总收入204
万元, 比1978年增长6.1倍,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110元增到780元,翻了两番多。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村里建起
了学校,还实行了幼儿入托费、学生学费、教师工资全部由集体负担。由于他领导有方,村里给他定的年工资1500
元,但他只要了900元,低于村里一般工副业人员的收入。1987年,他荣获这一年度的“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傅云太 56岁,中共临淄区路山乡侯家屯村支部书记:全村在他领导下,先后建起了砖瓦厂、拔丝厂等12个企
业,1987年,粮食总产由1981年的131.5万公斤增加到172.5万公斤;交售给国家的粮食由1981年的34.5万公斤增加
到44万公斤; 全村总收入由1987年的89.5万元增加到286万元;人均收入745元,比1981年增加了586元。现在村里
建有敬老院、托儿所,学校盖起了教学楼和实验室。他两次把给自己的招工转干指标让给别人,还把村里给他定的
年工资1200元降为900元。 1985年,他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干部标兵和劳动模范,1987年,获这
一年度的“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单台阶 36岁,中共临淄区朱台乡西单村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广开生产门路,在种好粮食的同时,养藕、种
蒜、栽葡萄,上海南岛种菜等等。1987年,该村粮食平均公顷产10725公斤,总产85.5万公斤;全村总收入达296.9
万元,人均收入800元,比1976年分别增长16.9倍和7倍。集体固定资产达到327万元,比1976年增长了317万元。他
对自己要求严格, 村里有服务车4辆,他私人从没用过。1985年以来他多次被评为区优秀党员、干部标兵、区劳动
模范。1987年,获这一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赵芝祯 44岁,临淄区齐都镇西门村村民,蔬菜专业户。1982年,他上省农科院听课,努力学习种菜科技知识,
还外出学习种菜先进经验。之后对种菜技术作了改革,建快速育苗土温室,改一条龙小拱棚为总圆拱棚和简易大棚,
用营养钵移苗等提高蔬菜产量。到1987年,他向社会提供商品菜5.3万公斤,总收入3.2万元。几年来,他除了指导
他人种菜外,还向困难户无偿提供菜苗。由于他为全区蔬菜生产做出了贡献,因此被选为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并获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单士晋 56岁,中共桓台县荆家镇里仁村总支书记。他领导全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生产。在抓好粮食生
产的同时, 扩大了蔬菜种植面积,上了面粉厂、建筑队等工副业项目。1987年全村人均收入上升到880元。在经济
收入增长的基础上, 村里的教育、 卫生福利等设施也有了相应的改善。1986年里仁村被县命名为文明村。他荣获
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高延洲 52岁,中共桓台县索镇东镇村支部书记。自1986年任职以来,他坚持进行农业改革,率领村领导和群
众, 先后办起了运输,弹簧等29个村办企业。至1987年,产值达1783万元,实现利润232万元。其中村办企业生产
的汽车板簧和镀锌丝打入了国际市场。对粮食生产也抓得紧紧的。1987年全村粮食平均公顷产达9900公斤,总产量
达136.65万公斤,向国家交售粮食21.5万公斤。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全村文化生活活跃,已建有图书馆、娱乐室
等。该村1984.年被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他连续4年被评为县优秀党员;荣获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张光水 43岁,中共桓台县周家乡李王村支部书记。他任职后,决心打破村里单一种粮的经营方式,兴办企业,
率领干部群众,在村里相继建起了玛钢厂、电器厂等企业。为了促进粮食的稳产高产,每年从工副业收入中拿出10
万多元补贴农业,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87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达400多万元,人均收入850元。全村生活富裕
后,又采取措施,改善儿童少年学习条件,活跃成人的文体生活。1984年他被评为市优秀党员,1985年被评为尊师
重教先进个人,获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张桂耀 57岁,桓台县新城镇昝家村农民。他自1983年起干黑白铁加工。随着生产的发展,已逐步发展为拥有
雇用17人的机械加工厂, 资产由200元增至10多万元。1985年县委、县政府授给他“勤劳致富”锦旗,1986年被市
委、市政府命名为“先进个体劳动者”。他富了后,积极为公益事业作贡献,先后捐款帮村里修建幼儿园、青年之
家、 水塔、街道等,还帮助台属创办了“台属股份贸易公司”,在自己工厂里安置了9名生活无着落的残疾人。他
荣获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王昕 55岁,中共党员,淄博市农机职工中专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他领导学校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
方法,为乡镇企业和农村培养各类人才,改变了这个学校过去单一为农机化服务的局面。除增添了微机、电教、实
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努力改善学习环境外,还采取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因而来入
学的学生日增, 在校生最高达到380名。1987年该校被评为省先进单位,其“办学经验”被全省职工教育经验交流
会列为典型材料;他本人荣获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田淑斋 35岁,中共桓台县耿桥乡农业机械管理站支部书记兼站长。他任职后,积极探索农机站怎样更好地为
全乡农业服务的新路子,建立健全了一套乡农机化管理体制,使全乡村级农机组织建设进展顺利,到1987年,全乡
19个自然村,有15个建立了农机组织。全乡耕、耙、播、灌、收、运、脱粒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由于农机化程度
的提高,全乡三夏生产5天就可全部完成,三秋生产完成得也很快。田叔斋荣获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耿训永 49岁,临淄区农牧业局局长。为了增强农牧事业单位的活力,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帮助良种场落实
了大包干责任制和农工商综合经营,使该单位很快扭亏为盈;支持并组织农技推广中心办农业服务部、畜牧科技人
员下乡搞技术承包。他向区政府提出重视粮食生产,喂养草食动物,秕杆还田培肥地力等建议。他还注重新技术的
推广和应用,为发展全区的农牧业作出了贡献。他荣获1987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王元西 43岁,淄川区畜牧兽医站站长。1984年,经上级同意,他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整顿了兽医队伍,提
高了兽医人员的政治、 业务素质,使全区23处基层站,有8处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文明单位。他又在全区贯彻落实了
《家畜家禽防疫条例》,使全区基本上消灭了猪瘟,控制了鸡新城疫的发生,在参加华东区兽医联防会议上受到了
表彰和奖励。此外,他还与大伙一道,推广畜牧科学技术。1987度他荣获“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尚玉文 49岁,中共党员,淄博市原山林场场长。他联系实际,创造性地指导全场育苗、造林和营林,使水土
流失严重的的0.3万公顷荒山全部绿化成林。他还带领全场技术人员进行综合防治松柏毛虫的试验,使全场0.2万多
公顷松柏连续10年未发生虫灾。这一经验已在全省推广。他把竞争机制引入林业生产,起用和引进开拓型人才;还
与附近厂矿和乡村进行横向联合,促进了经济发展。1987年,该林场盈利57万元。1985年,他被市委,市政府授于
“优秀知识分子”称号;1986年,林场被林业部评为先进单位,他被省林业厅评为“全省林业先进生产者”;1987
年,他荣获该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孙即梓 50岁,中共党员,博山区林业局长。1984年他在全区推广营养杯育苗法,成绩显著该局被省林业厅授
予“育苗先进单位”称号。全区从1984—1987年,平均每年造林0.2万公顷以上,1986年被评为全省“绿化先进区”。
他还积极组织发展果品生产, 使全区果品基地由1983年的333.3公顷,发展到1987年的2667公顷。在1987年,他又
抓了风景山的建设。 全区279个自然村, 已落实风景山212座,封山面积达2667公顷。也在这一年,他荣获该年度
“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王汝杰 48岁,中共党员,临淄区水利水产局局长。自1985年上任以来,他从整顿机关作风入手,积极进行政
治思想工作,调动了全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先后完成了乌河改善工程、太河三干渠配套维修等水利工程;为解决
全区人民吃鱼难和山区人民吃水难的问题, 修了18.7公顷养鱼池,打了6眼深水井。另外还办了经济实体,1987年
产值达110万元,获纯利20万元,在全区农业系统和全市同行业中均名列前茅。1987年,他获得区政府记大功奖励,
并荣获该年度“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段英亭 40岁,中共桓台县唐山镇水利站支部书记兼站长。他担任站长后,改革管理体制,把水利站的职能由
单纯管理转向综合服务,以水养水,进行多种经营。1987年全部收入突破15万元。还先后投资12万元,帮助改井、
打井,修防渗渠等,完善水利设施,使水浇地扩大到2667公顷。1987年度他荣获“市农业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