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rec=158&run=13

综述
1987年,全市侨务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
一、为“四引进”(即引进资金、人才、技术、设备)做好引荐协调工作。这一年,市侨办、侨联共接待前来
探亲、 观光、进行经贸技术洽谈的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共57批103人次。在接待联络中开展引进工作,吸
引侨胞投资合作或进行科技交流活动。在淄博元宵灯会期间,共接待、邀请了20多位侨胞前来观赏。在青岛对外经
济技术袷谈会上,接触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台胞21名、17家公司,引荐市有关部门与侨胞共进行了11个项目的洽
谈, 促成淄博市经济部门与港商签署了2项合同书、4项协议书和2项出口创汇贸易协议。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
贯彻执行和联络工作的加强,海外侨胞前来洽谈合资合作项目的逐渐增多,到年底已建立了“淄博华联毛纺织有限
公司”等4家合资合作企业,总投资额达2831万元,其中外资307.13万美元。
二、扶持兴办侨属企业。自1985年以来,全市归侨、侨港台属共集资35.2万元先后兴办了一批侨属企业。年内,
除原有的桓台华侨建筑公司、鲁桓华侨贸易公司、淄博华侨毛纺织厂、周村华侨商店、华侨书社外,张店区归侨、
侨眷又集资5万多元创办了张店华侨机械厂。 这些企业共拥有资金348.8万元,年内创产值352万余元、营业额98万
元。先后安排1286名劳力就业,其中归侨、侨眷子女101人。此外,还有淄川新亚贸易公司等4户规模较大的侨属私
营企业及个体专业户。
为进一步扶持发展侨属经济, 市侨办、侨联于4月份召开了全市发展侨属企业经验交流会,进一步引导侨属企
业,积极争取海外亲人的资助与合作,使侨属企业不断扩大,向外向型经济发展。
三、扶持贫侨脱贫致富。据年初调查,全市归侨、侨眷年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20%,300元至500元的占75
%,500元以上的占5%。1986年领到扶贫贷款的13户贫侨,在区、县侨办、侨联及乡镇政府的扶持下,积极发展副业
生产,家庭收入都有所增加,至年底已有5户脱贫。1987年,市侨务部门又把省侨办第二次拨来的1万元扶贫贷款发
放给部分贫侨户,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尽快脱贫致富。
四、改善侨汇物资供应。年内,全市侨汇管理和物资供应部门进一步树立了为侨汇服务即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
想,认真做好侨汇物资供应工作。至年底共供应侨汇彩色电视机500台,名牌电冰箱70台,名牌自行车200辆。在建
筑侨汇的钢材、木材、水泥供应上,给侨户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了建房的困难。

(潘焕华)

侨务工作会议
1987年9月,在博山召开了“全市侨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省侨务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议精神,
提出侨务工作要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应抓好儿项主要工作:(1)为引进国外资金、人才、技术和设备做好穿
针引线工作;(2)努力办好侨属企业;(3)积极扶持贫侨脱贫致富。

(潘焕华)

侨政工作
1986年全市已基本完成落实侨务政策任务。1987年继续对个别遗留的难题抓紧督促、落实。一户农村华侨私房
落实了产权问题之后,在土地使用过程中义发生了纠纷。市、区侨办深入渊查,经过多次调解,使事情得到了解决。
对新发现的7名60年代被精简下放的归侨、 侨眷职工,经市、县侨办反复调查核实,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也已基
本解决。
1987年内, 市侨务部门共接待群众来访198人次,收剑术信62件,对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在信访中提出的问
题和要求,按照政策,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尽量给予照顾解决,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有些提出过高要求的,
经过深入绌微的思想工作,大都作了妥善处理。

(潘焕华)

健全侨联组织
1987年,淄博市各区县相继召开了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成立了区、县归国华侨联合会,选举产生了区、县侨
联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及主席、副主席。各区(县)侨联成立以后,与侨办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基层侨务工作,调查
了解国内外侨情,发动和组织归侨、侨眷集资兴办侨属企业,扶持贫侨脱贫致富,热情接待和妥善处理来信、来访,
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络等,发挥了侨联作为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纽带作用。

(潘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