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2&rec=105&run=13

1987年财税金融工作概况
1987年,实现全市财政收支平衡、保证全市经济发展资金需要的任务比较艰巨。省分配淄博市财政收入任务为
49264万元, 比上年增长15.29%。市人大批准收入任务为46747万元;预算支出为20331万元,扣除中央借调1488万
元,全市可供安排的资金为18883万元,比上年实用资金下降1.65%。信贷资金年初测算缺口为5.53亿元,供需矛盾
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全市各级财税金融部门,狠抓了深化改革和“双增双节”运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支持发展工农业生产, 增加财政收入, 同时贯彻中央“三保三压” 的方针, 严格控制支出。全市实现财政收入
49338万元,完成预算的105.54%,比上年增收5375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9.28%;财政支出33449万元,
比上年增长13.80%。年底,全市统算结余558.6万元,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通过清仓利库和节约挖潜、
吸收储蓄存款、拆借和引进等形式集聚和融通资金,从而使信贷资金缺口基本得到解决,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工农业
生产的发展。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近三年来, 全市地方财力逐年增加,财政实力明显增强。1987年比1984年预算内资金平均增长21.3%,预算外
资金增长近一倍,扭转了财政只能“保吃饭”的被动局面。在地方财力增长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
调整支出结构,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化。通过简政放权,完善区(县)级财政和全面建立乡(镇)财政,区(县)
级财力占全市总财力的比重逐年增加, 由1982年的36.57%提高到1987年的65.7%,提高29.13%,为区(县)经济发
展增添了后劲和活力。

财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1987年的财税改革,主要是推行承包经营。从4月份开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根据市委、
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原则,本着财政多收保国家,企业多留
保发展,职工多得保干劲的指导思想,在全市各行各业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年末,全市71个地方预算
内工业企业(除一户正在招标外)和全部物资企业及大部分商业企业,已签订了承包合同。同时,本着既保证社会
效益,又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开展了食品、蔬菜、粮食企业和公用事业单位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试点。承包经营
责任制的推行,使企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市属70个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全年实
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1.45%, 上缴税利比上年增长7.42%,税前归贷比上年增长71.45%,留给企业的资金比上年增长
28.89%。
市税务局除了配合有关部门对预算内70户国营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外, 还会同经委、劳动局等部门对100个市属
集体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

金融改革有新的突破
1987年,全市的金融体制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发展多种金融机构。1987年全市新建金融机构55处,其中综合机构10处,储蓄机构45处。这些新建机构从
不同角度弥补了大银行的资金不足,进一步改变了国家银行独家经营状况,较好地适应了多种经济成份发展的需要。
年末,共筹集各项存款13996万元,贷款余额9325万元。
二、 建立和开拓资金市场。2月份建立淄博市资金中心市场,在全市金融部门和市外资金市场开展了资金拆借
和融通,开办商业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此后,各种资金市场发展较快,年末全市的短期资金市场已经形
成一个中心市场与各区、县市场相结合、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市内市场与市外市场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
道、 多功能的多种资金融通网络,中长期资金市场也有较大的发展。年内全市资金拆借总额21.12亿元;开展同城
票据交换业务后, 市内票据结算时间由过去的5—7天缩短为2—3天,全市结算资金平均缩短在途时间2天,日节约
资金占用4916万元,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389.35万元;全市调剂外汇额度891万美元;办理商业票据贴现10694万元,
再贴现3140万元;发行各种债券8272万元。
三、开展融资业务交往和竞争。各专业银行和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坚持资金自求平衡原则的前提下,适度
打破业务分工范围, 从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方面展开了业务竞争; 保险公司开办了贷款业务,全市累计发放贷款
1707万元;建设银行开办了生产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年末余额达到1700万元;金融信托投资公司在保证重点建设项
目需要的前提下,积极运用短期资金支持工商企业的临时急需;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也把贷款业务扩大到城镇和
城区工商企业。

工商税收突破10亿元大关
1987年, 省分配全市税收任务为105130万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7.35%,增加了7202万元。年内全市工商
税收入完成106376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1.19%,比上年增长8.63%。除计划单列的青岛市外,位居全省第一。其中:
中央、 省级企业税收完成62116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3.22%,比上年增长6.33%,增收3699万元;市、区(县)税
收完成44260万元, 占年度计划的98.46%,比上年增长12.03%,增收4748万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实际增长9%,完
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增长8%以上的要求,为财政收支平衡做出了贡献。

存款、贷款余额创历史最高水平
1987年,全市银行工作任务比较艰巨。由于上年贷款增长较多,全市资金欠帐过大,给本年银行工作带来了困
难。在这种情况下,全市各级金融部门把大力增加存款、增加信贷资金总量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拓宽筹资渠道,大
抓增加存款,广筹社会资金,狠抓挖掘资金潜力,搞活了信贷资金,并按照压缩膨胀空气的要求,做到“紧中有活”,
保证了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要。年末全市银行、信用社各项存款达到3394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1058万元,增长
42.4%, 是全市历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存款的大量增加,增强了信贷资金的实力,年末银行、信用社各项贷款余
额达到379717万元,比上年增加103136万元,增长37.29%,也是全市历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年初测算的资金缺口
5.53亿元,年末基本得到解决。

开展金融信托投资业务
为了适应全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报经省人民银行批准,于1986年12月成立淄博
市金融信托投资公司。至1987年末,公司经营资金总额达8620万元。年内市金融信托投资公司主要开展了如下三项
业务。
一、发行省重点建设债券,为“七五”重点工程项目筹集资金。1987年,发行省重点建设债券2250万元,缓解
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由地方信托投资公司向社会发行省重点建设债券,这在全国是个尝试。由于
工作顺利,效果好,走出了一条由地方金融机构发行重点建设债券的新路子,受到省债券发行办公室和省人民银行
的多次表扬。
二、发放城市开发建设贷款和商品经营临时周转贷款。年内共向全市开发公司、工商企业发放贷款4159万元,
支持了张店工人新村改建工程和市工业供销总公司地特产展销大楼等工程建设。
三、吸收各种委托、信托资金,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星火计划的实施。全年共向12个乡镇企业发放各种贷款
379.4万元。其中,博山区蕉庄镇小火电厂150万元,淄川高铝水泥厂40万元,淄川新型建材厂15万元。

财税金融学会和理论研究工作进一步发展
1987年,财政、会计、税务、金融四个学会的会员发展到5708人,比上年增加1171人。全年共出《淄博财会》
18期, 收到文稿280篇,采用150篇,计45万字。在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中,共提交论文100多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
表16篇。市金融学会有2篇论文获淄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曾繁忠)

支持经济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
财政部门安排支出预算时,把立足点放在发展生产,培植财源,增加收入上;同时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充分利用间歇资金支持生产。财政支出坚持了有保有压的原则,保证了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支出的正常需要,并在
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增加了对农业、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投入。1987年,农业支出1198万元,比上年
增长12.81%,对工商企业,通过财政拨款、借款、贷款等形式,共投资1321万元,扶持了26个商业网点及商办工业
改造项目和29个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 城市建设增加了投资;教育事业投资350万元,完成2900平方米的校舍翻
新和维修, 帮助59处乡镇建立了中小学试验室,建立了1所师范附小,扩充教学班97个;卫生和科学事业也都增加
了投资。 此外,还建立了扶持文教科卫事业发展周转金,全年共发放330万元,扶持了77个项目,其中“淄博文化
商场”已成为山东省“以文补文”的样板。
税务部门积极开展“支帮促”活动,实现增产增收。1987年,全系统开展了“支帮促”活动,做到了局局有规
划,所所有重点,人人有项目。全系统共有促生产项目125个,增加销售收入4473万元,增加利税972万元。同时各
区、县税务部门拿出了大笔支农周转金用于发展乡镇企业、畜牧业、林业、水利事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金融部门充分发挥信贷的杠杆作用,支持了经济发展。建设银行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三保三压”的方针,保证
了齐鲁乙烯工程、淄博矿务局南定矿井、淄博柳泉石灰石矿、新华制药厂、淄博第二棉纺厂、金岭铁矿侯庄矿区六
个重点和大中型项目建设资金的需要, 1987年全系统完成重点工程建设投资18.36万元。农业银行系统(包括信用
社)贯彻落实“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信贷原则,调整了信贷资金的投向和投量,保证粮食生产的资金需要和支
持乡镇企业的发展。1987年,累计发放各项农业贷款106021万元,比上年多发放35331万元,增长50%,是淄博市历
史上投放最多的年份;年末全市农村各项贷款规模达136192万元。

(曾繁忠)

保险事业的新发展
1987年,全市保险事业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职能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年底,全市开办的国内外保险业务
种类发展到44个,总保额达到125亿元,保险费收入3972万元,比1986年增长69。66%,增长幅度居全省第一位。全
年共处理各种灾害事故赔案8341起,支付赔款840万元,对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起了调节和稳定的作用。
1987年,淄博市保险事业发展的新特点主要是:
一、市保险公司由过去单一的补偿型向经营型转化。4月27日开始办理投资货款业务,全年累计发放货款53笔,
金额1830.9万元,不仅用活了资金,支援了地方经济建设,也促进了保险业务的开展,增加了保险公司自身的经济
效益。
二、保险业务重点,实现了由城市向农村的转移。1987年,保险公司拓宽了农村保险服务领域,大力开展乡镇
企业职工养老金保险,新开办了森林火灾保险,扩大了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的试点面,使农村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达
到全市保险业务保费总收入的44.9%。
三、保险业务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人身保险在国内保险业务中所占的比重上升;货运保险在国内保险业务
中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 人身保险有了较大发展。 1987年,全市已有6570个单位的55.2万人参加了各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达
1263万元, 比1986年增长2.1倍,在全市国内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由1986年的17.5%上升到31%,按全市
人口计算,人均交保费4.5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省第一位。
(二) 货物运输保险扩大了服务面。市保险公司通过与代办单位协调关系,争取了胜利油田101库、齐鲁石化
公司第二化肥厂、石油办事处等大户的投保;在巩固铁路货运险的同时,开展了公路承运货物责任保险。1987年保
费收入561.5万元,比1986年增长127.13%,成为淄博市第四大险种。

(翟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