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淄博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9&rec=8&run=13

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
(2004年12月28日)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在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大市战略决策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市文
化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新一届淄博
市委、市政府适时作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发展战略,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制定出台了《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初步确
定了建设文化大市和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并随即采取一系列举措,大力推
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讨、调研等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各级、各部门和
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认知、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全市正逐步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
好氛围。
(二) 文化产业增速较快, 文化消费市场活跃。截至2003年底,我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
12.47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5.06%;实现增加值43.55亿元,比2002年增加4.76亿元,增
长12.24%;文化产业收入达93.08亿元,增长16.67%,比同期全省增幅高出0.5个百分点。
部分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文化用品制造业、文化用品批发零售业及文化用品印刷、记
录媒介复制业从业人员均超过万人, 其中文化用品制造业实现年增加值10.75亿元,年增25
%。电子出版业、文化服务业规模扩张也较快,文化消费市场显示出强劲的活力。
(三)文化产业多元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产业比重显著提高。近几年来,我市文化产业中
非公有制企业所占比重、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营业收入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印刷、音像、电
子出版物等行业大大超过了国有比重, 民营书业是国营书业的5倍。民营文化企业档次不断
提高, 涌现出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其中,山东鸿杰印务有限公司实现年产值近2亿元、利
税2100多万元,跻身全国印刷行业百强行例,民营出版物印刷在全国排名第二。山东世纪天
鸿书业有限公司拥有员工700多人,净资产1.25亿元,年销售额3.5亿元,销售网络遍布除西
藏外的全国所有地区,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民营图书发行企业。
(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文化资源开发力度明显加大。淄川聊斋城、临淄齐文
化博物馆群、周村艺术博物馆、桓台鲁中文化商城、荣宝斋、齐宝斋等一大批文化产业基础
设施有规模、上档次,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明
显成效。一批文化单位通过公益项目推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淄博剧院、淄
博歌舞团、淄博电影公司等单位通过文企联姻、扩容、连锁等形式,焕发了青春。挖掘淄博
历史文化资源摄制的电视连续剧《蒲松龄》《王渔洋》等一批艺术精品走向市场。聊斋文化
旅游节、首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等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
(五)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展开,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有关部门在积极推动文化体制、
机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运行机制上,不少文化事业单位已由政府包办统
管的“事业型”向自主经营的“企业型”发展;在经费投入渠道上,由单一的政府投入逐步
向多渠道融资发展;在文化产品经营上,由单一国办文化向多种经营成分并存方向发展;在
经营规模上,由单一品种、小规模、粗放型经营逐步向综合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文化产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我市文化产业虽有长足的进步,但总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与淄博丰厚文化资源相比尚
不相称,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距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 文化产业规模偏小、档次偏低,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总体量小,GDP占比偏
低,其增加值增速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6.6%) 低了4.4个百分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目
前我市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业,其增加值为20.5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7.28
%, 其他行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29%, 而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
(按中宣部、国家统计局最新“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这几项才是文化产业的主体)等行业
的增加值只有1.75亿元,仅占全部文化产业的4.02%。经营单位规模普遍偏小,集约化程度
不高,尚未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集群,缺少龙头带动性强的产业集团,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企业
2003年初平均仅有员工5.2人; 经营层次较低,效益较差,开业的多,歇业的也多;文化产
业市场发育不健全,市场占有份额低;科技含量不高,传统项目所占比重大,高新技术型少,
软件版权业等高附加值行业几乎是空白。
(二)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产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目前,我市虽然在《建设文化大
市纲要》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中作出了一些好的安排和设想,但总的看还缺乏一
个较为完备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在全市“十五”计划中也没列文化产业专条,发展文
化产业的重点领域、重点目标、结构框架似不甚清晰,以致全市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无序、盲目发展现象,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张店中心城区(增加值占全市30%左右),而高青、
沂源等区县总量很小,区域间、行业间极不平衡性和其结构布局方面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我市的文化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三)文化产业法规政策不够完备,文化市场秩序亟待规范。目前,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
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备,空白点较多,我市也没有出台专门的条例、规章和政策。对现行法
规和政策落实力度也不够,特别是国有与民营未能给予同等待遇,民营文化企业反映较大。
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不够大,盗版书刊、盗版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对正版制品有不小的冲击。
据天鸿书业反映, 盗版盗印每年给企业造成至少1.5亿码洋的损失。少数文化经营单位违法
经营现象突出,无序竞争,滋生了一些不良现象,迫切需要加强文化市场执法力度。
(四)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顺,宏观调控力度偏弱。
我市统一的文化产业领导与协调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及制
度不完善、不配套。有的政府部门在文化产业管理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事不分、管办不
分、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现象,宏观调控乏力。有的管理和服务关系调整不够,
职能转变不到位。
(五)文化企业自身机制不活,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虽然我市有些文化单位进行了转制改
革,但力度不够、不到位。有的单位负债重、退休人员多、包袱重;有的内部机制不活,经
营管理不善,自我发展能力弱,后劲不足。尤其突出的是思想不够解放,受计划经济体制框
框束缚很深, 有些企业经营者一讲发展就要求政府增加拨款, 一提政策就要求减免税收,
“等、靠、要”思想突出,对如何适应市场、占领市场,显得茫然无措。
(六)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目前我市文化艺术专业人
员不少,但既熟悉文化事业又熟悉市场经济的经营人才十分紧缺,一些省、市属文化单位的
内部人员结构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企业家队伍和人才群体。在省内外
闻名的文化产业实业家或带头人更少,远不适应引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市文化产
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亟待建立。
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较多,但主要还是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性的问题,集
中体现在三个滞后上:一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观念滞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尚未在全社会
形成共识,特别是有关领导的关注不够。二是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滞后,体制不顺,机制不
活,内在动力偏弱。三是管理工作滞后,不适应文化产业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产业不是孤立
存在的,始终贯穿在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之中。文化产业建设所蕴含的价值导向、所造成的
消费心理、为社会所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影响经济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重要因素。要牢固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层和社会
各界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切实将其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
的增长点和新亮点来抓,使文化产业在我市实现“两提前、一率先”的宏伟目标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一是完善领导决策机制。
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来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果是由相关机构兼管,应建立专门的工作
机制,同时政府也应由专门领导统管文化产业。二是完善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议积极推
动现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管理资源和职能的整合,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协调
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让市场发挥对文化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三是
建议成立一支由有关专家、学者等方面人才组成的文化产业顾问团或研究会,为党政决策和
职能部门管理当好参谋。
(三)加强文化产业相关法规政策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市场法制政策环境。要在进一
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一部促进和规范我市文化产业的条例或政府规章,并建立
统一的文化执法机构,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稽查、执法。同时应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文
化产业的多元投融资、产业结构、生产经营、文化产品市场管理、人才开发等方面制定综合
性扶持、促进政策。当务之急,可尽快出台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为文化产业创造更加良
好的法制、政策环境。加大现有法规政策的落实力度,建议选择适当时机开展一次专项检查。
(四)突出两条主线,完善整体规划布局,确保我市文化产业有序发展。以国家最近确定
的文化产业有关界定(其范围暂不包括教育、体育和自然科学研究)为依据,结合我市实际情
况,修订完善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拟定规划时应合理确定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和
总体布局,突出两条主线。一条线是紧紧依托我市齐文化、蒲文化等独特资源优势,以“规
划”引导开发与挖掘,搞好产业链接,拓展国内外市场;一条线是紧紧瞄准高科技、高附加
值行业。经验和现实告诉我们,现代文化产业中,最赚钱的往往不一定是当地传统性、资源
优势型行业。广东珠海市去年仅软件版权业一项产值就达16亿元。因此我们在确定规划重点、
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时,要跳出淄博谋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电子音像、电子版权、网
络文化等高新技术行业。
(五)构建合理的文化体制,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建议继续有针对性地抓好三项改革,
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深化体制改革,解决有的部门实际上存在的政企、政事、事企
不分问题。通过深化改革,真正实现管办分离,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切实改
变“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状况,重新分类、定位,事企分开,理顺事业和企业的关系。
二是抓好文化产业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解决好企业活力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文化单
位转换机制的力度,妥善解决债务、退休人员等问题,帮助转制文化企业卸掉包袱,平等参
与市场竞争。指导他们切实从计划束缚、事业运行模式中解脱出来,实现“事业型”向“产
业经营型”转变。三是改组、重组文化产业集团,解决好抗风险能力问题。积极整合文化资
源,适时组建淄博出版印务集团、广电产业集团、演艺集团、书画集团等。重塑文化市场主
体,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增强淄博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六) 坚持多元发展,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要把我市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下一步应
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从宏观指导上确立民营文化产业的地
位,不宜继续在微观上笼统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文化产业的主导地位”,坚持多元
化发展方向,突出发展民营文化产业。二是放宽市场准入,多元投资兴办文化产业。现在看,
我市文化产业仅靠转制和现有民营企业是难以做大做强的。要逐步放宽条件,降低准入门槛,
建立多元投入体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参股、合资、合作、独资、联营、特许经营等多种
方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支持非国有经济成分及非文化性质企业控股。要尽快改变我市文化
产业招商引资薄弱的局面,大力吸引外资外商合作开发我市文化产业项目,以市场机制为基
础,调整和重组文化经济利益关系。三是落实平等待遇,公平竞争。通过政策、规则的调整、
修订和公正执法,切实解决一些民营文化企业反映的投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没有享受到与
国有文化单位同等待遇的问题,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平台。四是着力帮助民营文化企
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指导和帮助他们从价值观念、企业制度、治理结构、运营机制等方面适
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
(七)抓紧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文化产业性质决定了
一般经营者很难涉足,专门人才更为奇缺。根据我市实际,建议应着重抓好文化企业家队伍,
营销、中介、经纪人队伍和政府职能部门文化管理人才队伍三支队伍的协调发展。目前要大
力挖掘、整合、用好市内现有文化人才资源。同时要重点引进一批急需的既懂文化又懂经营
的复合型人才、策划人才、外向型人才。从长远需要考虑,要充分利用山东理工大学等教育
资源,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工程。进一步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造有利于
人才脱颖而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及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机制和环境。积极推
广文化人才代理制、聘任制,加快社会化管理机制的建立,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
才。
(八)注重实践经验,以典型引导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争议较多,思想
障碍多,解决这些问题要靠理论指导、教育疏导,更要靠典型示范和经验推动。不争论,大
胆干。建议明年适当时机对全市贯彻实施《建设文化大市规划纲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意
见》的情况及近几年来文化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调研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参照四
川省等先进地区的做法,召开全市发展文化产业汇报表彰会,树立、表彰、宣传一批先进单
位和个人,用成功经验和典型示范强化文化产业观念,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淄博是文化大
市,文化人才辈出,许多专家、学者和文化艺术工作者为我市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做
出了突出贡献,也应授予荣誉,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繁荣我市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文
化产业献计出力。
本部类编辑:王娟

副主编:郭能勇

校对:徐杰
赵建国

淄博历史古迹·

管仲墓

齐故城之南,淄水之滨,牛山脚下,松柏掩映下的这座高大青冢就是管仲墓。管仲墓前
原有石碑,为明朝嘉靖年间按察使鲍象贤所立。另有石碑一座,刻有毛维驺诗:“幸脱当年
车槛灾,一匡霸业为齐开。可怜三尺牛山土,千古长埋齐英才。”1981年,临淄区人民政府
拨款在墓园周围修建青砖围墙,并于墓前立石碑两方,其一阴刻管仲画像,另一镌文曰“齐
相管夷吾之墓”。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齐国的一代名相和齐文化开放务实思想的代
表人物。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第一个称霸诸侯。他提出的“仓廪
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包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直到今天对我们仍具有启发
意义。
管仲纪念馆建在风景秀丽的牛山脚下、 管仲墓旁。纪念馆占地20公顷,建筑面积3万平
方米,包括中国宰相馆、拜相厅、荐贤厅、问政厅、管仲祠、论官厅、论相厅、大门、广场
及其他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