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媒体对淄博的报道(选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9&rec=315&run=13

【淄博:文企“结姻”天地宽(2004年3月30日《人民日报》)】

 群众呼唤公益文化项目,但“等、靠、要”使这项事业捉襟见肘
 换个思路天地宽。“文企联合”换来共赢
 目标:文化产业占全市GDP总量的5%
文化资源被激活了
“我们公司出资10万元,能不能把博物馆舞台的冠名权签给我们?”
“我们马上付现金,履行合约。”
这是近日在山东省淄博市首届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现场签约市博物馆舞台冠名权时,商
家争先恐后的场面。
此次公益文化项目推介活动,是淄博市落实“建设文化大市”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
采用“文企联合、企业出资、文化唱戏”的方式,使文化项目登上签约台,这在淄博市尚属
首次。
在这次推介会上,有52家企业、单位与文化单位达成了合作协议,资金总额达6184万元。
其中, 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项,100万至500万元的项目7项,50万至90万元的项目5项。项
目领域涉及影视制作、古迹修建、歌舞晚会、书画展览、文化艺术节、艺术比赛等。
淄博的文化资源被激活了。

探索文化发展新路子
淄博是齐文化的发源地。1995年,淄博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为“全国文化模范市”。
然而,长期以来,该市的文化建设还习惯于依赖政府资金。由于投入少,许多设施无力更新,
一批新的项目无法启动。
“是坐等拨款来发展, 还是打破传统,采用市场机制和手段激活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事
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深入调研与思考后,从淄博市文化局局长刘心德到每一个文化工作
者,都在一次次地问自己。
在淄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文化部门大胆创新,开始了开发文化产业的新探索。市
委书记张建国明确指出:“要通过开展公益文化项目推介活动,创新社会文化活动运行机制,
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路子,为文化和企业双方结缘创造良机。”
从去年底开始,淄博市文化部门着手研究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的有关事宜。文化部门注
重把淄博特有的齐文化、蒲(松龄)文化、民间文化、近代工商业文化特色贯穿于文化设施、
项目建设和文艺团体表演, 推出公益文化项目和文化产业项目197个。在这些项目中,既有
多年打造、具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品牌,如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
也有淄博市社区文化艺术节、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等一大批新项目。项目贴近实际、贴近群
众、贴近生活,受到了企业的认同和欢迎。

企业的热情很真诚
“企业通过支持公益文化来服务群众, 回报社会,同时通过文化的宣传,树立自身的产
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很有必要。”在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上,中国联通淄博分公司总经理陈
刚的话道出了企业家的心声。
积极参与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的企业还有很多。 北京天立禾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资
2070万元,分别与桓台文化局、博山文化局联合拍摄电视连续剧《王渔洋》和《颜文姜》;
山东新城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修复、开发王渔洋故居;山东大舜集团公司投资
350万元,与临淄文化局联合举办“走进齐故都”大型文艺晚会;天津颐泽集团投资100万元,
与淄博演出服务中心联合组织“颐泽花园之夜”大型文艺晚会;淄博福王家具有限公司投资
100万元,与周村区文化旅游局联合举办“情系旱码头”大型综艺晚会;山东移动通讯有限
公司淄博分公司出资100万元,买断淄博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冠名权;香港资讯发展有限公
司投资100万元,与淄博市博物馆联合开发经营文化艺术品……
一位企业家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的召开,使我们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去寻找能体现企业形象的项目,让这种无形资产产生魅力和吸引力。
淄博市博物馆馆长张永政兴奋地说:“这次推介会上,博物馆签了包括楼顶广告在内的
5个项目,金额130万元,不到10天已经到位10万元。这是过去从未想到的。”

政府与市民的共识:建设文化大市
“我每天都要来这里看一看,看今天修了哪里,就盼着舞台快修好。我们又可以看到好
的节目了。”在淄博市西苑小区,76岁的居民宫健敏说。
淄博市博物馆舞台是该市利用率较高的户外舞台,很多大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由于缺
乏资金,几年来,舞台配套设施几乎空白,很多演出受限,群众也只能望“台”兴叹。在这
次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上,博物馆与淄博天雷广告有限公司签约进行改建,将使舞台彻底告
别“演出受限”的过去。
谈到这次推介会产生的巨大效益时,市长刘慧晏这样认为:推介会使文化人跳出关门办
文化的传统习惯,开始走向社会、走进市场、更加关注市场,开始寻求一个文化与经济发展
的最佳结合点,“文企联台,共同唱戏”,真正达到文化为经济服务的目的,提高了淄博的
核心竞争力。
目前,淄博市文化产业产值占GDP产量的2%。市政府的阶段性目标则是:3年内文化产业
占GDP产量的5%, 在建设经济强市、绿色都市的同时,努力向文化大市迈进。
(仝志强郝际钰李玲燕)

【淄博:让农民告别“炕头医”(2004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

 好事要做好。山东淄博市在解决缺医少药、治疗条件差这一困扰农民的问题时,农民
负担没有因这项事业而增加,受到了群众的拥护
 有了卫生室,还需农民上门。要让农民真正治得起病,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有效
之举、长久之策

市财政拿出1600万
前年,笔者到山东淄博市高青县一位农民家里采访时,看到他因患感冒正在输液。人躺
在炕上,没有输液架,就用一根木棍支撑着输液瓶。这种情形,被农民无奈地叫做“炕头医”。
今年,淄博市的216个自然村建成了宽敞明亮、药品和医疗器械齐全的卫生室,含着几分苦
涩的“炕头医”字眼,从这些村的农民词汇中消失了。
淄博农村人口达270万人。 为切实改善农民的就医环境,该市今年初决定在全市开展农
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市领导在决策之初达成了一个共识:改建村卫生室是一件好事,但好
事要办好。往往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区县,村卫生室的改建问题愈为急迫。如采取过去全由区
县、乡及农民自筹的办法,无疑会加重农民负担。所以,村卫生室改建既要出政策,更要出
资金。就这样,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淄博市决定投入1600万元专项资金,从今年起到2007
年底,每年新建村卫生室400处,利用4年时间完成1600处村卫生室的改造建设任务,从而实
现“村村都有卫生室”的目标。

最漂亮的是卫生室
村卫生室建设开始后,淄博市各区县、乡镇、村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广辟融资渠道。博
山区委、区政府实行了区领导和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挂包帮扶制度。该区池上镇李家村和
王疃村集体经济财力窘迫,挂包单位区财政局分别帮扶2万元,使两处卫生室建设按时竣工。
周村地税分局了解到挂包的王村镇尹家村卫生室多年失修,出资3万元相助,一个200多平方
米的规范化卫生室即将投入使用。 马尚镇九级村村委会主动让出260平方米的新建设施,无
偿用作村卫生室,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自今年初开始,淄博市每个月都有一批新建村卫生
室竣工投用。目前,全市已改造建设216个自然村的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要求。
在张店区傅家镇孙家村,年逾70岁的村民秦玉兰因患感冒到该村的新卫生室输液,当看
到卫生室由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破旧平房变成现在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时,不禁感慨万分:
“变化太大了!党和政府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过去得病多往城里跑,现在小病小灾不用
出村了。 ”这一投资50万元建设的村卫生室,面积达500多平方米,是该村最漂亮的一幢建
筑。

“医保”来了农民夸
在淄博,一个个新的村卫生室的建起,使农民就医状况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过去那种
“放下锄头摸针头、不见处方就拿药”的现象已不复存在,新建卫生室达到了诊断、治疗、
观察、药房“四室”独立,消毒锅、显微镜、氧气瓶、心电图等医疗器械设备齐全,管理制
度完备,人口较多的村还实行24小时值班。在人才配备上,部分区县逐步派驻医学院毕业生
到村卫生室工作,有条件的村还聘请市属大医院专家长期坐诊,使农民不出村就能看上“专
家门诊”。张店区在每处新建村卫生室配备一名传染病协查员,对所用医疗器械由卫生院统
一消毒。齐全的医疗设施,规范的医疗行为,使农民就医环境更趋安全。“炕头医”走了,
“医保”来了。淄博市在建设村级卫生室的同时,深入实施以“农民健康工程”为主要内容
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所谓“农民健康工程”,就是以政府推动、以农民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市财政对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内的参保农民,每年按人均5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
区县、 乡镇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农民,每年按人均5至15元安排合作医疗补
助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参保农民个人交纳10元。同时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为农村五保
户、低保户对象和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缴纳保险互助金,确保他们享受到合作医疗保险。目
前,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由过去33.7万人扩大到96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6%。
还是张店区傅家镇孙家村的秦玉兰,由于她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去床铺费后,
还可按规定的比例找合作医疗报销医药费。她输注的青霉素,一天治疗量仅花费几元钱。

【淄博治污行动规模空前(2004年06月14日《人民日报》)】

 宁可损失千万元不让环境遭污染对5家废水超标的大型企业亮出“红灯”

山东省淄博市政府日前宣布, 对山东东大化工集团等5家在近期环保检查中废水严重超
标企业的部分生产项目实施限产、停产。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该市实施的最大的一次企业停
产治污行动。
淄博是老工业区,过去工业污染比较严重。近几年来,该市坚持“环境立市”,把治理
污染作为健康发展的重点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该市曾对污染严重的项目分期淘汰、搬迁,
曾先后关停了12个污染严重的项目。 近年来,治污力度不断加大,除加大监管外,还提出6
项处罚措施:污染物超标排放,排污按当月最高浓度核定,同时加倍征收排污费;不能按时
完成整改任务的企业,除缴纳排污费以外,依法实施罚款;对其有关项目实施限产,直到污
染物排放达标;不再审批任何新、扩、改建项目;不再出具评优、评先进、环境管理体系认
证等有关的环保证明;通过舆论媒体对环境违法行为予以曝光。
此次对5家大型企业实施限产、 停产的具体要求是:山东东大化工集团立即对阴树脂项
目实施停产,对环氧丙烷项目以废水排放达标为前提实施限产,待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并确保
废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方可逐步恢复生产;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立即停止老厂区咖
啡因、头孢氨苄和氢化可的松项目生产,氢化可的松项目在丁酯残液提取装置建成运行后才
可逐步恢复生产;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立即停止氧化乐果项目生产,若该项目停产后,
仍能稳定达标排放,要对辛硫磷项目实施限产;山东东风化工厂要实现废水循环利用;淄博
市焦化煤气公司要确保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并制定污水处理方案,年底前实现废水
达标排放。
由于此次限产、停产,将给企业带来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该市环保局依据环保法律、
法规的要求,深入企业,为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制定详细的治理改造方案,降低企业成本。
据悉,该市近日成立了重点企业巡回检查组,每天对重点企业进行全天候监控、1~2次的采
样监测,对超标排污的企业采取严管措施,设立“12369”举报电话,接受群众投诉。(仝
志强郝际钰)

【淄博:解开欠薪之“结”(2004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6月底, 淄博市建筑单位拖欠施工单位的13亿元工程款、施工单位在2003年底以前拖
欠民工的1.1亿元工资款已全部偿清
 长效机制的建立,在清理积欠的同时防止了新欠,走出“边清欠边出现新的拖欠”的
怪圈

近日,到山东淄博市打工的建筑业农民工高明山拿到了最后一笔被拖欠的5000多元工钱。
他高兴地逢人便讲:“真没想到拖欠工资这么快就拿到手,有政府撑腰,再也不用担心干完
活拿不到钱了!”
高明山是被拖欠工资的淄博6万多农民工中的一员。6月底,该市建筑单位拖欠施工单位
的13亿元工程款、施工单位在2003年底前拖欠民工的1.1亿元工资款,已全部偿清。

找准症结:几乎100%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
为了找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症结,淄博市委、市政府多次深入企业和民工群体调研。
在调查的企业中,90%以上的施工企业存在不同程度拖欠工资现象。据施工企业反映,几乎
100%的建设单位存在工程款不到位或不按进度拨付的问题,个别建设单位还有恶意拖欠现象。
按规定,到竣工交付使用,建设单位只扣造价的3%作为质量保证金,但多数建设单位扣款远
远大于这个比例。许多建设单位、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对拖欠工程款不以为然,从而把风险
转嫁给建筑企业。一家施工单位的劳务管理人员坦言:“建设单位拖欠我们的工程款,我们
只能再拖欠民工工资。说到底,最苦的还是民工。”
施工企业的信用问题,是导致拖欠民工工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48岁的安徽籍民工王一
山, 已在淄博打工5年,在他先后务工的几家企业中,几乎没有一家按期支付工资。由于部
分企业不与打工者签订劳动合同,不按期支付工资,而是在民工急需时借用、到工程结束或
年终时一并结算,形成了借用民工工资不支付利息的事实。更有甚者,到年终也不全额支付
民工工资,为的是要挟民工次年再来打工,否则扣留部分就不发给,形成了事实上的恶意拖
欠。 在重点调查的企业中,有8家企业拖欠2002年以前的民工工资2020多万元,平均每个企
业拖欠250多万元。

短期突击治不了沉疴,制度保障才能一劳永逸
摸到症结所在,淄博市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仅靠短期的突击式做法,而必
须建立起长效机制,使拖欠民工工资问题的解决有经常性、强有力的制度保障。2004年1月,
淄博市商业银行收到山东电力总公司交纳的24万元“民工工资保证金”,这是淄博市“民工
工资”账户到位的首笔资金。
淄博市在山东省率先设立“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即建设单位工程项目招标前,必须
向主管部门缴纳工程总造价的2%作为民工工资保证金;如果不能及时兑付工资,主管部门将
其作为应急款直接划拨给民工。
对施工企业民工工资的发放,淄博市实施了全过程的督促、检查。建设单位在报建、招
标、工程竣工备案等一系列环节中,必须严格落实有关规章制度,为每个民工建立用工档案。
该市要求,施工企业必须用规范的合同文本,把用工时间、工资、质量、责任等内容一一写
清。淄博市在建筑企业和建设单位推广信用考评体系。凡是恶意拖欠民工工资造成恶劣影响
者,本地企业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媒体曝光、暂停3至6个月参与工程投标资格或企
业资质降级和吊销项目经理资格的处罚,外地企业将被吊销进淄施工许可证,并清理出淄博
建筑市场。今年以来,有12家企业因恶意拖欠民工工资,分别被给予暂停招投标资格、降低
企业资质、吊销项目经理资格等处罚。

行政手段与司法救助,构筑民工维权网
淄博开出的一系列“药方”,成效显著。与此同时,一张由行政手段、司法救助等多项
社会力量共同构筑的民工维权网络,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2003年12月9日, 淄博市总工会公布工会系统进城务工人员维权热线电话,设立进城务
工人员维权服务站。
今年初,淄博市成立清理民工工资拖欠办公室,对外公布了24小时投诉电话。工作人员
天天接访,对每一位前来投诉的民工都热情接待,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安徽30余名民工将一家拖欠工资的建筑安装公司告上法庭。淄博市中级法院及时审理,秉公
而断,通过强制执行,为这30名民工讨回了血汗钱。临淄区在4月底成立了建筑业工会,代
替了农民自发成立的“同乡会”“打工者协会”等非规范组织。围绕农民工工资被克扣和拖
欠、安全卫生保障等,集中开展维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活动,受到民工欢迎。(仝志强王棻
郝际钰)

【党旗,在改制企业飘扬(2004年4月6日《人民日报》)】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的山东省淄博市,近几年来有225家国有企业实现了多元化投资。
企业改制了,党建工作怎么办?淄博市的回答是:不能弱化,只能加强。

近日,记者采访中日合资企业——淄博工陶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时,该公司正在研究今年
的发展方略和工作要点, 其中一项就是员工的出国培训问题。 日方总经理第一句话就是:
“这次培训,还是要找一个党员带队。”这位日方总经理解释说,“急、难、危、重”的任
务, 总是由党员来完成的!
据悉, 目前该公司财务、供应、办公室等重要管理部门,有90%的岗位负责人都是由党
员担任的。 不仅在这家公司,在淄博225家多元投资企业里,党组织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党员走上了企业管理的岗位。
企业改制,党建面临新情况
淄博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近些年,该市国企先后进行了两次改制,国有控股、参股及
国有资本完全退出的企业已达225家。 改制之初, 一些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认为企业党组织
变“小”了、变“瘦”了,一时间无所适从,出现了“软、散、松”的现象。还有企业党员
更觉得自己成了“打工者” , 组织生活无处去过,组织关系无处衔接,成了“地下党员”
“口袋党员”。
这一情况,引起了淄博市委的高度重视。市里及时下发文件,加大对这些企业党建工作
的指导力度。同时定期召开多元投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座谈会,举办企业党建工作研讨班,
具体研究多元投资企业党建工作究竟该如何抓?市委书记张建国及市委常委一班人还经常深
入多元投资企业,和董事会成员、党组织成员、党员骨干谈心,探讨党建工作对企业
经营的作用和意义。

党员依然是奉献的模范
一系列的措施,拆掉了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及广大党员心里的“墙”,增强了企业董事会
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企业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奉献精神,也重新迸发了出来。
山东临淄制药厂曾是个累计亏损1800万元、 资不抵债的濒临倒闭企业。 1998年改制,
到去年产值达到1.9亿元, 利税实现了3000万元。该厂的重新崛起,凝结着全体党员的心血
和汗水。党组织实行了“党员挂牌制度”,最危险、最辛苦、多数人不愿干的岗位,就是党
员的岗位。二车间工人王本洲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在一次生产甘露醇注射液时,忽然从管道
中窜出一股高温溶液,溅到他的后背上,当时后背就脱掉了一层皮。他没有休息,坚持完成
了生产任务。 像王本洲这样的模范党员,临淄制药厂还有很多。几年中,全厂先后有6名党
员被评为厂级标兵; 36名党员被评为厂先进工作者。
在这些多元投资企业中,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随处可见。有些企业,党员所
在生产岗位的产量比其他员工的岗位产量平均高出20%。

以实际行动赢得信赖和爱戴
党员们以自己榜样的力量和奉献精神,赢得了投资者的信赖,也赢得了广大职工的爱戴,
也大大增强了多元投资企业的合力。
“我们离不开企业党组织的支持” ,临淄制药厂的董事们如是说。该厂有100多名职工
因住房问题有些怨气,影响了生产。厂党委一方面积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一方面积极向
董事会建议, 最后盖了两座宿舍楼,职工超额完成了当年的生产任务。改制前,该厂曾有
150名职工下岗, 随着企业的发展,厂党委经过考虑,建议董事会启动了几个很有发展前景
的新项目, 150名下岗职工得到安置,既给企业创造了效益,也提高了企业党组织的威信。
山东大成集团董事会做出每项决议,都要先征求党委的意见,将党委的意见作为决策的首要
依据。淄博热电集团提出:业务经营延伸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做到哪里。淄博市委也提出:
共产党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每个党员都应该走在生产经营的前列。据统计,目前淄博多
元投资企业中,共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1227名,其中党员所占的比例达到44.34%,其他管理
岗位党员所占的比例也大大提高。 企业员工纷纷向党组织靠拢, 许多员工积极要求加入党
组织。
(仝志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新问题也不断涌现。比如,非公企业的党的建设、非公
企业的团的建设、非公企业的工会建设等等,都遇到了与以往不同的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
加强党、团组织和工会的建设,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是一大必须破解的课题。今天,我们
刊登来自山东淄博和浙江台州的有关报道,以期引起更多人对这些新问题的高度关注。——
编后

【“陶博会”的“会外音”(2004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各地研讨会、博览会不计其数,但为何办会、如何办会、效果如何,热闹之后并无太
多的深究。日前,2004年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暨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国际建筑卫
生陶瓷交易会在山东淄博落幕。人潮退去,盘点4届“陶博会”,引起对地方办会展的思考

为何办会展: 为文化名城寻找起飞的“支点”
淄博是个老工业城市, 又是历史文化名城,曾为齐国800年故都然而,上世纪90年代,
淄博工业陷入困境:资源日渐枯竭、体制矛盾加剧……淄博产生了山东的“东北现象”。老
工业带来了环境污染,也使得这一文化名城黯淡失色,齐文化等文化资源也有湮没之虞。
改变淄博现状的“支点”何在?
几经讨论,大家的目光锁定在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产业基础的陶瓷业。陶瓷产业是淄博
典型的老工业——体制落后、结构不合理、高耗能、高污染……都能在这里找到顽强的影子。
这里曾有13家规模居全国前列的国有陶瓷企业, 到2000年只剩下3家,此时的淄博陶瓷业,
实际上已失去在中国陶瓷界应有的地位。同时,作为齐文化的重要一脉,陶瓷文化也正遭到
前所未有的冲击。
淄博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他
们的“醉翁之意”很明确:以陶瓷和新材料为媒体,以会展和论坛为载体,为陶瓷及新材料
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以陶瓷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同时开掘齐文化等
文化资源,为恢复文化名城创造有利条件。可以说,“陶博会”是相伴着淄博人产业改革的
决心和实现文化名城之梦的渴望开始的。

如何办会展:坚持“内容为王”
“陶博会”主攻“轰动效应”,还是坚持“内容为王”?淄博选择了后者。开一届“陶
博会”,如同给淄博陶瓷产业来一次“大换血”,使淄博古老的陶瓷产业焕发青春。现在,
淄博已建成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和陶瓷机械设备等门类齐全的陶瓷产业体系,与佛山、
唐山同为全国三大建筑卫生陶瓷基地。
复兴,首先得益于“陶博会”带来的招商引资契机。目前显示出强大聚集效应的中国财
富陶瓷城、科技陶瓷城,就是两个例子,这是两个由“陶博会”引来的项目。
其次,得益于新材料技术论坛以及在论坛上获取的“两次改制”思路。新材料技术论坛
推动了淄博陶瓷业的技术创新,风格各异、品质优良的陶瓷产品纷纷亮相,淄博陶瓷在国内
外市场上被誉为“第三代国瓷”。淄博先后进行了两次改制,于是,有了淄博工业陶瓷厂牵
手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的效应,8000万元存量资产全部盘活,成了国内耐火材料工业的龙头。
张店区四宝山一带聚集了15家水泥企业,曾是淄博粉尘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陶博会”上
传来的信息使他们强烈地意识到,必须实现由传统方式向环保型企业的转型了。在市委、市
政府“环境立市”的旗帜下,15家企业迁到了淄博建材工业区,并引进新型干法生产线等技
术,成功实现升级改造,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每次“陶博会”,既是一次招商引资活动,更是淄博人观念更新的催化剂。据介绍,今
年陶博会上签约的外资总投资额为17.5亿美元,内资签约总投资额178.5亿元人民币。去年,
淄博市GDP首次超过千亿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达304天,创造了淄博的好空气天数之
最。

会外余音:绕梁不绝齐文化
“陶博会”还是一道“文化大餐”。
从单一的陶瓷展到与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与国际建筑卫生陶瓷交易会,与齐文化、聊
斋文化等文化活动的联动, 陶博会内容一年比一年丰富, 文化氛围越来越浓。今年“陶博
会”,就有为刚获得“中国陶瓷名城”而举办的淄博第三届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巴西国家
综艺歌舞团文艺演出、淄博形象大使选拔赛等。受“陶博会”影响,各区县文化节在每届陶
博会结束后纷纷开幕,如聊斋文化旅游节、国际齐文化旅游节等。
诸多文化活动促进了文化资源的开发。 今年7月,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的临淄,因最
早兴起蹴鞠运动而被国际足联认定为世界足球起源地;临淄齐国故城遗址、田齐王陵和桐林
遗址三处古迹,已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近,淄博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
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陶瓷名城”……
围绕着齐文化、聊斋文化等开掘,以“文企联姻”的形式,淄博诞生出了近百家文化开
发企业。文化产业的产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去年达2%,而淄博市的目标是今后3年内要达到5%。
(仝志强)

【淄博工业走出“东北现象”(2004年10月30日《齐鲁晚报》)】

——“浴火重生看淄博”系列报道(上)
——工业产品30多个全国第一98.5%的企业处在赢利状态

喜讯一个接着一个。 到9月底,淄博市的工业企业一口气创下了30多个全国第一:鲁泰
公司生产的高档衬衣色织面料产量世界第一、兰雁集团牛仔布和牛仔服装产量全国第一、中
轩集团的黄原胶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一半以上、淄博工陶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玻璃耐火新材料生
产基地、新华医疗器械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消毒灭菌设备研制生产基地……
同时公布的淄博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显示: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
现销售收入1322亿元,同比增长34%。多数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98.5%的
企业都处在赢利状态。其中12家企业14支股票在境内外上市,在全省各市位居首位。全市的
登记失业率为2.95%。 淄博市委书记张建国指出,这些数据充分显示,淄博已基本解决了困
扰老工业基地的“东北现象”问题。
淄博是个老工业基地,提起淄博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与陶瓷、煤炭、机电、冶金等联系在
一起。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那些让淄博人引以为豪的传统工业企业却一个个陷入了
困境, 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占到了全部企业的40%,下岗职工超过了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超过20%。 从1995年国有骨干企业淄川陶瓷厂破产开始,到2000年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企业
博山陶瓷厂破产, 淄博原有的13家国有和集体陶瓷企业只剩下了3家,出现了工业经济效益
下滑、工业生产步履维艰的“东北现象”。
面对困境,淄博市在全省率先从政府部门“开刀”,开始了淄博市的企业改制之路。
1998年,淄博市在全省率先撤销了市属的13个工业主管局,各主管局的一把手到各区县任分
管工业的副书记,重新组建了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化工、建材冶金6个行业管理办公
室,精简人员75.8%,剥离了其行政管理职能,改为指导服务。与此同时打破条条管理,实行
板块经济,市属的73家企业下放区县管理,重新组建了32家市级重点企业集团。淄博毛纺厂、
淄博钢厂、淄博涤纶厂等5家企业先后被民营企业万杰集团收购重组,盘活不良资产5亿多元,
解决了5000多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齐鲁石化公司兼并淄博化纤总厂和淄博石油化工厂,
涉及债务总额30多亿元,盘活存量资产近20亿元,安置职工5000多人,成为我国国企改革中
最大的一起企业兼并案。
在此基础上,淄博市又对企业进行了二次改制,改变均股制,公有资本逐步退出,实行
经营者持大股。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的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全力培养新的
高新技术产业,一批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经过几年的努力,到目前淄博企业的改制面已达到98.5%, 优化盘活不良资产103亿元,
重新安置职工83259人, 亏损企业面由50.17%下降到7.8%。从前三季度淄博市工业主要指标
在全省的排位看,工业增加值、利润、利税三大指标均居全省第四位,其中利润排名超过济
南、青岛,利税排名超过济南,仅次于东营、烟台和青岛。(王恒)

【淄博全力打造材料“硅谷”(2004年10月31日《齐鲁晚报》)】

——“浴火重生看淄博”系列报道(中)
——当院士成果转化基地做“863”计划攻关先锋

“燃料电池投产后,电池不必再充电,喝‘酒’就行了。”山东理工大学燃料电池研究
所所长李忠芳教授得意地告诉记者。据介绍,该研究所开发的这种燃料电池只须注入甲醇,
电池就会正常工作,比普通电池的效能还要好。而甲醇的资源非常广,秸秆都可以生产甲醇
且无污染。在能源紧张的国际大背景下,这种电池材料和技术的重要性无疑是空前的。但,
这只是淄博打造材料硅谷的一部分。
去年的9月1日,来淄博参加中国(淄博)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的中国工程院邬贺铨、汪
燮卿等1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从淄博市领导的手中接过聘书,成为淄博市政府科技顾问。今年
9月5日~8日,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的共23名院士和27名专家又齐聚
淄博,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淄博)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和院士专家淄博科技行活动。论坛期
间,院士们为当地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难题96个。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俄罗斯科
学院结构宏观材料科学研究院在淄博还分别建立了科学成果转化基地。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说,有这么多的院士专家同时到淄博,在中国工程院的历史上
是从未有过的。目的就是要把淄博作为中国工程院新产品试验、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
化基地,优先将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淄博转化,让淄博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新
材料产业发展的龙头。
如今,新材料产品的产值在淄博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中已经占到了80%,以金属新材料、
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等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了淄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目前,全市
169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涉及新材料的就有86家,新材料类高新技术产品达180种,占全市高
新技术产品的60%,其产值达121亿元。
自2002年以来,淄博市已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863”计划“全氟氯碱复合离子膜”
在内的5项“863” 计划项目和5项国家攻关计划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应用,为淄博市新材
料产业发展和新材料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其中“全氟氯碱复合离子膜”材料技
术目前只有美国和日本掌握, 这个投资3亿元的项目投产后,将彻底打破美国和日本的技术
封锁,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离子膜生产能力的国家,仅国内的市场需求就达数十亿元。(王
恒)

【淄博大物流意欲“买卖天下”(2004年11月1日《齐鲁晚报》)】

——“浴火重生看淄博”系列报道(下)
——数十财团争建商贸城

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物流热在淄博市悄然兴起。先是浙江客商投资20亿元在张店和淄
川交界处新建了一座中国财富陶瓷城,淄博这个陶瓷生产基地开始向陶瓷流通基地过渡。继
而,另一家浙江客商投资9.6亿元在市区兴建了淄博义乌小商品城,它携义乌人“买卖天下”
的智慧, 带着1万个经营商铺在淄博的商贸业中稳稳争得一席之地。上海客商投资30亿元在
309国道旁建起的中国陶瓷科技城, 更是2003年度山东省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建成后将成
为一座集厂商办公、展示交易、五星级酒店、仓储物流、高级住宅于一体的商贸城。另有几
十个规模稍小的商贸城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建设当中。用淄博市委书记张建国的话说,就是
要把淄博建成鲁中地区的物流中心。
现代物流是被国际上称为继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
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淄博地处鲁中腹地,辐射范围广,一大批拳头产
品如石化产品、氧化铝、建筑陶瓷、水泵、电机、农药、增塑剂、浮法玻璃等均在全国占有
重要地位。 全市有30多种产品的市场份额居全国首位,近百种产品市场份额居全国前5位,
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批发市场提供了持续扩张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 该市流通行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全市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到521处,
年交易额达到450亿元。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达29处,其中过30亿元的市场4处。淄川建材和
服装两处市场交易额已超过60亿元,被列入省重点市场。淄博市中心城区目前已形成了以淄
博商厦、鲁中家具城、鲁中装饰材料市场、鲁中果菜批发市场、南郊市场为核心的五大市场
群。其中鲁中家具城的家具市场群已成为我省最大的家具集散地,淄博鲁中果品批发市场则
跻身全国果品市场前6名。 三联、新一佳、大福源、银座、国美电器、五星电器、上海联华
等国内知名企业的连锁店和连锁超市先后落户淄博。新星、政通等市内连锁企业不断发展。
目前全市各类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到42家,连锁门店达到550个。销售收入过2亿元的连锁企业
达到9家,为淄博市打造鲁中物流中心奠定了雄厚基础。
在此基础上,淄博市还规划了六大物流中心:依托淄川建材城,建设北方最大的建材交
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依托博山机电泵业产品优势,建设鲁中机电物流配送中心;依托齐鲁化
工园和临淄化工商城,发挥齐鲁石化公司的产品优势,建设化工物流配送中心;发挥新华医
药集团的产品优势,建设医药配送中心;依托周村沙发市场和沙发材料市场,建设沙发及沙
发材料物流配送中心;整合市内大型流通企业和连锁企业的规模优势和现有配送、仓储、信
息等资源,建设大型日用消费品综合网络配送中心。(王恒)
(何意光整理)
本部类编辑:王娟
副主编:郭能勇
校对:徐杰
赵建国

·淄博历史古迹·
稷山汉墓群

稷山,又名孔夫山,因古时山上建有后稷祠,故又名稷山。后稷,古代周人的始祖,善
于种植五谷,曾在尧舜时做过农官,教民耕种,因而被封为“五谷之神”。稷山汉墓群位于
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梁家终村东南侧。
1983年,当地群众开山采石,在石崖上发现一古墓,其中随葬品有铜鼎、鎏金编钟、鎏
金熊足饰、石磬等,棺椁已经腐朽,多数随葬品已流散。这座墓构造奇特,先是凿一竖墓道,
深20米,至10米左右,向北凿一横墓道,然后凿成椁室。
山东省、淄博市以及临淄区文物管理部门曾经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考证,发现稷山和
相毗连的井山上有汉墓十几座,构成了庞大的汉代石洞墓群。1984年由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
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淄博市重点文物保单位稷山汉墓群”标志。1986年,山东
省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对山顶石池进行了下挖,至底约25米,中间曾发现汉代小型车
马器,证明实为一汉墓下陷而成的方池。约在南北朝后,在其北壁上刻上了造像与“孔大夫”
三字,并建庙宇。
稷山现存古柏5株, 石碑一方,加上汉石洞墓室,更显名山之美。稷山墓群的发现,精
美文物的出土,增加了稷山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