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9&rec=260&run=13

【概况】区名由来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1970年改称临淄区。
政区人口全区总面积668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办事处),468个行政村(居委会)。
年底全区总人口59.4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06万人。人口出生率11.55‰,死亡率5.37
‰,自然增长率6.18‰。
经济概况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1.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第一产
业实现增加值13.00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9.15亿元,增长16.6%;第三产
业实现增加值58.93亿元,增长19.5%。三次产业比重为4.8∶73.5∶21.7。全社会完成固定
资产投资71.60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2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8.8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0.02亿元,比上年增加11.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14.29亿元,比上年增加12.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7.24亿元,比上年增长3.9%。
农业农业开发项目15个,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4.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粮
食总产29.59万吨,比上年增长8.0%,瓜菜总产165.50万吨,比上年增长5.0%,果品总产
4050吨,比上年增长13.4%,肉类总产26325吨,禽蛋总产37285吨,奶类总产15670吨。水产
品总产1200吨,下降7.7%。全年造林334公顷,林木覆盖率达18.6%。全区农机总动力70.18
万千瓦,增长4.5%。
工业工业开发项目20个,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4.78亿元,比上年增长
33.0%。产品销售率达95.67%,比上年减少1.5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
收入177.38亿元,增长39.3%;实现利润14.71亿元,增长48.6%;实现利税22.48亿元,增长
51.8%。
建设环保建成区面积34.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83.5公里,园林绿地面积400万平方
米,比上年增长12.3%,公共绿地面积411公顷,比上年增长38.5%,有污水处理厂3座,全年
处理污水2780万立方米,污水再生利用量27803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效率达100%,工
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5.2%。
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556.2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644万人、3.75亿人公里,
分别比上年增长17.7%和8.1%;公路货物运输量676万吨、周转量5.24亿吨公里,分别增长
3.3%和5.2%。全年完成邮电业务量3.50亿元以上,增长19.5%。年末全区程控市农交换机总
容量18.5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4.6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69万户,互联网用户31965户。
贸易旅游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城乡商品交易
市场76处。实现进出口总额262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8%,其中出口17179万美元,增长
58.7%。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5项,增长212.5%;其中合同利用外资额13042万美元,增长36.8
%,实际利用外资6517万美元,增长30.3%。主要旅游景点有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齐国历史
博物馆、齐景公殉马坑、田齐王陵、姜太公祠、天齐渊、马莲台风景区、管仲纪念馆等。全
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6%;实现旅游总收入4.98亿元,增长32.6%。
教科文卫有普通中学38所,在校生30325人,小学70所,在校生37285人。拥有各种艺术
表演场所3处,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拥有卫生机构16所,其中医院、卫
生院13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990张,卫生
技术人员1200人,其中执业医师549人。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174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1%;人
均消费性支出为7402元,增长3.1%;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0.39平方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14336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68元,增长15.0%;生活消费性支出3051
元,增长13.0%;人均居住面积31.4平方米。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临淄区2003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位于临淄区西部的凤凰镇。该
开发项目包括万亩土地治理项目和千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共完成投资889万元,其中各级
财政资金383万元,自筹资金506万元。年内,万亩土地治理项目:新打深井15眼,新建井房
88间,改造井房17间,建桥1座、涵洞171个,铺设地下PVC防渗渠管道6万米及全部配套设施,
项目区全部实现节水灌溉;新通、拓宽硬化道路18条、计30余公里,形成方田41个,林网植
树3.1万株;建成20公顷日光温室优质西红柿基地、33.33公顷玫瑰示范基地。千头奶牛养殖
基地项目,由临淄元昊牧业有限公司建设,该项目新建占地2.67公顷的养殖基地一处,建牛
舍10栋、8500平方米,建挤奶大厅400平方米,安装挤奶设备一套,购乳汁检测仪器1台、兽
医设备1套;配套兽医室、胚胎室各2间。入住养殖户12户,增养奶牛380头,奶牛总量达到
1000头。本期项目在全市验收总评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列全市第一名。

【创新“六网一制”治安防控体系】是年,建立机动巡逻网、阵地守候网、电视防控网、集
中报警服务网、暂住人口管理网、情报信息传输网和“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通过构建全
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全区
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5.5%,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1.9%。

【政法队伍建设】是年,临淄区政法系统以开展“争创五好”“公正执法树形象”“创满意”
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干警的纪律作风教育,进一步健全部门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三
大监督体系,努力推进政法队伍自身建设。2004年,政法系统共有50个集体和120名干警受
到市级以上表彰,齐文化旅游节(临淄区史志办供稿)12个集体、21名干警分别荣立二、三
等功。区检察院被表彰为全国先进检察院,区法院被表彰为全省“六无”法院,区公安分局
被表彰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优秀单位,区消防大队被省总队表彰为“标兵大队”。

【7个绿色食品品牌获得国家认证】是年,临淄区皇城镇的翠竹牌蔬菜(西红柿、西葫芦、
茄子、辣椒、黄瓜)、梧台镇的康浪河面条以及巧媳妇原汁酱油等7个绿色食品品牌获得国
家认证。

【首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9月16日,由市政府和省文化厅、省旅游局主办,临淄区政府、
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山东中轩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在临淄姜太公广
场隆重开幕。出席开幕式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及省、市政府各级领导,有来自韩国、
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近700名姜氏、丘氏后裔及2000余名各界代表。
旅游节历时5天,其间举行了管仲纪念馆暨中国宰相馆揭牌仪式、经贸招商洽谈会暨签约仪
式和中国体育博物馆临淄分馆·临淄中国足球博物馆建设启动仪式等活动。中央电视台《同
一首歌》走进临淄大型演唱会在新落成的齐都文化体育城上演。其间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19亿元。达成外资签约项目58个,总投资43亿元。

【临淄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3月25日,临淄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在齐
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举行揭牌仪式,以齐国故城遗址、田齐王陵为主题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
作全面展开。区委、区政府召开了临淄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动员大会。有关部门先后组队到
国内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考察学习。制作的大型展览《齐国故城——临淄》参加了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苏州举办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自然与人文景观博览会。制
定完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五年规划》。开展了文物保护、优化交通、周边环境治理等基础
工作。

【齐鲁石化学校和十化建学校移交地方管理】9月30日,市政府与齐鲁石化公司、中国石化
公司第十建设公司正式签署学校移交协议。齐鲁石化公司所属的13所中小学校和十化建子弟
学校一次性全部与原属公司分离,整体成建制移交给淄博市。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由临淄
区按区属学校管理。

【率先在全省实行“教育券”制度】10月10日,辛店街道办事处举行“教育券”首发式,在
全省率先推行改变公共教育经费传统分配方式的“教育券”制度,其中“幼儿教育券”制度
在全国首创。各级媒体相继以《山东首张教育券,资助学前幼儿和贫困学生》《山东首批教
育券开始发放》等标题对此进行宣传报道。

【高考再创历史新高】是年,全区4012名学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2461人,比市规定的1257
人(不含石化)的指标超出1204人。其中有9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占全市的1/2强。高考
成绩的绝对数和万人比,均列全市第一名。被市教育局表彰为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区县。淄博
七中、临淄二中、临淄三中、十化建学校被表彰为高考质量先进单位,淄博七中、临淄二中、
临淄三中进入全市十强学校行列,临淄二中荣获全市高考突出贡献奖,淄博工业学校获全市
高考质量奖,高职本科录取101人,专科472人,本、专科录取总量双双获全市第一。

【齐都文化体育城】9月12日,齐都文化体育城建成。体育城由山东大顺集团公司、香港伟
确实业公司投资开发建设,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可容纳2万人,总
投资2.5亿元,是一个集体育、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全省第一个县级专业档案馆在临淄建成】2月21日,临淄区城建档案馆顺利通过晋升国家
级档案馆专家组验收评审,成为全省第一个晋升为国家级档案馆的县级专业档案馆。(区史
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