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媒体对淄博的报道(选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8&rec=312&run=13

【从一吨200元到一吨10万元——淄博工业改造振兴启示录(2003年11月2日《经济日报》记
者:于勇 崔军 魏廷宝)】
淄博是山东的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也曾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1998年初,工业增
幅列全省倒数第一,在全市总共不到60万职工中有下岗职工10万人。淄博经济当时被人称为
“山东的东北现象”。
事隔六年,吸引记者到淄博采访的却是这样几组数字:
——一家生产耐火材料的老国企几年前每吨产品只卖200元, 企业濒临倒闭,现如今每
吨产品竟卖到10万元,企业红红火火;
——全市工业产值今年可望达到1700亿元,是1998年的近三倍,全市今年工业技术改造
资金预计可达220亿元,比整个“九五”计划5年还要多20亿元;
——今年前7个月实现就业4.7万人,包括1.17万再就业人员,某些服务性行业不得不从
外地招工……
淄博开始走上了一条活力之路。

启示之一:要不要“推倒重来”

与许多地方工业结构调整靠摒弃原有传统产业结构,大规模引进新技术、新产业,一切
“推倒重来”所不同的是,淄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始终立足本市工业发展的现实。
淄博是我国五大瓷都之一和三大建材基地之一,也是重要的石化基地。在工业结构调整
中,该市选择了新材料这个结合点。市委书记张建国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
规划是要把淄博建成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示范基地,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重点发展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陶瓷、高性能隔热材料、磁性材料、稀土材料、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七大领域。”
淄博工陶集团是一家在计划经济时期曾辉煌一时的老工业企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
企业国有的一贯制“老三件”产品受到了市场强烈冲击。由于无科技含量,每吨普通耐火砖
仅仅卖到200元, 连成本也难以收回。打造不出具有国际一流的新产品,企业最终仍然要走
向穷途末路。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淄博工陶集团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日本旭硝子
氧化法电熔刚玉、CA熔融材料生产技术等10个专利产品,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
一, 其中研制开发α-β刚玉砖每吨卖到10万元,出口亚欧美10个国家。今年前8个月,该
集团公司的重要经济指标均为1988年全年的20多倍。 目前全市169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涉及
新材料的就有86家,去年创产值121亿元。
植根于传统产业的沃土,依靠高新技术的滋养,淄博新材料工业基地已经长成一片参天
的大树。

启示之二:改造资金哪里来

有人认为,传统产业的改造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淄博在近三年来的传统产业改造
和结构调整中却一直没有为“钱”所困。他们在近几年的调整中一改单纯“输血”的做法,
通过推行企业改制,让企业在市场中“找钱”。
2002年4月, 淄博矿务局整体改制,产业由地下转地上,产品由单一的黑色变为五颜六
色, 非煤产业使他们从市场上顺利筹集到9亿元发展资金。2002年,淄矿集团非煤产业销售
收入达到12亿元, 比1998年增长了两倍。这位1993年被列为全国93家重点煤矿中最困难的5
个煤矿之一的“矿业老人” ,非但没有让原来面临下岗处境的1.6万名职工下岗,非煤产业
还使1.2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2002年,该矿经营业绩上升至同行业第14位,综合实力进入了
全国500强。
在淄博,近几年来,让企业走市场的路子还表现在传统企业的改制转轨上。鲁泰纺织股
份有限公司通过成功的改制,四次融资使企业的规模越做越大,色织布生产成为亚洲最大的
生产基地;兰雁集团按市场规律,退出国有资本,实施股份制经营,目前的牛仔布产量居全
国第一;华光陶瓷也通过成功的上市融资开发新产品,目前的咖啡杯产品垄断了美国80%以
上的市场。

启示之三:政府应该管什么

前些年,淄博市政府采取拉郎配的方式对许多企业合并、重组,帮着跑关系,拉贷款,
政府比企业还忙,但对企业的帮助却是收效甚微。走过一段弯路之后,淄博市委、市政府意
识到政府只有从微观领导转变到宏观服务上,腾出精力管该管的事。
在去年淄博市“两会”上,市领导班子决定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实施环境立市战略上。他
们一方面对污染较重的小立窑水泥、造纸企业坚决关停,一方面加快生态环境建设速度。目
前, 淄博的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了35.2%和2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
米。新建项目,无论投资额多大,都要先过环保关。几年前还是“烟囱比树多”的老工业城
市在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基础上,又正在向国家级园林城市冲刺。
由于环境的改善, 吸引了一大批外来投资,今年上半年全社会投资达到350亿元。投资
也带动了三产兴旺, 消化了大量劳动力,截至目前,淄博市全市失业人数3.3万,再就业人
数3.7万,再就业数首次超过失业数。(史子宣)

【从“淄博品牌” 到“品牌淄博”(上)(2003年9月10日《科技日报》记者:王建高通讯
员:李贡平李炳平朱建伟傅斌)】
9月6日,2003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暨新材料技术论坛场面热烈,来自国内外企
业界、科技界人士竞相把资金、成果、项目投向淄博。中国工程院组织的20多名院士和专家
分成新材料组、 精细化工组和农业医药组,与淄博市有关企业对口洽谈。截至今年8月底,
淄博市与世界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一批世界知名企业投资的2072个项
目落户淄博,形成电子基础元器件、医疗器械、化学纤维、高档陶瓷等10大优势产业。
淄博的变化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6月10日在淄博考察工作时指出,
山东省中部要崛起,首先淄博要崛起。淄博是山东中部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对山东中部的崛
起至关重要。
淄博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向新型工业城市跨越发展,主要得益于淄
博市上下解放思想、宽厚务实。用淄博市委书记张建国的话讲,路是人走出来的,事业是有
思路的人干出来的。只有思想上的解放才会有事业上的大发展。淄博市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
中有所作为,关键是摒弃那些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弊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体制转
换、 对外开放、 民营经济、 环境建设,到2010年,淄博的GDP将超过2000亿元,人均达到
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150亿元。
淄博市作为老工业基地,曾是山东省工业的摇篮,有过与东北工业基地同样的辉煌和困
难,被称作山东的“东北现象”。用四个字可概括淄博工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特点:“老、
大、国、难”。就是老企业多、大中型企业多、国有企业多、困难企业多。
刘慧晏市长认为,破解淄博从“重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化城市转变的难题,关键是把
工业发展战略从“调整中发展”转向“发展中调整”,集中精力抓发展,聚精会神抓项目,
再造发展新优势。他们从抓名牌企业,抓重点项目入手,求突破,每年筛选出30个科技含量
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实施“三○工程”123个项目总投资28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4
亿元,有49个项目建成投产。今年1~8月份,48个“三○工程”项目已开工40项,累计完成
投资47.24亿元。据初步测算,“三○工程”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3%以上。
在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淄博工业围绕“调整优化结构是主线、主方向、主战场”
的要求,把握“老工业城市、重工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实际,利用先进技术嫁接改
造传统产业,集中建设化工医药、机电装备、纺织服装三大产业,形成电子基础元件、医疗
器械等10大优势产业群。 力争到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
作为全国重要的化工、陶瓷生产基地,淄博市拥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技术院是国内先进陶瓷材料研究、开发实力最强的单位之一。山东省硅酸
盐研究设计院是省级技术开发中心,是国内同行业中获得陶瓷新材料国家发明奖最多的单位
之一,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几十年
来两院共承担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34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发明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
国家发明金银牌奖1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0多项。山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有较强的新材料
教育、科研力量,在陶瓷基新材料、碳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等方面有
比较深入的研究。他们针对传统产业在淄博市经济中仍占较大比重的问题,加快用高新技术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化工、纺织、建材、机械、陶瓷等产业,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
制造、工业智能控制、节能环保等关键性技术,争取2005年前,全市骨干企业普遍利用先进
技术和高新技术进行一次改造,使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以上。
加快由“淄博品牌”向“品牌淄博”转变。淄博市委、市政府“关于重点培育发展一批
名牌产品”的战略实施以来,陆续造就了华光、新华医药等海内外驰名的品牌。在近日公布
的山东省152家“山东标志产品” 中,淄博市31家获此殊荣,是山东省产品门类最多的市,
获牌总数、民营企业获牌总量均排第一位。至此,淄博市共有72家企业获得山东标志产品暨
山东名牌称号,为打造“淄博制造”的国际品牌的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富民强市创名牌,卓越绩效兴淄博”。淄博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周清利认为:“名牌
和品牌是方向,是动力,是效益,也是一种文化。”企业名牌的成功给了淄博人启示,他们
从中看到了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建设的突破口,着手在不同领域实行品牌带动战
略,开创行政和服务行业品牌。
“名牌”是两个文明建设结合的载体和结晶。淄博在创立名牌的同时,名牌也提升着淄
博的文明水平和竞争力。被誉为创新之城的淄博,拥有很多“全国之最”,连续10年进入全
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行列。

【从“淄博品牌”到“品牌淄博” (中) ——淄博“环境立市”的创新实践 (2003年9月
11日《科技日报》 记者:王建高 通讯员:李贡平 朱建伟 傅斌)】
“我是第一次来淄博,印象很好,投资环境很好。科技转化,在淄博有个诚信的环境,
企业、科研单位双方都在诚信的基础上有收益,实现诚信的双赢、长久双赢。”9月8日,中
国工程院院士曾苏民对淄博这座以工业闻名的现代化城市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在2003中国
(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暨新材料技术论坛期间,来自海内外的院士、专家、企业家无不对
淄博的变化大加赞赏。
这些评价的背后,包含着淄博市委、市政府为实现“环境立市”,在山东中部率先崛起
目标而做出的艰辛努力和创新实践。
众所周知,淄博作为老工业基地,有大批的化工、陶瓷、水泥等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虽
经多种努力,但自然环境差仍十分突出,成了老百姓的“心病”,也成了制约淄博经济发展
的瓶颈。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必须彻底改善自然环境。
淄博市委书记张建国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而环境则是‘第一要务’最重要的基础
条件。环境优,则人气旺、经济兴,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经济发展将与环境比输
赢、论成败。”当今时代,经济发展已进入到一个以创造良好环境为中心的新的竞争阶段。
为此, 淄博市委、 市政府在深入开展市情、政情、民情大型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
“环境立市”战略,把优化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着力点,靠环境吸引人才和资本,改善
和提升城市发展进步的基础。通过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诚实公
平的信用环境、文明开放的人文环境、绿色和谐的生态环境、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促
进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新引力,把淄博建设成为具有充分创业引力和适宜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城
市。
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千家万户。淄博市市
长刘慧晏认为,“环境立市”的指导思想就是紧紧围绕怎样为市民搞好服务,让市民享受最
大方便,全面推进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始终是“环境立市”
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切依靠群众,就是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环境立市”离不开广大
市民的参与。让广大市民真正体会到创建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所在,做到“人人参与,携手共建”,创造高效、优质、廉洁的服务环境。营造鼓励干事创
业的发展环境。倡导发扬宽厚务实的执政风格,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们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动真格的。9月1日,淄博市公用事业局、煤炭局、房地产市场管理
协会、周村区人民法院由于违反规定乱收费和高青县人民检察院由于“乱作为”问题,被淄
博市纪委、监察局依法查处,五个单位被通报批评,“一把手”被责令写出深刻检查,违规
违纪资金全部上缴财政或退还企业。
淄博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周清利认为: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推行“阳光政务”,把市场
能做的事交给市场,是淄博市改进工作作风,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创新实践。在已取消
434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内力争再取消50%。规范收费行为,向全社会公开,
实行“阳光收费”,杜绝“三乱”现象。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形成政府信用、企业信用、
个人信用为一体的良好信用环境。打造“信用淄博”,是淄博市优化信用环境的着力点。为
此,市里建立起市领导挂包处理和发案部门领导第一责任人承包处理制度,限时办理,解决
了淄博西门子真空泵压缩机有限公司等外商投诉,博得了外商对政府信用的赞赏。到目前,
共受理外资企业投诉104起,已处结101起。
淄博的环境美得益于保护,也得益于建设和技术创新。淄博市以实施“绿色十五”计划
为总抓手,突出污染防治和城市绿色,开展“蓝天碧水工程”,实行天然气替代工程和煤的
清洁燃烧技术改造,对中心城区和主要交通干道、旅游景点周围的小水泥企业彻底搬迁和改
造,控制小水泥、小炼钢等“五小”污染企业上马,确保市、区县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功能区
划要求。 到8月底,淄博市成为使用天然气城市,彻底摘掉了“污染大市”的帽子,全市环
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5%,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从“淄博品牌”到“品牌淄博” (下)——淄博市打造中国新材料的“硅谷” (2003年9
月11日《科技日报》记者:王建高通讯员:李贡平朱建伟傅斌)】
新材料产业是淄博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特色。淄博建成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基地的创新经验,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关注。
9月9日,来自全国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的12个城市市长聚会淄博,论谈新材料
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建设与发展等热点问题,这对促进国家新材料基地建设,加快新材料
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9月6日~10日,2003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暨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吸引了包括
近2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100余位新材料行业的著名专家、 学者,共同探讨研究
国际新材料技术和淄博市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的现状、前景和方向。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说,有这样多的院士同时到一个地市,在中国工程院的历史上
是从未有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淄博作为中国工程院新产品试验、示范基地和高新技
术成果转化基地,优先将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淄博转化,让淄博真正成为名副其实
的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龙头。
俄罗斯科学院马特科夫斯基教授对淄博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前景给予了令人鼓舞的评价。
他说,这里的一切让我感动惊讶,淄博建设成为中国新材料的“硅谷”,不是一种梦想。
淄博市委书记张建国介绍,淄博市建设成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是山东
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开展省院合作的四大工程之一。淄博市委、市政府提出建成新材料基地
对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形成新材料领域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带动淄博市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淄博市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新材料领域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率,构筑面向新世纪的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新材料产业是淄博的品牌,支撑起“品牌淄博”灿烂的明天。新材料产业已成为淄博市
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淄博市无机非金属材料优势明显;有机高分子材料产业居国内重要地位;
金属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复合材料产业已形成规模;纳米材料产业开始起步;新材料研
发机构具有较强实力。如今,新材料产品的产值在淄博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中已经占到了80
%, 以金属新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了淄博经济发展的新
亮点。 目前,全市169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涉及新材料的就有86家,新材料类高新技术产品
达180种, 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的60%,其产值达121亿元。高新技术产品规模前20位中,新
材料占17种。精细化工、新型工程塑料、特种合成纤维及医药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已形成近20
个门类800多个品种的结构体系。 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增韧氧化铝陶瓷
获国家专利, 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0%以上。山东东岳致力于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和开发,
万吨高分子材料工程是国家“十五”重点扶持的高科技项目,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氟化工高分
子材料生产基地等等。
淄博市市长刘慧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淄博市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科技
部、中国工程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去年中国工程院派出17名院士、16位新材料专家参加了
中国(淄博)国际新材料技术论坛,期间签订技术合作项目117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26项,
17名院士成为淄博的科技顾问。
在谈到淄博市新材料基地建设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发展目标的实施时,淄博市科技局局
长周元军告诉记者,去年淄博制定了《淄博市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发展规划》,
确立了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全面实施“7123”工程的发展目标,即重点抓7个领域、
100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20个重点企业、实现300亿元产值。力争在“十五”期间,
研究开发和引进100项重大新材料成果(产品)来淄博市转化和产业化,培育新材料(产品)
产值达到5~10亿元以上的20家重点企业,到2005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人民币。
为实现这一目标,淄博市营造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对新材料领域的科
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全面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项目的贷款
贴息和股权投资,地方留成的税收实行财政返还补助,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创建国家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与联合,不断为
新材料产业和基地引进一流的新成果、大项目。自去年开始,中国工程院数十名院士专家会
聚淄博,在鲁中大地掀起新一轮“求知潮”、“求贤潮”、“科技潮”、“产学研结合潮”,
谱写一曲淄博与院士、专家面对面,产学研结合的新篇章。2003院士专家淄博科技行活动共
有20名院士和27名专家参加;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共有20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57名
项目研发人员和16个国家的43名专家参会。共签订技术合作项目260项,总投资31.55亿元。
院士、 专家为企业共同解决技术难题129项,投资13.1亿元,预计投产达产后可年新增产值
28亿元,新增利税8.1亿元。(何意光)

本部类编辑:郭延志
副主编:郭能勇
校 对:曲 巍
杨建明

·淄博文物·

唐三彩炉

1980年淄川区罗村出土。高17.3厘米,口径13厘米。口微侈,圆唇,短颈,圆肩,鼓腹,
小平底,下立三只兽蹄形足。器身饰相间贴塑宝相纹,胎质细腻,呈灰白色,炉身施翠绿釉,
唇、颈、团花和足皆施黄釉。
所谓“三彩”,为多彩之意,主要是指蓝、绿、黄三色。唐三彩虽是陶器,但与一般低
温的釉陶不同,它的胎体用白色粘土高岭土制成,釉料则用数种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主要
有三种:氧化铜烧成绿色、氧化铁烧成黄褐色,氧化钴烧成蓝色,并用铅作釉的溶剂,利用
铅在烧制过程中的流动性烧成赭黄、翠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各种斑斓绚丽的色釉。
它的烧造工艺分二次烧成:先是在1100℃左右的高温下烧出素坯,然后在已素烧过的胎体上
施釉, 再经100℃低温烧成。唐三彩釉陶器是唐代陶瓷生产中的一支独放异彩的奇葩,是我
国古代陶瓷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它的出现与发展是唐代厚葬之风的产物。唐代三彩器不仅在
造型、色釉和烧制工艺等方面巧夺天工,而且在装饰艺术上独具风格,多姿多彩,开创了制
陶史上的一个崭新的时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我国制陶史上的又一高峰时期。
该件唐三彩炉器型别致美观,色彩绚丽,在唐三彩器中属上乘之作。出土三彩器的地区
主要有西安、洛阳,另有江苏扬州、山西、甘肃等地区,山东出土的唐三彩器较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