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媒体对淄博的报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6&rec=251&run=13

【创新引得活水来(2001年11月4日《人民日报》作者:王科)】
在山东淄博,一个已停工7年的引黄“半拉子”工程,用了不足11个月便建成通水,8亿
元存量资产用1.5亿元资金就盘活了--

新体制解开老疙瘩
水资源短缺,多年来成为制约山东淄博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淄博市引黄
供水工程于1990年3月开工建设, 1993年6月,由于地界纠纷和8亿元资金不到位,工程被迫
停工。 这一停就是7年。停工期间,政府每天背上了10多万元贷款利息包袱,每年还要拿出
400多万元负担引黄供水工程指挥部200多人的工资、办公经费及设备维护费等。另外,市里
曾两次向市民借款用于引黄供水工程,停工后,群众议论纷纷,每年“两会”的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多次质询,大大影响了政府形象。
改革创新天地宽。去年底,淄博市决定复工建设引黄供水工程,第一件事就是改革管理
体制。他们将属于市政府直管的引黄供水管理局划归市水利局管理,并且组建了引黄供水有
限公司,负责工程的融资、建设和管理。淄博市水利局按照“团结治水,互利互惠,共同发
展”的原则,走通过水利系统解决水利纠纷的路子,地界纠纷一下子变成了水利系统内部事
宜,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复工之日,当初不同意建水库的村还专门派代表前往祝贺。

新机制解决资金难
复工建设至少需要1.5亿元资金,政府最多能提供3000万元,缺口巨大。工程复工伊始,
他们便引入市场机制,筹集运作建设资金。
引黄供水工程的管理分为两个部分:水源部分,在高青县境内成立引黄供水管理处,自
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项目法人,负责水源部分的建设、管理及通水后的经营;供水部分,
市里成立引黄供水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及经营。按照“谁受
益,谁借,谁用,谁还”的原则,以两个项目法人为主体,向财政和金融机构借款。政府需
要做的就是为两个项目法人牵线搭桥,卸掉了筹措资金的包袱。
责权利清晰,借钱人与还钱人一体化,本金、利息需要项目法人偿还,资金使用好坏直
接关系企业效益。所以,他们在筹措资金的同时,花每一分钱更是斤斤计较,在建设上严格
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等“三制”管理。
“阳光操作”,节约了上千万元的建设资金,降低了工程成本,减轻了今后还款压力。
目前初步统计,仅招投标制度,就节约工程建设资金5000万元。

新办法引来“市场水”
淄博市在复工建设中采用新办法,将“福利水”变成“市场水”、“效益水”。
这是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已经签订的3份合同: 第一份是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与高青县
引黄供水管理处的: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从高青县引黄供水管理处购买黄河水,日供水量30
万吨, 水浊度低于100,达到地面水二级以上水质要求。第二份是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与用
水大户齐鲁石化公司的: 齐鲁石化公司以每吨2元价格,每日从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购买15
万吨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第三份是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与市自来水公司的:市自
来水公司以每吨2元价格, 每日从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购买10万吨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
标准。
“订单水”产权清晰,利益直接,早一天通水,就多50万元收入。从春节开始,建设者
没休过一个节假日, 日夜奋战在引水第一线。9月15日,淄博引黄供水复工工程终于全线贯
通。
可喜的是,这个工程从复工之日还考虑了与今后的“南水北调”、“西水东调”等工程
衔接,形成了一个工程、多种水源的格局,为淄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资源保障。

【在发展中调整--淄博工业纪事(2001年12月17日《大众日报》作者:韩曰明宁勇)】
新世纪第一年岁末,记者在淄博采访,闻知一个极具冲击力的事实:11月下旬以来短短
10多天内,竟有30多亿元巨额投资排浪而至,流向这座工业城市:
山东玻璃集团投资5.8亿元开工建设超白玻璃和复合材料项目; 万杰集团从世行国际金
融公司拿到1500万美元贷款;南定热电厂投资8.3亿元的扩建工程开工;白杨河电厂投资9亿
元的扩建项目签约;淄博热电厂投资2.1亿元上马新机组;新华医药集团投资1.6亿元的扩建
项目开工建设; 博汇集团6500万美元国际设备招标进行完毕;兰雁集团1.9亿元国债贴息技
改项目获得批准……
投资如此集中并非巧合。在企业采访,虽然时近严冬,记者耳朵里却灌满了“项目”、
“速度”、“拼抢”、“创新”这样的字眼。一幕幕热气腾腾、活力迸射的建设场面让人为
之振奋。

年年输血,不如断臂求生
近年来,淄博工业经历了从“迷雾重重”到“走出低谷”的艰难爬坡。
淄博是老工业城市,工业是立市之基,工业活则经济活,工业兴则城市兴。
用四个字可概括淄博工业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特点:“老、大、国、难”。即老企业多、
大中型企业多、国有企业多、困难企业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淄博工业遭遇了前所
未有的困境, 最困难时全市国有企业亏损面高达57%,下岗失业职工10多万人,被称作山东
的“东北现象”。
面对困难,淄博市以改革求突破,以调整求发展,鲜明地提出“体制放权,机制放活,
所有权放开”,对工业管理体制和市区财政体制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全省率先撤销了13个工业公司(局),精简人员,组建行业管理办公室,剥离行政职能,
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实施“板块经济”战略,先后把73户原市属企业下放给区县,由区县发
挥区域经济优势重组资产、改制盘活。
原市属国有大型企业博山水泵厂,手里攥着全国水泵行业第一枚金牌,却因周围众多的
小水泵厂无序竞争多年亏损。企业放到博山区管理后,在区里协调下,许多小水泵企业放弃
整泵生产,转而为其搞配套。“博泵”腾出精力,发挥技术优势,研制开发高、精、尖产品
进军国际市场,大型水泵成套机组出口到苏丹、伊拉克等国家,去年创汇2000多万美元,今
年出口交货值可突破1个亿。 目前,这家企业已改制为博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最大
限度退出, 经营者持大股,董事长所持股份占到总股本的15%,企业经营机制彻底转变,活
力倍增。
庞大的存量资产包容着巨大的不良资产。据统计,全市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一度达到58亿
元。为盘活资产,全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破产重组。
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企业原博山陶瓷厂有职工8000多人,多年严重亏损。“年年输血,
不如断臂求生” 。市里不求“最大”之虚名,果断让其破产,将博陶分解成1 4个具有独立
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正常。原淄博瓷厂下放破产后由民营企业租赁
经营,两年多时间,生产能力恢复70%。
淄博一棉原有职工3008人,停产半停产达10年之久,因严重资不抵债而破产。一棉53名
职工集资50多万元,以自然人身份发起成立了淄博鸿泰纺织公司,租赁经营破产资产,企业
起死回生,不仅1000多名原厂失业职工重新上岗,还为社会创造了一批就业岗位。

到处挖浅井,不如打几眼出水深井
随着存量资产基本调整到位,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得以化解,淄博市适时把工业发展
战略从“调整中发展”转向“发展中调整”,集中精力抓发展,聚精会神抓项目,再造发展
新优势。
市里从抓骨干企业、抓重点项目入手,再求突破,每年筛选出30个科技含量高、规模大、
效益好的项目,启动了工业发展“三”工程。
到处打浅井,不如打几眼出水深井。“三”工程跳出原有存量圈子,通过新的增量投
入,着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同行业响当当的“小巨人”,以此推动产业升级和规模扩张。
去年“三”工程投资36.6亿元,今年完成46.7亿元,明年则已排出了70个亿,仅市属
企业就达19个亿。市里对列入“单子”的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补充,“三”工程
成了发展工业大项目的代名词。
企业强烈的发展欲望被刺激起来,以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园区建设热浪滚滚,一片龙腾虎
跃气象,“三”工程好戏连台。今年有18个项目建成投产。通过这些“大块头”项目的实
施,培植了一批新的效益增长点,一批企业迅速形成突出的行业优势。
纺织行业冒出“三巨头”。鲁泰纺织股份公司是亚洲六大色织布生产基地之一,产品86
%以上出口, 市场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新项目达产,高档色织布跃居世界首位;兰
雁集团500万件牛仔服装和3500万米面料生产规模国内最大; 万杰集团无梭喷水织机生产规
模雄居国内同类机型厂家之首。
医疗器械行业产生了排头兵。新华医疗器械集团的直线加速器和灭菌器项目技术水平与
档次国内第一; 山川公司一次性输液器产量全国第一;山东药玻的玻璃瓶占领了国内83%的
市场份额。
华光集团、 兰雁集团双双创出本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山东宏信化工1 2万吨
苯酐执国内同行业牛耳;东岳化工绿色无氟制冷剂坐上国内第一把交椅;山东玻璃集团生产
规模跨入国内玻璃行业前三名。
小产品垄断了大市场。山东电波集团建成投产了国内第一条表面贴装石英谐振器生产线,
年产1200万支, 全部供应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大公司。淄博美林电子公司3 0亿支片式二极
管、 博航电子陶瓷公司20万平米氧化铝陶瓷基片、淄博磁性材料厂1亿支磁性元件等电子元
器件产品,成为国内闻名“小巨人”。
在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淄博工业紧跟高新技术发展潮流,全力打造电子信息、新
材料、新型医药化工三大新兴产业基地。
三大产业做堡垒,一批行业“小巨人”重拳出击,淄博工业应对新世纪的竞争就有了足
够的自信。

给自己打算,更替外商着想
在工业兴市的浪潮中,开放引资成为最热的一幕。让外商放心,让投资者赚钱,使淄博
的开放优势得到释放。
淄博工陶与世界500强的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合资后, 让日商控股并管理经营。第一个
项目日商一次性投入500多万美元, 拿来世界领先技术,投产当年实现利润47 0万元。日商
赚了钱,主动提出追加投资,建成投产了第二个合资项目。两个项目日商获得投资回报1239
万元。第三个合资项目很快又应运而生。短短几年内,淄博工陶从亏损大户变成利税大户,
成为国内玻璃窑用耐火材料最大的生产配套基地,明年上半年的订单目前就已排满。办好一
个项目, 引来一串项目。今年10月工陶新建的工业园刚揭牌,日本、德国、比利时等4个国
家的跨国公司便找上门来谈项目。
“以外引外”的魅力让人着迷。
新华医药集团和荷兰DSM集团公司于1995年共同投资组建新华肯孚制药公司, 双方真诚
合作,几年来的盈利分红全部用于企业的再投入再发展,总投资已达2000万美元,销售额由
8500万元增至近4亿元。今年双方又增资投入6000万元建设新区,扩大规模,使“新华肯孚”
成为国内最大的头孢菌素原料药供应企业。现在又有4家外资公司赶来与新华进行项目谈判。
为抢占开放先机,淄博市下大气力优化经济环境。成立招商局,设立外来投资“一站式”
审批服务大厅,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的工作方式,为投资者
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 今年以来分两批取消434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简化手续,减少
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对行政收费集中进行清理和规范,以求把淄博建成最适宜投资创业的
城市。
给自己打算,更替外商着想。市里认真处理外商投诉,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不干“拍着
胸膛喝酒,关起门来打狗”的蠢事。
在招商实践中,对“外”字的认识也在深化:市外就是“外”。思路一开,瞄上了国内
大公司, 实施“大企业引进战略”。市里引来海信集团到淄博高新区投资600 0万元建设海
信信息产业园,建成年产百万台的高档出口彩电基地。目前已有海信、双星、宗申摩托等国
内大公司到淄博投资办厂。 今年前10个月,全市共签约各类外来投资项目842个,合同引进
外来投资68.66亿元,实际到位38.95亿元。世界500强中已有西门子、日本丸红等6家跨国公
司在淄博投资;与德国拜尔等8家国际著名公司也有了经济合作关系。

本部类编辑:郭延志 校对:王 娟 范立学

·WTO小资料·

什么是国民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在民事权利方面一个国家给予在其国境内的外国公民和企业与其国内
公民、企业同等待遇,而非政治方面的待遇。
国民待遇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的重要补充。在实现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平等待遇基础上,
世贸组织成员的商品或服务进入另一成员领土后,也应该享受与该成员的商品或服务相同的
待遇,这正是世贸组织非歧视贸易原则的重要体现。国民待遇原则严格讲就是外国商品或服
务与进口国国内商品或服务处于平等待遇的原则。
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国民待遇原则在货物贸易中包括四个主要内容:
第一,一成员不能以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进口产品征收高于对本国相同产品所征收
的国内税或其他费用。
第二,在有关销售、分销、购买、运输、分销或使用的法规等方面,进口产品必须享受
与同类国内产品相同的待遇。
第三,任何成员不能以直接或间接方法对产品的混合、加工或使用有特定数量或比例的
国内数量限制,或强制规定优先使用国内产品。如国产化要求、进口替代要求均被视为直接
或间接对外国产品构成歧视,违反国民待遇规定。
第四,成员不得用国内税、其他国内费用或定量规定等方式,为国内工业提供保护。
国民待遇原则在实施中还应特别注意三个重要方面:
其一,任何成员不能以某种产品不受关税约束而本身又可对该产品征收更高关税为理由,
对其征收更高的国内税。
其二,国民待遇必须在每宗进口产品案中都得到履行。因此,不能以某种产品获得了其
他方面更优惠的待遇,或该产品出口国的其他出口产品获得了更为优惠的待遇为理由而对该
产品实行歧视。
其三,当某种产品在一国内不同地区享有不同待遇时,其中最优惠的待遇应给予进口相
同产品。
在货物贸易中,世贸组织对国民待遇的实施也有例外规定:
首先,国民待遇义务不适用于政府采购。
其次,国民待遇义务并不禁止单独支付给某种产品国内生产者的补贴。
第三,国民待遇原则并不禁止有关电影片的国内放映数量限制。
最后, 世贸组织允许发展中国家自1995年1月1日起的5年中对使用国内产品进行补贴。
对于最不发达国家,这一期限延长为8年。
由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及其自身的复杂性,世贸组织对二者有关国民待遇的要
求大有区别。服务贸易中国民待遇是以世贸组织成员间在平等基础上通过谈判方式达成协议,
根据协议在不同行业中不同程度地履行国民待遇。
对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的国民待遇,世贸组织规定每一成员向其他成员的国民
就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的待遇不得低于其给予本国国民的待遇。同时允许各成员在涉及工业
产权的保护领域中,凡有关司法行政程序、司法管辖权问题的法律都可声明保留,不给予外
国人以国民待遇,这也符合国际社会的通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