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5&rec=195&run=13

【综述】 2000年,淄川区辖16镇、3乡,撤销淄城镇设立3个街道办事处,459个行政村。总
面积999.0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9万公顷,人均0.05公顷。总人口67.09万人,其中农业
人口45.75万人,非农业人口21.34万人。人口出生率10.34‰,自然增长率3.33‰。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
成3.67亿元、50.88亿元、31.1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12.6%、12.6%。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完成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 外贸出口总值170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8%,直接出口创汇63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46.9%。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7%,地方财政支出2.76亿元,比
上年增长10.47%,连续17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5808元,比上年
减少127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621元,比上年增加142元。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56.4%。全社
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1亿元,同比增长18.8%。

调整农业结构,特色农业规模扩大。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53亿元,比上年增长6.8%。
调减粮田面积2533.33公顷,基本建成黄烟、食用菌、经济林、越夏菜、养殖5大特色农业基
地。 东部山区6666.67公顷柿子基地初步形成规模。兴建10个畜牧园区,涌现出七河花菇、
下雀峪黄烟等特色农业专业村和种养大户。投资7400万元,先后新建、维修水利工程1360项,
改善扩大灌溉面积3133.33公顷,解决4万人吃水难问题。农机总动力达到25万千瓦,小流域
治理40平方公里。 发放特色农业贷款2303.23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5项,促进山区建设
及扶贫开发。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1.29万吨。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年末实现工业总产值134.83亿元。全年分三批排出
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重点工程51项,有41项竣工投产。分别投资4亿元、6000万元、5000万
元的鲁泰、华洋、山川三大工业园一期工程进展顺利。新上建材生产线16条,内墙砖、外墙
砖、地砖生产能力达到2.6亿平方米,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5%,建材产品出现供不应求旺销局
面。 建材、纺织两大主导产业占全区工业总量的比重超过50%。实施扶优扶强战略,排定工
业50强, 实行宏观调控,带动全区经济发展,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7.07%,工业产
品产销率达到96.02%。全年新办三资企业7家,外商投资企业达到259家,实际利用外资1304
万美元。 全区资产过百万元的私营企业76户,过千万元20户,私营园区2个,全区个体私营
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3%。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完成建材城三期工程,建成装饰材料城,全区各类市场81处,
其中专业市场14处。 集市贸易成交额113.3亿元,其中服装城和建材城交易额分别为53.7亿
元和41.6亿元。采取政策驱动、市场拉动、典型带动、服务推动等措施,全区注册个体工商
户发展到29517户,从业人员66543人。继续开发民办旅游业,首次编制《淄川区旅游图》。
以蒲文化为依托开发聊斋城方案已经论证,先期投资280万元,建成聊斋俚曲茶座、环园路、
牡丹园。年内,八大旅游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150万人次。

城市化进程加快。 编制完成东关生活区、吉祥路北段等8项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淄川区外
向型工业加工区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下大气力对城区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市容市貌大有改
观。改建区乡道路15条,58.55公里,改建庆淄路4公里,全区公路通车里程944.65公里。全
民义务植树4.25万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65平方米,创建省级花园式单位1个。投资
660万元,改造城市供热管网联网。实施城市供水“三水”联网工程,已完成工程量30%。加
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完成建设投资1.01亿元,竣工面积10.8万平方米,全区人均居住面积达
到18.3平方米。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成效显著。全年实施技术创新计划86项,取得重要科
技成果14项, 实施新产品创新35项,2项科技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基础
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创建为全市首批教育强区。计划生育开始实行村民自治,全面完成计
划生育各项指标,连续八年获市人口目标考核一等奖。完成乡镇卫生院改貌建设,全部乡镇
实现镇办镇管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淄川电视台在山东卫视台发稿连续十年获全市第一,
并获市广播电视新闻上送特等奖。

【区属企业改革攻坚破难】淄川区在深化企业改革中,针对企业债务、人员包袱过重,严重
制约改制后新组企业或公司发展的实际问题,及时制定“三减一转”策略,一厂一策,分类
指导,使部分区属企业摆脱困境,扭亏为盈,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减人。区政府及时
出台政策,引导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措施,精简机构与人员,鼓励职工自谋职业,根据
不同情况发放一次性安置费,仅破产企业就有3000名职工自谋职业并领取安置费,减轻政府
和企业负担,为企业重组奠定基础。二是减债。对债务沉重的企业加强协调,一则将地方非
金融投资机构持有的部分企业债权转股权;二则鼓励企业间债权转股权;三则对解困无望的
5家企业依法实施破产。 三是减负。对困难企业所办学校、医院、食堂等非生产性机构实行
分离,让其独立经营、核算,彻底与企业脱钩,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四是企
业转机建制。改制企业严格按照《公司法》建立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会、经理决策层,
完善各项法定手续、产权过渡手续、企业内部各项改革制度,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分
配形式, 并实行人事管理公开化。实施“三减一转”,职工分流安置和再就业率达到90%,
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建材成为龙头产业】 年内, 全区建材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产销两旺。全年建材产量
2.6亿平方米,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5%。全年销售收入达到20.8亿元,建材业成为淄川区的龙
头产业。

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全区新上建陶生产线16条,加上建陶企业改造盘活,全区新增内、
外墙砖、地砖产量6000万平方米。全面启动“油改气工程”,杨寨镇、淄博巨龙建陶集团、
锦川公司总投资1700万元,分别建设液化天燃气、煤气工程,先后投入使用,降低产品成本,
扩展了销路。

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全年以改进釉面材料、发展新型建材、增加花色品种、
提高产品档次为重点,全面实现改造提高工程。全区新上建陶生产线全部生产大规格、新釉
料、 高档次产品,新增花色品种300多个,总数达4000多个。“华意牌”彩色釉面砖成为淄
博市建陶企业唯一一个山东省名牌产品。

上新创新开发建材产品。注重开发新型建材产品,淄博东晓建材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
新上年产6000万块煤碴砖项目;淄博铝合金型材厂与台商联合投资1560万元新上高档电泳涂
漆装饰材料; 淄博希凯有限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开发新型复合胶粘剂项目;三大新上项目,
为淄川建材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快山区建设及扶贫开发】区委、区政府重视山区发展建设,年初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
署该项工作,并出台建设开发意见,制定9条优惠政策,全年发放特色农业贷款2303.23万元,
财政贴息69.3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5项,促进山区建设及扶贫开发。

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初步改善。年内,市、区有关部门共注入资金156.4万元(含
物质折款) ,分别支援7个市级贫困村、30个后进村。硬化16个村道路。60个村近4万人缓解
或解决吃水难。

山区特色农业规模扩大。 清香型烤烟发展到2000公顷,烟农收入8000元以上户达到430
户。 全区上交黄烟特产税288万多元。越夏蔬菜发展到2333.33公顷,每公顷收入达30000元
以上。以区级扶贫开发项目为主,建成特色专业村、专业基地50多个,带动3000户农民户均
增收300元以上,特色农业在山区农民的增收比重中达到70%以上。

提高农业科技在农民增收中比重。区农口有关部门邀请高等院校专家授课10余次,举办
各种培训班30多次, 印发各种技术材料10万余份,聘请黄烟、食用菌等专业技术人员200多
人,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科技在农业增收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创建教育强区】2000年,淄川区把创建教育强区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努力实施城乡教
育一体化战略。16个乡镇一次创建为全市教育强乡镇及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示范
乡镇,淄川区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首批教育强区。

全力筹措资金。创造性地提出“用好财政的钱,集中教育的钱,吸引社会的钱,暂借明
天的钱” 的工作思路,区教委贷款200万元资助困难乡镇,组织实施区属学校挂包支援乡镇
制度,帮扶物品及资金200余万元,通过示范引导,吸引社会捐款捐物136万元,使创建教育
强区工作整体推进。

讲究工作策略。坚持“内紧外松”原则,发挥教育内部优势,动员教师参与创建工作,
16个乡镇教师捐资30万元, 借款110万元。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校舍改造维修、美化、绿化、
硬化等义务劳动,出动义务工260万个。

加大指导力度。以山区为突破口,对全区学校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合班并校,优化教育
资源配置。实施“校园形象工程”,采取“山区带动以弱促强”等工作措施,引导创建教育
强乡镇学精神、学办法、学标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全区特别是农村和山区办学条件、
育人环境、管理水平发生质的变化,实现跨跃式发展。

【鲁泰纺织有限公司再创佳绩】 鲁泰纺织有限公司年内又迈出三大步。一是成功发行A股。
年底,在深市发行5000万A股,融资8.9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色织布技改项目和后整理技改
项目及投资组建鲁信纺织有限公司等。二是建设鲁泰工业园。该工程为全市“三工程”项
目之一,计划3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一期工程占地6.13公顷,投资4亿元,主要建设高档色
织布生产线。 6月,开始进行工业园一期工程第一阶段建设,年底,织造车间、络整车间、
染纱浆纱车间及有关配套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生产设备全部安装完毕试车,其中48台织机于
12月15日开始试产出产品, 并达到一等品要求。三是组建新控股公司。控股60%与美国库鲁
特·彼尔德有限公司、新加坡新服饰有限公司等联合成立北京思创服饰有限公司,为开拓国
际国内市场奠定基础。

【双沟加快中心镇配套工程建设】双沟镇是年内被省政府命名的山东省首批中心镇。该镇投
资2.05亿元,建设中心镇区面积1.31平方公里,建成水、电、暖等配套设施齐全的双凤生活
区、双凤工业区、行政办公区和商业服务街,形成“三区一街”的城镇格局。年内,又投资
2300万元,建设八项配套工程。文化广场建设。由淄博市园林规划设计院设计的双凤、友缘、
松竹3个文化广场, 总投资137万元,种植草坪2万平方米,相继于八九月间竣工启用。居住
配套工程建设。 一是投资1713万元,建成五层住宅楼8栋,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解决240
户居民住房; 二是投资260万元建设中心幼儿园,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并配合现代化教学
设施,实现国际互联网与淄川区教育联网;三是投资60万元建成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筑面
积650平方米, 并配备触摸屏等先进设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0万元扩建改造先锋山
路,硬化路面4688平方米,安装园林式中灯32盏。滨水公园一期工程投资50万元,修筑栏河
坝、档土墙,清理河道,为建造高标准公园打下基础。

【私营服装企业发展多元化产业】淄博宝艺服装有限公司是山东省第一家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的私营服装企业,在发展主业同时,抓住商机,发展多元化产业,年内已发展成以生产服装
为主,服装教学、研究、服饰批发、花卉展销批发、房地产开发多业并举的集团化企业。拥
有员工500多人,总资产2000万元,销售收入1800万元,创税150万元。

一、 拓宽经营领域,实现多业并举。一是注册成立宝艺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700万元
建成的宝艺商苑竣工; 二是创建宝艺市场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投资160万元组建宝艺高档休
闲服饰批发市场,重新启动原服装城第六期工程;三是在德州市庆云县注册成立庆云宝艺发
展有限公司,首期工程已开工。

二、低成本扩张见成效。年内,该公司收购或租赁破产、闲置企业3家,总投资328万元,
先后建成宝艺休闲服分厂、 花卉展销批发市场、 包装厂等,安置下岗职工50名,盘活资产
320万元。

【淄川装饰材料城建成开业】该工程于1999年10月1日动工,2000年9月29日竣工开业,由区
粮食局投资1500万元兴建,占地2.67公顷,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营业用房157套。主要经
营:方木材、板材、不锈钢、铝型材、油漆、乳胶漆、卫生洁具等。采取公开对外招商、公
开招租营业用房形式,截至年底收回租赁费180万元。

【史志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淄川区史志工作坚持重点引导、分类指导、层层把关、注重
实效的原则,坚持长期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在科学编辑与积累运用史志资料上下功夫,史志
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注重积累资料, 形成连贯性。编辑《淄川区大事记》,已连续10年不间断,年平均4万
余字。同时注重搜集保存全省志鉴类成书及各年度《淄川信息》、《淄川政务信息》,为续
修志书积累资料,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和社会各界开发利用史志资料提供依据。

整理史志资料, 社会各界受益。年内,整理8大专题史志资料10万余字上网,组织专人
誊抄、点校旧县志8册17万字,并为重新出版旧志做准备。

基层修志工作扎实。史志工作者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加大力度指导基层修志工作,
规范全区基层志书编纂出版工作。年内,审阅4部志书送审稿或初稿,总计180万字,组织协
调2部志书正规出版,基层志书出版总数达到21部(册)。

努力为续修志书工作做准备。按照省、市要求,拟出续修《淄川区志》实施方案与篇目
初稿,多方征求意见,逐步修改完善,尽量使篇目设置科学合理,充分做好续修志书前期准
备工作。

(孙学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