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3&rec=213&run=13

综述
1998年底,沂源县辖7镇9乡,1个城区办事处,3个居民委员会,630个村民委员会,982个自然村。总面积0.16
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7万公顷,人均耕地0.06公顷。总人口54.86万,比上年末减少1300人,下降0.2%;其中
农业人口46.78万,非农业人口8.08万。人口出生率13‰,自然增长率7.27‰。
199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
7.1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8.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14.7%、16.87
%。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2亿元,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8亿元,增长12.08%。全年共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0.93亿元, 财政支出1.38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6.55%、 18.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
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0元、214元。
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粮食总产13927吨,棉花总产187吨,蔬菜总产140006吨,
水果总产100139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139%、41.8%、13%。猪肉总产22521吨,牛羊肉总产2576吨,牛羊奶
总产320吨,禽蛋总产13439吨,禽肉总产2162吨,水产品总产3000吨。是年,突出抓了干果基地和高效设施农业基
地建设, 新发展干果0.18万公顷,发展冬暖棚、早春棚和秋延迟棚466.67公顷,越夏蔬菜0.2万公顷。继续强化林
果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完成老果园改造266.67公顷,配方施肥0.667万公顷,实施果树人工授粉1万公顷,果实套袋
5000万个, 新发展葡萄、桃等鲜果533.33公顷。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县完成水利工程205处,扩大改善
灌溉面积0.15万公顷; 开发治理砂石山、青石山0.13万公顷,造林补植0.4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2平方公
里。
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1.21亿元, 其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9.35亿元,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1.26亿元。全县工业
实现利税2.15亿元,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51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9.77亿
元, 比上年增长8.4%。 职工年平均人数2.73万人, 工业增加值5.7亿元,工业销售值18.4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
18.21亿元。 其中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12个,职工年平均人数1.02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5.83亿元,工业增加值
1.6亿元,实现销售产值5.3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6.27亿元。
截至1998年底,全县独立核算“三资”企业18个,职工年平均人数3847人,199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1亿元。
年初确定的12个重点项目有10个竣工, 共完成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78亿元,新增产值4.8亿元,利税9100万元。强
化销售队伍,改善营销手段,全县工业品产销率提高5个百分点。对县属亏损企业实行一厂一策,分别从产权改革、
资产重组、领导班子调整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年底有6家亏损企业实现扭亏为盈。
个体私营经济重点发展产业乡镇、专业村和农副产品种养大户、贮存加工大户和经销大户。全年新开业个体工
商业户1941家、 私营企业103家,有2个乡、62个村分别达到产业乡和专业村标准,农村“三大户”达到14450户,
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达到2.08亿元,增长57.5%。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税收642.1万元,增长20.8%。
科、教、文、卫、体育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年累计完成科技攻关项目53个,获科技进步奖48项,实施科
技星火计划5项。 教育事业巩固发展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13个乡镇通过市级复评。实
施素质教育,推行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全县输送大中专学生1806名。巩固发展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成果,农村合作
医疗覆盖人口10万。竞技体育年内获省级金牌10枚,银牌17枚,铜牌14枚,并三次打破省青少年射击记录。新发展
有线电视用户8000户,在13个乡镇开通加密电视,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7%。县档案馆晋升为全市首家省一级
档案馆。认真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深入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首次被授予省级精神文明建
设工作先进县。

(袁艳玲)

农村和企业改革成效大
1998年,沂源县农村和企业改革收到较实际的效果。农村改革重点是开展土地延长承包期试点工作。对村集体
经济林及其土地使用权搞了依法出让试点。对小型水利工程和荒山、荒滩、荒水、荒地进行拍卖,全县拍卖、租赁
小水利工程155处,“四荒”0.18万公顷。
企业改革, 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全县基本完成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在289家改制企业中,彻底
买断产权的101家, 由经营者持大股的20家,出售净资产收入7243万元,其中县属工业企业收回净资产收入5500万
元,县以此建立了工业发展资本金。
基本完成县属流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36家企业中,彻底买断产权的22家,经营者持大股的13家,出售净资
产收入261万元,经营性净资产中的国有、集体资本基本退出。
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上,成立了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承担对公有资产和全县工业的统一管理职能;成立工业
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运作县属工业企业中的国有集体股和工业发展资本金;成立商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责
运作县属流通企业中的国有集体股和商贸发展资本金。年底,工业公有资产运营增值达780万元。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立社会保障局,与县劳动局合署,在重点推行各类社会保险的同时,重点建立了下岗职
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失业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9.3%,下岗职工安置率达到87%。

(袁艳玲)

派驻第一批农业和农村工作队
年内,县成立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从县和乡镇抽调630名机关干部,组成农业和农村工作队,帮助183个
重点村发展干果和高效设施农业。县农业和农村工作队成员吃住在村,抓宣传、抓规划、抓投入、抓服务、抓落实。
全年新发展大枣、板栗等干果1830.5公顷,其中新发展密植园138.3公顷,丰产园1097.7公顷,嫁接园523.1公顷,
地边果71.5公顷;新发展冬暖棚、早春棚、秋延迟棚和小拱棚466.7公顷。

(袁艳玲)

三个工业重点项目通过市级验收
1998年,列入市重点考核的药用玻璃瓶、新型墙体屋面隔热板和高档化纤仿毛三个项目实际完成投资4870万元,
顺利通过市组织的考核验收。1.山东药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模制抗生素瓶生产线改造项目,计划投资4581万元,工
期158天,实际完成投资3000万元,工期111天,形成年产7亿支模制抗生素瓶的生产能力,年可新增产值3700万元,
利税1200万元。2.棉纺织厂高档化纤长丝仿毛生产线项目,计划投资2378万元,落实630万元,初步形成300万米高
档化纤仿毛的生产能力,后续配套工程正在建设中。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新增产值3000万元,利税300万元。
3.鲁阳节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型墙体屋面隔热板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1650万元,新上年产40万平方米HV型压
型复合板生产线、 平板复合生产线和与之配套的年产3000吨矿棉荚心材料生产线。年内实际投资1240万元,3条生
产线全部竣工投产, 其中HV型压型复合板生产线、 平板复合生产线于3月试产成功,年新增产值6000万元,利税1
200万元。

(袁艳玲)

实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程
年内,从工业企业改制出售产权收回的资金中切出1000万元,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并投放到优势企
业运作, 确保其滚动增值。多渠道筹措再就业资金95.8万元,按照每人每月232元的标准,共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
1054人次、 16.5万元,下岗职工领取生活费率达到100%。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对失业、下岗职工实行托管和培
训。 1998年失业职工再就业达到343人,分流安置下岗职工1443人,失业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9.3%,下岗职工安置
率达到87.03%,成为全市再就业率最高的区县。

(袁艳玲)

县城区办事处揭牌
1998年12月26日,沂源县城区办事处成立揭牌仪式在南麻镇举行。该办事处为县政府派出的正局级行政管理机
构,与南麻镇实行镇办合一的管理体制。办事处下设城区综合管理室,管辖范围暂定为南麻一、二、三村居民委员
会以及拟新设立的胜利山、历山、西山居民委员会。

(袁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