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3&rec=207&run=13

综述
1998年淄川区辖17镇3乡457个行政村,总面积9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4万公顷,人均耕地0.035公顷。全区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8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5.82
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9.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12.1%和1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9
亿元, 增长1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亿元,增长14.24%。出口创汇8342.5万美元,增长18.3%。全年完
成地方财政收入16599万元, 增长16.65%, 地方财政支出22982万元,增长22.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
4885元, 比上年增长5.37%;农民人均纯收入3331元,比上年增加330元。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60%。年底,全区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38.19亿元, 同比增长21.2%。 全区总人口668169人, 其中农业人口456665人,非农业人口
211504人。人口出生率13.06‰。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 土地延包工作进展顺利,拍卖“四荒”0.7万公顷、小型水利设施15处。农民兴修水利设
施200多处,新增三灌面积300公顷。粮食总产1.77亿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黄烟、林果、养殖、越夏蔬菜、食用
菌生产向规模化发展; 雪枣、人参果等名、优、特林果开发成效显著,建立新品种果园30多处,200多公顷。水果
产量2092万公斤。特色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模养殖场户达3980处,在畜牧业中的比重达80%以上,商品率达95
%以上;鸵鸟、梅花鹿等已成为全省养殖基地。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54亿元,比上年增长8.3%。
深化企业改革, 调整优化结构。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30.92亿元,增长15.7%。固定资产投入6.9亿元,11项工
业重点工程全部竣工投产。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企业改制,乡镇企业改制1744家,占93.9%,
区属工业改制24家, 占96%,共盘活闲置和不良资产近10亿元。全面加强企业管理,13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质
量认证, 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通过欧共体CE认证。积极培植骨干企业,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
值、 利税、利润分别增长12.84%、16.43%和15.74%。年底,全区私营企业达1708家,个体私营经济在国内生产
总值中占34.1%,提供的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1.77%。
对外开放向宽领域、 多层次、重质量方向发展。新办三资企业4家,增资企业8家,外资实际到位1226.98万美
元,出口创汇8342.5万美元,山川集团、罗村绒线厂等企业境外办厂开始实施。
强化税收征管, 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完成财政总收入32121万元,连续15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组织实施农村
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工作,维护了股民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稳定。
年内投资3800万元,完成鞋业批发市场和建材城扩建工程,增加营业面积5.6万平方米;设立无费市场,对8条
商业街进行了行市定位。是年集贸市场成交额104.11亿元,增长10.6%,其中服装城和建材城交易额分别为49.2亿
元和39.5亿元。 商贸流通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全区流通企业在省外建立连锁店和销售网点30多处,取得200多
个产品的全国、全省、地区性总经销、总代理权。
围绕建设现代化城市和人民生活需要,完成张博路淄川段改造、孝妇河城区段改造、文化广场拆迁等重点工程。
新建、 改造区乡道路17条48.9公里, 新建绿地25.03万平方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论证,开发复垦土地
54.67公顷,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重点治理15家水污染企业、19家建材企业和城区茶水炉。工业废水净化处理
率达90%。
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全民素质进一步提高,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区。引
进推广适用技术, 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326项,申报各类科技计划29项,专利申请29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11
处高中段学校合并为6处,撤并乡镇中、小学33处,规模办学效益提高。强化农村卫生工作,完成乡镇卫生院改貌5
处,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的淄川区医院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全面完成计划生育各项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5.88‰。
全区有线电视实现光缆传输,开通淄川人民广播电台,丰富了城乡人民生活。认真贯彻《全民健身纲要》,开展群
众性体育活动,全区20个乡镇中有18个被评为省级体育先进乡镇。

(孙学珍 张绪传)

企业改制成效显著
淄川区把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企业改革的核心,抓典型,求突破,抓重点,带整体,抓调度,促平衡。各乡
镇、各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联合、出售、拍卖、租赁、资产剥离重组等多种改
制形式,全区乡镇企业改制1744家,区属工业改制24家,区属商贸流通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通过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实现优势互补。改制后,30%以上的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的合伙企业,
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新的企业机制与原有企业物质技术相结合,生产经营状况大有改观。二是盘活大量资
产,促进企业发展。全区盘活闲置和不良资产近10亿元,企业出现新的转机,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三是增强企业发
展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改制企业的投融资、生产经营管理、开拓市场等方面积极性明显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比上年增长24.3%,成本费用利润率增加2.56个百分点。

(孙学珍 张绪传)

淄川区成为全国第二大建陶生产基地
淄川区把建筑陶瓷作为主导产业着力培植, 重点发展。全区建陶企业达100多家,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生
产线57条, 日生产釉面砖、全瓷砖30万平方米,年产量达1.1亿平方米,实现产值26亿元,成为广东佛山之后的全
国第二大建陶生产基地。
提高质量,增强竞争能力。一方面移植国外先进技术工艺,加快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创出淄川
的名牌产品和企业。 一方面组建行业协会,引导建陶企业在全国各地建立100多个办事处,形成力量强大的建陶集
团军。
抓大放小,扶优壮强。区委、区政府结合本区实际,及时调整建陶企业结构,促进建陶业发展。通过对弱小企
业实行联合、兼并、租赁、拍卖等形式,盘活资产,让骨干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形成规模优势。皇冠集团通过联
合、兼并,生产线达到9条,日产量突破4万平方米,成为江北最大的建陶生产企业。
科学管理,提高效益。各建陶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全面推行邯钢的“倒逼成本管理法”,堵塞
漏洞,提高效益。锦川建陶有限公司借鉴先进企业挂牌管理办法,使产品合格率达到99%,年上缴税金达280万元。

(孙学珍 张绪传)

做好下放企业工作
4月, 原市属10家企业下放淄川区管理。淄川区委、区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按照“打破界线,优势互补,有机
结合,共同发展”的总体思路,认真做好下放企业的工作。首先抓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派驻工作组,考核、考察企
业领导班子,对无力扭转企业困难局面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收到较好效果。二是加快改革步伐,对下放企业进行
产权改制。在原有企业改制的基础上,因企制宜,一厂一策,采取产权整体出售、出租、组建合资公司、股份制企
业等多种形式改制。三是为企业办实事,扶持企业发展。对于资不抵债的企业办理破产手续,对于产品适销对路周
转金困难的企业给予扶持,对职工生活遇到困难的企业帮助解决,对厂办学校办学困难经过协调由教育行政部门接
办,解决职工子女入学问题。一系列的工作,稳定了职工情绪,增强了企业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为
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奠定基础。

(孙学珍 张绪传)

推进“四荒”使用制度改革
年内,区委、区政府做出《关于推进“四荒”使用制度改革的决定》,探索建立山林资源的利用、管理和流转
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宣传发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指导、督促和考核。同时利用
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完善改革方案,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全区以峨庄乡、岭子镇、
磁村镇3处荒山面积大的村为试点。通过优惠政策,对资源合理搭配,解决群众对“四荒”开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通过协商、协调或以地换地、等价交换解决“插花树、插花地”问题;通过分期拍卖、适当控制拍卖规模、分期付
款、财产抵押等办法,解决资源占有不平均问题;通过明确权利和义务,解决“四荒”经营者管理监督的问题。根
据试点经验,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四荒”改革中几个问题的通知》,使改革方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三、规范改革行为,改进方式方法。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四荒”拍卖收入资金管理的通知》,规范改革
行为。 在改革方式方法上, 采用招标拍卖、招标承包、招标租赁、兴办集体或股份合作制林场等形式。年内全区
“四荒” 使用制度改革落实0.7万公顷,对推动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合理开发“四荒”资源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奠定
了基础。

(孙学珍 张绪传)

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全员养老保险
年内, 淄川区在全市率先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全员养老保险工作, 投保率、收缴率、拨付率分别达到99.7%、
99.6%和99.7%,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一、措施得力,全员保险工作顺利启动。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处通过准确测算、广泛宣传、专门会议部署,
克服重重困难, 全区机关事业单位16000余人按时按要求参加了养老保险。二、强化管理,保险任务得到落实。首
先,建立保险金缴纳的催缴、滞纳金等制度,完善措施,确保保险金按时结算,全年无差错地收缴保险费2218万元;
其次,严格把关,明确界线,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审批工作,确保国家退休政策的严肃性;再是,采取
上门催缴、召开专题会等工作方式,积极做好保险金的清欠工作,清欠率达90%。三、自我加压,努力提高管理水
平。保险部门健全财务制度,职责分明,加大保险金的管理力度,全市历次财务会审均名列前茅。加强自身建设和
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在全市率先实现保险基金微机结算和管理,为全区保险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
基础。

(孙学珍 张绪传)

架科技桥梁,促成果转化
淄川区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聘请山东
农业大学科研处处长和山东工业大学科研处处长为科技副区长,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副区长为纽带,架起科技成
果、 信息、人才的桥梁,加快企业新产品开发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4月,山东工业大学教授到淄博铸铁管厂进行
技术指导并推荐使用两种新的铸造技术,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淄川泉龙化工厂以山东工业大学为依托,开发的
P AM分子量由800万增加到1600万以上, 满足油田三次采油需要,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并建成山东最大的AM原料
生产基地, 带动PAM系列产品开发和生产。二是组织特色农业讲师团,请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实地考察和现场指导,
推广农村适用技术。三是请山东工业大学教授到企业进行技术诊断,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供新工艺、
新技术和科技信息。四是由政府领导率领重点单位、重点企业负责人到高等院校寻求高新技术项目。五是认真组织
参加有关科技成果洽谈会、科技博览会、经济技术洽谈会,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326项,并与4所大专院校建立长期
合作关系。 1998年全区申报各类科技计划29项,鉴定科技成果7项,专利申请72件,审批民营科技企业12家,技术
合同16份,建立新品种果园30多处,计200公顷,推广新品种树苗5万多株。

(孙学珍 张绪传)

调整学校布局,提高办学效益
5月27日区政府作出决定, 将淄博二十中、二十六中、十五中合并,组建新的淄博十五中;将淄博九中、十中
合并,组建新的淄博十中;将淄川三职专与一职高合并,组建新的淄川第三职业中专。形成规模均达到36个班以上
的集约办学新格局,实现“三个优化”:一是对原学校土地、校舍通过转让、拍卖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对学校
仪器、图书等教学设备进行集中,实现资源配置优化;二是通过竞争上岗分流教师,优化高中段教师队伍;三是解
决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重复问题,突出特色专业,加强骨干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优化。

(孙学珍 张绪传)

淄川鞋业批发市场、建材城扩建工程竣工开业
12月26日淄川鞋业批发市场及建材城扩建工程建成正式营业。淄川鞋帽城建于1994年,狭小的摊位制约了经营
户的发展,1998年,由淄川区人民政府、淄博市工商局、淄城镇西关一村、淄博威运交通公司采取股份制形式,共
同投资3000万元,建设鞋业批发市场。7月4日工程动工。该市场占地3.7公顷,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建有集营业、
仓储于一体的2层楼式营业房1168套,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鞋业批发市场。淄川建材城年内投资800万
元扩建半封闭市场一处, 占地3.3公顷,建平房加大棚式结构营业用房134套,新增营业面积16000平方米,使建材
城总营业面积达200万平方米,经营业户1500多户,从业人员30000余人,1998年营业额达40亿元。

(孙学珍 张绪传)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首家CE欧洲共同体认证企业
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是国家大型(二类)乡镇企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基地厂家之一。该公
司始建于1988年, 从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引进具有90年代水平的先进技术,建有13个符合国际CMP标准的净
化车间,生产一次性医用输液器、输血器、注射器、注射针、产包等。产品曾分别荣获墨西哥国际博览会金奖、巴
格达国际博览会金奖。该公司具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品80%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5月通过ISO9002质量认
证,10月21日通过CE欧洲共同体认证,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第一家通过此项认证企业,为产品占领欧洲市场开了绿
灯。

(孙学珍 张绪传)

全市首家合资兴建病房大楼竣工启用
淄川区医院与淄城镇西关二村采用股份制合资兴建的淄川区医院病房大楼,于1996年4月动工,1998年5月竣工
交付使用。 医疗单位与农民合资兴建病房大楼在全市属首家。 该楼投资2600万元, 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楼高
28.8米, 共7层,1至6层为病房区,每个病区均设高、中、低三个档次病房,共容纳300张床位,7层为手术室,可
同时进行7台手术。

(孙学珍 张绪传)

连续三次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
淄川区双拥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网络和按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制度。全区举办各种类型军地两用人才培
训班50班次,培训官兵2000人次,使驻军90%以上的战士掌握了2~3门实用技术。区委、区政府在驻军部队中选拔
表彰军事技术拔尖人才,同地方技术拔尖人才一样享受政府优待津贴。做好退伍军人和转业干部的接受安置工作,
妥善解决驻军军人家属的就业和子女上学、 入托,安置率达100%。区及各乡镇村对优抚对象全部建卡立档,实行
正规化管理。 开展多种形式的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全区共有军民共建文明对子850对,形成携手并进的良好氛
围。
淄川区各驻军单位抓拥政,促爱民,支援区重点工程建设,1997~1998年支援淄川区南水北调工程、孝妇河清
淤筑坝和环城路修建工程,出动车辆1700余台次,投入劳动日6500余个。驻军官兵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为驻地
群众义务修家电、理发、修自行车。主动承担民兵、学生和新招收职工的军训任务。
1998年,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军区授予淄川区“双拥模范城”称号。淄川区自1991年评选
双拥模范城以来,已连续三次获此殊荣。

(孙学珍 张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