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福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2&rec=216&run=13

姚福生 山东工程学院院长, 1932年4月出生于上海,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62年毕业于波兰格旦斯克工业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94年,首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任主席团成员、机
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主任。历任上海一机部汽轮机锅炉研究所党委委员,空气动力研究室主任,东方汽轮机厂副总工
程师、总工程师,机械部科技司总工程师,机械部、机械委、机电部科技司司长,机械电子工业部总工程师。
姚福生院士熟练掌握波兰文、英文、俄文、德文、捷克文和日文,主要从事汽轮机叶片、叶栅以及汽轮机的旁
路系统等工程技术工作,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动力机械和汽轮机专家。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交大的第一批学生党
员,是第一批赴东欧攻读博士的优秀毕业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就提出长叶片设计简明优化准则,获波兰科技界
高度重视。回国后,他用附面层理论研究了叶栅粘性流动,推导出精度较高的计算叶栅损失的通用公式;领导建成
了国内首台汽水比拟试验台和环形叶栅风洞试验设备;创造性地解决了计算汽轮机动叶激振力的难题;在领导研制
我国一米长叶片工作中提出了“纵切成型新方法” 和长叶片CAD设计新方法,为开创我国长叶片的研制工作做出了
较大贡献。 姚福生博士领导百余名科技人员自力更生,完全依靠自有技术开发研制的300MW新型汽轮机组,在山东
黄台电厂投运至今,曾三次获全国红旗机组称号。在旁路系统设计方面,他所提供的完整的分析方法,被授予水电
部科技二等奖。在他领导下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实物大轴承试验台,该成果获四川省科技二等奖。他提出的汽轮机通
流部分的最佳参数选择方法,比日立公司提出的方法更符合实际流动情况,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机械部技术管理岗
位上,曾提出“搞活企业的五条标志”,获得了各方重视。他用转子动力学的研究成果成功解决了电厂机组振动超
标的难题。 文章《机电产品节能潜力巨大》发表后,被7次转载,并应邀在国际节能会议上宣读,对推动机电产品
节能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他倡议的柴油机余热利用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节能效果,1996年获“八五重大科技攻关成
果奖(甲类)”,并获先进个人奖。姚福生博士主持领导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大项目——《长江三峡水轮发电
机组关键技术的基础性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年来从事的洁净煤技术研究,为我国的能源和环保发展方向提
出了新的思路。
姚福生院士1982年被聘任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会工程热物理分组成员,现仍任机械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世界工程联WFEO中国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兼任机械组组长等重要职务。同时还担任16所全国著名大学和研究
院的名誉主任委员、名誉院长、兼职教授。
1965年, 姚福生博士被授予上海市五好职工称号;1984年9月,首批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4年首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1997年9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王志民

王志民 淄博大学校长, 生于1948年8月,临淄召口乡人。1967年高中毕业,曾务农十年,1977年恢复高考制
度后,考入烟台师专;后考入山东大学学习,修完硕士学位课业。
1980年始,在淄博师专中文系任教,1987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同年10月,被选拔为淄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88年2月, 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9年主持校齐文化研究所的创建工作, 并任常务副所长主持工作。
1991年后调任淄博市教育局副局长、局长,1993年4月任淄博市政协副主席、淄博师专副校长兼淄博教育学院院长,
12月晋升教授职称。 1994年7月任淄博大学校长。1996年被国务院授予特殊津贴专家称号。1997年被山东大学聘为
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 1998年2月连任第八届市政协副主席。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兼任全国大专
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中国诗经学会理事、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省近代文学学会常
务理事、市社联副主席等职。
1994年7月,他被中共淄博市委、市政府任命为淄博大学校长后,担当起领导在山东建材学院分院、淄博师专、
职工大学、电视大学联合、合并基础上,创建淄博市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地方大学的重任。抽调了淄博师专、建材
分院、职工大学等学校的领导干部,组建了筹建淄博大学的实体领导班子,公开招聘了管理人员;完成了新校园的
选址定点工作;1995年,论证完成了《淄博大学建设总体规划》;完成了767.5亩的征地任务;1996年4月隆重举行
了新校园开工奠基仪式;1997年新校园建设初具规模。10月在新校园举行了首届新生开学典礼。1998年初国家教委
正式下文,批准成立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淄博大学实现了1994~1997年连续四年招生,向社会输送了一千余名合
格的毕业生;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其他方面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1997年市委组织的政绩考核中,
被评为优秀干部,淄博大学领导班子被定为优秀等级。
王志民教授在从事繁重的领导和行政事务工作的同时,还潜心于学术研究,先后在国内三十余家刊物共发表论
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五种,其中,主编的《齐文化概论》、《稷下学研究》、《元杂剧活动中心——东平府》、
《齐文化论稿》等论著先后七次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七次获市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淄博市人民政府两
次为其记功、表彰,《大众日报》、《人民权利报》、《淄博日报》、淄博电视台等新闻媒介曾予以专题报道。
他在工作之余主要致力于齐鲁文化特别是齐文化的理论研究, 1987年被确定为省“七五” 社科重点项目——
《齐文化研究》的项目主持人,其成果《齐文化概论》出版后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先后获得:山东省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首届精品工程奖等五个省级奖励。1990年后,他策划并参与领导主持的国家“八五”
重点图书、大型系列著作集成《齐文化丛书》,历时七年,已由齐鲁书社出版,该《丛书》共1200万字,出书45种。
他还是省内影响较大的齐文化研究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齐文化的研究、开发作出了贡献。
他多次参与主持召集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90年国际赋学”学术讨论会上,由其撰写的论文《汉赋与齐文
化》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其观点被《新华文摘》等刊物摘载。1996年12月,应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特邀,与大
陆十四位著名学者一起赴台北参加国际赋学研讨会;在会议上发表长篇论文《左思赋论》(已由台湾出版),并受
东道主的请求主持会议,在国内外学者中产生广泛影响。

刘耕云

刘耕云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山东省莱芜市人,1939年10月出生于一个革命干部家庭。
1958年11月参加工作;1961年10月入山东师范学院物理系学习,1965年8月毕业,被分配到淄博市工作;1966年5月
1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7年1月至1983年10月在淄博十一中历任教师、 教导主任、 副校长、党支部委员等职;
1983年10月至1993年4月先后任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监察局长、 党组书记;
1993年4月任中共淄博市纪委副书记、 监察局局长;1993年12月起任现职。1986年被评为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
个人,1989年被评为山东省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3年被评为淄博市为政清廉先进个人,市直机关优秀人民公仆,
1994年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工作者,1995年、1996年被授予市直机关“振兴淄博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他主持党校工作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坚持理论
联系实际的方针,在党校讲坛上坚持弘扬主旋律。认真实施省委确定的“突出中心,强化主体,舒展两翼,两个延
伸”的党校教育发展战略,并以此规划和设置班次,主体突出、主辅结合、形式多样的办学格局已初步形成。每年
培训干部都在2500人以上,全面完成了市委批准的办班计划。组织制定了《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关于建立新的教学体
制的意见》和《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关于加强学员党性教育的意见》,按照“一个中心、四个结合”的要求,规范了
教学内容。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党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和主课,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坚持自学为
主,读原著为主,专题辅导与研讨交流、社会考察相结合,学习理论与党性锻炼相结合,注重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
性,努力开阔学员的视野和思路,增强党性。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前提下,坚持“从严办学,保证质量”的原则,努
力办好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举办的函授业余教育,为淄博多培养人才。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经
省委党校业教学院的质量评估,党校干部函授业余教育工作受到好评,被评为全省干部函授业余教育十周年先进办
学单位。以抓精品工程、人才工程为重点,深化科研改革,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把科研的重点放在学习、研究邓小
平理论上,出了一批科研成果。
努力加强学校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行政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保障。经过积
极工作, 1994年,市委、市政府批准了党校新校舍建设的规划和设计方案,1995年4月10日开工建设,列为市重点
工程。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经过慎重安排,合理运作,充分发挥了资金的最大效益,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新
校舍在1998年底可望竣工并投入使用。努力改善学员和教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自筹资金新建26户职工宿
舍,对18户职工宿舍进行了翻建,对校园进行了整修、绿化,初步改变了学校面貌和教职工住房困难的状况。认真
贯彻开源节流,增收节支,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精神,加强了财务管理,严格开支审批手续,资金运营良好,加大了
水、电、房产、物资的管理力度,实现了收支平衡。近几年,党校先后被评为市财务管理先进单位、房产管理先进
单位、劳资统计先进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先进单位,区绿化先进单位、治保先进单位。
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注重领导班子建设,把思想建设和执行民主集中制
原则作为重点,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注意配合协调。一切重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决定,集思广益,发挥班
子的整体功能,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工作做好。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倡导的“讲学习,讲政治,
讲正气”的精神,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不懈地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廉洁自律。加强对中青年教师和干部的培
养力度,通过进修、培训、考察等措施,培养中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行政管理骨干,不断提高全体人员的
素质。近几年,党校被评为市直机关文明单位、“三为”先进集体,机关党总支、工会、团支部被评为市直机关先
进党总支、工会、团支部。

张宗新

张宗新 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分院院长, 1953年2月生于山东省章丘市,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副教授,中国建
材矿山技术经济研究会会员。历任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分院系办公室副主任、系党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系党总支
书记、院长助理、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院长等职。
1976年10月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原湖北建工学院)采矿工程系,被分配到山东省非金属地质大队从事技术工
作。 1978年6月调入本院任职。1982年2月在中南矿冶学院进修机械专业,1987年2月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进修学习,1991年9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校学习4个月。长期担任分院党政领导工作,从事教育研究和思想
政治工作研究,在党建工作、学生工作、教学研究、行政管理等项工作中遵循教育规律,团结带领广大师生积极开
展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在担任党政领导工作的同时,继续担任教学任务,内容涉及矿类、经济类,并指导
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治学态度认真严谨,注重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改革,结合教学实践撰写的论文《组织教学内容
的逻辑方法》、《矿产资源税的征收方法浅议》、《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指标和方法》、《缓性胀裂剂用于大理石开
采的试验与探讨》 等在不同层次的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编写了建材类高校规划教材《矿山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学》
(第五、 十章,约4万余字)、《工程流体力学指导书》(上、下)及补充讲义。作为项目负责人并承担机械部分
和技术经济部分开展的“用控制爆破方法开采大规格石材荒料”、“沂南上峪花岗石矿的开采可行性研究和施工设
计”、“平度华磊石业有限公司花岗石矿山的设计”等科研项目现已投入生产使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目前
主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被国家建材局批准为面向21世纪建材高
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他工作突出,成绩显著。1978年被评为国家建材局建设公司先进工作者,1983年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师,1991年
被评为淄博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996~1997两年被评为院级优秀党员,1997年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评为优秀党员。

张光兴

张光兴 淄博师范专科学校校长, 1950年6月出生,淄博市人,现任淄博师专校长,研究员;社会兼职有中国
高等师范院校美育研究会理事、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齐文化研究会主任、山东师范
教育学会理事、山东高等教育学会理事等,是淄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哲学与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专家
评审组成员。1972—74年于部队作家班进修;1989年于山东师大读完研究生班;最后毕业于南开大学研究生院,获
经济学硕士学位。曾长期从事党、政部门的领导工作,历任市委办公厅秘书、科长、副主任等职。1987年调任高校
工作, 先后担任过教育学院副院长、院长,淄博师专副校长等职。1995年4月主持淄博师专全面工作后,提出了一
系列治校方略:如“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总体办学思路;“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教学看作是
学校的‘生身立命之本’”的教学工作指导思想;“教学、科研并重,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实现教学科
研良性循环”的科研工作指导思想及“爱国、爱校、敬业、修身”的德育工作体系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健康发
展。
他在努力做好领导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教学与科研。先后开设了《写作》、《美学原理基础》、《修辞学》
等课程,受到师生的高度评价。他研究领域广泛,涉及文章学、修辞学、哲学、美学以及教育学、经济学诸学科,
出版专著5部,与他人合作6部。其代表性著作有:《例话修辞》(山东教育出版社),《漫谈写文章》(山东教育
出版社),《徐夜诗选注》(天津教育出版社)等;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如《试谈王渔洋神韵
说中的传统美学思想》(载《东岳论丛》),《世人鲜知的清初山左诗人——徐夜》(载《中国古典文学论丛》),
《狷傲一生赵秋谷》(载《文史知识》),《王士祯与赵执信诗学观之比较》(载《文学遗产》),《布洛的“心
理距离说”与王士祯“清远”诗论之比较》(载《齐鲁学刊》)以及《探索师专德育工作新思路》(载《光明日报》)
等,在学术界有着较大影响。
目前,他正在主持两个大的科研课题:一是省社科“九五”重点科研课题——“教育产业与教育产业化理论研
究”;二是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加强师专生整体文化素质养成教育,培养现代意识
的初中师资”。
他是国内颇有影响的文艺理论专家,又是较有名气的教育理论专家,已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韩
国学术界将其收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辞典》。

张承聚

张承聚 淄博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现年52岁,山东嘉祥县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副教授职称。1969年7月
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化学系,经部队锻炼后,1971年分配在周村区彭阳中学任教,1975年9月任教导主任,1978年9
月调周村区教研室任化学教研员、副主任;当选为市化学教育委员会委员,市化学化工学会会员,并连年评为区先
进工作者。 1984年4月任周村区教育局局长兼党委书记;集中全力抓了农村校舍改造,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农村校舍
改造任务, 受到了省政府的通令嘉奖。1986年2月调任淄博市职工大学副校长,分管教师和学生管理。起草制定一
系列规章制度,加大了管理力度,使学校很快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逐步形成了严明的学风和校风,
学校工作进一步跨上了新台阶。1989年7月调任淄博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分管中专教学管理工作。广开办学渠道,
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了全市电视中专教育鼎盛时期的到来。当时全市电视中专招生总量在全省名列
第一,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记功表彰。还开创性地确立了非学历教育在全市电大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短短两年内
先后开办了服装职业技术教育、化工工程师继续教育、工业卫生知识、会计电算化、大专专业证书、财会大专专业
证书等十几个专业的非学历教育,参训学员达10万多人次,有力地配合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受到省总工会、 省电大和市委组织部等领导部门的表彰。1993年9月任现职后,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拓宽了办学
路子,扩大了办学规模,把全市电大教育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度。他带领大家群策群力,克服困难,创立了三年完成
大中专招生9407人, 非学历教育17494人的优异成绩,各项工作均居全省地市电大前列。他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
校各项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身体力行,常抓不懈,定期研究德育工作,部署任务,交流经验和工作情况,形成了
市校、分校、工作站和教学班多元协调齐抓共管的三级工作网络。坚持从严治校,制定和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促
进了校风建设, 稳定了教学秩序, 使学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抓优化育人环境的工作,在
“硬件”建设上不断增加投入,完善了教学、生活、娱乐设施。他致力于融思想政治教育于对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
支持和生活帮助之中,倡导建立了全市电大系统的特困生补助制度,使充满爱心的教学环境在电大初步形成。
在长期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在担任周村区教研室主任期间,编写了《化学参考
教案》一书。他与曲阜师范大学合作进行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实验研究,该成果受到了周村区科技大会的表彰。
自1990年以来,一直担任全国电视中专教材编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参加了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35门学科电视中
专教材的组织领导和编写工作,独立完成了《化学》下册的编写。是山东省广播电视教育学会副理事长,淄博市化
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在全国以及省、市职大、电大和化学教育业务工作会议上,他的教学与管理方面的论
文多次参加交流并作大会宣读, 受到了众多专家、 学者的一致好评。 1993年9月被评为淄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4年11月被评为全省电大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6年9月被评为淄博市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先进个人”,1997年被
评为淄博市教育系统“廉洁勤政先进个人”。

陈明道

陈明道 淄博市职工大学校长, 1938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山东工学院,副教
授。1986年起任现职,兼任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全国工会系统职工教育协会高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
机械工程学会职工高等教育专业学会理事。
担任校长以来,职工大学得到较大发展: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主动调整专业设置,由建校时的三个专业发展
到目前机电、计算机、财会、文秘等十七个专业,已培养大专毕业生4500余名;实行开放型办学,开展多种形式的
联合办学,发挥中心城市成人高校向各区、县辐射办学的作用,学校呈现兴旺发达的好势头;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
学校生命线的观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密实施规范化教学,严格学籍管理,把好入学、教学、考试与毕业四关,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形成一支学历、年龄、能力结构
合理的教师队伍;大力开展岗位培训,连续举办厂长、经理、经济师与工商管理等岗位培训班,结业学员达5000余
人;在办学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措资金建成图书实验教学楼与教工宿舍楼,扩建机械实习工厂,新建学校实
验中心。
九十年代初,他果断决策,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1991年省教委批准试办“双招”
高职班, 1994年5月市政府批准依托淄博市职工大学创办淄博职业技术学院,1994年12月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学校为
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试点成人高校。1995年以来,学校连续四年圆满完成国家教委下达的“3+2”考试的高等职业
教育招生任务。
他及时总结与提高成人高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体会与经验, 在多种刊物与各类研讨会发表论文多篇, 其中
《论成人高等学校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文,获1996年全国总工会职工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入选获奖论文
集。
经过全校教职工多年的艰苦奋斗,该校已发展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成人高校,特别在发展高等职
业教育方面走在成人高校的前列。连年被评为淄博市“职工教育先进集体”、“科教兴市先进集体”,荣获“建设
淄博立志立功”集体一等功。1991年省政府授予“1981—1991职工教育先进单位”,1992年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
工会系统先进职工大学” , 同年,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称号,1996年全国总工会确定为
“全国工会系统示范性职工高等学校试点学校”,1997年省教委授予“全省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称号。
陈明道多次被授予“淄博市职工教育先进工作者” , 1986年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先进教师” , 1991年获
“1981—1991淄博市职工教育先进工作者”,1994年获“全国工会职工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并被入编《中国
专家人名辞典》。

蒋正和

蒋正和 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校长, 1952年4月出生,大学文化程度,高级讲师,中共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
会员,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市政协委员,市优秀校长,现
任省轻工美校校长兼书记。
蒋正和具有改革创新意识,提出“三上一提高”(即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目标。
不断完善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新征土地32.57亩,新建集电化教学、展厅、图书阅览、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楼一座,
于1997年12月竣工投入使用。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先后建立充实了六个专业教研室的实习工作室,计算机辅助设
计工作室,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实施了安居工程,于1997年下半年开始集资兴建44套
住宅楼,为吸纳和留住人才奠定了基础;合理设置专业,着力巩固发展拳头专业,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办学,增强
办学活力,狠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根据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和全省实际,在办好中专教育的
基础上,开办了业大班、职业中专班和高教自考助学的“双文凭”教育,并根据社会人才需求,适时进行专业设置
和招生计划地调整。在教学管理上,实施了“名师工程”,开展人人争名师,做名师,学名师的活动。加强教学质
量管理和建立健全监控机制,建立了教学考察考评委员会,作为评价教师业务水平、教学质量和教改研讨的常设机
构。在学生管理上,结合艺术类学校学生特点,以德育教育为切入点,以奖罚分明为手段,培养学生在学好文化知
识的同时,加强文明修身教育,以培养政治上合格、专业上过硬、社会上广受欢迎的人才为己任。
通过以上的得力措施,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学校连续三年获省一轻总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陶瓷系统先进单
位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1997年省教委、省一轻总会组织的专业水平评估中,除新上工艺绘画专业不参评外,
其中五个专业取得四个优秀,一个良好的成绩。
蒋正和发挥专家治校的优势,取得了教学管理和艺术创作双丰收。他连续三年被评为省陶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1991年至96年荣立建设淄博立志立功一等功四次,二等功两次,系市首批和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7年度被
评为市级优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书画作品多次获国际和国家大奖,作品和个人传略被编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
人录》 、《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等9种权威刊物,其书法作品1994年在中国文联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国际文学
艺术作品博览会”上被认定为书法类一级作品。是全市书法界作品第一个走向全国的书法艺术家。

牛世续

牛世续 淄博师范学校校长,1941年出生于淄川区淄城镇西关二村。山东师范学院毕业,中共党员,高级讲师。
现任淄博师范学校校长、党委委员,兼任省师范教育学会理事、市中学化学学会副会长、市化工学会会员、市中级
评委会副主任、专业组组长,省高级评委会委员、专业组组长。
他自1992年主持学校工作以来,以“勤奋、严谨、民主、开拓”为准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坚定不移的贯彻面向农村、面向小学、面向基层的办学方向,以德育工作为突破口,深化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市场
经济条件下师范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教师队伍素质,在组织管理上,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
在教学管理上,实施“名校、名师、名生、名学科”四项带动战略,开展“普通话教学系列”、“簧片器乐教学”、
“小教大专”、“中师教育现代化”、“科技教育”等教改实验,率领全校师生戮力同心,取得显著成绩。学校先
后获省级“文明单位”(连续7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少年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学生艺术博览会十佳院校”,全国“电化教育试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
“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优秀奖”等荣誉称号。1994年成为山东省首批第一所规范化师范学校,在全国中
师联检中,受到国家教委的好评,被誉为“中师明珠”。在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学校的办学经验《志高图远,
敬业求实, 争创现代化特色学校》作书面交流。1997年7月,学校应邀组成56人代表团赴京参加国家教委、中央电
视台联合举办的“中国师范百年纪念”活动,获得优秀组织奖和教学技能表演奖;1997年10月淄博师范“簧片合奏
团”与日本白百合艺术团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了“中日簧片乐器合奏友好交流音乐会”,标志着淄师教育开始走出国
门与国际教育接轨。
他工作朴实,师德高尚。先后荣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校长、廉洁勤政先进个人、优秀学校思
想政治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5年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在建设淄博立志立功竞赛活动
中荣立个人一等功。参加编写《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和省中师化学教材,《建设规范化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
培养跨世纪的小学教师》、《端正办学方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师资》等多篇论
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范洪春

范洪春 淄博矿务局技工学校校长,1954年5月出生,淄博市博山区人,大专学历,曾在淄博矿务局五二五厂、
团委、宣传部、机厂担任领导职务,1995年9月任局技校校长兼党委书记。
他到技校上任时,学校正处困难时期,矿务局抽回所有补贴,一切费用由学校自己支付。面对市场竞争激烈、
生源少、资金缺等重重困难,他与班子成员一道,带领全校教职工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使学校走出了困境,有了
较大发展。工作中注重狠抓落实。在学校内部体制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将学校各部门划分为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和
多种经营三条线,“三线”分离经营、分别核算,多种经营线自负盈亏、上交利润,教学管理线经费包干,后勤服
务线逐年减少补贴,使内部市场在学校正常运转起来;在人事制度上,实行合并机构,减人提效,制定了《教师上
岗考核方案》、《关于实行新的用人机制的意见》,增强了教职工的危机感、责任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多层次
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方式,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管理上,制定了《淄博矿务局技校全面管理实施细则》,实行
封闭式管理,保证了学校秩序稳定,工作健康发展。注重抓教学质量的提高。狠抓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努力实现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实习与生产、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三个一体化;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
质;抓学生管理,制定了适合学生特点的管理办法,开展学习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毕业合格率达100%; 连续两年在全省煤炭技校技术比武中夺冠,1997年在首届全国煤炭技校技能比赛中该校学生
获个人第二名。注重广开门路、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并以此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
进多种经营工作的发展。目前,学校已拥有电器厂、服装厂、招待所、测量仪器检测站等10个实体单位,生产多种
产品和从事多种经营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他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狠抓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党
内活动,使党建工作走上正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学生的德育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
好成绩。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矿务局技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已获得“国家级重点技校”、“省级城市
绿化先进单位”的基础上,又被省政府命名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市政府命名为“九五”期间首批市级文明
单位,被省煤管局命名为“文明单位示范点”、被矿务局评为“扭亏增盈优秀单位”。范洪春被省煤管局授予“优
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王福荣

王福荣 淄博市工业学校副校长,1940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1961年参加工作,1965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始任临淄十一中校长,现任淄博市工业学校副校长(法人代表),兼任临淄职业中专南校
校长、书记。
他从事教育工作37年,始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耕耘奉献。在职教战线上,敢于开拓,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工作,
带领全校师生团结实干,创建了淄博市工业学校。特别是近几年来,潜心研究职业教育,积极探索职教办学路子,
大胆改革学校管理机制,为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1991年被国家教委首批认定为省级重
点,1993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学校,1996年被国家教委认定为国家级重点。相继获
国家级表彰4项,省级表彰11项,市级表彰40多项,是全区职业教育的一个窗口,全市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他管理经验丰富, 以育人为目的,抓教促学,有3篇学校管理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中《抓好人的管理
是抓好学校管理的关键》一文获省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应中央教科所特邀参加了“北京国际教育与产业合作研讨会”,
进行了论文交流。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区管理规范化学校、市教学优秀学校、省先进教研集体、省青少年学雷锋先
进集体。
他坚持为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走自我完善、滚动发展的路子。学校总资产由
不足50万元, 增至2000余万元;现占地127亩,校园五区分明,建筑新颖别致,环境优雅,是省级绿化先进单位,
获全省校舍五达标总分第一名、校园环境第一名。坚持产教结合、联合办学的路子,长中短结合,高中初并举,全
方位多层次为社会培养人才,将学校办成了融高职教育、普通中专、职业中专、短期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
中心。在校生由600人发展到现在的3100余人;1990年以来,共向社会输送大专毕业生229人,中专毕业生3686人,
短期培训结业5200多人。近年来,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多次到校参观指导或讲学,办学经验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
学校是全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国家教委拟定的《全国城市职业学校典型案例剖析》供稿单位,全国黄炎培教
育思想研究课题实验单位。国家教委领导多次到校视察,并题词“后起之秀”。
他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默默奉献,勤政廉洁,赢得了师生信赖、社会好评,是临淄区拔尖人才,市十届
人大代表,先后荣获:省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省城镇校改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多项称号,多次被评为优
秀校长,被中共临淄区委授予“临淄区共产党员十大模范”称号。

苏家茂

苏家茂 淄博第四中学校长,1939年11月出生,淄川区人,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63年曲阜师范学院政
史系本科毕业,1974年调入淄博四中任教。1982年任教导处副主任,1984年任校长。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任课教师,苏家茂同志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上,潜心钻研,严谨善教,讲课融知识性、趣味
性、思想性于一体,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恢复高考制度后,多次送考,成绩显著,在全市同行中享有较高的
威望。担任校长后,致力于学校的长足发展,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求真务实,形成了“尚德志学、团结进取”的良
好校风。十多年来,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注重对青年骨干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在青
年教师中积极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其献身教育、敬业爱岗的精神,不断提高其素质,先后培养
了一大批省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
水平的提高。
他根据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大胆开拓,多方筹集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继校舍改造达标后,新建教学实
验连体大楼一座,艺术楼一座,教工宿舍楼四座,几年的校舍建筑面积超过建校40多年的建筑面积之和,为学校从
完全中学向高级中学过渡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力发展勤工俭学事业,根据学校地处淄川城区繁华地段的优势,确立
了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兼营其他项目的指导思想,自立更生,艰苦创业,逐年开发学校沿边商业用房,建起了四幢
商业楼,年收入几十万元,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供了较为雄厚稳定的资金来源。
积极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在1988年全市第一所普通中学率先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加大学校内部管理
体制改革,加强班子建设,廉洁勤政,团结务实;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
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在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大
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努力进行特色教学,学校艺术教育、学校足球队、男女篮球队都办出了特色,在
全市名列前茅。在全校形成了“人人讲规范,事事讲规范”的良好氛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991年学
校以优秀成绩通过山东省校舍改造达标验收,1993年被省市教委命名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十多年来,学校为高校
输送了3000多名新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建设者,以校风正,教学质量高在淄川享有较高的声誉。苏家茂同
志1982年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1年被表彰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996年被市教育局表彰为廉洁勤政
先进个人。

张学富

张学富 淄博七中校长,1942年生,临淄区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益都师范,先后任益都七中教师,临
淄区城关中学校长, 临淄区梧台乡联中校长, 临淄三中副书记、副校长,临淄四中书记、校长,临淄一中校长,
1990年任淄博七中副校长,1991年10月任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淄博市学雷锋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科教兴市先进
个人,市第六届党代会代表,连续四届临淄区人大代表。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4年被评为淄博市首批优
秀校长。
张学富从事教育工作38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先后在区内的几处学校工作,每到一处,学校各项工作都取
得较好成绩。他真心对待事业,真诚对待教师,真爱对待学生,他的“三真”治学方针已被《全国中小学校长治学
名言大典》采录,并在实践中实验,收到可喜成效。
1990年, 他任淄博七中校长后,带领全校师生,克服重重困难,短短一年的时间,推倒平房440多间,自筹资
金80多万元,新建了教学大楼、学生宿舍楼和教工宿舍楼,重修了400米弹性跑道和篮排球场,全方位绿化了校园。
1991年在全省校舍改造评比中,淄博七中作为淄博市第二名被评为“山东省校舍五达标成绩优秀单位”。1992年,
又被省教委命名为“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 。1993年春,山东省创建规范化学校流动现场会300余人到淄博七中
参观学习,他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张学富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狠抓校内各项管理,突出了“严、新、高、实”四个特点,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大
幅度提高,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和合格的毕业生。先后有2500人考取了高一级院校,有100多人考入全国
重点名牌大学,其中8人考入清华大学,为全市之最;学生竞赛成绩全市领先。学校先后荣获市级以上荣誉60多项。
他撰写的论文“规范化学校的规范管理”在全国刊物《中小学管理》上发表。1993年8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
员长雷洁琼来校视察,在听取了他的汇报后,欣然题词“培养英才”。
张学富十分注重学校队伍建设,培养出了一批坚强有力的跨世纪干部队伍和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关心教职工
生活,从教职工的工作和学习到每个教职工及亲属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关心备至,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
作热情。关心学生生活,千方百计改善学生食宿条件,工作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事业心强,
清正廉洁,作风朴实,强化学风、校风和作风建设,为振兴淄博七中做出了杰出贡献,深受广大师生的信赖和爱戴。

白连发

白连发 齐鲁石化公司五中校长,1943年出生,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1962年参加普通教育工作,1986年始
任中学校长。现为中学高级教师,全国高中校长委员会会员,全国普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会员。
1994年,任齐鲁石化五中校长。上任伊始,创业维艰。他同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的教育形势,拟定了致力于素
质教育,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的重大课题,开始了艰巨的探索和实践。实施全员、全程素质教育工程。全员,指全
校人员,领导干部,师生员工,无一例外;全程,指全部过程,学期学年,教育教学,一以贯之。全员全程,就是
从学校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上,全面展开;对学校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概括为“懂业务,会管理,精诚团结,
率先垂范”,领导班子及成员要正确处理权与威、谋与断、宽与严三大关系,调整领导行为,提高领导艺术;对师
资队伍的素质养成,他的培养目标是“人品好,业务强,善教导,勇进取,有建树”,尤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
育;他为学生确立了“会做人,会求知,会做事、会健体、有特长”的教育教学目标,培育具有现代意识、未来意
识的合格中学生。
充分奠基,终有建树。1995年,石化五中各个岗位、各项工作均以优异成绩、较高分值顺利通过省教委验收,
跨入省级规范化学校行列,实现了齐鲁石化公司教育史上无规范化学校的历史性突破。学校面貌为之一新,学校工
作屡获殊荣。高三毕业生高考成绩在全市中学中领先,初三毕业生中考“四率”连年在公司六所中学中夺冠。连续
多年获公司教育先进单位、德育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文体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党风廉政优胜单
位等称号;1995年被省教委命名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1996年获国家教委、国家体委推行《国家体育锻
炼标准办法》先进单位称号。他本人1995年荣获公司劳动模范称号,1996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
他在孜孜不倦的理论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实践中,撰写了不少既具本单位特色,又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教
学论文。诸如《舆论控制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校长领导行为的认识与实践》、《素质教育知与行》、《学校
面向新世纪的思考》等相继在报刊上发表或在会上交流。

王岐钰

王岐钰 中国石化十公司子弟学校校长,1941年出生,大专文化,1960年参加工作,1977年担任中国石化十公
司子弟学校副校长,并主持学校工作。1984年任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他主持学校工作期间,确立“全面加特色,合格加特长”的办学育人宗旨。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下,注重学校的特色教育,力争把具有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培养成才。加大体育、艺术、微机等“特色教育”的投入,
成绩显著。1997年,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7.1%,优秀率28%。学校的各体育代表队在省、市重大比赛中多次取
得好成绩,男、女排球队在市级比赛中一直保持前三名,并多次在省“希望杯”排球赛、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排
球赛中夺得前三名。1984年以来,共有36名体育考生被高等院校录取,其中一人考入清华大学。1989年学校被命名
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多次被评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学校的艺术教育也有了长足发展,
1995年被命名为“淄博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的微机教学也走在了淄博市同类学校的前列,现有教学用微机
98台, 管理用微机25台,小学、初中、高中都开设了微机课。有3名学生曾代表淄博市参加全国中学生微机操作比
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实施教师队伍整顿。放手起用一批有朝气、有闯劲的年轻教师,形成了一整套教师队伍建设
的科学化思路。一是培养教师的职业光荣感,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修养。二是通过“以老带新”、业务培训、
优质课评比、大练基本功等措施,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三是按教育规律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和一系列规章制
度, 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相当、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有220名教职工,其中专职教师
184名, 学历达标率为高中91%,初中97%,小学100%,有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区级的4人,省级教学能手1人,
市级的4人。 教师队伍中形成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比学赶帮的良好风气。他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面对全
体学生,既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又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开全各门课程,严格按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组织教学。经过
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合理的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学,并为师生解决一些实际
问题。全校的教风好、学风正,教学成绩逐年提高。自1988年以来高考升学率从60%逐年上升,1992年以后一直保
持在80%以上,1995年达到92%。92年高考中,淄博市统计的文、理两科39项评价指标中,该校有35项名列全市第
一。多次被评为“淄博市学校管理先进单位”。1988年至今连续荣获“淄博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称号。
学校在省、市教育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两次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先进单位”。他本人1994年被授予“淄
博市首批优秀校长”荣誉称号,1997年又被授予“山东省教师队伍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秦玉词

秦玉词 张店一中校长, 1947年1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淄博市语言与逻辑学会
理事、市古典文学研究会会员、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1965年参加教育工作,1988年4月任张店一中校长。
自任现职以来,坚持“治校从严,教学求精,团结奉献,力争上游”的办学精神。以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全
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求形成使学生健康愉快成长的学习氛围,向素质教育转化为指导思想,并躬力实践。1994年,
对学校初中、高中、中专的办学结构进行调整,与社会各界联合办学,解决办学经费和学生通过普通高考和成人高
考升入各级各类大专院校就学的问题,并注重解决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从而使学校建立了以“普教为主,综合
办学,培养人才,设计人才”的办学模式,增强了办学实力。工作中,重视师德教育,狠抓队伍建设,培养出了一
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开展以目标教学为主旋律的教学改革,优化
课堂环节,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办学实践中,积极向素质教育转化,强调面向全体,不遗弃差生,
使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才能都得到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全方位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科兴
趣小组、文学社、小记者团、美术、摄影、舞蹈、服装裁剪等几十个活动小组活跃在校园,形成了使学生愉快成长
的教育氛围, 受到家长和社会的赞许。学校先后有20多名教师在区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200余名学生在市、省
及国家组织的各类竞赛中获奖。多次被评为张店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张店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淄博市文明
单位、市民主管理达标单位、市规范化学校、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省社会实践活动先进示范学校、省青春团校先
进单位等称号。
秦玉词同志,多年来发表教育、教学及管理论文多篇,其中《“理想教育”的载体》和《对陶行知先生“教、
学、 做合一” 思想的认识和借鉴》发表于《中国教育报》。他本人多次受到区级综合表彰,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1992年被评为“张店区教育家”。

王文良

王文良 淄川区龙泉镇中心学校校长, 1953年9月出生于博山区岳庄。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73年参加
教育工作,1977年毕业于淄博师范,1983~1985年在淄博教育学院进修班学习。先后在淄博十四中、龙泉中心学校
工作。现任龙泉中心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中心学校工作面广量大,头绪繁多。他坚持抓住重点,推进全面,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全面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和、严、勤、正、实、拓”六字工作方针及《教师工作一日常规》、《教育工作条例》
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方位调动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一支思想先进、工作积极、作风过硬、态度端正、方法
灵活,懂业务、有干劲、会管理、敢创新的干部队伍,在21名中小学校长中,有19名经过校长专业培训,取得任职
资格证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素质。实施教师工作和班级工作量化管理制度。民办教师工资全镇统筹,
并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目标
化教学,把1996年定为全镇“教育教学质量年”,成效显著。该镇幼教工作是全市示范乡镇,学前教育被评为市先
进集体。中心中学、中心小学分别建成市级规范化学校,中、小学教育稳步走在全区前列。成人教育被评为山东省
农村成人教育规范化学校。推广普通话工作被评为市、区两级先进单位,中心小学、中心中学分别被省语委命名为
“校园语言示范学校”和“合格学校”称号。“手拉手”互助活动评为全市先进单位。师资队伍建设评为全市先进
集体。“老教协”工作评为全市先进集体。龙泉镇九年义务教育复评验收获得优秀,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被评
为“双基”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多次获得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共产
党员等荣誉称号。

徐炳学

徐炳学 博山七中校长, 1942年6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1963年参加教育工作,历任博山七
中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博山区少年军校校长;博山区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
他在长期繁巨而又艰辛的工作中,认真学习,潜心钻研,坚持科学管理,成功地摸索出一整套使学校管理走上
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轨道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三条渠道”为核心的高效、务实的管理运
行模式,实行岗位目标分层管理制,职责落实到人,使学校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德育工作形成了以课堂教学
为主渠道,以三尺讲台为主战场,以学校干部、班主任、各任课教师为主力军的德育网络,全方位、多渠道,分层
次实施德育教育,效果显著。他还特别重视差生转化工作,不允许有一个学生掉队,做到“五个一点和一个允许”,
即思想上、政治上多帮助一点,生活上多关怀一点,表扬奖励的条件放宽一点,学习上多指导一点,表现的机会多
给一点;允许他们出现反复,要多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他在全市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
他多年来一直坚持创办“规范+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的办学思路。首先培养一支素质高、
业务精的教师队伍,目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6.5%,多人次被评为市、区教学能手。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每年
毕业生毕业合格率稳居全区第一,升入重点中学的人数在全区遥遥领先,各科各类竞赛成绩均居全区前列。学校是
淄博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博山区“全国体育先进县”立功单位,连续九年蝉联区运会初中组团体冠军,在市区运
动会上获95个单项第一,学校多次举办“我的一技之长表演”,学生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编织、烹饪各显其
能。1993年,成立博山区少年军校,组织军事夏令营,国防知识讲座,进行军事训练,使学校国防教育纳入了规范
化发展之路。扎实有效的素质教育受到了到校视察工作的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和省教委有关领导的好评。
他勤于笔耕,撰写二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淄博日报》、《淄博师专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他的辛勤工作和
显著业绩得到了人们的称赞和社会的公认。先后荣获“博山区职工劳动模范”、“博山区学习焦裕禄的好干部”、
“博山区廉洁勤政的好干部”、“博山区关心国防建设十佳人物”、“淄博市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振兴
淄博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十余项荣誉称号,学校也先后荣获“山东省初中教学先进单位”、“淄博市规范化学校”、
“山东省三防教育先进单位”、“淄博市电化教育先进集体”、“淄博市教职工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文
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朱于敬

朱于敬 临淄区实验中学校长,1954年生于临淄区齐陵镇,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74年参加
工作,先后在齐家终村学校、临淄区实验小学、区实验中学担任校长兼支部书记。
他治学严谨、锐意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形成了“精讲多练、训练思维、读写结合,一课一得”的语文教学
特点和“培养能力经常化、新授知识动态化、课堂练习层次化”的数学教学模式。1983年被吸收为市小学语文学会
会员、 市写作协会会员。任教期间,举行区级公开课12次,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篇,1983~1987年连续被评为区先
进教育工作者,1987年被评为淄博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荣获“园丁奖”,1989年被
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94年被授予山东省特级教
师称号。荣立“建设淄博立志立功”竞赛活动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他治校有方,先后带起了三个学校。担任齐家终村学校校长期间,带领师生艰苦奋斗,不仅使学校面貌变了大
样,而且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省、市电台、电视台对学校成绩作了专题报道。
1989年4月, 他以一名普通民办教师的身份参加了区实验小学的校长竞选,以95%的赞成票走上了区实验小学
的领导岗位。他积极筹措资金,进行校舍改造,先后建起了科技实验楼、教学办公楼、体育馆、职工之家,以全省
小学部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省校改验收团的验收。1992年,学校连续获省文明单位、省规范化学校、省优秀实
验学校等荣誉称号;率先在学校实行了以“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全校
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公平竞争机制、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动力机制,指挥畅通、层层负责、职责到人、全员参与
的管理机制和决策、执行、检查、评估、奖惩环环紧扣的运行机制。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在视察了实验小学后,对
他们的管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994年7月,他奉调走进了还在建设中的临淄区实验中学,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带领师生以“第一代创业者”
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短短三年的时间,就把学校建成了一所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
内部管理规范、师资队伍一流的颇具影响的学校,多次接待来自省内外及美国、日本的参观者。办学中坚持走素质
教育之路,逐渐形成了“两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创建规范加特色名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加特长
学生)、“四高”(高标准的设施、高起点的管理、高立意的办学、高质量的教育)和“三特色”(艺术教育特色、
英语教育特色、计算机教育特色)的办学思路,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健身”的培养目标,
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创造型人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区之首,特长教育蓬勃发
展。 建校三年,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学生获奖达870余人次,近百人在国家级大赛中获奖。学校成为中央教科所外语
教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外语特色学校理事会理事学校,并与美国伊利市西湖中学结为姊妹学校。

朱建华

朱建华 临淄区第三中学校长, 195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临淄三中校
长兼党支部副书记、中共临淄区第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临淄区教委党委委员。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临淄八中、
临淄九中、临淄四中、临淄三中任教。
朱建华治学严谨,坚持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和
管理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近几年把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引入学校管理,把学校看作一个有机的动态系统,既把
这个系统放到社会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去研究,又把这个系统内部分为诸如学生德育工作,教职工管理、教学工作,
总务工作等若干子系统,利用系统理论,把握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确定好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
同时协调好学校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既发挥各子系统的最佳功能,又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以达到学校整个系
统的最佳效益。自应用系统论的思想进行管理以来,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步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他具有实干和开拓精神,注重联系群众,坚持民主办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积极作用,利用大家的力量办好学
校,使临淄三中不仅有一个坚强、团结、务实、创新的领导集体,还有一支团结实干、充满活力、整体素质优良的
教职工队伍。从而使学校的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
市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和谐教学试点先进单位、淄博市学校管理先进单位、淄博市教学
质量优秀单位、临淄区“十佳”文明单位、临淄区管理窗口学校等荣誉称号。朱建华也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
淄博市首批优秀校长、“建设淄博立志立功”一等功、淄博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临淄区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