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2&rec=201&run=13

综述
1997年底, 沂源县辖7镇9乡,3个居民委员会,630个村民委员会,982个自然村。总面积0.16万平方公里。耕
地面积3.063万公顷, 人均耕地0.056公顷。总人口54.99万,比上年末增加0.25万人,增长0.46%;其中农业人口
47.06万,非农业人口7.94万。人口出生率12.64‰,自然增长率6.83‰。
1997年, 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7亿
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21.78%、30.43%。全
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亿元, 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增长95.7%;实现外贸出口创汇总额880
万美元, 增长8.34%;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986万元, 地方财政支出12169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0.27%、
10.8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3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0元、225元。
199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4%;农业增加值3.3亿元。全年粮食总产119426吨,比上年减
少33574吨, 蔬菜总产98750吨,水果总产88654吨。猪肉总产25600吨,牛羊肉总产3150吨,牛羊奶总产585吨,禽
蛋总产1500吨,禽肉总产2460吨,水产品总产2543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40吨、500吨、459吨、397吨、-140吨、
343吨。种植业生产重点逐渐向经济作物和经济园林生产转移。1997年粮田面积为29.7万亩,比上年减少2.33万亩;
经济作物及果园面积36.7万亩,比上年增加2.7万亩。经济作物收入6905万元,经济园林收入12654万元,分别比上
年增加15%、 67.74%。畜牧业生产出现非农户和农户规模生产,1997年全县非农户、农户畜牧业规模生产分别达
到13家、43户,共养牛241头、猪3339头、羊456只,禽38499只。规模养殖的非农户、农户年收入分别达到75万元、
3万元。非农产业发展较快,全县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及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1997年农村非农产业总产值达到17.6亿元,增长25.85%。
全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9.1亿元, 其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20.4亿元,重工业完成总产值8.7亿元。全县工业
实现利税1.5亿元。 截至1997年,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净值达到8.93亿元。年内,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总
投入16.01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100个,比去年减少15.3%,完成工业总产值2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5%。
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93个,职工年平均人数2.73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0.05亿元,工业增加值4.9亿元,工业销
售值18.57亿元。其中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15个,职工年平均人数1.2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8.56亿元,工业增加
值1.9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89亿元;独立核算集体企业62个,职工年平均人数0.73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4.96亿
元, 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77亿元。截至1997年底,全县独立核算“三资企业”6个,职工年平均
人数0.1万人, 是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935万元,工业增加值181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544万元。围绕培植支柱产业
和主导产品,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1997年全县实施技改项目新上项目113项,完成105项,年初确定的4项重点工程
进展顺利, 其中淄博绿兰莎啤酒饮料有限公司5万吨啤酒合资扩产项目竣工投产。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突出抓了
企业兼并,组建企业集团和股份制规范化工作。以县化肥厂为核心企业,组建山东瑞丰化工集团。光力士公司和山
东药玻公司股票在淄博证券交易市场上柜交易。沂源蓝天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与日照新型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跨地
区经济联合。企业管理得到加强,重点抓成本核算,“双增双节”和清产核资。1997年,在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
上涨情况下, 管理费用比上年同期增长6.8%,财务费用下降14.3%。大中型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山东药用玻
璃股份有限公司年内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9549元/人,走在全市前列。
1997年,全县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利用外资形势良好。外贸市场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制成品占出口额比重上升。 年内,全县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到36家,出口产品13大类,120多个品种,产品出口
到15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完成外贸收购总值3亿元,创汇880万美元。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合资企业由量的扩
张向质的提高转移。年内新兴办三资企业1家,投资25万美元。淄博绿兰莎啤酒饮料有限公司到位资金200万美元。
1997年,全县科、教、文、卫、体育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事业全年列入省、市级火炬计划、攻关计划
7项,申报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1项,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10余个,涌现出21个科技示范村,160
个科技示范户, 有4家企业被省、市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9%,被
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全县各类规范化学校达到69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有
了新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形式多样,竞技体育取得较大成绩,培养输送的沂源籍运动员夏丰远、张明霞在1997年
全国八运会上分获男子中长跑项目2块金牌和女子赛艇项目1块金牌。城区开通加密电视,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
到85%以上。

(袁艳玲)

奋战一年实现脱贫
1997年,全县奋战一年实现脱贫总体目标。整个扶贫工作,首先从强化领导入手,实行包点扶贫责任制,全县
39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 75个县直单位、116名干部分工负责包特困村,每村有2~3名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全年
市、县包村单位和经济强村向特困村帮扶钱物计360万元,建扶贫项目217个。同时,加强特困村领导班子建设。对
58个特困村班子建档立卡,由县委组织部和党建办公室实行档案管理,逐村提出村级班子建设年度目标,对村干部
实行工效挂钩;充实调整14个涣散软弱不能胜任扶贫攻坚任务的村级班子,举办特困村书记、主任短训班;树立10
个脱贫致富典型村。其次,建立科技扶贫责任制。年内,全县选拔50余名农、林、牧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科技扶
贫讲师团,分期分批对全县58个特困村干部群众进行培训。共举办培训班386期,发放科技资料2.5万份,培训3.27
万人次。同时,在县职业中专开办中专班,为每个特困村培养1名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在抓科技扶贫责任制的同时,
狠抓脱贫致富收效快的烤烟、佛手瓜、肉食兔三个项目,总收入966万元,特困村人均增收452元。第三,狠抓巩固
脱贫和长远致富的项目。主要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建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将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少数
特困村搬迁等。 全年完成基本建设项目145个,比省下达建设计划多完成92个,将三岔乡大崮村和大张庄乡红崮顶
村73户230口人,分散搬迁安置到5个乡镇41个村。
全县一年扶贫攻坚取得很多成功经验。其中库区村客土垫地,对口帮扶,山顶村、特困村搬迁,特困村发展三
大短线项目等典型经验, 得到省、市的肯定。至年底,全县58个特困村当年人均增收698元,达到1238元,解决温
饱问题; 21599口贫困人口,85%脱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32元,比上年增加225元。3项主要指标完成或
超额完成省定目标,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袁艳玲)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
1997年,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个体工商业户达到15600户,注册资金6171万元,从业人员30256人;私
营企业283户, 注册资金总额7000万元,从业人员4245人。私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38家,注册资金过百万元的
私营企业5户。 整个发展趋势出现以下特点:一是个体经济发展较快,私营经济稳中有升。年内新发展个体工商业
户3000户、私营企业30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6%和31%,完成投资额3000万元,增长27%。二是经济效益较好。
1997年, 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6408万元,销售总额26805万元;纳税额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12.9%。三是经营领
域拓宽,第三产业比重大。全县个体私营企业中,从事工业生产、商业经营的分别为1201和9629户。从事餐饮服务、
交通运输、 农牧渔业的分别为1444户、396户和3016户。第三产业占业户的76%以上。四是个体私营业村、户专业
特色和带动作用明显。 全县涌现专业村50多个,专业户1.5万余户。种植业户张洪礼带出张家坡乡林前葡萄种植专
业村。 养狐专业户马光吉带出县内外200多户养殖户。五是个体、私营业户精神文明程度较高。广大个体、私营业
者,致富不忘国家,在及时缴纳税费的同时,积极参与扶贫、救灾、支教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年底,个体私
营业者累计向社会捐资250万元。

(袁艳玲)

中德合作粮援项目工程成效显著
沂源县继1990年完成粮援项目一期工程后,又于1993年上马二期工程。项目开始后,县财政每年增列工程配套
资金10万元, 市财政配套20万元。县投入电力配套资金100万元,实现项目村村村通电。截至1997年底,完成各类
工程项目12079项, 其中打大口井71眼,深井43眼,建机房166间,蓄水池132个,水窖3467个。安装户用自来水龙
头131183个,修建谷坊224座,建桥涵29座,种植水保林2961.1公顷,经济林2088.3公顷,整修水平梯田1397公顷,
修建乡村路、 环山路209.5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13公里。共完成项目投资4529.7万元,其中德国援助资金2135.59
万元(人民币),国内配套资金2393万元。二期工程计划至1999年完工。

(袁艳玲)

佛手瓜生产跻身全国较大生产基地行列
佛手瓜生产是全县脱贫致富重点项目。1997年,全县栽植65万株,折合面积3.5万亩,总产量60000吨,实现产
值1亿元,人均增收200元。早熟佛手瓜品种获市星火项目二等奖。涌现出一批佛手瓜专业村,南麻镇陡起峪村,交
通闭塞、 经济落后,通过发展佛手瓜生产走上富裕路。年内,全村栽植1.5万株,总产150万公斤,实现产值150万
元,人均收入2100元。村民徐光成利用荒山荒坡和大棚间作栽植早熟佛手瓜140株,产量2.6万公斤,产值5.2万元,
成为全县闻名的佛手瓜专业户。
1997年,沂源县佛手瓜生产跻身全国较大生产基地行列,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国家级“无偿广告扶贫”项目,中
央电视台2—8套节目分别进行长达3个月的广告宣传,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年底,共销售4500吨,
销售收入990万元。

(袁艳玲)

完成田庄水库北干渠配套工程
1997年汛期前,田庄水库至石桥乡石龙渡槽总长31.2公里的干渠清淤维修加固、配套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该工
程是全县较大的水利建设项目之一, 县乡共投资604.1万元,投工13.6万个,投入机械设备3000多台套。工程完成
后,扩大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7.1万亩。

(袁艳玲)

蓝天集团跨地区合资经营
沂源蓝天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与日照新型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合资, 成立“日照新型建材集团有限公司”,12月1
日,签订“合资协议书”。两家集团跨地区合作经营,充分利用各自的市场及原材料优势,为企业扩大规模、开拓
市场、增长后劲走出了新路。合资公司主导产品水泥系列产品,年产熟料24万吨,粉磨水泥30万吨,主销日照及周
边地市。

(袁艳玲)

鲁阳公司三项新产品分别填补省内、国内空白
淄博鲁阳节能材料有限公司坚持“依靠科技求发展,立足市场求效益”的发展方针,与40多家科研院所的专家
学者建立紧密联系,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996年开发的含锆纤维产品填补国内空白。1997年开发的超轻质防潮陶
纤干发树脂和彩钢压型板两项产品,分别填补国内、省内空白。技术国内领先,产品远销德国、约旦、韩国、香港
等国家和地区。鲁阳公司走出靠科技求发展的新路子。1997年实现产值10844万元,利税1040万元。

(袁艳玲)

建立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1995年,县政府将县职业高中、电大分校、教师进修学校、职工中专四校合并,按国家重点职业学校标准,建
立沂源县职教中心学校。学校规划占地116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2400万元。至1997年底,已完成三期工
程,并举行校牌和碑亭揭牌(碑)仪式。碑亭“沂源驻军两用人才培训基地”,由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所题。学
校现有教职工296人, 在校全日制班40个,在校生1920人。开设机电、微机、化工、服装、师资、文干、汽修、经
警、市场营销等24个专业。在校业余函授班40个,在册学员1680名,年短训学员2800人以上。校图书室藏书3万册。
校办企业雅士达企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560万元,年创利50万元。

(袁艳玲)

《南麻村志》出版发行
年内,全县首部由行政村自发组织编写的村志《南麻村志》出版发行。该书从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
诸方面,记述了沂源县城驻地南麻一、二、三村的发展历史。该书出版后,县政府召开发行会,社会反映良好。

(袁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