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2&rec=197&run=13

综述
1997年底, 临淄区辖16处乡(镇)、3处街道办事处、49个居民委员会、424个村民委员会、412个自然村。总
面积6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426公顷,人均耕地0.06公顷。总人口572780,比上年末增加6382人,增长1.13%;
其中农业人口363591,非农业人口209219。人口出生率12.27‰,自然增长率6.73‰。
1997年, 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1.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
11.07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9.01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1.29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4.7%、0.7%、
12.9%。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亿元,增长14.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亿元,增长20.51%;实
现外贸出口总额0.4亿美元, 增长12.5%。 完成财政总收入28938万元, 财政总支出2076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23.33%、26.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7元、260元。
1997年, 全区农业总产值8.35亿元, 农业增加值11.07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5.2%、4.7%。全年粮食总产
29.55万吨, 棉花总产41吨, 蔬菜总产97.81万吨, 水果总产4345吨, 分别比上年增长-12.29%、-53.93%、
14.80%、 -37.63%。 猪肉总产10531吨,牛羊肉总产2153吨,牛羊奶总产3015吨,禽蛋总产29049吨,禽肉总产
3461吨, 水产品总产711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69%、-31.19%、-18.84%、7.53%、-8.68%、0.85%。积
极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粮经比例逐步调整为5.5:4.5。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效益
有较大提高,1997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蔬菜大棚发展到14.6万个,瓜菜总收入11.5亿元。林果、畜牧业稳
步发展,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多种形式加大农业投入,农田水利、造林绿化、农机等农业基础设施大大改善。黄
淮海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 顺利完成三期工程2万亩,四期工程进展良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较大突破,节水
灌溉发展迅速, 农田“三灌”面积累计完成15.2万亩;全区山林面积达到9万亩,南部荒山基本绿化,北部农田基
本实现林网化,高标准林网化面积达37万亩;开展“农机发展年”活动,全区农机总动力达31万千瓦,农业生产的
耕、播、收、脱等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逐步形成。实现小麦、
玉米统一供种。
1997年, 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6.76亿元, 实现利税5.57亿元。 截至1997年底,全区工业固定资产净值达到
27.94亿元, 其中1997年新增固定资产5.47亿元。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145个,比上年增长-11.04%,完成工
业总产值365955万元, 比上年增长10.36%。全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36个,职工年平均人数8.2万人,完成工业总
产值364325万元, 工业增加值110615万元,工业销售产值365158万元。其中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5个,职工年平
均人数309人,完成工业总产值4041万元,工业增加值57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121万元;独立核算集体企业105个,
职工年平均人数70350人, 完成工业总产值253712万元, 工业增加值7381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66939万元。截至
1997年底, 全区独立核算“三资”企业13个,职工年平均人数5577人,199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4688万元,工业增
加值1692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2153万元。行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化工行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化工、建材、
塑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行业得到有效改造,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新兴行业已经起步。实施“三强带动”战略和
“龙头工程”计划,强乡镇、强村和强企业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顺酐、医用胶囊等重
点项目建成投产。开展“质量管理效益年”、“学邯钢增效益”、“专项管理工作达标”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企业
管理得到加强。运用先进管理手段进行质量管理取得突破,4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
1997年,全区乡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2638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利润总额完成18206万元,增长22.09
%,利税完成33003万元,增长13.49%,完成工业增加值96211万元,增长34.21%。
1997年, 全区个体经济进一步发展。截至年底,全区个体工商户达1.42万户,私营企业858家,全区个体私营
从业人员达5.8万人, 占全区总人口的10.7%。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从业范围由单一的流通领域向一、二、三产业
的各个领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推进农民奔小康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私营企业的规模逐渐呈现上档次、
上水平的新趋势, 山东省元宏实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500强私营企业之一。私营科技企业迅速崛起,全区私营科
技机构发展到32家。
1997年,全区商业流通业健康发展。商贸流通市场繁荣活跃,集贸市场成交额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34.1%,
市场物价稳中有降。积极组织粮、棉、油等重要商品的收购、调拨,并及时组织适销商品和名、优、新、特商品上
市,丰富市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流通网络进一步发展,多种流通经济成分,尤其是个体私营商业迅速发展,极
大方便群众。 全区个体、私营商业发展到5605户,从业人员达21894人。财贸流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结束,
24个企业的179个部位实行抽本租赁经营,抽回资金1024万元;实行整体出售和租赁形式的企业各1家,实行承包目
标责任制的企业2家;16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或其准备工作。
1997年, 全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全区实现出口商品供货值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自营出口创汇
2164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139%,全区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已达7家,出口产品已达8大类40多个品种。招商引
资成效显著, 审批利用外资项目7个,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已达3700余万
元,水、电、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1997年, 全区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全区有16家区级以上金融机构,下属分支机构186家,现有从业人员1350
人。 年末,全区各项存款82亿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53亿元,全区贷款余额为54亿元,保费收入10280万元,赔款
支出4177万元。有95家以上的机构实现计算机化,对外业务量98%通过微机办理,并在商业区设立自动柜员机10余
台,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
1997年,全区科、教、文、卫、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5项,申报各类科技计划65
项,其中省级以上18项。农业新技术成果覆盖率达95%以上,工业实施科技兴工计划30项,完成技改投入3.3亿元。
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区中学、中心小学基本实现楼房化,学校语音室达37个、1885座,微机室
56个、配机1264台。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卓有成效,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物保护和齐文化研
究、开发迈出新步伐。实行农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推行新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按区人均0.5元、乡镇人均1元
落实启动资金,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5%以上。群众体育广泛深入,竞技体育有新的突破。投资500万元建成区
综合体育训练馆。
1997年,全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二五”普法全面完成,“三五”普法顺利实施。健全治
安网络,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称号。认真处理人民来信来访,维护社会
稳定。

(孙小宁)

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1997年,临淄区稳妥地推进乡镇办以上企业改革。一是探索并利用股份合作、出售、租赁、转让、兼并等多种
形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年内有35家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规范,其中14家股份有限公司被省政府重新确
认,已有5家公司上柜交易。资产重组力度加大,全区被兼并企业达23家,破产4家,出售或拍卖58家,实行租赁和
承包经营的41家,市级以上企业集团发展到32家。财贸流通企业及在部分乡镇企业已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任务。
二是新的企业运行机制得以进一步确立。在企业内部初步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制衡的领导运行机制,
探索企业经营决策机制、劳动人事制度、企业分配制度。三是初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资本运营新体制。实行
政企分开,成立区公有资产经营公司,授权其以股东的身份参与控股和参股企业的管理,并负责对企业改制中公有
股的转让收入进行管理。通过公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资本经营,公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取得显著成绩。

(路晓伟)

城乡建设和管理迈上新台阶
1997年,临淄城市建设和管理再上新台阶。一是城市规划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40多项,
全区城市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5%,居全市首位。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承载能力增强。建成区面积扩大
到2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增加到20余万,中等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东过境、北过境、北齐路等重点道路建成环通,
更新改造城区道路, 形成“内成网、外成环”的城区道路体系。区乡地方沥青公路总里程达760公里。新增集中供
热面积36万平方米。建成人民广场、圃田园等各类城区游园、绿地7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86%,列全市第一。
全区程控电话安装总量达8.2万门, 连续四年获全省“邮电十强县”称号。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国“农村电气化县”
达标验收。环卫设施建设有突破性进展。三是建立和完善以街道办事处为主体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四是村镇建设步入新发展时期,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朱台、梧台、皇城等7个重点小城镇建设形成规模,完成10
个小康住宅试点村规划。全区农村基本实现“道路柏油化、供水社会化、电讯程控化”。五是城区旧城、旧村改造
全面实施,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王志刚)

第三期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国家验收
临淄区投入近1600万元完成第三期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任务。整修高标准生产路27条、76.9公里,新建桥涵52
座, 植树7.2万株,整修标准机房120个,新打机井54眼,新上粮田喷灌2万多亩,建起3万头规模的养猪场和500亩
的果园。年内顺利通过省和国家级验收。

(路义学)

被授予“中国西红柿之多”称号
1997年底,全区西红柿种植发展到12万亩,占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的50%,户均种植1亩,年产量超过6亿公斤,
平均亩产达5000公斤, 最高亩产1.2万公斤,总收入7亿元。临淄西红柿品质优良,平均单果重150克以上,最大单
果重达1.7公斤,且果形均匀,着色良好而有光泽,含水量高达94%,含糖量4.5%左右,口感极好,营养丰富。临
淄西红柿作为优质的商品蔬菜, 每年外销量5亿公斤以上,销往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近60个大中城市,同时远销
日本、 韩国、俄罗斯。1997年9月,临淄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宣传活动组委会、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联
合授予“中国西红柿之乡”称号,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个区(县)。

(朱春光)

区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网建成投用
该网投资近2000万元, 采用世界先进的1550nm光传输技术和星树结合型拓朴结构,共架设光缆杆路270公里,
敷设光缆335公里, 折合3198芯公里,以122个光节点覆盖全区。该网不仅能传输59套模拟电视节目,同时传输550
—750MHz的数字信号、传输20套以上调频立体声广播节目、电话、计算机联网及其他功能。元月开通,至年底,有
103个节点投入使用,电视用户已近3万户。

(刘业兴)

世界首块晶闸管移相调控模块研制成功
临淄区银河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经过5年攻关,研制成功300安/1200伏“集成块移相调控晶闸管模块”,填
补国际空白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该模块体积为11.6×7.2×3.9厘米,有三相全控整流和三相交流调压两种类型,
可靠性、 稳定性、耐火性良好,体积小、质量轻、功能完善。解决500伏以下三相电力控制的各种难题,取代巨大
的整流柜,方便生产和技术应用。

(齐兴荣)

内部行政区划调整
年内,撤销辛店镇,在原辛店镇和永流乡、孙娄镇部分辖区成立辛店、闻韶、雪宫三个街道办事处;永流乡、
孙娄镇划出部分村后,仍为永流乡、孙娄镇;撤销南仇镇、王寨乡,两乡镇原辖区合并设立南王镇。

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称号
临淄区民政工作连续6年保持全市第一, 1997年被评为全市唯一的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一是社会保障制度逐
步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入正常运转,1997年为726户、1936名农村困难群众发放保障金37.69万元,
为141户、320名城镇困难居民发放保障金16.25万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稳步发展,全年收取保费505万元,积
累保险基金2700万元。福利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1亿元,利税1506万元。二是基层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进一
步加强。全区90%的村健全村民代表议事制度,85%的村建起村民档案和村民自治章程。三是依法行政、为民服务。
最低生活保障、优抚安置、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等十二项工作的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标准、时限要求、经办
人员及电话号码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李新堂)

区行政办公大楼和人民广场建成
投资9200万元、建筑面积20600平方米的行政办公大楼,于1996年3月28日动工兴建,1997年11月建成。人民广
场占地10万平方米,以优质进口冷季型草皮为主,置有先进的自动喷灌、灯光、音乐喷泉等设备,广场中心为大理
石硬化地面,环状布局,高底错落有致,极具开敞式欧美风格。1997年5月动工,投资1700多万元,仅用4个月即建
成。

(王志刚)

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开馆
该博物馆在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文物陈列馆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改造投资280余万元。
该馆达到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统一。 其内部装修为汉代风格,内分二层五个展厅,通过300多件珍贵文物和大量
的文献资料、模型、沙盘、雕塑、照片、图表、录像等,展示齐文化的重要地位,成为艺术欣赏、知识普及、信息
传播、学术研讨、文化娱乐、旅游观光的好场所。

(刘玉德)

区人民医院门诊楼和妇幼保健院门诊病房楼建成开诊
临淄区医院门诊楼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 总投资2000万元,内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备中央空调。区妇
幼保健院是在原区妇幼保健站基础上搬迁组建的新单位,其门诊病房楼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外加单身宿舍、中央
空调、锅炉等配套工程,总投资1500余万元。两项工程的建成投用,使临淄区医疗卫生设施上了一个大台阶。

(李宝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