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1&rec=36&run=13

综述
1996年,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完成5.8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7.7%、14.6%;工农业总产值36.1亿元,比
上年增长2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2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亿元,增长11.6%;完成
财政收入1.17亿元, 增长32.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25(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1507元,比上年
增加322元。
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全面增长。农业总产值达到10.1亿元,增长9%;粮食总产1.53亿公斤,增长1.6%;花生
总产1445万公斤,增长16.8%;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11万亩,总收入达4.1亿元,增长10.5%;肉蛋总产达到456万
吨, 畜牧养殖业收入增长12.5%;庭院经济收入达到2亿元,增长11%。全年完成94处水利工程、23座小(二)型
水库的除险加固, 改善和增加灌溉面积1.5万亩;开发治理砂石山、青石山面积0.7万亩;植树造林8.3万亩,治理
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
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改革突出抓了企业兼并、破产、组建企业集团和股份制规范化
工作。县塑料厂兼并3家塑料厂;对药玻公司、光力士公司和鲁阳3家股份制企业进行了规范;对县地毯厂、金星金
矿等7家企业依法实施破产。 工业实现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完成工业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
县属工业达到14.4亿元,增长25%;乡镇工业达到11.7亿元,增长35%。实现利税2.04亿元,增长36.9%,全县共
实施新建、技改重点工业项目16项,完成投资1.8亿元,为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深入开展“公路建设管理年”活动。铺开省道、县道新建、改建、硬化工程
10条103公里, 乡村道路建设工程110公里。完成泰薛路、草齐路、沂蒙路沟泉至大张庄、南崔路南麻至燕崖等6条
路段41.3公里的路面硬化工程; 基本完成南崔路燕崖至梅家坡、九东路北店子至东安等5条路段52公里的路基改建
工程; 按扩城规划,新建了南麻至悦庄路段;实现了9个乡镇通柏油路。邮电通讯建设进一步加快。完成市话扩容
2856门, 建成市话万门程控局;架设光缆传输线路98公里;新建和改建了7个乡镇的程控电话,全县16个乡镇全部
实现了电话程控化, 全县行政村通话率达到55%。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完成鲁山路东段快车道等4
条路段的路面硬化工程和胜利山公园一期工程;铺设了鲁山路、工业路供水管道,建成供水自动化控制系统;沂源
商厦和沂蒙商城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外向型经济有新进展。制定完善了对外开放优惠政策和加强三资企业管理办法,组团参加了一系列大型经贸活
动, 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全县新批三资企业4家,累计兴办三资企业35家,合同利用外资2804.1万美元;出口
企业发展到30多家,出口产品13个大类120多个品种,完成外贸出口商品收购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672期,对5万名农民进行实用技术
培训,推广立体种植、食用菌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20项,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提高到49%。全年输送大中
专生1331名,综合名次居全市第一位。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1‰,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计划生育“三为主”
先进县称号。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深入开展学习朱彦夫活动,并将“朱彦夫——当代保尔”这一重大典型
有计划、按步骤地推向全市、全省、全国。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家庭等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
活动。认真开展了以“拆庙清神”为重点的破除封建迷信活动。拆除大小神庙150多座,各类神像、神台1600多个,
取缔各类迷信活动摊点40多处。铺开“三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和集体整治行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成沼气“万池县”
1996年,县政府把沼气池建设列为生态农业试点县重要工程,决定建成“万池县”。为此,制订下发了《关于
沼气“万池县” 建设的意见》,县财政预算投入专项资金近百万元,用于扶持农户(每个沼气池补贴100元)。全
年举办沼气技术培训班60余期,受训人数达12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万份,并在县电视台举办了建池技术专题讲
座。同时采取效益引导、示范带动、科学施工、检查督促等措施,加速了沼气池建设。至年底,全县新建“三联通”
式沼气池5507个, 累计建池9065个,基本实现“万池县”目标,并建成“千池乡”2个,“百池村”26个。新建沼
气池合格率高达98.6%。“万池县”建设,使全县初步形成具有沂源特色的两种生态农业新模式:一是庭院饲养与
沼气相联合的食物链生态循环模式,二是农牧生产与沼气相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
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建成国家级无公害苹果基地
1995年开始,全县果品生产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果品为目标,面向市场,加快优质绿色无公害果品技术研
究与生产开发。与省果树研究所联合成立了“黄河高档果品开发公司”,并规划建设了高档果品开发区;与省农科
院、植保所合作,进行了国家科委“优质无公害苹果植保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试验项目。至1996年,以中庄乡为中
心建成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2.1万亩, 并带动全县20余万亩,采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以及和低残留农药相配套的
无公害植保措施,进行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加强果树栽培管理,生产出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的优质果品。1996
年, 改造中低产果园12万亩,人工授粉7万亩,完成苹果套袋1538万个,葡萄套袋20万个,工艺果30万个,引进美
国杜邦公司与中国农科院研制生产的高效、 低残留、无公害新农药大生M—45中生菌素,取得明显效果。全年果品
总产2亿公斤, 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苹果总产1.3亿公斤,优质果品率75%以上。产出套袋苹果350万公斤,销
售到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100万公斤,净增经济效益300.6万元,打破了沂源苹果从未出口的状况。在第二
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一金一银” ,在′96山东优质果品鉴评会上,沂源选送的8个苹果样品,荣膺“三金二银
三铜”,获奖率居全省之首。8月,国家科委验收确认沂源县中庄乡为“无公害苹果基地”。

(袁艳玲)

二轻工业再创佳绩
年内, 县二轻工业完成产值4.16亿元,同比增长29.67%,实现利税3152.68万元,同比增长59.65%。产值、
利税、出口创汇在全市区县二轻工业中继续名列首位。
出口创汇。 至年底,全系统累计兴办三资企业8家,境外办企业2家,境外设贸易公司2家,引进外资2100万美
元。全年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1.26亿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度计划。
技改工作。先后投资2300万元,完成不锈钢制品改造、纸箱生产线配套、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化工助剂等技改
项目, 完成PVC扭结膜扩产工程。年增产值1.6亿元,利税1900万元,创汇500万美元,为全行业发展培育了新的经
济增长点。
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皮革为龙头的皮革服装、皮鞋、箱包、皮具系列,以玻璃纤维为龙头的涂塑纱窗、管道
布、玻璃钢制品等系列;以塑料为龙头的扭结膜、片材板、螺旋管等塑料化工系列,以工艺美术品为龙头的草编制
品、 绣花制品、长毛绒玩具、服装系列和以不锈钢制品为龙头的日用餐具及厨房器皿系列等5大系列25大类1000多
个品种的生产链,其中省部优产品15种,出口免检产品4种,10家企业的6大类产品畅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初步形成产品结构合理、资源配置优化、技术含量较高、以外向型企业为主导的轻工业生产体系。

(张永青 许子军)

与浙江兰溪市发展经贸往来
1996年,沂源县与兰溪市积极发展经贸往来,取得较好效果。兰溪是浙江中部经济较发达的重要城市,是全国
100个明星县市之一,沂源县1995年与该市建立水果、茶叶等贸易关系后,经贸范围和贸易数额迅速增大。1996年6
月,县考察团赴该市对农、工、商、旅游等业进行全面考察,重点考察了该市多样化的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考察
期间,双方进行了广泛的经贸洽谈,当即达成部分合作意向,主要有:沂源向兰溪供应农产品,以草果、山楂为主
导产品,辅以其它农产品;向兰溪供应液化气。兰溪向沂源供应柑桔、茶叶、竹笋、竹制品等,并在沂源试种经济
作物香根草。双方协商一致确定建立友好县市关系,并草签了协议。
7月, 兰溪市政府考察团来沂源考察访问,双方进一步加强了经贸往来。至年底,沂源县向兰溪市销售苹果40
万公斤,销售额154万元,桃60吨、22万元,胶合板材价值30万元,花岗岩板材6万片、价值20万元,燕子石工艺品
价值3万元。兰溪向沂源销售茶叶价值10万元,甘桔45万公斤、价值58.5万元。总贸易额400万元。

(尹雪源)

教育改革取得好成绩
年内,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对全县教育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
革。
一是大力推行“五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资总额包干制、结构工资制、考核奖惩制)管理体制,
重点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传统用人制度,在全系统内公开招聘副科级领导干部,经严格考试考核选拔出14人
充实到领导岗位。同时实行干部交流制度,从县教委和县城学校选拔23名优秀中层干部,下派到全县乡镇中学和教
育中心挂职锻炼。通过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员工聘任制,全县共调整配备乡镇校级领导30余名。
二是对职业教育实施“综合布局调整,创建龙头学校”战略。将县职业高中、电大分校、教师进修学校和职工
中专4处学校并为一体, 按国家重点职业学校标准,建立沂源县职教中心,全年投入近千万元,已基本完成主体工
程。还建起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网络,与全县扶贫攻坚任务相结合,对全县58个特困村农民进行实用技术
培训,共培训农民8500余名。
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全县共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5处,市级9处,县级51处。县实验小学被评为国家级体育
达标先进单位,县实验小学、历山中学分别被评为省、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县全年输送大中专生1331名,其
中本科179人, 专科410人,中专742人,综合名次居全市第一位。沂源一中学生任国力在山东省中学物理奥赛中获
第二名,并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中学物理奥赛,荣获二等奖,被北京大学破格提前录取。

(王立会)

东里镇发掘战国古慕葬
12月30日,东里镇西长旺村村民在挖葡萄沟时,发现一古墓葬,当即报告县文物主管部门,后市、县文物主管
部门共同组织挖掘。共发掘古墓两座,均为土竖穴,墓中有随葬品30余件,主要有陶鼎、兑、壶、豆、匜、盆、装
饰品等8个品种。 经市文物专家鉴定,此二墓属战国时期墓葬,其主人当有一定身份,出土文物具有一定代表性,
大部分为国家三级以上文物。此次发现与发掘,填补了沂源文物分布的空白点,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资
料。

(房孝德 吴宝亮)

《沂源县志》出版发行
首部《沂源县志》 历经14个春秋,八易其稿,于1996年6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主审陈留泉,主编王学彦。
中国地方志协会原副会长董一博先生生前题写了书名。
《沂源县志》是沂源县1944年建县以来的第一部“百科全书”,全书86万字,志首置概述、大事记,志末设附
录,中设专志24编,照片30余幅。上限1840年,下限1990年,囊括了沂源境内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
会各领域的历史与现状。是一部全面介绍沂源的权威性资料著述。发行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袁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