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1&rec=32&run=13

综述
1996年,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6亿元,第二产业增
加值完成81.4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78%、11.22%和13.36%;工农业总产值
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8%,其中工业总产值53.5亿元,增长17.06%,农业总产值7.9亿元,增长11.26%;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6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3亿元,增长19.3%;外贸出口供货值
7.5亿元,增长15.38%;完成财政收入2.35亿元,增长22.69%,上缴支出1.55亿元,增长15.83%,连续16年实现
财政收支平衡;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5831元,比上年增加6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4元,比上年增加471元。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粮食单产933公斤,总产3.36亿公斤,
分别比上年增加6公斤和200万公斤。蔬菜面积发展到20万亩,总收入突破10亿元。果品总产量达2070万公斤,比上
年增长9.52%。 肉蛋奶总产量达4.3万吨,比上年增加1900吨。科技兴农成效显著,科技进步因素在农业增长中的
比重已达65%。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田“三灌”完成6.3万亩,被列为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区县。全区农
村经济总收入达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5%。
工业生产平稳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区工业实现利税5.97亿元,其中利润3.3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乡镇办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全市排头兵地位。重点项目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粉末涂料、顺酐、
催化裂化、硫脲、胶囊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为全区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结构
调整步伐加快, 年内新组建企业集团8家。“管理效益年”活动逐步深入,企业整体素质明显增强,两家企业通过
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
优化结构、 强化经营,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区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166.2亿元,齐鲁化工商城辐射带动
作用越来越强,列全省十大生产资料市场之首。蔬菜直销市场有了新突破,先后与北京等7个城市签订了购销协议,
建立了蔬菜直销网点。 全区各项存款余额达76.63亿元,比年初增加16.5亿元。新兴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科技、人
才、劳务、证券、期货、房地产市场日趋完善。
外向型经济有新发展。企业自营出口创汇9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6.1%。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家,实际利用外
资1000万美元, 涉及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等行业。“三资”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已投产的100家企业实现
销售收入7.3亿元,实现利税7825.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27.8%。年内又有4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农村推行了以总量控制、净值考核、保本增值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
有效地遏制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重视和加强了农村“减负”工作,实行了农民负担合同化管理。按照《公司法》
要求,对原有35家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规范,其中14家达到要求的已上报省政府重新批准确认。全区乡镇办以上企
业完成改制198家,其中区属77家,乡镇办121家,分别占应改企业总数的93%和72%。三项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劳
动用工、工资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
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6.5平方米。国家级2000年高科技示
范工程试点的金茵小区规划设计全面完成。对部分城中旧村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和建设改造。建筑业完成建安产值
10亿元,连续两年获“全省建筑十强县”称号。邮电通讯事业连续三年获“全省邮电十强县”称号。
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强。 城区噪声达标区面积达7.2平方公里,覆盖率达30%。城区及规划区内13家有污染企业
在限期内完成治理任务或实施关停。粉尘和废水污染治理达到年度目标要求。
科教兴区工作成效显著。 全年申报并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7项,省级28项,市26项;申报鉴定科技成果21项;
申报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 省级星火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1项,市级星火奖5项。全区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
中的比重达51%,跨入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行列,被评为科教兴市先进集体。深入实施“全面育人工程”,教育事
业健康发展,顺利通过了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区(县)验收。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齐文化研究取得显著成果,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群众性文化
活动健康活泼,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和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单位。全民健身蔚然成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同步发
展,全区性的和各协会、俱乐部组织的体育赛事接连不断。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乡村卫生组织
一体化管理工作全面推行。总投资5000万元的区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网工程规划已经完成并付诸实施。人民生活进一
步改善。全区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46.99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列全市第一位。城区新建住宅楼11.52万平方米,
农村人均新增住房面积3.97平方米。

(孙小宁)

连续16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年内,全区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财政平衡的重要性,精心涵养财源,大力组织收入,坚持量入为出、精打
细算,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且略有结余。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3464万元,比上年增长22.69%;地方财政收入完
成20575万元,增长25.56%;灶内财政收入完成11570万元,增长25.02%;财政总支出完成16445万元,增长16.76
%, 其中灶内支出11943万元,增长23.49%。全年灶内财力达11961万元,比上年净增2042万元,收支相抵后净结
余18万元,连续16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在省委、省政府表彰的52个连续10年以上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的区县中名
列第三。

(孙小宁)

多镇企业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乡镇企业改制工作成效显著。改制企业中,实行公司制的33家,股份合作制的28家,租赁67家,兼并10家,
出售18家, 破产3家,其它形式的28家,均已步入正规。二是攻坚破难效果良好。临淄众鑫精细化工厂等企业实现
了解困,盘活资产5000余万元。三是企业管理不断强化。邯钢的倒逼成本管理法在乡镇企业中得到普遍推广,并已
初见成效, 有几个企业推行后第一个月就各降低成本10多万元。企业管理达标乡镇企业达48家,并获得3项现代化
管理成果。 四是企业发展步入高科技、大规模的发展轨道。共申报国家级新产品计划7项,中国乡镇企业科技进步
奖4项,市级10项;争取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1项;开发新产品42项,其中属国内空白3项,
省内空白5项;推广应用新技术30项,其中属国内先进的5项,省内先进的3项;有3家企业开展了国际质量标准认证
工作; 完成技改投资3.4亿元,新竣工大项目5个,齐峰化工厂5000吨/年顺酐、万昌集团3000吨/年硫脲等8个重
点工程项目投产。乡镇企业的规模有较大提高,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孙小宁)

蔬菜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年内,全区依靠科技,面向市场,走内涵扩大之路,科技进步因素在蔬菜增长中的比重达到65%以上,在面积
增加较少的情况下,蔬菜生产规模和产出得到了较大提高。蔬菜总面积发展到20万亩,比上年增长11.1%,蔬菜大
棚保持在10万个以上,蔬菜总产达到10亿公斤,总收入10亿元,分别增长20%和38.9%,大大高于面积的增长幅度。
临淄区蔬菜总面积、 总产量、总收入已分别占全市的33.3%、40%和43.5%,农民人均蔬菜收入为全市人均数的3
倍多。

(孙小宁)

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临淄区1993年在全省首批实现“两基”后,进一步加大了发展教育事业的力度,坚持依法治教,加大投入,优
先发展,推动教育向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全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100%,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9
%, 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85%; 小学、 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96.3%、86.5%,小学教师有专科学历者达
21.5%, 初中教师有本科学历者达19.8%;小学毕业生合格率保持100%,初中毕业生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有
12处乡镇“普九”教育达到优秀水平,占乡镇总数的66.7%;城区各中小学校均成为市以上规范化学校,区属两所
职业中专和一所成人中专均为省以上规范化学校。几年来教育投入累计达2亿多元,新建楼房校舍124栋、平房校舍
4115间,建筑面积达404045平方米,其中仅1996年当年新建、当年投用的临淄二中总投资就达3000余万元,总建筑
面积达31000平方米。 为城乡教师解决住房1610套,全区各乡镇都已建起或已计划于近期新建农村教师住宅楼,教
师住房难的问题已得到根本解决。年内,经国家教委评审验收,临淄区成为全国“两基”先进区、全国特殊教育先
进区,在全市首家进入全国“两基”先进区行列。

(孙小宁)

民政工作实现新突破
年内,临淄区坚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体推进,民政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在全市率先建立了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规定对年收入不足650元的农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线救助,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扶贫救贫
制度。二是全面推行了城市社区服务制度。三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年投保农民达10万余人,收
取投保费492万元,累计投保额突破2000万元大关。临淄区民政工作再次列全市首位,连续5年保持全市第一。

(孙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