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1&rec=195&run=13

张锡友 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田家村人,1947年10月生,大专文化,高级经济师。历任村生产队长、党支部委
员、支部副书记、生产大队长、党委书记等职。现任镇党委副书记、村党委书记、山东田家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
理。数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本着“三负责精神”(对党的事业负责、对本村村民负责、对
本村历史负责),带领党委一班人和村民一起,走资源优势之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使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形成了以建陶、建材、冶炼、机械加工制造、材料装饰、商贸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综合经济实力在
1996年全市“十强村”中排序第二,连续11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被省命名为明星村,誉为“社会主义物质
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一个好例”。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省优秀农民企业家、市劳动模
范、市优秀企业家、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他注重发展经济。首先在田家确立了“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集体经营体制。他抢抓机遇,以调大、调高、
调优为方向,促使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先是建起了缸瓦厂,尔后建起了建陶厂,发展了钢铁、机械行业,
逐步向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方向转移,1993年建成田家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被批准为省规范化股份有限公
司。他注重人才培养。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并办得有声有色,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幼儿园。自建的田家学校设施
配套齐全,教学手段先进,已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为了造成人才优势,他提出了“内培外聘、双管齐下”的指导
思想,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广纳人才,并选送优秀青年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同时加大内培力度,不断提高干
部、职工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形成人才共振效应。他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加强党委成员的
思想建设,使党委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多次被评为市、区“十佳红旗支部”。他重视发挥党组织和群众团
体的作用,重视企业建制,加强民主管理,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机构队伍、目标责任制、阵地建设、分层次教育、
教育内容形式方法五落实。他注重公共福利设施建设,关心群众生活,先后建起了敬老院、高标准的老年公寓、红
十字会医院,还建起了集贸市场、粮管站、集餐饮烧烤等各种小名吃于一处的饮食一条街,建起了歌舞厅、劳动人
民纪念堂,极大地方便、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他积极帮助贫穷山村脱贫致富,与沂源县北刘村结为“姊妹村”,为
淄川区峨庄乡前沟村建起友谊桥,帮助他们发展经济。还与26个单位结成共建对子,与驻军开展军民双拥共建活动
20余年,被中宣部、总政治部授予“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

苏同强 1963年12月生,博山区山头镇人。他是由工人、班组长、车间主任、团委书记、副厂长、党委书记、
厂长等一个一个岗位锻炼出来的,已经有管理三个大型企业的经验,是山东省优秀青年工作者、淄博市十大杰出青
年和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具有强烈的创新开拓意识和实干精神。自1995年担任华光陶瓷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带领华光广大员工团结拼搏,真抓实干,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以深化改革、加速发展为动力,以强化管
理、提高效益为重点,全面实施资本运营、多元发展、外向竞争名牌带动三大战略,克服种种困难,创出了新的业
绩,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十个方面的新突破。
1.华光陶瓷股票1996年11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扩大了华光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价位,给企业
进一步加速发展创造了新的突破口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2.实现了由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变,集团母子公司体制运行取得显著成效,企业运行机制更趋完善,企业活力
大增,运作更加灵活,反应更加迅速,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3.资本运营又结硕果,1996年1月收购淄川陶瓷厂,同年6月兼并淄博造纸厂。盘活国有资产5300万元,1600名
正式职工得到安置, 760名离退休职工生活得到保障,既使陷入困境的两个国有中型企业重新启动,焕发了新的生
机,又壮大了集团实力,资产总值增加20%,经济总量提高25%。
4.各级领导更加关心和支持华光的发展,华光集团成为淄博市十大重点扶持企业之一和山东省“银企联手,政
府支持,重点发展”的唯一陶瓷企业,企业外部环境更加优化。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华光集团”,成为全市
第一家免冠行政区划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并对华光商标及标识全类进行注册。
5.集团公司主要经济指标继续稳居全省同行业第一;主导产品的现价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全员劳动生
产率等指标均跃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6.多元化发展战略又传佳音,投资1800万元的彩印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投资1600万元的中高强瓦楞纸生产线已
经竣工试产。1997年可增加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润800万元。
7. 国家经贸委批准的投资6000万元,年产600万件高档骨质瓷的“双加”工程正式启动,是陶瓷产品上档次、
上水平的重大突破。
8.集团主导产品系列颜色釉精炻器在国际市场创出“华光”名牌,1996年被评为山东省唯一陶瓷名牌。咖啡杯
年出口量、市场覆盖面、同类产品质量居世界第一位,确立了陶瓷咖啡杯世界霸主地位。
9. 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又有显著提高。1996年实现现价工业产值1.9亿元、销售收入1.81亿元、实现利税2772
万元、实现利润2224: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7.05%、89.72%、26.69%、45.93%。
10. 集团实力显著增强,经济规模迅速扩大。1996年企业总资产已达4.23亿元,净资产1.43亿元,分别比上年
同期提高79.23%和47.42%,是“八五”初期的12.55倍和7.58倍。

陈国营 1950年11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1968年参加工作,历任市石
油化学工业公司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淄博石油化工厂厂长、市石油化学工业公司副经理,工作屡有建树。1994
年9月始任山东农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任现职两年多来,他以发展山农为己任,认真贯彻国务院对国有企业“三改一加强”的指示和省、市政府关于
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方针政策,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完善股份制的要求,紧紧依靠广大职工,深化企业
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果断、稳妥地对用工、分配、人事制度进行了改革,增强了广大职工的竞争意识和主人翁责
任感。同时,将后勤服务职能从企业中逐步分离;将生产辅助单位与生产主体逐步分离,使其发挥各自优势,在市
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既减轻了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又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生产经营中,他从企业实际出发,集思广益,善谋果断。提出了“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内涵挖潜,外延扩
展,小步快跑,滚动发展”的谋略和举措,带领广大职工真抓实干,做到老产品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制开发齐驱并
进,加快了产品上档次、上质量、上规模、上效益的步伐,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5、1996年工业总产
值、主营业务收入、化学农药总量、烧碱产量、实现利税、利润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年一个新台阶,均实现两位
数增长,连续两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实现利润在全国同行业和市属工业企业排序中都位居第二,成为省市“利
税大户”、“经济效益排头兵企业”。
尤令人可喜可贺的是,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山农股票于1995年12月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山东省化
工企业和淄博市首家上市公司;在他和公司领导班子的指挥和带领下,广大职工冲破重重困难,使该公司省重点工
程3万吨离子膜烧碱于1996年9月一次开车成功,如期生产出合格的高纯度烧碱。这项重点工程的开车成功,既是该
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开创了山东省采用离子膜烧碱生产法的先例,为省市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经验;他们研制
开发的除草剂草净津,于1995年一年内完成小试、中试,通过省级鉴定,于1996年建成投产,既创出了前所未有的
高速度,又填补了该产品在国内的空白,使该公司农药生产形成系列全、品种多的格局;其控股公司“淄博合力胶
乳化工有限公司”于1995年建成我国首套年产5000吨丁苯吡胶乳工业化装置,生产出合格产品,又填补了该产品在
国内的空白。他们还于1995年接管了濒临破产的淄博有机胺厂,于1996年购买了破产的淄博化肥厂,通过企业整顿,
注入资金,建立和完善经营机制,开发了胺系列产品,恢复了化肥生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山农公司晋升为国家大一型企业,列入国家1000家重点扶持企业行列。目前,已初步建成以山农公司为核心的企业
集团。
陈国营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齐抓,在大力发展生产经营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职工生活也得
到显著提高和改善。1995年公司人均收入8280元,比1994年净增2286元,1996年人均收入又比上年增长10%以上。
陈国营连续两年被公司评为优秀党员,省总工会为他颁发了“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和奖状,市委、市政府授予
他“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陈海华 36岁,山东淄博人,大专文化。历任山东淄博电业局生技科专工,变电工区主任、党支部书记,1996
年始任淄博电业局局长助理,淄博巨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总支书记。
任变电工区主任期间,他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一中心,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亲自组织安全投运了全国变电容
量最大的50万伏淄博变电站及一个22万伏周村变电站和六个11万伏变电站的无人值守改造工作。组织编写了十六个
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和值班手册。同时,运用心理学和人的下意识理论,在全省电力率先提出了军事化训练与标准
化操作并举的倒闸操作全过程管理办法。按照系统工程论的原理,以实现反违章工作的压力、责任双到位为目的,
层层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实施“安全大联动”,形成了家庭保职工、职工保班站、班站保工区的安
全保证网络。另外,还推行弹性工作制、掌上电脑巡视等,把现代管理理论融入实际工作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
独具特色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创造了山东电力一流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系统。他重视职工培训。为把培训机制的硬
件建设好,组织大家利用闲置房屋建起了山东省第一家变电运行仿真培训基地,将电化教学,实际、模拟操作,事
故处理集为一体,利用先进的微机多媒体技术进行仿真培训,使培训工作具有了超前性。该基地通过了山东省电力
局鉴定,被评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在微机多媒体应用于电力系统培训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被评为电力部科技进
步项目。他立足实际,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一岗两责”、文化渗透,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
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分析矛盾,把握趋向,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企业改革的全过程,做到了先行于
岗前、贯穿在岗中、延伸至岗下和家庭,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稳定了职工队
伍,工区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明显增强,带出了一支“铁军”。任现职以来,他始终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作为全局多种经营工作的主题,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面向社会,走向市场,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了多元化
经营格局。
陈海华所带领的变电工区连续两年荣获山东电力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山东电力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安全
的窗口。淄博电业局党委向全局职工发出号召,向陈海华学习。他本人连续三年被评为淄博电业局和山东电力局先
进个人。1994年被评为国家电力部先进教育工作者,1996年被授予“振兴淄博劳动奖章”、评为第八届“淄博十大
杰出青年”,并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邱保周 1940年出生于浙江天台。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
研究所从事技术研究工作6年。 1971年调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历任技术员、经营办公室副主任、施工处长、
常务副经理,1990年10月起担任公司经理、公司党委委员。
“八五”以来,邱保周所领导的第十建设公司无论在国家治理整顿期间,还是建设高潮之际,始终保持了蓬勃
生机,施工产值和经济效益年年增长,社会信誉不断提高。从1991年开始相继被评为全国先进施工企业,全国建筑
施工百强企业, 连续跨入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建筑企业和最大经营规模建筑企业行列并获得山东省建筑施工企
业综合实力50强第一名。他本人也荣获“山东省优秀建筑企业家”、“全国优秀建筑企业家”、“全国优秀施工企
业家”、中国石化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专家”等称号。
邱保周上任经理之初,正值全国基建规模压缩,施工企业处于任务不足的“低谷”。他团结带领新的领导班子,
紧紧围绕施工生产这个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统筹安排好全盘工作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落实、寻找施
工生产任务上,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1991年公司的施工任务由不足变为饱满,各项经济技术指
标创出了历史最好水平。在此基础上,他带领全体职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内部改革,
面向全国参与竞争,依靠科学管理和高质量、高速度、高标准的文明施工,使公司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有了
很大的提高。
邱保周认为,施工企业要得到持续发展,必须有牢固的市场,市场的占领要凭良好的社会信誉,而信誉则源于
施工企业高水平的质量、工期、服务。为此,他要求全体职工,要本着一切为用户的思想,干一项工程,创一份信
誉,树一块丰碑。90年代以来,他领导的公司先后高标准地建成了包括抚顺11.5万吨乙烯、齐鲁140万吨重油加氢、
济南炼油厂150万吨减压、 齐鲁烯烃厂新增裂解炉、淄博石油化工厂2.5万吨丙烯腈、淄博化纤总厂4.5万吨腈纶、
德州化肥厂11万吨尿素、 茂名30万吨乙烯、辽化22.5万吨PTA、大连西太洋有限公司200万吨催裂化、200万吨渣油
加氢、 齐鲁3.6万吨聚苯乙烯、5号机组蒸汽锅炉、济南炼油厂30万吨加氢精制、140万吨催化裂化、抚顺14万吨乙
烯改造工程、孟加拉国东方炼油厂二次转化装置等50余个国内外石油化工工程,其中不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石
油化工装置。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公司坚持了“质量、工期、服务”的宗旨,严格质量管理,使所承建的工程全部
按期建成,并以一次投料试车成功的好成绩博得了广大用户的高度评价,为我国的石油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
贡献。

周敬才 1954年5月生, 桓台县马桥镇人,经济师,历任桓台县马桥镇建材厂厂长、造纸厂厂长、建筑公司经
理、镇经委副主任,现任桓台县石油化工厂党支部书记、厂长,是桓台县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思想政治
工作者,淄博市优秀乡镇企业家、振兴淄博工业先进个人、“为党增光,为国出力,为民造福”标兵,他多次受命
于危难之时,勇挑重担,科学运筹,使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扭亏为盈。
1992年4月,他受党委、政府委派单枪匹马筹建桓台县石油化工厂。五年来,他全身心扑在事业上,兢兢业业,
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率领全体干部职工立足发展,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平地建厂,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小
到大、自我积累、逐步发展的新路子。他治厂严谨,不断强化企业的科学化管理,一是在全厂建立、健全了各科室、
各岗位、各职能人员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和由层层分解指标纳入计奖的百分制考核制度,狠抓落实,严格考核;
二是实行了生产环节成本分析法,即在企业获取利润和正常原材料消耗的基础上,由产品价格倒推成本消耗定额,
以此为标准,超罚低奖与个人工资挂钩,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企业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3500万元,
年产值2亿元,年创利税4000万元的桓台县骨干企业、纳税超200万元企业、淄博市最大的地方炼油明星企业。

房宏贤 1962年6月生, 淄博市淄川区太河乡后庄村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经济师。现任淄川区太河乡华
西煤井井长、党支部书记,并兼任乡经委副主任、总支委员。
他自1981年在太河乡道口煤井投身煤炭战线以来,不怕苦、不怕累、出大力、流大汗,由一名普通井下工人成
长为以实干精神著称的农民企业家,为太河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煤矿工作“安全为天”,他从1986年担任华西煤井主管安全工作的副井长以来,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安全
生产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他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上级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法
规,并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全面落实了“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使他们摆正了安全与生产的关
系,做到了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为了安全生产,他舍得投资,积极参加各级煤炭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班,
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的素质。他始终深入生产第一线,亲自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从井上到井下,形成了安全生产
的管理网络,取得了安全生产的累累硕果。到96年10月份,已经实现安全生产11周年,多次受到省、市、区煤炭局
的表彰。房宏贤也获得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颁发的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安全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
华西煤井多年来一直是太河乡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
他十分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多次参加上级部门和党校组织的干部培训班,提高领导艺术水平。他深知领导班子
团结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讲原则,讲风格,讲奉献,讲政治,讲纪律。虽然他在领导班子
中最年轻,却有着较高的威信,使领导班子成为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战斗核心。房宏贤同志也被评为市优秀厂长
(经理),区优秀青年企业家,连续三年被评为乡模范党员。

侯希新 1952年11月27日出生,山东省高密市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0~1974年在山东省轻工业机械厂
工作。1974~1979年在张店钢铁厂工作。1979~1994年在山东省农机集团淄博公司工作,历任股长、副科长、科长、
副经理职务。 1994年至今在淄博市农业机械总公司任总经理、 党支部书记。1990年、1994年被评为市农机局系统
“优秀共产党员”,1996年7月1日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4年初,当省农机公司淄博分公司上收省农机集团与淄博市农业机械总公司成立双重选择之际,业务娴熟、
处事果断、善于经营、在职工中颇有威信、原在省农机分公司任副经理的侯希新服从组织决定,出任总经理筹备成
立淄博市农业机械总公司。虽然政府给企业批为国有中型(一)类企业,但是国家和上级一无资金,二无房屋一间
做为投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非凡的胆识,超人的毅力,带领从农机分公司分出来的26名同
志走上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的创业历程。他带领全体员工发扬顽强拼搏、勤俭办企业的开拓精神,没有经营场所实
行租赁,没有启动资金靠全体干部职工多方筹集,货架自己垒,商品货物自己装卸。寒冷的冬季没有暖气,工作条
件异常艰苦,没有奖金,没有额外补助,职工不但没有走的,二年时间反而增到78名。
在新建企业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侯希新和他的助手们凭着多年的业务信誉,在较短的时间里同几十个企业
建立了牢固的业务关系,初步走向了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武装、自我壮大的轨道。
侯希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撇家带病,一心为公司建设操劳,坚持早上班、晚下班,不图名、不图利,很少
休息过星期天和节假日。在他的带动下整个领导班子成员做到了事事带头,为人表率,每天上班比职工提前20分钟,
形成常年坚持、团结务实、真抓实干、勇于开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局面。该公司认真贯彻执行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支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以优质的服务、优质的产品、
优惠的价格占领农机市场。在短短二年的时间里,销售额完成6000多万元,而且公司购置了办公营业楼、职工宿舍
楼,固定资金达400多万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加快了发展步伐,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耿玉标 1946年生于淄博市张店区。 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64年8月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化通信兵
学校报务分队学习。1972年2月前在湖田生建任文、秘书。1972年2月至1987年2月在淄博电视机厂历任党委副书记、
生产副厂长、经营副厂长、党委书记。1987年2月至8月在市煤气公司任分管基建副经理。1987年8月至1989年7月任
市公共汽车公司党委书记兼副经理。1989年7月至今,任市热力公司经理、党委书记。
耿玉标长期从事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做出了许多创造性工作。他在电视机厂任职
期间,主持研制生产出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使“双喜”牌电视机质量、销售名躁全国。在市公共汽车公司任职期
间,由于他大胆工作,积极探索,使公交面貌明显改观。1987年该公司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1988年被评为省级先
进单位、 全国公交战线规范化服务先进单位。1989年7月他被调派到市热力公司主持全面工作后,面对当时该公司
管理比较混乱的状况,他带领新的领导班子从抓思想、组织整顿入手,首先组织恢复生产保证当年冬季供热,在较
短时间内即扭转了企业被动局面,并妥善解决了某些历史遗留问题,使企业逐步走出低谷,步入正轨。在领导企业
的实践中,他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把“奉献在供热,温暖千万家”确立为公司精神,攻坚破难促发展。尤其是在
1996年,他审时度势,在政府启动资金不到位、资金紧张缺口大、工期紧迫等许多方面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果断决
策并组织实施“张南热网”工程,克服了雨季长、雨水多、沿线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差以及协调难度大等多种困
难,使耗资3000余万元的热网一期主管网工程,在年底如期竣工投入运营,创造了当年设计施工、当年投运见效的
全国供热发展史上的奇迹,受到市领导及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七度春秋,耿玉标率领公司全体员工艰苦创业,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企业固定资产由1989年的890万元达到1996年的1亿多元,增长11倍多,并偿还了1989年7月
前的930余万元欠款, 供热面积由1989年48.5万平方米达到1996年150余万平方米,增加2倍多,住宅热用户由不足
2000户达到14000余户,单位用户由94个增加到400余个。并陆续建起了办公楼、宿舍楼、职工保健站、俱乐部、食
堂、理发店、干洗店等一系列后勤设施,先后发展和建立了供热工程安装、设计、咨询、管道防腐保温、锅炉安装
维修、汽车修理、煤渣利用及餐饮等多种三产项目和经济实体,使企业不断充满生机与活力。耿玉标多次受到各级
党委、政府的表彰,1989年被评为市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1990年被评为省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
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1996年度“振兴工业先进个人”称号。

梁学亮 1947年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师,双沟矿区城市信用社经理。梁学亮带领一班人,从建社初的7个人、
20万元资本金, 发展到拥有资产1.7亿元、职工90余人。凭借着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带出了一
支思想好、业务精、具有很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职工队伍,创出了一流的业绩。工作中他勤政廉洁,务实开拓,雷
厉风行,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职工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职工做出
表率。同时他注重领导班子建设,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生活中他勤俭朴实,平易近人,心
里时刻想着群众,处处为职工排忧解难,得到职工的拥护。建社以来,他九年如一日,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经过
几年的探索,他总结出了一套“按块管理,存贷结合,就近服务”的信贷管理办法,既能够密切银企关系,吸收存
款,又能切实保障资产质量,防御风险,支持企业发展,使信贷管理工作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也在激烈的金融竞
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梁学亮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1988年、1989年被淄博矿务局评为劳动模范,1989年被淄
博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担任信用社经理期间,多次在全市城信系统、金融系统介绍工作经验。

寇景春 1945年7月生, 山东省平邑县人,中专文化程度,政工师。先后当过兵,干过工人。历任淄博矿务局
洪山煤矿党支部书记,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党委副书记,双沟煤矿党委副书记、副矿长,1996年任双沟煤矿矿长,
党委书记。近30年来,他在煤炭企业领导岗位上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积极带领全矿干部职工锐意改革,
开拓进取。在担任副书记、副矿长期间,面对新形势,在矿井衰老、资源枯竭、企业包袱重的困难情况下,积极协
助矿长在企业内部制订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使衰老矿井重现生机和活力,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企业转产战略取得
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任矿长、党委书记以来,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推行了完全内部市场和完全成本核算,
进一步强化了内部管理。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促使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在企业改革措施多,力度大,
涉及面广的情况下,保持了矿区的繁荣稳定。他多次荣获矿务局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1995年荣获市委党员教
育积极分子称号,1996年荣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并获奖的论文10余篇。

盛孝基 1937年8月生, 淄博市张店区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1979年调淄博建筑陶瓷厂任副
厂长、厂长兼党委书记;1993年主持组建华辰集团担任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在此之前的20多年间,先后担任
过中小学教师、校长、区委秘书、主任等职。
盛孝基到淄博建陶厂上任之初,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及市场情况调整营销战略,将积压的产品推销出去,使企业
摆脱了困境。1981年担任厂长后,利用五年时间大胆对企业进行了五期技术改造,使产品由原来的年产10万平方米
红地砖变为年产120万平方米釉面砖,跻进了全国建陶行业500强之列,实现了企业装备水平和产品的第一次更新换
代。1984年在山东省率先对企业进行了工资分配、领导体制、人事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并推行和借鉴了一些国
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现代化管理方法。1986年他洞悉改革开放的大势,树立和下定谋求企业大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创建了淄博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瓷砖生产线并于1988年建成投产。为寻求更大的规模效益,
1990年他果断决策投资7000万元再建三条高档瓷砖生产线,工程于1991年1月动工,1992年1月正式投产,实现了当
年开工, 当年投产,创造了全国同类项目建设的最快速度,使企业规模扩大了3倍,形成了产品规模的合理布局,
列入全国建材企业500强,三资企业500强,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双优三资企业、中国银行全国最佳信贷企业称号。
其ZBBC牌产品成为全国陶瓷专业名牌。企业一跃成为全国建陶行业的“大哥大”,并带动了淄博建陶产业的蓬勃发
展。1992年他在市场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一次筛选七个项目兴建合资企业。在企业的创办中,他以非凡的胆识灵活
地运用了中国银行的13种信贷功能,累计利用外资5000多万美元。至此,他亲手创建的合资企业已达11个,成为鲁
中最大的合资企业群,实现了产品多元化、生产规模化、市场国际化、实力集团化。形成年产建陶1000万平方米、
镀膜玻璃90万平方米、多力胶1200吨、丝网模具60000件、两段式煤气发生炉10台、CD、VCD唱视盘1200万盘、板式
家具、办公家具、床垫、沙发共16万件套的生产能力。1993年他亲自组织建立并经省政府批准的华辰集团开始运作,
成为涉及建材、机械、电子、轻工、化工等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确立了华辰在全国建陶行业中的排头兵地位和在
山东建材大省中的龙头企业作用,成为山东省重点企业集团、国家重点联系企业集团,并荣获全国优秀企业(金马
奖)称号。
他十几年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才干,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肯定与赞誉。他先后荣获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淄博
市优秀企业家、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经
营管理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颜景策 193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55年参加工作。曾任张店铁路地区办事处劳动服务公司经
理、青岛铁路分局实业总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任淄博市经济开发联合运输部总经理。
他勇于开拓, 积极建议铁路部门与地方政府“联姻”,于1990年3月成立淄博市经济开发联合运输部,1994年
又组织成立了青岛太平洋船务公司和青岛远洋运输公司淄博集装箱场。几年内为淄博地区吞吐货物近千万吨,为全
市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企业连续四年人均创利超百万元,他个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市政府重大贡献
奖。
他在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儒家学说及古代兵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思想、原则、方针、策略以
及如何以市场为导向、谈判艺术、争取经营主动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把自己的经营认识和体
会总结编撰成中国第一部经营哲学专著——《颜氏经营哲学》,薄一波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他还积极从事科研工作。从1995年初开始,与国家计委技术经济研究所合作,进行了三次大型课题研究和三次
专题调查。写出的《整体搞活国有经济的“淄博模式”》专题调查报告经朱镕基同志圈阅;《“九五”期间整体搞
活国有经济的若干思路和对策》课题报告,被《经济管理》、《人民论坛》等杂志刊登,被评为全国“八五”优秀
科研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课题报告,报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被列为起草“十
五大”报告的参考;《结构调整是整体搞活国有经济的关键》课题报告,朱锫基、吴邦国同志作了批示,并由新华
社发稿,经济日报在显著位置上刊登;《桓台县建成我国第一个小麦亩产千斤县的调查报告》被李鹏同志作了批示,
并由新华社发稿,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予以发表;《绿色之路——关于临淄区生态农业良性循环的调查》报告,国
家计委领导同志作了批示并报送中央有关部门。

王长武 1949年生,江苏泗阴县人。现任某部队医院气管炎皮肤病治疗中心上校主治军医。
1968年入伍当卫生员,1970年任军医。1972年被选送到部队医院深造。1974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高等医
科学校学习。在1985~1986年任救护队队长。1987年至今任某部队医院气管炎皮肤病治疗中心院长。
入伍以来,王长武利用业余时间拜访各地名医,广征博采搜集资料,刻苦钻研,历经三十余多年的探索,在祖
传医学的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气管炎和牛皮癣的新疗法。他研制的“人参平喘汤1~5号”和“癣王1~7号”方获全
国振兴中医科技进步奖、济南军区科技三等奖。1992~1994年三次应邀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举办的中医药文化
博览会; 并在会上宣读题为《自拟汤治疗哮喘病365例疗效分析》及《谈牛皮癣新疗法》的论文,受到与会专家一
致好评,并列入国家1995科研项目。多年来,经他治愈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海外的患者万余人,
被誉为“哮喘病的克星”、“治癣大王”。
王长武结合实际,写出中医理论文章几十万字,在《中西医结合》、《人民军医》、《前卫医学》等国家级、
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其中7篇在全国中医特色诊疗专方专药论文大赛和医学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他的事迹
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中国青年报》、《解放军队》、《工人日报》、《健康报》、《参考消息》等
几十家新闻单位报道刊登。王长武的医坛双绝资料也被《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中国大陆名医大全》、《中国
中医名人大辞典》和《中国名医大辞典》以及香港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医大全·华人卷》等书库收集。
王长武被任命为中华成功者协会研究员、国家科委寻医问药数据库网员、国家中药管理局开发研究中心委员、
卫生部中国医疗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医药咨询台特邀主持、中国第一部《寻医问药台历》编委,
并在1994年应邀参加第二届全国中青年皮肤科医师研讨会。
王长武始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工作勤勤恳恳,学雷锋,做好事,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经
常向病人赠送路费,受到患者好评。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先后收到单位和个人赠送的镜匾百余块,其中一幅对
联:“医道明如山”、“人品清如玉”,是对他的恰当评价。
王长武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十八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爱民模范”。

牛折桂 字颜山,国画家,张店文化馆副研究馆员。1939年出生于山东广饶。1963年于山东艺专五年制国画专
科毕业。近40年来,他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培养了众多美术人才,并坚持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为提高绘画艺术,
他一师前人,取众家之长,曾求教于李苦禅、陈大羽、岑学恭等名家;二师造化,植根于自然与生活,广集博采、
辛勤磨砺、笔耕不辍,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朱折桂的作品以山水花鸟为主,路子宽、题材广。特别是花鸟画,融汇泼墨与小写意之特点,兼蓄山水花鸟之
情趣,既出笔迅疾泼辣、气势博大,又笔精墨妙、松灵明快,富有诗意,雅俗共赏。
近年来由全国政协书画室、山东省政协书画之友社、山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淄博市政协文教委、文化局等单
位主办,曾在北京、济南、石家庄、淄博、曲阜等地为牛折桂举办八次个人画展。在北京举办画展期间,在京的全
国政协委员千余人观看画展。国家领导人肖克、程思远、马文瑞、谷牧、杨成武,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人赵志浩、
李子超、陆懋曾、林萍、王乐泉、丁方明及著名书画家启功、白雪石、沈鹏、于希宁观看画展并题词。张震、张太
恒上将,李德生政委及著名画家黄胄专门会见牛折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
《中国日报》、《光明日报》、《工商时报》、《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
《美术》等新闻机构和报刊的主任记者出席了画展新闻发布会与开幕式,均播发新闻、画照及评介文章。
近年来,牛折桂的作品多次出版、被有关部门收藏和获奖。由沈鹏先生题写书名《朱折桂中国画选》,由启功
先生题写书名《牛折桂画集》分别由山东、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巨幅作品“万紫千红总是春”被全国政协书画室
收藏;六尺幅“牡丹”1995年在美国举行的“中国和平统一杯”国际书画大展中荣获金杯奖,并选入大型画册《当
代华人大师艺品精萃》 ;四尺幅“牡丹”1995年在日本举办的国际书画交流展中获银牌奖。另有200余幅作品在省
级以上画展、刊物中展出与发表,如“井岗火炬”、“孤岛新曲”、“翠柏栝楼”、“春风甘露醉花王”、“留得
残荷听雨声”等在《中国书画》、《江苏画刊》、《齐鲁画刊》发表,许多作品被作为国礼馈赠外宾。作品《鲁山
春》入编《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美术巨卷,获世界各国16家权威艺术团体共同评定签发的《世界书
画艺术名人》证书。其传略辑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美术家名人
录》、《世界名人录》等多种辞书。1995年,牛折桂应韩国国立大学出资邀请,赴韩讲学,举办画展等进行艺术交
流。牛折桂被评为张店区第一批拔尖人才,现任张店美术家协会主席、市美协理事等职。现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省政协书画之友社社员、山东画院画师、山东名人促进会艺委会委员、解放军总政干部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艺术研
究院研究员。

李东川 祖籍山东省莱芜市, 1952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市。淄博市张店区文化局副局长兼区文化馆馆长,
张店区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淄博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职称副研究馆员,学历研究生。
李东川自1976年从事摄影工作, 1980年摄影作品《神圣的职责》等5幅作品参加华东六省市联展,1981年《探
索》入选全国卫生影展。作品《春光融融》在山东省摄影艺术展览中获三等奖,并编入山东省“建国四十周年优秀
摄影作品集”。《小巷幽深》在全省文化干部专业技能比赛中获二等奖。在各类摄影展览、大赛中和在各级报刊上
发表,入选和获奖的作品有二百余幅。
李东川自1985年开始从事摄影理论研究。论文《论摄影艺术的几个基本问题》被编入第三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
《全国摄影艺术论文集》;《论摄影艺术的主体意识》汇入第六届全国摄影理论年会《全国摄影艺术论文集》,同
时被编入《中国当代摄影艺术思潮》 一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近年来,有10余万字的论文、评论文章在
《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家》等国家级刊物和《光与影》、《青年摄影》等省级刊物发表。参加
了全国首届青年摄影理论研讨会,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摄影理论研讨会,宣读的论文均在研讨会上引起反响。
其理论文章观点新颖、逻辑性强、论述严谨,主要强调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中的主导作用,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
在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仍坚持理论研究和文艺创作,论文《文化产品的商品品质及文化市场的价值目标取向》
在全省首届文化市场理论研讨会上获二等奖;论文《市场经济条件下馆长的目标导向及导向作用的发挥》在《文化
月刊》发表,并在文化部社文司举办的“和平杯”征文获三等奖。
近年来,李东川在对摄影艺术实践与研究的同时,还致力于古体诗歌的创作。诗作或恬谈清新,如:“泥壶试
新茶,欲把春留家,劳燕纷飞去,庭前一地花。”或质朴平叙,如:“世上往来客,相知有几人,短长贵能补,欣
慰有真情。”或构思新奇,如:“春风绿天涯,相邀到君家,堂前一壶酒,醉红墙头花。”他的创作宗旨是:循诗
韵,重传统。他的集300首五言绝句的诗集——《闲适集》行将面世,欲以此光大古体诗创作。
近几年,李东川曾获“淄博市文艺创作成果奖”,被评为“淄博市十大摄影家”和“张店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其生平事迹被载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和国际交流出版社出版的《世人名人录》。

杨志礼 生于1943年10月,山东临朐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1958年参加工作后在临朐县政府任文书、
秘书,1966年到1973年任临朐县蒋峪公社社长、书记。1973年调潍坊市。1983年任维坊市行政管理局局长,1985年
任潍坊市委接待处处长,1990年调任潍坊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局长、党组书记,1995年调任淄博市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局长、党组书记。任职期间,认真贯彻执行《商检法》,注意发挥商检部门检验、鉴定和监督管理三大职能作用,
坚持既把关又服务的商检工作方针,积极为地方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了淄博对外经贸事
业的发展。他工作认真负责,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善于把上级的指示精神与
基层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团结与自己不同意见的人一道工作,化解矛盾,调整关系,敢于解
决在职权范围内的棘手问题,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调任淄博商检局局长、党组书记以来,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深
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了检验流程管理等有效的制度,理顺了检验工作关系,提高了工作质量。他十分重视商检
基础建设,克服资金、人员、设施等方面的重重困难,组织了建局以来规模最大的实验室综合建设,建成了中国江
北第一家陶瓷一级实验室,建成了理化二级、轻纺二级实验室,全面提高了商检的检测能力和水平。他还十分注重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靠班子带出了好作风,靠教育端正了职工思想,靠实干创造了一流的业绩。该局先后被评为山
东商检系统先进单位、全市政务公开先进单位、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最佳服务机关、为政
清廉先进单位、全省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先进集体。他本人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对外宣传先进工作者,1996年荣获
市直机关“振兴淄博劳动奖章”。

张广庆 山东济宁人, 1948年1月出生。著名内画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鼻烟
壶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张广庆自幼酷爱美术,十六岁进入鲁派内画艺术的发祥地——博山美术琉璃厂师从鲁派创始人之一、著名内画
艺术家薛京万刻苦学习钻研内画技艺。
三十多年来,为了提高绘画和美学理论水平,他涉猎群书,日夕沉缅,从传统的中国书画作品和画论中吸取营
养和提高理论素质;他师法自然,取韵于现实,移情于生活感受,不断寻求新法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经验;
他思想开拓,积极地从国外艺术大师的作品和理论中学习创作技巧和方法。他师古而不泥古,学洋而不崇洋,自出
机杼,推陈出新,将西洋画法融于民族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标准之中,构思立意、章法布局、笔墨技巧都形成了
自己的内画艺术风格。
张广庆的内画创作题材颇为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所不精。由于他文艺修养功底深厚、娴熟的技巧,其
画面处理在方寸之中强烈而有韵味,奇奥而不古怪,沉郁而不消极,加之布局合理的款识,跌宕飘逸的书法,使之
更添和谐、内蕴的光采。泼墨、泼彩的运用,使其作品既呈瑰丽多彩的风貌,又平添了一层淡淡的神秘感。创作中,
他对线条的运用有深刻的领悟,独到的阐发。有形的、无形的、运动的、意象的各种线条的运用,使其作品具有强
烈的节奏感、韵律美。
彩笔飞神韵。三十余年中,张广庆创作了几千件作品。无论是奇伟险峻的《峡江图》,还是秀丽灵动的《群仙
浴日》 ,无论是沉郁雄浑的《水浒108将》、《满江红》,还是气势磅礴的《百虎图》,无不渗浸着他深厚的艺术
功底和情操的高洁。尤其是他的鼎力之作——《太阳·月亮》,其构思蕴含着深邃的哲理,用笔设色融传统与现代、
中国画与西洋画技法于一炉,被专家和同行称为是对中国传统内画表现对象、表现内容、表现手法的一次尝试、改
变。
张广庆的艺术成就享誉海内外。《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绵绣山东》
画报、以及中央、省、市电视台对他的事迹和作品都作过报道。为了弘扬中国内画艺术,张广庆应邀先后到美国、
德国、加拿大、泰国、奥地利等国家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览,并作现场表演。美国前总统卡特、德国总理科尔和总
统魏茨泽克、泰国国王和诗琳通公主等人到现场观看并接见了他,赞誉他的技艺为“神奇的艺术”,并收藏其作品。
美国《纽约时报》等六家报纸及ABC、CBS电视台,德国《斯图加特报》等六家报刊和电视台,泰国二十三家报纸七
家电视台作了报道。
为了改变内画艺术师徒承续的传艺模式,培养更多的合格的专业人才,经淄川区政府批准、市教育局备案,他
于1992年7月成立“张广庆内画研究院” 。翌年,成人内画专业培训部(中专学历)也正式开学。世界艺术大师刘
海粟生前任该院名誉院长。 1992~1996年已毕业学生四届30余人,留用10余人成为内画院的技术骨干,其中6人次
在′95德国“春之梦”艺术展览中获一、二、三等奖。
张广庆的艺术成就和对内画艺术教育的卓越贡献,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奖励。1992年被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
师称号,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张庆林 山东博兴县人。1942年生。中共党员,特级摄影师。现任淄博鲁中彩色摄影中心总经理、中国人像摄
影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人像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淄博市人像摄影学会主席,中国专业人像摄影函授学校校务委
员山东辅导站站长,淄博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淄博市贫景根雕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首届婚纱大赛评委、全国
人像摄影艺术大赛评委、全国照相业国家级评委。
1960年,张庆林毕业于淄博一中。同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专科学校,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基本功
训练,为以后从事摄影工作打下比较坚实的美术基础。
他勇于创业,善于经营。自1964年起从事人像摄影工作至今,历任张店区大众、工农兵、长征、淄博工业摄影
美术服务部、张店区照相业总店、鲁中彩色摄影中心等照相馆经理、总经理。无论在哪个单位任职,他都克服困难,
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争创一流。1985年,为了适应和满足市场、大众需求,在各级领导支持下,自筹资金建立鲁
中彩色摄影中心, 时至今日,营业面积已从几百平方米发展到2000多平方米,员工从50多人增加到100余名,成为
拥有当代国际先进摄影冲扩设备、技术力量雄厚、下辖工农兵、天乐园、文光等五个分支机构、全市最大的国有照
相业集团公司,营业额、利税额在全区饮食服务系统名列前茅,被授予全国照相业系统优秀企业称号。
他办事认真,实事求是。无论是在企业管理中,还是日常为顾客照相服务和参加各种影展或影赛的评选中,他
都能做到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和客观公正。
他谦虚好学,待人真诚。三十多年来,他潜心钻研摄影理论,虚心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勤奋实践,厚积薄
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人像艺术创作中,他追求比较均衡的构图形式,注重影调的变化和色彩的雅致。
其代表作《不会倒下的人》在全国人像摄影大展中获金奖,《根》入编1994~1995年《中国饮食服务年鉴》。在风
光、花卉、广告摄影中也有较深的造诣并屡有建树。《水田曲》、《情》等作品在华东地区、全省影展中获奖。由
于他的优异的业绩和诸多的奉献,被授予全国优秀人像摄影师、全国照相业优秀企业领导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