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1&rec=194&run=13

王延康 1945年1月出生于江苏淮阴,大学文化程度,1991年任齐鲁石化公司副经理,1994年8月被任命为中石
化齐鲁石化公司经理、公司党委常委。
担任公司经理后,他带领全公司5万名职工团结拼搏,争创一流,抓生产“精耕细作”,抓经营“精打细算”,
抓管理“精雕细刻”,抓技术“精益求精”,开创了企业管理的崭新局面,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就。
他始终把发展生产作为企业的基础,把优化经营作为提高效益的手段,并逐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过渡。在
生产上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深入开展生产装置全面达标活动,强化各项专业管理,实现了油化一体,效益互补,提
高了生产水平和整体效益;在经营上,确立现代营销观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规范产品价格管理和营销全过程管
理, 及时把握创收增效的良机。措施的强化,带来了生产和效益的飞跃。1996年,全公司工业总产值完成102.2亿
元,实现销售收入146亿元,实现利税18.5亿元,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他把科技进步作为企业内涵发展的主动力,狠抓人才培养,确保科研投资,使公司技术进步硕果累累。1996年,
全公司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鉴定23项,共有23项技术成果转化为工业启用,完成攻关课题168项。
他揭开了公司基层建设工作崭新的一页。 坚持“以人为本” 的管理思想,相继总结推广了“标准化管理”、
“创免检”、“信得过”等方法,形成了富有齐鲁石化特色的基层单位经验。在此基础上,推行了基层管理十个规
范化,即:工作职责标准化,专业管理制度化、现场管理定量化、岗位培训星级化、工作安排定期化、工作过程程
序化、经济责任和管理责任契约化、考核奖惩定量化、台帐资料规格化、管理手段现代化。这些有效的方法,有力
地促进了企业安全稳定生产。
他着眼企业长远发展,确定了公司“九五”期间“七三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即投入70亿元,用三年时间,完
成乙烯、炼油、化肥、氯碱四大改造,到2000年,当年实现利税50亿元。通过技术改造,乙烯由30万吨扩大到45万
吨,原油加工能力由800万吨扩大到850万吨,化肥生产能力由60万吨扩大到65万吨,烧碱由20万吨增加到25万吨。
四大改造完成后,将使齐鲁石化公司的规模效益大幅度提高,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他始终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模范地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三者利益关系,顾全大
局。1996年,为增产化肥、支援农业,在原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广泛发动,挖掘企业内部油气资源,不惜牺牲企
业局部利益,保证化肥稳产高产,全年生产尿素61.6万吨,为农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勤奋的工作和突出的业绩,使他多次获得省、国家的荣誉,并被收录《中国科技名人录》。

王兴爱 1954年10月12日出生。 1979~1983年, 任淄川区杨寨镇耿家村生产队长。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社会经济系。1984~1994年任村主任、建陶厂厂长。1994年10月,任杨寨镇党委副书记兼耿
家村总支书记、耿家企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自任职以来,他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村民扎实苦干、努力拼搏,促进了经济持续、快
速发展。199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创利税3500万元,人均收入3400元。
1994年7月至1996年10月,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投资1.5亿元建起了年产630万平方米的高档彩釉墙地砖生产线6条;
投资3500万元建起了村民楼,完成了旧村改造;同时,建起了综合办公楼和职工公寓,实现了村庄城市化。
1992年1月,被淄博市乡镇企业局评为“建材冶金系统先进厂长”、1993年6月,成为淄川区第七届政协委员,
同年11月被杨寨镇政府聘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联络员。
1994年, 杨寨镇党委下文,在全镇党员中开展向王兴爱同志学习的活动。1994年1月,被市政府授予“优秀农
民企业家” 称号。1996年3月,淄川区委下文在全区党员中开展向王兴爱同志学习的活动。企业被区委、区政府授
予“十佳效益企业”,“重点保护企业”、“文明单位”称号。

王勉山 42岁,中共党员,现任山东鲁宝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原淄博轧钢厂)董事长兼总经理、党支部书记。
1983年,王勉山上任淄博轧钢厂厂长。他注重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定一系列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工作办法,
依靠科技求发展,深挖内潜堵漏洞,使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产品系列化、生产现代化、品种多样化的格局,
使企业发展成为一个以主产高频异型焊管、不锈钢冷轧钢带、农用车钢板弹簧和冷拔、热轧、冷轧型材,并集宾馆、
饭店为一体的综合性实体公司。现拥有固定资产2300万元,流动资金1800万元。
王勉山坚持质量第一、经营搞活的治厂方针。建立了高标准的化验室,配置了先进的化验设备。在经营中,他
提出:“提前一步计划,超前一步安排,抢先一步行动,以销定产,以产促销”决策。1996年实现销售收入6800多
万元,各项经济综合指标列全市同行业前茅,被评为全国中型一档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1993年新上不锈钢冷轧
钢带系列产品, 填补省内空白,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投资1200万元仅用半年时间建成投产了年产3万吨高
频异型焊管项目,获得省优新产品称号。
王勉山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屡上新台阶。广泛开展爱岗敬业、技术比武等活
动;积极援助困难企业、希望工程、灾区建设等;成立全省首家乡镇企业管乐团;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1988年,
他获市优秀农民企业家、 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1990年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省委授予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1993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1994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家称号;1996年获市双拥共建先进个人称号。

王绪一 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42年出生于山东莱西县,1961年毕业于淄博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山东建筑材
料工业学院前身),1962年调山东新华制药厂工作。历任工人、生产组长、车间副主任、主任、劳动服务公司经理
等职务,现任山东新华工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同时兼任中美合资华宇防腐有限公司、淄博蕾丝镜业有
限公司、淄博莲花山天然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985年王绪一就任山东新华制药厂劳动服务公司经理,当时从业人员只有9人,总资产不足2万元,年利润也只
有几千元。在公司发展初期,他带领全体员工,经过充分调研,确定了“科工贸结合、以工为主、确保安置,为总
厂搞好配套服务”的企业发展战略。自九十年代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他果敢地提出了企
业发展的新思路,突破资产不能运营的禁区,用小资产运作,成大资产气候。在形成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后,他又
不失时机地扩大资本,于1992年将劳服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山东新华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劳服系统
首家改制的股份制企业。相继通过联合经营、合资经营、兼并收购破产企业等形式,以存量资产吸收增量资产,通
过增量资产优化存量资产,使企业逐步扩大,现已形成下设18个分厂、3个合资公司,从业人员逾千人,拥有科研、
医药化工、工业、商业、建筑安装、机械安装维修、车辆维修中心、制冷工程安装维修、饮食服务和劳务九大行业,
科工贸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实体。主要化工医药产品有硫酸二甲酯、葡萄糖酸钙、缓蚀剂、锅炉除垢剂、氟氯菸酸、
DBU、型碱、N—甲基乙酰胺等还原剂,除垢剂为国家劳动部定点厂家。公司的经济效益连年翻番,总资产已达1.22
亿元,公司规模已经国经贸企[1994]743号文审核认证为国家大型企业。
历年来,山东新华工贸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山东省劳服就业名星企业、淄博市名星企业、淄博市先进单位等荣
誉称号;王绪一荣获全国劳服企业先进个人、山东省劳服企业系统劳动模范、山东医药管理局拔尖人才、淄博市劳
动模范、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傅杰 1963年8月生,桓台县田庄镇人。1981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林业学校,同年分配工作。后就读于南京林业
大学,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桓台县苗圃、桓台县委组织部、桓台县果里镇党委、桓台县团县委任职。
1992年5月至1994年12月, 傅杰调任桓台县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1994年底,调桓台县油区工作办公室任主
任、书记,并兼马桥镇党委副书记至今。现在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傅杰自参加工作以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以扎实勤奋的工作作风,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受到领导和同志
们的好评。在担任团的领导工作期间,他曾先后被团县委、团市委评为“优秀团干部”,被团省委授予“全省优秀
团干部”称号,调任县油区办工作后,他又以突出的成绩被评为“全省油区工作先进个人”、“全市优秀政工干部”,
并多次立功受奖。
傅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尊重客观规律而不屈服于客观环境,正视现实而不满足于现状。他乐于在艰苦条件下拼
搏、创业。他是桓台县驻上海办事处首任主任,当时在上海举目无亲,办事处一无所有,在此条件下,付杰带领其
他两名工作人员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靠着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在不到三年时问里,硬是在大上海争得了一
席之地。如今,桓台驻上海办事处已成为淄博连接上海的桥梁。
傅杰到桓台县油区办工作以来,面临所在油区产量下降、油田生产连年亏损、油区秩序不良、工农关系紧张等
现状,在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在内部管理上提出了“抓班子,抓教育,抓制度,
抓落实”的战略思路,在对外关系特别是对油田关系上,提出了“抓服务、识大局、谋长远、辟新路”的总体规划,
在变革中图生存,在困难中求突破,在竞争中抢机遇,在稳定中谋发展。不久,单位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设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年来,油区办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上缴任务150余万元,固定资产增加投资近200万
元,支援救灾、兴办教育及公益事业近30万元。安排待业人员12名,并保证了人员工资及各项正常开支,被桓台县
政府列为“做贡献”单位。进入1996年后,他又结合单位实际提出了“先商后工、以商带工、工商联动”的经济发
展思路,成立了“淄博桓台三人三利经贸有限公司”。现该公司下属有制线、农业、筑路、化工、制药、经贸五个
分公司,油区办由单一的协调关系变为融职能、经营于一体的事业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多功能单位。

白富远 1942年10月生于淄川区,大专文化程度,高级经济师,淄博市人大代表、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现
任淄川区淄城镇党委副书记,城二村党委书记,山东般阳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965年,年仅23岁的白富远挑起了村支部书记的重担。30多年来,他勇于改革,奋力开拓,始终坚持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齐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把一个贫困落后的城二村,建成了富裕文明的城市化经济强村。
经过艰苦创业,现在的山东般阳集团公司已拥有集体企业18家,形成了以造纸包装印刷业为龙头,建筑按装装
饰业、 汽车配件机械制造业、食品饮料矿泉水业、商业服务业等5大支柱产业结构的企业集团。1996年,实现总收
入2036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4238元,城二村成为全市奔小康先进村和经济强村。
白富远在八十年代初就率先在城区搞起了规划建设,拉开了淄川区旧城改造的序幕。如今,村民们住上了水、
电、 暖配套的住宅楼,360户装上了程控电话,村民生活逐步实现了城市化。组建了全国第一支农民乐团,成立了
山东省第一家村科协,出版了省内第一部村志《城二村志》和省内第一部村级党史《城二村党史大事记》(1949~
1996年)。城二村被评为淄博市十面红旗之一、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文明单位。
白富远被评为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农民企业家,
在“为淄博献计献策”活动中荣立二等功。曾先后应邀到瑞士、日本、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考察学习。

孙宪昌 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山东省劳动模范,高级经济师。1937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临邑县,1958年在南
定百货商店(南定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参加工作,历任营业员、业务员、门市部主任,1977年起任商店经理,
自1993年至今任改制后的淄博南定百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
孙宪昌投身商业工作四十年,在担任企业主要领导二十年期间,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谋求企业大发展。特别
自担任公司经理以来,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实际,扎实工作、锐意改革、奋勇开拓,率领
广大干部职工只争朝夕、锲而不舍,把一个原仅有30万元固定资产的小商店发展成为拥有营业面积。7800平方米,
固定资产1990万元,年营业额5500万元的现代化商业中心,成为鲁中商业战线上一颗璀灿的明珠。
作为全市商业系统资深企业领导人,孙宪昌有远见,有魄力,勇于探索,经营有方。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
“立足南定,辐射全区,开拓经营,以质取胜”的企业经营战略。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创造性地实行了“四定五
考核”制度,使之成为商业企业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现代管理的有效途径,被市商业局、体改委作为深化改
革的典范在全市财贸系统推广。1990年,他主持制定了企业“三法”,完善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使公司步入了
依法管理的轨道。1992年初,他率先在全区进行了“四放开”改革,为商业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积累了
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他敏锐地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营
档次,创建南百特色”的总体发展思路;年底,他力排众议,敢为人先,带领企业在全市商业系统率先进行了规范
化股份制改造,对外发行股票336万股,一次募股成功。随后,他审时度势,利用募股资金投资500万元对主体营业
楼进行装修, 投资240万元兴建了南百大酒店、南百金店,使“南百”成为全市首家拥有电视监控、中央空调、滚
动扶梯、自动消防等现代化设施,集零售、批发、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商场,真正走上了深层次、多渠道、规
模化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在孙宪昌的领导下,“南百”经营规模上档次、经济效益上台阶,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
展, 各项经济指标每年均以25~30%的速度递增。1996年实现营业额5500万元,创利税332万元,在全市商业系统
名列前茅,人均利税率连续三年居全市同行业之首,在全省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百强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一位。企业
获“省级文明单位”、“全国商业信誉企业”等国家、省、市级荣誉上百项。孙宪昌以其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南百的
兴旺发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呕心沥血,不辞劳苦,艰苦奋斗,勤俭办事、
作风正派、廉洁自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献出了全部心血,成为全市财贸系统的一面旗帜。他多次被评为省商业
厅先进工作者、区优秀企业家、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九次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1987年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称
号,是区政协委员、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为表彰孙宪昌的卓著贡献,张店区财委发出了《关于在全区财贸系统开
展向孙宪昌同志学习的决定》。

孙即杰 1949年12月出生。经济师。历任博山区蕉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喷漆厂厂长、蕉庄村村长、博山区劳动
局汽车驾训队队长等职。
1990年6月, 他受命于企业贷款达2800万元陷入困境之时,出任蕉庄发电厂厂长。他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过人
的胆略,在企业改革与经营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企业管理为基础,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先导,
走内涵挖潜之路,狠抓了企业设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确保了设备安全运行,提高了经济效益,使企业走出了低
谷,扭亏为盈,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几年来,孙即杰充分地认识到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内部改革挖潜。他依靠科技人员,先后对锅炉引风机、
送风机、 二次风机、汽机给水泵、循环水泵、冷却塔等14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创效益316万元;加强煤炭管理,
实行混煤燃烧方法, 降低发电成本,年节省资金180万元;坚持依法治厂,从严治厂,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增强
了企业活力。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1992年10月,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淄博鑫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高档美术装饰门
及装饰材料,产品销往国内外。孙即杰任总经理和董事长。1995年,发展多种经营,成立了淄博鑫成机械制造公司,
企业年年有新的发展。
目前,全厂共有6个车间,1个汽车队,5100万元固定资产,310余名职工,230台主辅机设备。1996年,发电量
8864.85万千瓦时,工业总产值850万元,利税总额300万元,人均利税9677元。6年来,共创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
是博山区骨干企业之一。被授予淄博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市农业银行“一级信用企业”、市电业局“先进
集体” 等荣誉称号。 孙即杰被省电力局、市电业局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蕉庄发电厂也被晋升为博山区浮动
(二)级企业。

吕和平 中共党员, 1953年7月出生,山东省莱芜市人,1971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历任淄川
区城乡建委副主任,淄川区城市绿化工程指挥部、淄川区松龄路工程指挥部、淄川区东水西调工程指挥部、淄川区
西水东调工程指挥部、淄川区南部供水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等职,1991年调任淄川区供水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党
总支书记。
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吕和平一直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自1984年先后出色地指挥完成了留仙湖公园、淄城
东二路、淄城松龄路、淄川东水西调、淄川西水东调、淄川南部供水、淄川城市管道液化气集中供气等城市基础设
施工程建设,为本世纪末淄川建成中等城市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1年, 吕和平调入了亏损179万元、趋于瘫痪状态的淄川区自来水公司。上任后,他深入基层,走访群众,
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启用人才,选拔重用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威信高的同志为公司下属企业和部
门的领导,并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推出了人事、用工、分配等一系列改革制度,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
产工作积极性。几年内,使公司变成了一个拥有固定资产6800万元,职工280名,管线总长170公里,供水能力12万
m3,水质综合合格率100%,供水普及率100%,水费回收率99%,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达到近20万元,其它经济技
术指标均达到省市企业标准的先进企业。1993年一次通过了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认证,供水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市同行
业之首乃至省县镇供水行业前列。1995年被划为中型(一)企业。同时,为减轻财政负担,弥补供水成本偏高之不
足,他提出了“以水为本,多业并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经营方针,目前,总公司已有下属企业和经济实体14
个,形成了以供水为龙头,集供气、供应、销售、建筑、安装、加工、维修、饮食、娱乐、电热元件、绿色包装为
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达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目标。同年,公司又跳出“水门”,
成功地实施了城市管道液化气集中供气工程,为城市整体功能上水平上档次迈出了可喜一步。1996年,在多方考察
论证的基础上,投资上马以减少白色污染,以纸代塑绿色包装项目,为改变淄川产业结构做出了积极贡献。自1991
~1996年第三产业共完成产值13300万元, 创利税1570万元,三产经验受到国家水协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县镇供
水行业推广。
吕和平为淄川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广大职工的信赖和拥护,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
肯定,他本人也获得了很多荣誉,连续五年被市区授予“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称号,连续五年被区委、区政府记
大功奖励;连续四年被区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续四年被授予“省城建系统先进个人”称号。1995年被
市委授予“优秀企业政工干部”称号。该公司被市授予消费者满意单位、市饮用水卫生管理先进单位、市精神文明
单位、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单位、市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市严打斗争先进单位、市拥军拥属十佳企业、
省水协先进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全国经营之光杯500强企业、中国企业最佳形象等荣誉称号。

刘长水 1950年7月生, 淄博市张店区南定镇马庄村人,高中文化程度,经济师。曾任马庄一瓦厂厂长,张店
糖果冷食厂供销科长、 厂长等职。1992年创办张店晶雪冷冻设备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公司下设3个厂:晶雪冷冻
设备有限公司、聚铵脂保温材料厂和张店糖果冷食厂。为创办晶雪冷冻设备公司,他曾十几次到南方考察,与常州
联营上了玻璃钢装配式活动冷库项目,一举填补了江北空白。他率众艰苦奋斗,在荒草野坡上将一多年失修失用的
破车间改造为生产车间,1993年正式投产。他狠抓管理、抓产品质量、抓售后服务,使企业一年一个起色。1995年
产值比1994年翻了一番,1996年又比1995年增长50%,产值达380多万元,预计1997年可增到600万元,销售收入达
550万元。1995年创利税60多万元,1996年达到80多万元,预计1997年可达100万元。建厂初期固定资产58万元,现
已达到138万元。 玻璃钢活动冷库是一种较土建冷库、铁皮冷库更为先进的高效益低温冷藏设备,各项指标均达到
国内制冷标准,可广泛应用于冷饮、水产、饭店、宾馆等行业、部门,曾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25
个省、市、自治区,深得广大用户的好评。该企业连年被评为镇、村先进单位。

刘同佑 汉族,1939年1月24日生于淄博市博山区。大学本科学历。先于山东北岭窑厂和博山美术琉璃厂工作,
1980年调入淄博平板玻璃厂任技术副厂长,1983年经民选任厂长,后兼任党委书记,1992年成立山东玻璃总公司任
总裁,1995年成立山东玻璃集团任董事长。兼任青岛金星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淄博市华轻工业总公司总工、山东
玻璃协会副会长、山东建筑材料学院教授等职。
刘同佑出生在一个玻璃世家,自幼勤奋刻苦,聪敏好学,立志继承前辈事业,振兴中国的科技和传统产业。读
书期间,他就发现并提出科研课题若干项,如“气体在液体中的运动轨迹”,“超声波促进种子萌发”,“种子组
份的重组”,“植物的记忆和应变能力”,“玻璃增强复合材料”,“原子射线及灰尘的应急防治”等等,可惜自
“反右”到“文革”近二十年中,刘同佑屡受摧残,影响了他的学业和才能的进一步发挥。他在长期从事重体力劳
动的同时,含辛茹苦,艰难地学习和钻研。几十年的拼争,使他在玻璃工艺、窑炉设计、建筑结构、热力工程、化
工工艺、工业分析等专业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北岭窑厂两年间,他完成三项技术革新,被评为青年革新能手。在博山美术琉璃厂十六年间,他被斗劳改十
年,前后只有六年从事技术工作,却设计出各种窑炉17座,玻璃生产线6条,楼房9栋,热力工程5项和化工工程1项,
并获得21项科技成果。从1977年来到淄博平板玻璃厂帮助工作开始,刘同佑就承担了该厂的全部技术重任。1981年
投产的三机有槽窑,1984年投产的四机无槽窑,1987年投产的六机无槽窑,1986~1989年投产的五条玻璃马赛克生
产线,1993年投产的单机彩窑和双机彩窑,1994年投产的黄岛两座双机窑以及所有同这些窑炉有关的生产总工艺、
总平面设计,包括部分锅炉、厂房、管线和设备等,总计29个大中型项目的设计,全部出自刘同佑之手。在研制和
设计中,他发明创造新技术98项,其中上报15项全部获奖,计国家级2项,省部级4项,市级9项;5项获专利,其中
发明专利2项, 并获国家金奖;“大型平板玻璃池窑全保温”技术,被国家建材局指令在全行业推广;设计的六机
无槽窑,采用他的2项专利和14项新技术,把无槽工艺推向国际水平。
从1995年5月9日动工,到1996年5月18日点火的400吨级浮法玻璃生产线,是在刘同佑主持和带领下设计并建成
的。 共投资3.2亿元,是国家主办的秦皇岛示范线和台湾引进线的33%,建设时间仅为他们的一半,技术水平和产
品质量被国家玻璃监测中心测定已赶上、 个别指标并已超过他们。投产四个月后,生产能力已达500吨/日。在设
计建造和试产中,刘同佑起到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若干个难题。退火窑辊道弯曲这是一个玻璃行业长期解决不了的
难题。刘同佑只用了16个小时,就创造出一项独特技术,予以彻底解决。
刘同佑善于管理,他决策建设的12个分厂,无不获利。他为人正直朴实,讲究信誉,赢得了各界的尊重;他胸
襟宽广,不计得失,与群众同甘共苦。他严于律己,身体力行,3次在工地骨折,却未影响一天工作。
公司在他领导下,由1980年前的100余名职工,43万元固定资产发展到今天的3000名员工,5.6亿元固定资产,
利润连续3年超过3000万元,列全省建材业第一,全国玻璃业第二。

刘福忠 31岁、汉族,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在张店区煤炭工业总公司先后任安
全科副科长、科长,技术科长、通防科长、机电科长,现任淄博市张店煤矿矿长、党委书记。
1995年5月张店煤矿受瓦斯爆炸事故严重影响, 各方面工作陷入困境,正在张店煤矿挂职任副矿长的刘福忠同
志受命于危难之际,担起了张店煤矿矿长的担子,时年29岁。
上任已来,他从搞好领导班子团结,稳定职工情绪入手,加大安全工作措施,对生产系统进行了大胆调整,理
顺工资分配等职工关心的问题,各项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轨。
1996年,刘福忠同志围绕两个转变深化内部体制改革。提出了“安全活动、思想政治工作、工作计划衔接”三
个不断线的要求;制定了张店煤矿三年发展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一、六、八、八”系列工程规划;实行了机关干
部竞争上岗、科室双向考核制度;进行了工资分配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渐次理顺了内部关系,调动了全矿
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刘福忠同志坚持把“安全第一”方针放在首位。针对矿井实际,大搞工程质量标准化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与
完善。矿与区队、区队与班组层层签订安全责任合同书,调整充实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加大对干部职工及特殊工种
的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相互保安的能力;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安全设施,为实现安全生产提供
了可靠的保证。截至目前全矿已安全生产401天,创建矿以来最好水平。
针对张店煤矿资源日渐枯竭的状况,为了搞好产业战略转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刘福忠同志确定了“以煤
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经营方针,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他任董事长的张店煤矿所属中
外合资企业“华雁玻璃有限公司”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他注重强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
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推动了全矿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1995年以来,张店煤矿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提高,原煤产量和掘进进尺年年超额完成任务。1996年生产原煤
15.8万吨,超计划5.24%,同比增长9.97%;工业总产值达到731.34万元(90年不变价),同比增长9.97%;实际
上缴税金367万元,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1996年全矿职工人均年收入8508元,比1995年增加1435元。

朱宝顺 46岁,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市人大代表,现任淄博新新商场总经理。
任现职以来,他率领全体职工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以“艰苦创业、争创一流”为企业精神;以“顾
客至上、信誉第一”为服务宗旨;以“兴店之本在于人”为管理思想;以“眼睛盯市场、管理下功夫”为经营方针;
以“发展零售、开拓汇货、扩大批发”为营销策略。坚持厂商直销原则。其中南京旺旺食品、青岛日清食品、北京
产全国绿色环保标志的“梦彤”洗衣粉、中国北京童车等系列商品设点直销,颇受顾客青睐。商场上规模、上档次,
在营业面积2287平方米的基础上又投资30余万元,改建超市自选市场。坚持以“全、优、新”为经营特色,经营大
小百货、五金交电、家用电器、烟酒糖茶、食品罐头、针纺织品、呢绒绸缎、服装、鞋帽、毛线、毛毯、文化体育
用品、特种劳保护品等万余个品种。其中特种劳动保护用品是省专营商场。朱宝顺坚持推广普通话微笑服务,导服
小姐服务,无假冒伪劣商品服务。建立健全商场内部管理制度。实行竞争择优上岗,合理使用人才,充分调动职工
积极性。1996年,商场被区政府、区财委授予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省消协授予省级消费者
满意单位、省级食品卫生示范单位。

李祝 青岛市人, 1950年4月生,大专文化,高级政工师、经济师,现任山东桓台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
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为淄博市第六次、第七次、桓台县第七次、第八次党代会代表,桓台县第十二届、十三届、
十四届人代会代表,先后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建功立业十大女杰,市“十佳女企业家”,省先进女职工、节能先进
工作者,1996年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1968年到潍坊市农村上山下乡,1971年在桓台水泥厂参加工作,先后任供销科副科长、科长兼党支部书记、厂
长助理、厂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等职。1988年任党委书记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
带领党员干部职工,团结实干,开拓进取,使企业在全县率先成为国家二级企业,并获山东省文明单位称号。1994
年又晋升为大型(二)企业。1996年任现职后,针对建材行业市场疲软、效益滑坡的情况,从抓班子建设和思想政
治工作入手,走围绕党建抓经济,抓好党建促经济的路子。她制定了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的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党
员干部培训工作,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开展了“我是一名党员,如何为企业做贡献”的大讨论。她围绕“两转”
大作文章,加大改革力度。在人事制度方面,本着精简高效,“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将22个科室合
并改革为14个处室,压缩精减管理人员40余名;打破工人和干部的身份界限,实行竞争上岗,提拔了14名思想好、
业务精的年轻人到管理岗位任职。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确立了“学邯钢,抓管理,降成本,增效益”的总体工作
方针,并将1996年定为公司的“成本管理年”,围绕着“吨水泥成本降低15元”的目标大作文章,把原材料的消耗
指标分解到车间、班组、个人,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成本担子大家挑”,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
动态控制体系,有效地遏制了成本的攀升。内部效率的提高加速了企业同市场的接轨,她又适时抓住机遇,加强营
销管理,在出口水泥势头回落的情况下,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将原来出口内销各占50%的计划改为以内销为主,开
发生产了适销对路的525#R早强水泥,并投资60多万元新增散装水泥运输车辆7台,改造散装水泥设施,
加大了散装水泥的推销力度。1996年水泥产量突破40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时实现了产销平衡。企业走上了健
康发展之路,被省政府批准为“首批规范化股份公司”,主导产品425 #R马公山牌水泥也被省批准为
“全省质量免检产品”。

李学峰 1949年生,中共党员,经济师,淄博市临淄区人。现任临淄区朱台镇党委副书记、山东齐峰化轻集团
公司总经理。
李学峰脚踏实地干事业,受到领导和群众的赞扬。
1981年李学峰从临淄区朱台镇房家村调到淄博市第二造纸厂任党支部书记、厂长。十几年来,他对工作认真负
责兢兢业业,带领全厂干部职工团结实干,攻坚破难。抓管理,提高整体素质;抓质量,提高产品档次;抓投入,
更新生产设备。不辞辛劳,北上辽阳、丹东,南下上海、广州等地,跑项目、进设备,大搞技术改造。分别于1988
年、1992年两次共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设备更新,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使只有50名职工、固定资产50
万元、 年产不足500吨、技术落后长年亏损濒临倒闭的一个镇办小造纸厂,一跃成为有1400余名职工、总资产3000
多万元、 年产量12000多吨的名符其实的淄博第二造纸厂。实现了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形成了棉浆、草浆纸
兼而有之,低档中档品种齐全的产品系列,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实现利税连续6年在市一轻公司造纸行业名列前茅。
为增长企业后劲,寻找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李学峰审时度势,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了两次大调整。一是调
整产品原料结构。为彻底解决污染问题,停止了效益高、污染大的化学法自制浆生产线,利用商品浆生产市场紧俏
的高档产品,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企业发展。二是调整产业结构。1994年李学峰集思广议、博取众长,从50多个项
目中进行筛选,最后投资5300多万元,从国家化工部争取到了年产6000吨顺酐的生产项目。该项目经化工部、国家
经贸委、中国农行总行批准,列入了国家建设计划。该项目实施中,李学峰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进
行技术攻关。 他采用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与设备,引进日本DCS微机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意大利的催
化剂,使该项目投产后,成为全国第一套装置最大、技术最先进、产量最高、产品质量最好、消耗最低的国产化顺
酐技术生产线。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和超过国家顺酐优等品质量标准。
李学峰依靠科技搞发展, 艰苦奋斗创家业。往日的造纸厂,如今已成为集化工、轻工于一身,年销售收入1.2
亿元,年创利税2500多万元的省级企业集团,临淄区的骨干企业;连续三届六年被评为“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振兴工业先进单位”;临淄区技术改造先进企业;“临淄区二十强企业”和“十佳经济效益”
企业。李学峰被评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厂长、优秀企业家。被临淄区委、区政府授予模范厂长并荣立个人三
等功。

杨文友 1956年10月16日生于罗村镇聂村。1974年5月淄博九中高中毕业参加工作;1971年入团,1976年入党,
1975~1988年任罗村公社团委副书记、聂村党支部副书记、大队长、罗村镇经委副主任;1992年获经济师职称,同
时被聘为市文学家企业家联谊会理事;1995年大专毕业,1996年获高级政工师和高级经济师职称。现任罗村镇党委
副书记兼聂村党委书记、山东罗城集团总经理、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理事,省青
年乡镇企业家协会理事,淄川区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荣获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乡镇企业家称号。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杨文友率领村党委和村委会全体成员,立足实际,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靠自我
积累走滚动式发展经济的新路子,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轨道上来。他不惜重金培养和聘用
人才。近年来,先后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单位引进和聘任科技人才26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42名,培养出中级
以上职称人才45名, 各类技术人员560余名。保障了村经济稳步发展。现已建立鲁港罗城建陶有限公司、聂村缸瓦
集团公司等6个公司、 18个企业,形成建材、机械、冶金、化工、煤炭等七大系列120余种产品的规模。其中5家企
业为省系统级先进企业和淄博市先进企业,3家企业为国家大中型乡镇企业;10种产品创省优和部优“名牌”产品。
1996年, 实现工业产值1.2亿元,拥有固定资产9200万元,人均收入2800元。罗城集团被命名为全省科普先进村和
村镇建设明星村;被授予淄博市经济强村和小康先进村的称号。该集团1995年跨入“中国最大经营规模乡镇企业”
和“中国最高利税总额乡镇企业”1000强行列;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
杨文友率领党委全体成员以“为党增光, 为国出力,为民造福”为行动准则,每户集体补助1万余元,为85%
的村民建起了新楼房;投资120余万元新建两条1600米长的硬中心路;投资180万元,为外地职工建起6600平方米的
宿舍楼,实施“新村规划工程”。将“五保”老人请进敬老院,对老党员和老年人及残疾人实行定期生活补助,对
18岁以上的村民集体补助50%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实施了“老年工程”。投资80万元,建起聂村中学和市级标准的
幼儿园,实施跨世纪的“人才工程”。为聂村在战争时期牺牲的25名烈士建起烈士陵园和烈士碑,编写《聂村英雄
传》 ,被列入全区十大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加强综合治理,实shi“社会细胞工程”,创全省社会治安先进村。建
起了卡拉OK舞厅,经常开展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激励广大群众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弘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
统,被淄博市委和淄博军分区授予拥军优属先进村。连续10年保持了市级文明村的称号。杨文友的模范事迹和名字
载入《中国城乡企业家名人录》、《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和《中国改革潮》荣誉册。他撰写的论文“改革创新、
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被选载《经济日报》出版的《农村改革论文选》,《人民日报》以“小镇播种星火人”
为题,《山东信息报》以“踏平坎坷创伟业”为题,《山东青年报》以“在创造中书写人生”为题,《文艺报》以
“锻造岁月的人”为题对他的事迹都作了长篇通讯报道。

杨延良 1948年12月生,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人,高中文化,现任山东博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2年获政工师和企业管理上岗证,1984年至1988年在桓台县马桥造纸厂任现金出纳、会计、财务科长、经营厂长
等职,1989年任厂长。当时,该企业是一个不足百人,资产120万元的小企业,1990年搬迁扩建,1991年7月份投产。
“狠抓管理上档次”,在连续几年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打开市场销路,达到了以产定销的目的,到1994年,已发展
成为以造纸为龙头的集团公司,新上1.8万吨的电石厂、年产56万立方米的制氧厂,同年改为山东博汇实业总公司。
1995年投资1.5亿元, 建设了2.4KW的桓台县热电厂,当年开工,当年见效,连续6年产值、利税成倍增加。1991年
纳税30万元,实现利润40万元。1996年资产达到2.4亿元,产值2亿元,利税4000万元,被农业部定为大型二档乡镇
企业。连续五年获“固定资产投入先进企业”、“明星企业”、“纳税先进单位”、“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等称号。
杨延良本人连续六年被评为淄博市优秀乡镇企业家,选为市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