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人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1&rec=178&run=13

廖礼倍
廖礼倍 (1902.8.15~1996.6.29) 江西省兴国县人。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1932年至1934年任江西省委特务团三营七连二排五班副班长。参加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任中央军
委工兵营架桥连班长、中央军委警卫排班长。1935年8月至1937年8月先后任中央军委警卫营二连管理排长、中央特
务团三营营部管理员。1937年至1945年历任一一五师补充团供给处粮秣员、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四团生产油房经理、
滨海军分区后勤部烟厂副厂长。1945年至1949年任新海连特区税务局总务科长、滨海军分区后勤部生产股建国烟社
副经理。1949年9月至1954年7月先后任鲁中南军区速成学校总务处管理股长、淄博矿务局人民监察室监察员。1957
年7月至1966年12月任淄博矿务局职工疗养院副院长。1966年12月任淄博矿务局中心医院副院长。1982年12月离休。
廖礼倍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红军时期,他作战勇敢,参加突破乌江天险等大小战斗30
余次,头部和腰部都负过伤。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著名的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他努力工作,为保障前方供给
和部队后勤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被滨海军分区后勤部评为劳动模范。建国后,他服从组织安排,致力于煤炭事业,
为淄博矿区煤炭事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张汉闻)

邓洪山
邓洪山 (1904.1.25~1996.12.7)艺名“鲜樱桃”。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坝子村人。系五音戏著名表演艺术
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五音戏研究会会长,淄博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
邓洪山出身于梨园世家, 自幼酷爱五音戏。9岁正式登台演出,16岁时在淄川、章丘、历城、济南等地已颇有
名气。18岁时,在济南与梅兰芳、余叔岩等京剧名家同台演出,其演唱吐字清晰,表演感情细腻,塑造形象逼真,
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受到梅兰芳先生的赞誉。20岁领班唱戏。1934年到北京、天津演出,誉满艺坛。1935年,
上海百代公司为其灌制了《王小赶脚》 、 《松林会》 等6部唱片,并赠送“五音泰斗”锦旗,五音戏由此得名。
1950年组建淄博市五音剧社,任社长。1954年上半年参加山东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一等奖;是年下
半年在华东地方戏会演中获演员一等奖,被授予金质奖章。1956年在山东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示范演出奖;
同年应邀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1960年率团晋京汇报演出,受到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
价。1961年率团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巡回演出,并在上海灌制《乡里妈妈》、《拐磨子》等唱片。1985年,他
再次晋京演出《王小赶脚》,80高龄仍粉墨登台,被传为佳话。
邓洪山毕生致力于五音戏艺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为追求艺术的完美,他频频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
慧生等切磋技艺,博采众长。他是当代五音戏的主要传人,市五音剧团的奠基人,不但继承了《五凤岭》等近三百
出传统戏,而且研究探索,为之增加弦乐伴奏等,使这一独有剧种得到发展。同时培养了一批接班人,从而成为五
音戏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

(五音剧团)

白泽远
白泽远 (1907.4.27~1991.12.6)陕西省清涧县商家旺乡蔡家坡村人。1936年12月参加红军,1937年10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机枪手、检查员、生产管理员、支委小组长等职。1954年到博山粮食局从事粮油保管、
储运管理工作。1964年5月离职休养。
白泽远在战争年代,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考验。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保持老红军的光荣传统,作风正派、团
结群众、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从不居功自满,保持普通共产党员的本色,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任劳
任怨,不计个人得失。身为粮油保管员、储运管理员,对国家财产视之如宝,经他保管的粮食和器具,从无霉烂和
损失,对散落在地上的粮食及时扫起来,细心整理,干净入库,不浪费一粒粮食。曾获三等奖。他在干好本职工作
的同时,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志出售和整理粮食;十年间,坚持早上班,把办公室、库院内外打扫的干干净净。他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品德,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誉。

(李又慧)

张法先
张法先 (1907.7~1988.4.14)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南台头村人。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寿光、沈阳
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任交通员,联络员等。1937年10月加入渤海部队八支队,历任战士、副班长、副指导员、
司务长、指导员、政治干部。1950年11月至1951年8月,任无棣县武装部部长。1951年9月至1953年12月在山东省干
部学校学习。学习结束后转入地方,历任华东公路管理局第三工程总队机料科仓库主任、山东公路局福山仓库主任、
临淄县交通科副科长等职。1958年6月退休,1978年6月改离休。
张法先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曾参加1938年5月山东省黄县城战斗、1938年9月周村北李参店
战斗、 1945年9月无棣县战斗等,其计参战60余次。荣立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二次。转入地方后,继续发扬革命光
荣传统和作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退休后不居功、不自傲、把自己作为普
通社员,拾粪积肥,积极参加和支援农业生产;勤俭节约,扶持帮助困难户和其他退休干部;关心下一代成长,经
常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88年4月病故。

(王清岫)

江世亮
江世亮(1909.5~1991.12.21) ,江西省兴国县人。出生于贫农家庭。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
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当战士,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随部队渡过金沙江,
翻越大雪山,跨越荒芜泥泞的茫茫草地,胜利到达陕北。抗日战争初期,在八路军一一五师当战士;后在晋察冀军
区司令部电台班当班长; 1944年11月,到延安化学厂当工人,制作炸药,供应前线,曾荣立三等功。1947年7月,
到山东滨海军区兵工总厂当工人,立过三等功。以后随着山东的兵工厂的演变,成为山东机器厂的工人。30多年中,
他作为中国兵工战线上的普通一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继承和发扬红军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淡泊明志任劳任
怨,积极工作,曾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75年10月退休,1982年12月改办离休。1991年12月21日病故。

(刘秉忠)

赵茂德
赵茂德 (1913.4~1989)山东省东阿县刘集人。家庭出身贫农,从小以给地主扛活为生。因不堪忍受地主的
欺压和剥削, 于1937年1月在东阿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军游击队战士。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分区四小
队战士、 班长。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十九旅班长、排长。1950
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任志愿军重五团排长、志愿军后勤部六分部二十五大站七十三分站保管员。
1952年4月回国后,转业到西南工业部化工局宜宾三○四厂任职员,1955年7月调博山电机厂任职员,1982年12月离
职休养。
赵茂德参加革命后,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给党的事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参加
了四平保卫战、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等较大战役二十余次。在战斗中,他出生入死,奋勇杀敌,1938年获一等功
一次,1949年荣立二等功一次。转业到地方工作以后,他不居功自傲,始终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在博山电机厂工作期间,曾干过保卫、后勤等多种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赵茂德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文革”期间,他因痛恨“四人帮”及其帮派体系的所作所为,曾冒着危险
给党中央写信,揭露“四人帮”及其一伙帮凶的罪行,因而受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被毒打致伤;粉碎“四人帮”之
后,才得以平反。在同广大群众交往时,从不摆老革命的架子,平易近人,团结同志,通过自己的努力,密切党同
群众的联系。生活中一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从不搞特殊,既便是在困难时期,他也从不向组织上要任何照顾。
他的高尚品德,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

(王维克)

孙建国
孙建国 (1913.6~1988.12.29) 山西省宁武县人。 贫农出身。 高小文化程度。1936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
1940年1月任宁武县政府建设科科长,7月在宁武三区参加百团大战和宁武东塞、二马营攻击战,担任部队战勤工作。
1943年1月任宁武三区武装部区游击大队长。1944年6月任宁武县民兵大队大队长,参加宁武榆树坪攻击战。1945年
任宁武县武委会副主任兼民兵大队长,参加宁武春景窳攻击战。1946年3月任晋绥区第三分区武工独立营副营长;6
月任晋绥六分区武工一大队大队长, 指挥轩岗、宁武攻击战。1947年5月任晋绥六分区独立营副营长,参加忏县突
围战和南张村、土陵桥伏击战。1948年在西北七纵一二旅政治部任科长,负责太原战役李家山、榆林坪攻击战战勤
工作;10月任野战军二○一师政治部总务科长。战斗中曾两次负伤,被定为三等甲级残废。
1951年1月任炮兵第七训练基地管理科科长。 1954年1月任山东省灌溉局办公室主任。1963年1月任周村区水利
学校副校长。1969年6月任张店拖拉机厂副厂级干部。1972年5月退休,1979年改办离休。孙建国把毕生精力献给祖
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许风伦)

谭清亚
谭清亚 (1915.6~1994.12.16)江西省宜春县慈化乡人。1936年12月参加红军,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新四军战士、炊事员;新四军军部通讯员,摇机员;(临沂)山东通讯局管理事务长,副排长;滨北材料厂材
料员、 保管员;博山电机厂传达员、警卫副队长;张店电机厂传达员。1982年8月离休(行政十四级、享受地市级
待遇)。
谭清亚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给地主放牛、当长工,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参加革命后,对党、对
人民无限忠诚,努力工作。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中,他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从不居功自傲,没有向党组织和领导提过任何额外要求,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
上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王平 陈瑞贞)

潘守望
潘守望 (1915.8.27~1989.3.19) 河南省罗山县潘新店村人。家庭出身赤贫。1931年1月参加红军,在鄂豫
皖苏区少年国际团保安局三连任战士。1931年4月至1936年6月,先后在湖北省黄安县保安局、湖北省道委会特务营
三连、红西路军军部、红二十五军军部、甘肃省军政治部警卫排任战士。1936年6月至1942年2月,先后在八路军六
八七团特务连、 山西省一一五师、六八七团政治处、六八七团七连任副班长、民运干事、副政治指导员。1938年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2月至1949年1月,先后在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二团基干连、江苏省阜宁县总队三连、华
东军区医院保卫股、 华东军区后防六大队一病室、山东省昌潍地区独立团训练队任政治指导员。1949年1月至1951
年12月,先后在山东省益都县独立团一营、益都县大队、山东省警备第八团二营分别任副营长、县大队长、营长等
职。1951年12月至1953年3月在山东省军区招待所休养。1953年3月转业到五。一厂(现山东铝业公司)任厂行政科
副科长。1981年3月离职休养。
潘守望在人民军队中奋战二十余年,历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无论是当战士,还是任
政治干部,赴汤蹈火,对党忠心耿耿。转业后,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中国铝工业的建设做
出贡献。他光明磊落,为人淳朴、正派、联系群众,把一生无私地献给了党的事业。

(潘璇)

王夷黎
王夷黎 (1917.10~1991.9)山东蓬莱县人。1937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
月至1938年1月,在蓬莱县参加民族先锋队任小队长、中队长,王格庄小学代校长;1938年1月至1949年12月,任中
共蓬莱县委书记、 胶东北海军分区政委、 地委书记;1949年12月至1950年6月,任渤海日报社社长;1950年6月至
1952年3月,任中共山东分局宣传科科长、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台长;1952年3月至1958年12月,任山东工学院党委书
记兼副院长; 1961年10月至1983年5月,任山东新华制药厂设备科副科长、机修车间副主任、小学副校长(在家休
养);1983年5月至1989年4月在山东新华制药厂小学工作(在家休养)。1989年4月离休。

(霍永)

韩兴斌
韩兴斌 (1918.6~1992.2.12)山东省黄县罐姚家村人。初中文化程度。1940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9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曾在黄县修家、黄县县政府、山东北海专署秘书处、北海栖霞十一区减租减息工作队、
胶东缫丝工会、胶东军区后勤军工工会、军工政治部等部门工作。1949年10月任华东工矿部化工局党委宣教科科长。
1950年12月任中共淄博特区化学工业委员会副书记。 1953年7月至1966年10月先后任淄博特委、市委副秘书长、秘
书长。 “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错误批判。1970年6月至1978年10月,曾先后任淄博市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党
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生产指挥部副主任,煤炭石油化学工业局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煤炭石油化学工业局
组长,冶金地质局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冶金地质局党委书记,工业交通办公室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工业
交通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在1978年10月召开的淄博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淄博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在
1980年1月召开的淄博市第七届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在1982年3月召开的淄博
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12月离职休养。任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期间,侧重分管全市科技工作。
韩兴斌同志离休后,一直专心致志地从事提供、收集、整理、撰写胶东兵工史料工作。先后与他人合作或自己
撰写《胶东兵工创模运动》、《胶东兵工综述》、《胶东兵工史话》、《从三九年至四二年最艰苦年代的兵工生产》、
《在战斗中成长》和《总厂厂长》等史料文章,被誉为“老兵工”。韩兴斌同志1992年2月12日病故。

(孙启昆)

高荣祖
高荣祖 (1918.8~1988.9.30)福建省建阳县一区王坑街水码头人。他3岁丧父,7岁失去了母亲,8岁到地主
家放牛, 他的童年是在牛背上度过的。17岁到药铺当学徒。1933年7月参加红军,到江西省贵溪县打游击。在部队
这个大家庭里,他很快明白了穷人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理,成了一名勇敢无畏的战士。1934年,在一次行军中掉了
队, 在党小组长带领下,在地方发展20多个游击队员,几经曲折追上队伍。1936年8月,为了壮大革命队伍,领导
派他秘密回到家乡,动员50多名老乡参加部队。1938年,高荣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教育下迅速成长。1944年
1月, 在安徽省五龙山战斗中,他作战勇敢,受到师部通令嘉奖。1947年,在孟良崮战斗中敢打敢冲,受到师党委
表彰。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在多年的战斗生涯中,他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
作战参谋、侦察股长。他3次负伤,定为三等乙级残废。
1953年11月转业到惠民地区纺织品公司任经理。 1957年3月调桓台县任建设委员会主任。1961年任县民政局副
局长。1988年9月30日去世。

(牛璟廷)

杨德贵
杨德贵 (1919.11.2~1996.12.20)山东省莱芜市温家庄人。1938年10月参加革命,1940年8月在鲁中抗大学
校学习, 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至1948年3月先后任莱芜县公安部队指导员、公安股长;章历县公
安局股长、兼一区区委书记,县公安局副局长;邹平县公安局长。期间,主要带领公安部队和武工队在环境恶化地
区和敌占区开展对敌斗争, 开辟工作, 与敌作战百余次,活捉敌百余人,配合鲁中和渤海部队攻克敌据点五处。
1949年9月任邹平县县长,1953年6月任淄博专署法院院长,1954年10月任淄博专员公署副专员,1955年专署改市至
1963年9月任副市长, 先后分管政法、矿山、交通、邮电、农业、城市建设等项工作。1958年组织领导淄黑公路、
张博公路、淄城大桥的修建。1959年山东省在淄博召开土铁路建设现场会,拍摄了新闻影片,并将这一经验在全省
总结推广。1960年以后,主要分管农业,重点抓张店、卫固、中埠一带输电、排灌,魏家庄变电站修建和石马水库
输电、萌山水库大坝配套输电及其灌溉渠道和马鞍山扬程站工程的建设。1963年10月任周村区委书记。“文革”期
间被迫离职。 1968年3月落实政策后,任周村区革委副主任、主任,周村区委副书记、书记。1978年10月,在政协
淄博市四届一次会议上被选为副主席, 同时任市政协党组副书记,主持市政协的日常工作。1982年3月,在政协淄
博市五届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为副主席。 1983年1月离职修养。离职后,仍参加有关活动,对全市工农业生产、城
市建设提出建议。

(杨志军)

梁学章
梁学章 (1965.9~1988.12) 张店区沣水镇良乡村人。在中学读书期间,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1982
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并担任团支部书记。1983年9月考入淄博市人民警察学校,1985年7月毕业,分配
到淄博市公安局张店分局刑警队任侦察员。
梁学章酷爱公安工作,志愿投身到艰苦的“打流”岗位,苦练反扒技术。上岗不到半年,就成为“打流”高手,
后被聘为淄博市公安系统“打流” 培训班教师。截至1988年12月,他抓获罪犯357人,在与罪犯搏斗中,曾13次负
伤。期间,被评为全市“打流”标兵,3次受到张店公安分局党委的表彰和嘉奖。1987年2月,在侦破一起重大贩毒
团伙案中,他和队友化装与乞丐挤住在一起,盯梢守候5天5夜,全身爬满虱子亦全然不顾,终于完成任务。1988年
12月23日晚6时许, 梁学章在张店新华街新村酒家抓捕北京市公安局通缉在逃的特大盗窃犯张其文,搏斗中,头、
面、颈部9处受伤,壮烈牺牲。
梁学章廉洁奉公、秉公执法。1987年,梁学章抓获一扒窃分子,虽认出是自己亲戚的孩子,但仍扭送派出所,
事后并拒绝贿赂,秉公办案。梁学章在商场抓获一扒手,在将扒手盗窃的1000元归还失主时,失主拿出现金表示谢
意,被他谢绝。
梁学章牺牲后,中共淄博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忠诚卫士”荣誉称号;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他“模范
共青团员” 称号; 中共山东省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国家公安部授予他
“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侯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