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外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1&rec=108&run=13

综述
外贸出口稳定增长。1996年,全市出口创汇4.52亿美元(不含齐鲁石化公司),同比增长43.9%。其中,自营
出口创汇19282.72万美元,同比增长42.2%,占年计划的113.4%;“三资”企业出口创汇25929万美元,同比增长
45.1%, 占年计划的103.7%。全市外贸运行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自营生产企业成为创汇主角。自营生产企
业出口创汇13803.85万美元,同比增长74%,高于全市平均增幅30.1个百分点,占全市自营创汇比重的71.6%,成
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 二是“三资”企业进入投资回报期,出口额迅猛增长。“三资”企业直接出口达到10921万
美元,同比增长了51.3%,占全市出口创汇比重的24.2%。三是市属外贸企业出口创汇下滑的同时,区县外贸创汇
增幅较大。 市属10家外贸公司出口创汇3937.96万美元,同比下降9.3%,而区县外贸公司全年创汇增幅高达343.7
%。 四是加工贸易发展势头看好,全年签订备案合同444份,进出口额达2.12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是
上年的3.92倍和1.84倍。来料加工贸易80项,收取工缴费2179万美元。
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87项,合同外资金额25227.9万美元,同比下降8%。其中新批“三
资”企业84家,合同利用外资19950.9万美元,项目平均外资额237.5万美元,同比增长37.1%。山东新华制药股份
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1.5亿股,境外认购金额3527万美元。淄博毛毯厂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250万美元,万
杰集团境外融资1500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7.6%。新批“三资”企业主要呈现出
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大项目资本密集程度提高,总投资大于500万美元的项目12项,合同利用外资1.62亿美元,
分别占总额的14.3%和81.3%。 其中8家总投资大于1000万美元的项目平均利用外资1684.7万美元,是平均利用外
资额的7.09倍。二是外资项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新批工业项目73家,合同外资额1.89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
86.9%和94.5%,其中机电、建材、化工、电子、纺织项目31家,均是市内的支柱产业,占总项目数的36.9%。三
是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已由亚洲转向欧、美等21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仅法国、德国的7家项目,合同外资
额就达9559.9万美元,占总额的47.9%。
开发区建设向纵深发展。年内,全市各开发区累计批准进区利用外资项目19个,合同外资6053万美元,实际利
用外资5252.9万美元, 出口创汇1.03亿美元。截至年底,各开发区累计批准进区利用外资项目233个,开业投产的
196家“三资” 企业实现产值19.7亿元,利税1.76亿元。各开发区经过近四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因地
制宜的管理体制,具备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经济结构也日趋合理。

(陈泉 赵炳文)

广开渠道,开创外经工作新局面
是年,市外经贸委在抓大力度宣传鼓动工作的同时,狠抓外经队伍的充实壮大,努力解决外派劳务层次素质低,
后备劳务缺乏的局面,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外经工作渠道。年内,积极帮助淄建公司获得了对外工程承包签约权。
并充分发挥全市外经工作的龙头企业——市国际公司的骨干、辐射带头作用,开拓了新加坡高级劳务市场,形成了
一条稳定的渠道。该公司已向新加坡输送了多批高级劳务人员;继1995年外派海员培训取得成功之后,又积极争取
了第二批海员的培训工作;对日本的劳务市场也取得了可喜进展。

(陈泉 赵炳文)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水平
一是依托大的经贸活动,讲求实效,多形式招商引资。一年来,积极围绕在北京举办的淄博工业产品展洽会、
瑞士罗蒙博览会、德国法兰克福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介绍会、青交会、广交会、厦交会等一系列的经贸活动,多
次召开工作调度会和座谈会,编印了利用外资项目册,在充分做好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注重所推出合作项目的质量和
远景效益,吸引了德国西门子公司、英国摩根公司、香港新世界集团、韩国锦湖集团等一批国外著名公司来淄博市
考察投资。原已有投资的国际知名企业如日本旭硝子公司等也加大投资力度,继续追加投资。二是抓好老企业利用
外资嫁接改造工作,编制了全市老企业嫁接改造项目简介,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淄博市已加入联合国
工发组织中国投资促进网的有利条件, 及时地推介对外招商项目, 推动了国有企业的转机建制步伐。三是加强对
“三资”企业从出资投产到生产经营的管理和协调服务,及时处理有关的矛盾纠纷,对已审批的“三资”企业进行
了检查换证与进口设备审核工作。针对在对外开放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了现
有“三资”企业的健康发展,外商投资的信心提高。

(陈泉 赵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