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0&rec=89&run=13

综述
1995年,全市交通系统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八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公路建设投资8.6亿元。到199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
程达到2629公里,比“七五”末增加661公里,平均年增长133公里。平均公路密度由“七五”末的32.5公里/百平
方公里,增加到44.3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达1942公里,全市晴雨通车里程达2568公里。全市
通沥青路的乡镇达到103个,占乡镇总数的91.2%;5个区县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沥青路。公路综
合好路率达82.4%。在全省公路建设竞赛中,市公路局夺得汽车养路费征收丰收杯和公路工程优质杯。新建的淄川、
高青汽车站和8个公用型汽车站, 相继投入使用。新改建交通管理所、公路分站63处。截至年底,全市的公路年增
长比例、平均公路密度、晴雨通车里程占公路总里程比例、通沥青路的乡镇和实现村村通沥青路的区县数,均位居
全省前列。
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围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狠抓治理公路“三乱”、文明样板
路建设和对客货运输市场、机动车维修市场的专项整顿,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和运输市场秩序,淄博市被评为省治
理公路“三乱”先进单位。运输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有形化运输市场网络初步形成。建成较大型运输服务中心市
场4处, 小型市场18处,运输信息配载站8处。其中,淄川服装城运输服务中心达到年发送40亿元商品、255.5万名
旅客的规模,被交通部列为全国较大有形化运输市场之一。积极引导车头向下,大力发展乡村客运,桓台县在全省
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客车,走出了一条服务农村、方便群众、合理调整客运布局的新路。
运输生产稳定提高。 到年底, 全市营业性汽车达到22661辆, 比“七五” 末增加59.4%。其中客车848辆,
23637个客位; 货车21813辆,67399个吨位。大型、专用和特种车辆有了较快发展,联运、零担和集装箱运输网络
已初具规模。 公路年营业性客运量达到985万人次, 旅客周转量达79600万人公里,分别比“七五”末增长12oA和
26.7%;营业性货运量达3414万吨,货物周转量172000万吨公里,分别比“七五”末增长51.7%和56.4%;年发送
集装箱达3008个,比“七五”末增长392%。专业运输企业生产有了新的转机,淄博汽运总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八五”期间,交通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进一步完善了交通
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基层交通管理所的职能作用得到加强。实行计划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公路分级管理制度,进一
步明确了交通建设事权划分,理顺了公路勘测设计和监理与施工、管理的关系。公路建设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改
革用工制度,保证了各项重点建设任务的完成,并成功打入了省内外公路工程建设市场,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交
通专业运输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了车值抵偿承包等一系列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改革,调动了职工的生产
积极性。 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多种经营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已由“七五”末的3%上升到23.8%。推进运输
生产和公路工程施工的对外合作,合同利用外资达95.1万美元,先后兴办了淄博联进国际货运公司和泰和公路工程
公司等一批合资企业。
科技教育蓬勃发展。“八五”以来,全市的交通科教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共完成市以上技改项目21项,有14
项获市级以上奖励。交通工程勘测、设计和监理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引进大型公路机械、车辆43台,工程施工
装备现代化初具规模。在交通工程设计、公路管理养护、运输服务和规费征收等方面,推广应用计算机管理技术,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省首批开通了交通地面卫星通信站。以原有的市交通技工学校为依托,坚持开门办学的方
针,先后成立了鲁中经济培训学院和市交通职工中等专科学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450人。五年来累计培养、引进各
类专业人才1148人,培训在职干部职工6826人次。到年底,全市交通各类专门人才已达1836人,占职工总数的22.1
%,比“七五”末增加了9.6个百分点。

(赵建华 王有吉)

广青路东西两段路基路面工程竣工
东段路基工程, 东起高青与滨州交界,西至大李闸口,全长11公里,属高青县4条干线路之一。始建于70年代
初, 设计标准低,路面宽仅7米,已不适应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需要。1995年市公路局和高青县委、县政府决定
对其改建,此项目被高青县委、县政府列入年度为人民群众办的六件实事之一。由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测设,按国家
二级路标准两侧加宽、 局部单侧加宽, 改线3公里, 路面宽为12米,路基宽为14米(路基占地总宽32米,施工宽
17.8米),两侧各设1米护坡道,桥涵48座,由高青县公路局组织施工。
沿线征地252亩,临时占地380亩,拆迁房屋71间,院墙73米,小桥15座及其它建筑物,清除各类树木6500株。
路基土方工程以民助公办形式修筑。 是年4月15日开工,投工20多万个,动用台班1300多个,完成土方量10万多立
方米,于当年12月10日路基工程竣工。
西段为路面工程,东起田镇,西至青城,全长11.35公里,该路面设计为2厘米沥青碎石。是年6月28日开工,8
月28日全面竣工。

(宋宝璋 杨守华)

张北路改建工程全面竣工
国道205线张店人民路口至淄博化纤总厂段, 修建于1975年,原有路基宽21米,路面宽20米。因多年超负荷运
行,路面质量大大降低,特别是济青高速公路建成后,通过该路段的车辆成倍增加,该路已远远不适应交通运输的
需要。
张北路改建工程全长6.48公里,由淄博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按平原区一级(城市标准)路标准设计,桥涵荷载:
汽——20,挂——100。全线均按五块版布设,其中人民路口至桑北路口长0.807公里,路面红线宽47米,横断面布
设为6米+7米+2.5米+16米+2.5米+7米+6米; 桑北路口至终点长5.673公里,路面红线宽60米,横断面布为:
5.5米+8米+4米+2.5米+4米+8米+5.5米。 路面结构,快车道:4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厘米粗粒式
沥青碎石下面层,乳化沥青下封层;15厘米二灰碎石基层;17厘米12%石灰土上底基层;17厘米10%石灰土下底基
层。慢车道:2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3厘米中粒式沥青碎石下面层,乳化沥青下封层;18厘米二灰碎石基
层;15厘米12%石灰土底基层。
改建工程于1994年4月动工,1995年9月底全面竣工。

湖南路涧北桥改建竣工通车
涧北桥位于淄川区洪山镇涧北村东南,南北跨涧北沟,湖南公路由此通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量日益增长,该桥已不适应运输发展的需要。1994年市报省核准立项,对
涧北桥拓宽改建。同年淄博市交通规划设计院完成测设任务。1995年淄川区成立建桥指挥部,由淄川区公路站具体
负责该项工程的组织和质量监理工作。是年4月5日正式开工,有桓台县恒达筑路公司、临淄区永流市政工程公司、
柳泉石矿等单位联合施工。
为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 将原有旧桥进行了定向爆破。同年7月30日完成该桥主体工程后,转入桥上路基高填
土,至11月4日完成了15米高近9万立方米的填方工程,共计砌筑圬土5422立方米。该桥投资403万元。
新建涧北桥设计为2孔5米石拱桥, 拱厚52厘米,矢跨比为2分之一;桥长为25.08米,高7米,设计荷载为汽—
—20,挂——100,桥上路基宽度为28米。

(宋宝璋)

国营汽车站向社会开放
1995年全市已有博山、 沂源、高青、临淄、淄川等5个国营汽车站向社会开放。实践表明,除了国营车辆和社
会车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外, 社会效益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1)规范了全市客运市场秩序,缓解了社会车
辆和国营车辆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杜绝了欺行霸市,利用不正当手段欺诈乘客的现象。(2)解决了重复建站布点
的问题,避免了资金浪费。(3)规范了业户的经营行为。(4)国营汽车站的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带动了第三产业
的发展。1995年全市已开放的国营汽车站共发送班次177504个,运送旅客430.68万人,售票收入达到2436万元,比
开放前分别增长45%、78%和33.3%。

(郑丽琴)

首届“交通十杰”评选揭晓
1995年,淄博市交通局、人事局联合开展了旨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推动交通事业发展的′95“交通十杰”
评选活动。
全市广大交通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946条, 节支创收188.9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涌现
出了一批明星职工。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在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自下而上、层层推荐,最后有
10名职工光荣当选。他们是:桓台县运输公司驾驶员王开华,桓台县交通局客运站站长吕允东,淄博汽运总公司淄
博汽车站站务员柳春明,索镇汽车站站长孙文修,市交通技校教师刘惠清,淄川区交通局罗村交通管理所所长李兆
安,市联进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经理魏书宝;市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二室副主任苏永和,博山区公路站稽征办公室主
任燕士吉和市公路局工程处处长曹茂坤。

(王三刚)

GBm工程建设
“八五”期间,淄博市公路管理局按照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的部署要求,立足本市公路建设的实际,抓了公路
GBM工程建设,使路容路貌得到改观,路况质量上升,实现了“八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上台阶的目标。
到1995年底,全市共完成投资980.3万元,建成GBm工程191公里,占计划的百分之百。其中国道103.2公里,省
道87.8公里。

(宋宝璋)

桓台县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
1995年,桓台县共建设始发点13个,设立站点215个,增设候车亭38个,竖立站牌450个,使全县客运通车里程
达到3924公里, 客运线路41条,投入营运客车247辆,座位5245个,营运班次416个,日总运客量达1.8万余人,率
全省之先实现了村村通客车。

(刘贤海)

高青县基本实现村村通沥青路
高青县自1993年始,全县动员,实施村村通沥青路建设工程,经过3年奋战,于1995年10月1日,全县村村通沥
青路基本实现。 该工程共组织投入义务工346万个,拆迁房屋2600间,处理树木13万棵,总投资5300万元。全县沥
青路总通车里程达754.4公里。 其中:干线路92.7公里,县路248公里,乡村路428.7公里,全县每百平方公里有油
路90.9公里,已基本形成了以干线路为骨架,以县路为经路,以乡村路为补充的“四横五纵一环”的干支相连,乡
村相接,周边贯通,晴雨通车的公路网络。

(高青县交通局)

高青长途汽车站新站启用
坐落于高青县城中心路与黄河路交叉路口西北角的高青长途汽车站新站于1995年9月18日正式启用。
该站于1993年9月开始动工兴建,占地1.3万平方米,主楼六层,站房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5个发车位。
该站的建成投用,改善了旅客的候车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孙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