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0&rec=30&run=13

综述
199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96.58亿元,比上年增长3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7306元;地方财政收入完
成1.6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5.72%,连续15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工业经济健康发展,“高大外”战略效果显著。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47.6亿元,实现利税12.5亿元。其中,乡
镇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8.1亿元, 实现利税3.1亿元,各项效益指标在全市五区三县名列前茅。结构调整步伐加
快,全区已组建省级企业集团22家。“三强带劲”效益显著,全区已有8家乡镇企业、11个村利税过500万元。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7.14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村经济总收
入完成96.13亿元, 比上年增长24.2%。粮田与经济田种植比例调整到5.5:4.5,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24万亩,其
中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总产8亿公斤,总收入7.2亿元,畜牧业稳步发展,肉蛋奶总产量达4.11万吨,比上年增长
0.58万吨。35万亩农田“三灌”工程全面组织实施,年内完成4.1万亩,高标准平原林网建设和封山育林效果明显,
林木覆盖率达到18%,比上年增长1个百分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
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4.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9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4.52%。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完成169.6亿元,其中,
集贸市场成交额达6.1亿元, 比上年增长21%。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0.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55亿元。各项保
险业务收入达到4685万元,比上年增长15.37%。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全区出口商品供货值达到6.5亿元,比上年增长52.22%,直接出
口创汇542.3万元, 比上年增长36.71%;年内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家,实际到位外资825万美元。全区累计批准外
商投资企业155家, 实际利用外资4656万美元,外资到位率达63%。1995年,已投产的98家“三资”企业实现产值
5.04亿元,实现利税6121万元。两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 农村改革,积极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全区承包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350户,具有一
定规模的养殖场达到483处。企业改革,19家企业实行了兼并,4家企业依法破产,企业资本结构日益优化。
城乡建设取得新成就。年内全区新一轮城市整体规划通过论证,城市规划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其中详细规
划占规划总面积的82%。完成了7个小城镇建设规划,其中朱台镇被建设部列为全国500个试点小城镇之一,朱台、
齐都两镇被省政府列为全省“百新工程” 试点镇。7个村进行了“小康屋”试点建设。金茵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被国
家科委、 建设部列为“2000年高科技示范工程”试点小区。城区交通干道总数达到15条,总长度达到134.7公里。
全区公路里程达到760公里。新建731局顺利开通,全区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1032门,比上年增加14032门。在全市率
先通过了国家“农村电气化县”达标验收。
科教兴区工作进展顺利。 1995年,承担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省级17项,市级11项;组织鉴定科技成
果18项, 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3项;3家企业被省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编制了《临淄区1996—2000年科技发展
规划》,研究制订了《临淄区“九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各类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两处学校被命名为省重点
学校,职业中专南校跨入“全省职业教育十强学校”行列;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0%,被授予全国“特殊教育先进
区” 称号。 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49人,医疗病床床位达到
830个。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成效显著,城市卫生面貌大为改观,通过了全国爱卫会的检查验收。临淄三中扩建
及区实验中学二期工程正在进行, 城区新建高中准备就绪。为农村公办教师建设住房174套。区体育中心一期工程
基本完成。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同步发展,18处乡镇全部成为省级体育先进乡镇。计划生育率、晚育率均达99.9%,
晚婚率达到100%。 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51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93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055元
和357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35.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7亿元,列全市首位;城乡居民人均存款6415元,
当年人均新增2085元;城乡居民家庭电话拥有率达到5.6%;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36平方米,人均住房价值达
到1.0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6平方米。

(陈仁昌)

“农田三灌工程”全面组织实施
为了缓解临淄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走高标准综合节水的现代化农业之路,临淄区在1994年试点成功的基础上,
年内开始全面组织实施以粮田喷灌、果树微灌、蔬菜滴灌为内容的“农田三灌”工程。至年底,全区已累计完成总
投资2000万元,完成“三灌”工程面积4.34万亩,其中粮田喷灌4.2万亩,蔬菜滴灌180亩,果树微灌1218亩。

(孙小宁)

乡镇办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连续10年名列全市首位
临淄区坚持把工业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高大外”发
展战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进科技进步,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了全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经
济效益稳步提高。 年内全区乡镇办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3.1亿元、1.49亿元,经济效益连续10年名
列全市各区县之首。

(耿乃松)

被评为建筑十强县
年内,全区建筑企业达165家,从业人员达56000多人,实现建安总产值9亿元,比上年增长50.25%。同时,加
强对建安企业的资质审查与管理,杜绝了无资质和超资质施工现象,保证了工程质量。建筑合格率连续3年保持100
%, 工程优良率达17.94%,占全市优良品率的50%;万人事故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零点二,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
万分之一的标准。2月,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建筑十强县”。

(陈仁昌)

济青高速公路中国古车博物馆停车场建成使用
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是在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临淄车马坑的基础上建起的一处集文物与古车陈列于
一体的、有较高观赏旅游价值的文化设施。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使济青高速公路上过往乘客可以
方便地游览中国古车博物馆,省委书记赵志浩于1994年底亲批为该馆建一处封闭式高速公路停车场。临淄区迅速行
动, 积极协调,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建设准备工作,并于年内5月开工建设。停车场位于中国古车博物馆东侧的济
青高速公路路段上,总投资367万元,有145个车位。12月29日,停车场正式剪彩投用。

(陈仁昌 孙小宁)

“八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
“八五”期间,全区人民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巨大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6.58亿元,5年增长2.18倍,
年均增长30.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306元,5年增长2.04倍,年均增长24.9%。财政总收入完成1.91亿元,
按可比口径计算, 5年增长121.6%,年均增长17.25%。进入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行列。全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
工业企业资产总量达34.3亿元,5年增长5.5倍,年均递增45.3%。工业总产值达47.6亿元,实现利税12.5亿元,分
别是1990年的3.4倍、19.8倍,年均增长34.3%和83.5%,其中乡镇办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1亿元,列全市第一
位。 农业总产值达7.1亿元,5年年均增长10.04%。“八五”期间,临淄区先后被列为全国生态农业县(区)、全
国“八五”第二批商品粮基地县(区)和全国粮食大县(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4.3亿元,5年增长3.9倍,年均
增长37.6%。1994年,临淄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
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八五”期间,临淄区“三产”比例由1990年的11.29:79.12:
9.69调整为9.2: 76.0:14.8,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有较大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农村经
济结构突破了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模式,开始向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结构转变,非农产业异军突起,所占比重由“七
五” 末的71%提高到91.29%。种植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面积比由“七五”末的8.2:1.8调
整为5.5:4.5,促进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支柱行业进一步巩固,传统行业得到有
效改造,高新技术等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财贸流通业,打破了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以国有商业为主
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新格局。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成效显著,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道路、供水、供电、邮电等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明显加强和改善, 全区沥青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10公里以上,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市农程控交换机
总容量达到31032门, 比“七五”末增长了15.8倍,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城区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城区
人口达到18万人,城市绿化面积达830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公共绿地6.52平方米。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1995年,全区外贸出口商品供货值完成6.5亿元,5年增长12.84倍,
年均递增63.13%; “三资” 企业直接出口创汇542.3万美元。 全区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55个,实际利用外资
4656万美元,累计外资到位率达63%。对外经贸合作有了新突破,先后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市、乌克兰的基辅市、加
拿大的蒙特利尔市注册设立了经贸公司或办事机构。
科技兴区取得显著成效,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业全面实施丰收计划,加快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业加
快了新产品开发和关键技术与成果的引进研究与推广,开发引进了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和项目;科技
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以上,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区。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职业教育发展较快, 2处学校被列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分获省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区称号。
卫生事业、体育事业不断发展,被评为国家级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区、全国体育先进区。计划生育成绩显著,文化、
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均有了长足的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95年,全区农村人均纯收入达2293元,城镇居民人均生
活费收入达5177元,分别比“七五”末增加1305元和3026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率分别为6.5%和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加,1995年全区各项存款达60.1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35.99亿元,比“七五”末增
加30.99亿元, 人均占有6415元,比“七五”末增加5007元。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
达9.6平方米, 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0.36平方米, 农民人均住房价值达1.08万元。城乡居民家庭电话拥有率达到
5.6%;适龄儿童入率学达100%,小学、初中、高中升学率分别达到98.1%、65.3%和45.6%(高中升学不含电大、
业大部分)。城乡居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孙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