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0&rec=29&run=13

综述
1995年, 博山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57.83亿元,比上年增长6.05
%;出口商品供货总值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财政收入
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总产达6.49万吨,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5万亩,完成补植造林3万亩,经济林总面
积15.5万亩, 实现山区人均1亩经济林目标,被省林业厅定为“高产高效林业科技示范区”,荣获“全国造林绿化
百佳县” 称号。肉蛋奶总产2210万公斤,水产品总产35万公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59万元,投工110万个,
完成水利项目1250项。 农业总产值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农村经济总收入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农民人均纯收入2321元,比上年增加515元。在巩固村庄合并成果的基础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9万人。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开展“结构管理效益年” 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区属及其以下工业总产值
113.7亿元,比上年增长55.4%;乡及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4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实现利税1.9亿元,
比上年增长35.7%;完成工业增加值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完成技改项目140项。引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25
项。25个村社会总产值过亿元。完成14个镇办工业小区规划的验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创汇企业发展到
120家, 其中,3个镇出口商品供货总值过亿元,10个村过1000万元。新办“三资”企业8家,合同利用外资3522.6
万美元。 经济技术开发区暨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区内企业257家,工业总产值41亿元,销售收入
39亿元,利税6.3亿元。
城乡建设取得新成就。 进行了新一轮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6个重点小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拓宽改造了
一些主要道路, 增加了集中供热面积。进行了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全区房地产综合开发竣工面积7.1万平方米。加
强城市综合管理,着手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对孝妇河污染源单位进行了限期整治。
旅游商贸业稳步发展。开展“旅游开发年”活动,建成了淋漓湖度假村等景点及服务设施,博山一日游专线车
开通, 旅游业开始由投入型向投入产出型转变。完善市场网点建设,新增营业面积5万平方米,城乡集贸市场成交
额14.5亿元,比上年增长38.1%。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组建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了山东证券公司博山营
业部。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4.3亿元,比年初增加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1.3亿元,比年初增加4.2亿元;城乡储
蓄余额17.7亿元,比年初增加4.9亿元。
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繁荣。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55项,获市科技进步奖4项、省星火奖5项,居全市第一。全
区专利企业90家, 专利工业园内专利申请量27项。教育“两基”工作一次性通过省政府验收。颜山大学首届186名
大、中专生毕业。全区计划生育率99.6%。成功举办了全区第一届运动会。区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二级图书馆。被国
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社会文化工作先进区”。顺利通过省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考核验收和第三次全国城市卫生检
查。《中共博山党史大事记(1949—1993)》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健全了各镇有线广播电台和有线电视网
络。建成全市首家区县级新闻中心大楼。

(王济世 尹庆峰)

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称号
近年来,博山区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到1995年底,全区绿化荒山20.7万亩,建
设经济林15.5万亩, 有林地面积达54万亩,城区绿化率达49.85%,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1994至1995年,分别
通过了市政府、省政府、国家林业部、全国绿化委员会5次检查验收,各项绿化指标均超过了国家标准。年内3月,
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荣誉称号。

(杨翠兰)

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
年内,编制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城区一片、山区六个点”的城镇布局基本框架和本世纪末城区人
口发展到40万,城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的扩城规划。拓宽改造了人民路、大街北段、西关街、柳域路,建成了中心
路孝妇河段环行桥,石门镇青龙湾至镇门峪沥青公路竣工通车,基本完成博沂路西线土路基工程,博南铁路由省计
委立项,完成初步设计。程控电话三期扩容1.4万门。新增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完成2000户小区管道液化气安装。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健全了环卫分级管理机制,街道保洁155万平方米;开始
实施“蓝天碧水工程” ,对大气、水污染进行整治;城区扩大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市容市貌进一步改观。进一步
规范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市场,一批居民住宅楼交付使用,并开始实施“安居工程”,开工建设西寨小区,全年综
合开发面积19.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1万平方米。

(区城乡建委)

教育“五制”改革和农村中小学合班并校
年内,全区中小学普遍实行了以“校长负责制、定编定员工资总额包干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校内结构工资
制、考核奖惩制”为内容的“五制”改革。全区3507名教师参加考评,评出优秀603人,称职2773人,基本称职123
人, 不称职8人;全区各镇及区属学校共任命或聘任、选聘校长149人;共聘任教师3440人,落聘12人,辞退7人,
高职低聘16人, 试聘4人,分流31人;另外,全区149处学校共辞退代理教师180人。通过改革,强化了学校管理,
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启动了学校内部活力,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调动了教职工工
作积极性, 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完成合并小学30处,合并中学2处。合理配置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育结
构,提高了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教学的规模效益。

(区教委)

实施“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
1995年,博山区为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实际本领,实施了“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一是百名
企业后备干部培训。 与山东轻工学院联合,采取脱产学习、专题讲座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形式,对100名区属、镇
村企业的后备干部进行了政治理论、企管知识和领导科学等多方面培训。二是千名科(局)级干部理论轮训。组织
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近千名科(局)级领导干部,在区委党校分期分批进行“双学”理论轮训。三是万名在职
党员干部培训。利用区、镇、部门党校为主阵地,对6000多名农村两委成员和企事业单位党政班子成员进行培训;
利用颜山大学、职业中专等培训学校,对4000多名专业人员进行岗位业务培训和大、中专学历培训。通过全方位、
多渠道的培训,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推动了全区经
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周霞 魏绍杰 赵红)

实施“手拉手联带工程”
博山区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 针对农村经济、村级班子建设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从1995年8月起,在
全区实施了“手拉手联带工程”。采取“三包两挂一倾斜”的办法(大班子领导、区直部门、下派干部三方同包,
挂靠强村强企业,实行政策倾斜),坚持平等自愿、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由经济强村、强企业联合一个或
几个班子软、经济弱、村庄规模较小的村,实施三步走,即组织联——以强村、强企业为主,与弱村建立联合党组
织;经济带——依托强村、强企业的优势,带动弱村发展;区域并——在运行中,单人、成户向经济强村转移劳动
力,待条件成熟时合并行政村。全区共有40个强村、强企业与40个弱村结成对子。到年底,在联带各方的共同努力
下, 40个后进村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村貌有了大的改观,帮扶物资、资金折款达479万元,向强村转移劳动力
552人。

(周霞 李安臣)

组建行业协会
1995年博山区在对全区乡镇企业整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主要行业的分布和发展情况,开始组建
行业协会,以行业协会带动行业发展,提高竞争能力。到年底,已成立了轻纺、化塑、玻璃器皿、冶金建材、泵业、
陶瓷和减速机7个行业协会,入会企业达232家。相继召开了协会理事会和有关会议,研究制定有关工作目标,解决
了一些比较突出的行业问题,如:协调价格,联合销售等,为向行业集团乃至企业集团过渡、形成代表博山产业特
色的支柱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刘真)

开展“旅游开发年”活动
博山区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已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八大景区,景区总面
积71平方公里。1995年,博山区以争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主线,广泛开展了“旅游开发年”活动,加快了景区及
其配套设施建设,风景旅游开发成效显著。

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坚持“统一规划,分级建设,谁投资,谁受益”的方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了重
点景区建设。全面建成了孝妇河公园,赵执信纪念馆建成并开馆,建成了淋漓湖度假村、鲁山接待设施、白石洞山
门等景点及服务设施,修复了碧霞元君行宫和玉皇宫,颜灵塔内装修全面展开,开工建设了颜山石刻艺术大观园,
鲁山旅游循环路。以博山一日游专线开通为契机,带动景区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吸引业户到景区经营,旅游业开
始由投入型向投入产出型转变。

(区风景旅游管理局)

“八五”期间建设成就斐然
“八五”期间,全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
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2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99亿元,年递增10.4%;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
35.94亿元,年递增2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8.9亿元,年递增42.3%。农业总产值年递增12.87%。区属及其以
下工业总产值年递增55.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递增2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6‰以内。
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重大突破。农村改革,实施“走好五步棋,做好一篇文章”的农业农村发展战略,在
全市率先全面推行“两田制”,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率先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富村、强村与弱村、
小村合并,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配置。企业改革,深入贯彻《企业法》、《公司法》和《全民所有制工
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区域企业改革全面展开,进行了企业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和企业产权制度
改革, 全面推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实施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组,改制企业989家,占全区应改制企业的85.8
%。住房制度改革,坚持租、建、售并举,推行集资、合作建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全市率先大面积推开了以出
售公有住房为主要内容的住房商品化改革。教育改革,重点实施教育“五制”改革和农村中小学合班并校。机构改
革, 顺利实施了区乡机构改革,完成了4个办事处、15个乡镇的合并及撤乡建镇工作,域城镇与经济技术开发区、
外向型工业加工区管委会合署办公。改革了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管理办法。在乡镇企业及农村全面推行了社会养
老保险。
经济结构日趋优化,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第一产业得到强化,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三次
产业的比例由1990年的10.4: 72.6:17转变为1995年的5.17:62.15:32.68。工业结构日趋合理,5年累计投资28
亿元。 轻重比例调整到39.7: 60.3。镇村工业成为全区工业的主力军,非农产业比重提高到95%。完成荒山造林
20.7万亩,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5.06%。建设了8大景区、100多个景点,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旅游体系。三资企业
发展到150家。出口商品供货值为1990年的17.7倍。
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坚持基础带动战略、扩城战略,城区人口达25.5万,面积22.11平方公里。新一
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以现有城区为中心, 以白塔、八陡为两翼,东西拓宽,南北延坤,城区一片,山区6个点的
基本构想及小城镇的规划编制。 “八五”期间投资6亿元,新建、拓宽和改造了中心路、人民路等15条城区主要道
路; 博南铁路经省计委立项, 初步设计基本完成;完成了引水入博工程;实施农村“两化工程”,改造县乡公路
120余公里,邮电通讯区、镇、村三级联网,装机总容量达3.7万门,实现了区乡道路沥青化,乡村通讯程控化;进
行了旧城改造和综合开发,开发面积200万平方米;进行了孝妇河第二次大规模综合治理。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八五”期间,扣除物价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
增长分别为10%和12.5%。 1995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990年的3.76倍。全区新建住宅62.25万平方米,城市
人均居住面积9平方米,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2平方米,分别比1990年增长1.2平方米和7平方米。城区居民住宅集中
供热面积达140万平方米,液化气入户率70%。在全省24处纯山区县中率先进入小康。
“科教兴博”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八五”期间,实施火炬、星火等计划280项,投资7亿元,
新增产值20.4亿元, 利税5.8亿元。取得科技成果130项。创建了全国首家专利工业园。科技队伍发展到1万人,民
营科技开发机构达60处。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45.5%。首批进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行列,被批准
为国家级星火密集区机电小区。高标准完成了全区农村和城镇中小学校舍改造达标任务,基本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
育,完成了全区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走联合办学之路发展高等教育,创办了颜山大学。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全国
计划生育先进区的称号。初级卫生保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先后跨入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体育工作先进区行列。
深入开展“二五” 普法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连续5年低于万分之二。跨入省、市级
精神文明先进区行列。

(王济世 尹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