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0&rec=25&run=13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八五”时期,全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全面超额完成了“八五”计划的各项任务。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4.5亿元,按可
比价计算比1990年增长1.33倍, 年均增长18.4%,提前7年实现了第二个翻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3万元,
年均增长17.3%。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73亿元,比1990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并且连续11年实现了财
政收支平衡。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市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及物质技术装备程度均居全省
前列,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78.6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0%以上。粮食生产连年突破160万吨,乡
村工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资产总量达到581.98亿元,
比1990年增长1.11倍,年均增长16.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423亿元,比
“七五”时期增长1.7倍。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居国内先进行列,92年跨入了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

(齐孝福)

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八五”时期,全市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推进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在转换
企业经营机制、培育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淄博市被列为全国优化资
本结构试点城市,淄博化纤总厂被列为全国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20个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全面展开,股
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试点取得较大突破, “淄博基金”和“山东农药”股票先后在上证所挂牌上市,147家企业改制
为股份有限公司, 716家企业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70%的县域企业实现了改制。深化企业改革,积极促进资产的
流动和重组,加快了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活力有所增强。市、区县企业集团已发展到25户,其中市里重点支
持的10户集团已组建6户, 形成了一批像新华、华辰、华光、冶金等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积极探索国有资产
的管理办法,先后对新华、冶金两个集团实行了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改革为方要内容的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也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流分结合
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重视和加强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市场对资
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齐孝福)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
“八五”时期,全市深入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广泛吸引外资,努力扩大出口创汇,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
形成, 出口创汇能力增强。1995年全市出口创汇达到3.44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23.2%。出口商
品结构进一步改善,质量和档次有了较大提高,形成了一批出口重点产品和生产基地。在不断扩大传统产品出口创
汇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狠抓了整机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和农业鲜活产品的出口创汇。自营出口创汇能力不
断增强, 1995年全市自营出口创汇达到1.65亿美元。自营出口企业达27家,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12
家。 利用外资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5年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400家,比1990年增加1372家,累计合同利用外
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14.7亿美元和5.6亿美元。全市已有702家外资企业开业投产,1995年共实现产值51亿元,
利税3.14亿元,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主力军。1995年全市三资企业出口创汇1.7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创汇的52%。
“八五”时期,兴办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6个外向型工业加工区,截至1995年底,进区企业已达1100家,
累计总投资达50亿元。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迈出较大步伐,先后与国内外27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世界70多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全市经济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的能力显著增强,已在境外
建立企业22家。

(齐孝福)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八五”时期,全市第三产业以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向高水平迈进。199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107.4亿元, 比1990年增长1.65倍,平均年增21.5%。市场建设取得重大成绩。全市建设了淄川服装城、周村纺织
大世界、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齐鲁化工商城、东方生产资料市场等一批规模大、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和生产资料
市场。 建设和改造了20多处大型商业设施。全市注册登记的生产资料市场达21处,消费品市场达415处。全市城乡
市场持续繁荣活跃。1995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交易额达342.6亿元,比1990年增长22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3
亿元, 比1990年增长2.3倍。在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同时,金融、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等生
产要素市场有了较大发展。淄博证券自动报价系统运作良好,成为一定区域的证券交易中心。

(齐孝福)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各种比例关系进一步改善
“八五”时期,全市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90年的15.4:61:23.6调整为11:62.5:26.6。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向
多元化现代农业转变。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迈出较大步伐。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33.2%
提高到42%。农村非农产业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77.9%提高到95%。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
支柱,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5%。工业的主体地位持续加强,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石化、医药、建材、纺
织等行业形成了一定优势,采掘和原料工业与加工工业比例由1990年的57:43转变为47:53。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
快,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的23.6%提高到1995年的26.5%。

(齐孝福)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八五”时期,全市城乡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建设迈上新水平,城市社会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全市建成区面积由1990年的86平方公里扩大到94.7平方公里,5年新建城市生活小区54个,总面积520万平方米。城
市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5年累计投资27亿元,比“七五”时期增长1.93倍。建设和改造了济青高速公路淄博段、张
辛路、胶王路等公路项目,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100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由1990年的1964公里增加到2629公里,
张店、 临淄、周村、桓台4个区县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市邮件处理中心建成便用,程控电话三期扩容工程竣工,
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由1990年的12万门增加到35万门, 电话号码升至7位,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邮政通信配套
成网。 张店污水处理厂、焦化煤气、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周村、淄川、博山热电工程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相
继投入使用。一批供水、供冷、垃圾处理、博物馆、展览馆等大型公用设施投入使用,大大增强了城市的综合功能。
引黄供水工程完成了输水明渠、配水厂、净水厂、泵站等项目,为尽快完成全部工程打下了基础。城市环境得到改
善,市容市貌进一步改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乡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建制镇由1990年的54个增加到84个。
小城镇建设成绩显著,农村城市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在全国、全省率先实现了整建制乡镇社会化供水。

(齐孝福)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八五”时期,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工作,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
用得到加强。全市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046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472项,其中64.5%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80%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建设。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步伐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取得较大成绩,民营科技发
展方兴未艾,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有6个区县跻身“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行列。教育事
业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急需人才和不断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坚持多种形式办学,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基
础教育得到加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得到进一步落实,全市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1995年全市
初中升学率达到64%。 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发展。1995年,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6.6万人,
比1990年增长78%。创建了淄博大学和职业技术学院,地方高等教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1995年,全市普通高校在
校生达到6712人,比1990年增长1.2倍。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七五”期间的10.22‰下降到
6.97‰。文化艺术事业更加繁荣,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体育运动水平和群众性体育活动有新的提高,广播电
视、新闻出版事业迈出新的步伐。全市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教兴市先进
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有5个区县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齐孝福)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改善
“八五”时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较大提高。199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
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012元和2061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分别增长5.2%和5.3%。城乡居民储
蓄存款余额达到159.6亿元,人均4069元,比1990年增长2.5倍。全市农村统算已提前达到省颁小康水平,部分村镇
开始向富裕型迈进。 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
面积达到25.3平方米,分别比1990年增长9.4%和22.6%。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7.1%,城市热化率和城市气化率分
别达到19.1%和90.7%, 人均绿地面积达到4.7平方米。老龄工作、未成年人保护、残疾人康复等社会福利和保障
事业有了新的发展。累计安排城镇就业人员11万人。实施了部分贫困山区农民向城郊及小城镇转移工程,加大了山
区、库区及滩区落后区的扶贫力度。

(齐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