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rec=211&run=13

概况
桓台县是著名的“建筑之乡”,位于淄博市最北部,总面积510平方公里,县辖7个乡、6个镇,有320个自然村,
划为343个村委会。 全县1986年末总人口454792人(男224714人,女230078人),其中农业人口425757人,占总人
口的93.6%,非农业人口29035人,占6.4%。少数民族有回、蒙、满、侗4个,总共40人。年内全县共出生6239人,
死亡291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3‰。
桓台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较好,历史上就以农业著称。建国初期,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97%。随着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工业生产,尤其是建筑业逐步增长,到1983年,农业生产虽有很大
发展,但产值仅占社会总产值的49.43%,而工业、建筑业则分别占19.28%和20.81%,经济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
1986年,桓台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经济、计划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改革,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各项事业
有了新的发展。全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4382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工业总产值25799万元,比上年增长32
%;农业总产值18583万元,比上年增长5%;建筑业完成建筑面积151.69万平方米,实现建安产值3.05亿元,比上
年增长22%。

(桓台县志办公室)

工业、交通
年初,由于资金压缩、能源紧张、原材料涨价等原因,工业生产一度下降。为此,继续完善经济责任制,全面
推行了厂长负责制或任期目标制,狠抓扭亏增盈,大力发展乡镇工业,迅速扭转了局势。年末全县有县属企业34个,
职工6458人, 完成产值9573万元, 比上年增长19.1%,实现利税677万元。乡镇、村办工业企业662个,从业人员
23948人,总产值达13918万元,比上年增长38.4%。
为增加企业发展后劲,年内狠抓了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的质量创优。1984年立项的禽蛋厂、轻机厂新
车间、印刷厂四色制盒机等技术改造项目均已相继建成,年内实现产值462万元,新增利税252万元。新立项的水泥
厂第三条生产线、淄博第三、第四棉纺织厂等均在积极建设中。在搞好新产品开发的同时,注意了产品的争名创优,
轻工机械厂的380双盘磨浆机,水泥厂的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制锨厂的农用锨等获省优质产品称号;汽车板簧、
沙发巾等已打入国际市场。
更新观念,增强商品经济意识,加强横向经济联合,为工业发展特别是乡镇工业注入了活力。1986年联合项目
达175个,联合单位发展到全国15个省、市,涉及8个行业,100多种产品。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事业有较大发展。1986年全县有公路129.9公里,各类运输车辆2841辆,比上年增加887
辆, 从业人员5379人。年运输量131.4万吨,比上年减少8%,运输周转量达12078万吨公里,增长13.9%,运输营
业额3404万元,比上年增长61.7%。客运汽车由上年的20辆增加到38辆,客运量114.3万人次,营业额87.13万元。
年内完成邮电总业务量709800元, 比上年增长5.02%。建成直达济南载波电话线一条,长途电话交换容量为4
台120门。 市内电话交换容量发展到700门,电语机656部,比上年增长9.32%。农村电话交换机容量1140门,电话
机529部,比上年增长9.19%。杆路总长480公里,乡乡有总机,均可直通电话。

(桓台县志办公室)

农业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各项农村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又获丰收。
1986年, 全县总耕地面积51.71万亩,较上年减少2109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80.76亩,复种指数为182.6%,总
产量达253712吨, 比上年增加8260.65吨;平均播亩单产314公斤;粮食耕亩面积404655亩,耕亩单产627公斤,增
加11.5公斤。年内完成定购、代购任务分别为2750万公斤和900万公斤。农村全年人均总收入为811.79元。
注意了增加农业投入,有条件的乡镇和村,都实行了以工补农政策,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年内增打机
井230眼, 机井总数达9430眼,修建防渗渠道215154米,有效灌溉面积达51.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8.8%,其中旱
涝保收面积48.98万亩, 占94.7%。排灌机械拥有15774台、11.52万千瓦。新置各种农业机械1158台,计7.35万千
瓦,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76763千瓦。其中电动机9831台,大中型拖拉机806台,小型拖拉机1444台,农用汽车840
辆。当年机耕面积48.4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3.72%,机播面积37.82万亩,占41.51%。投资10万余元,从萌山、
太河等水库引水济湖,提高了地下水位,保证了湖区的开发利用。
增强了商品经济观念, 继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林、牧、副、渔各业均有较大发展。年内新建林网89625亩,
造林2233亩,使全县实有林地面积达14955亩,森林覆盖率为7.4%,全年林业总收入162.31万元。广大农民饲养菜
牛的积极性很高, 年末达3878头, 比上年增加了630头,连同马、驴、骡等共有大牲畜10230头。年末生猪存养量
45096头, 当年出栏肉猪70968头,出栏率达109.9%。全年牧业总产值144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75%;副业生
产项目有缝纫、编织、养殖、工艺品等,全年副业总产值4065万元,比上年增长38.2%。花生、蔬菜、瓜类等种植
面积增加, 花生1.08万亩; 蔬菜2.91万亩, 比上年增加7871亩,总产7549万公斤,比上年增加624万公斤,单产
2594公斤。 年内改造、新建鱼池85亩,淡水养鱼面积增至3238.3亩,水产品年产量324吨,渔业总产值44万元,比
上年减少23.1%。
农村专业户发展到3891户,占总户数的0.37%。经济联合体175个,从业劳力3045人。

(桓台县志办公室)

财贸
财贸战线以改革为中心,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进一步疏理流通渠道和信息渠道,内外贸易均有增长。年内全
县有商业网点4216个, 从业人员10963人,其中国营109个、1168人,集体544个、3153人,个体3563个、6372人。
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622万元,比上年增长25.42%,农副产品收购总值8832万元,上缴营业税336.96万元,所得
税97.07万元。县内集市35处,其中万人以上的7处,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3561.4万元,占零售总额的11.8%。粮食
部门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和饲料加工业, 促进了粮食就地转化。年内粮油商品经营量104596吨,获利润99.18万元;
食品产量291.13吨,比上年增长69%;饲料产量1132吨,获利润76.6万元。年出口商品收购总值2698万元,比上年
增长85%,共出口玉米37245吨,农工丝产品总额97万元,柳制品74万元。
财政、税务、金融部门深入改革管理体制和信贷制度,加强工资基金管理,控制基建投资,保证了经济工作的
健康发展。 年内地方财政收入2407.3万元,占年计划的95.49%,比上年增长1.73%。财政支出1961万元,比上年
增长23.57%, 其中本县灶内支出1764万元, 增长40.71%。 1986年年底城乡储蓄余额为13309万元,比年初增加
4551万元,其中农村储蓄10109万元,比年初增加2903万元;回笼货币41021万元,比上年增加7780万元。

(桓台县志办公室)

城镇建设
按照批准的县城总体规划,年内投资376万元用于城市建设,竣工面积22958平方米。主要工程有长途汽车站侯
车楼、实验小学教学楼、云涛宾馆、县委、县政府办公楼以及鲁桓建筑综合服务大楼等。已建成交付使用的有县委、
县政府办公楼两幢, 总面积9600平方米;城南小区商品住宅楼7幢、11500平方米,有114户居民搬入新居。城乡道
路按规划加宽改造, 建成沥青路13.6公里,沙石路2公里。城区自来水井4眼,年供水量144.9万吨;铺设干管2055
米,基本解决了供水问题。
城市环境保护已引起高度重视,地区排污工程已进行了勘测预算,制定了施工方案,即将动工建设。年内环境
保护治理总投资53.91万元,其中环保补助费158500元。已完成治理污染项目10个,其中废水治理项目4个,废气治
理项目5个,噪音治理项目1个,效果均较好。
城市管理, “门前三包”、“一要三禁”等活动已经常化、制度化。年内城区义务植树1.1万株,新植人行道
树937株,新建街头绿地20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4.4%。

0515001;桓台县云涛宾馆大楼 (桓台县志办 供稿)

(桓台县志办公室)

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
为促进人才和智力开发,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全县已初步形成县、乡镇和村三级科协组织网络,各类科
技人员3193人,其中有技术职称的445人。年内有6个企业的18种产品通过市级鉴定,新增产值175万元,有4项成果
在市获奖, 新上科技项目12个。教育结构日趋合理,教育质量有所提高。全县有中、小学376处,教职工4700人,
在校小学生48539人, 初中生26581人,高中生3605人,农技职业学生908人。第二、第三农技中学经省教委验收合
格。 2677名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合格,颁发了证书。472名学生被大中专院校录取,其中本科118人,专科131
人,中专192人,电大31人。
卫生工作有所加强。全区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达50处,有病床619张,卫生技术人员750人,其中主治医师26人,
医师107人。村级卫生组织发展较快,已有334个村建立了卫生室,占自然村总数的92.1%,其中验收合格的甲级卫
生室76处, 占22.2%。 农村医生831人,考核合格者752人,占90.5%。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年内共做节育手术
8466例,采取节育措施者74734人,节育率86.7%,计划生育率为99.88%,独生子女领证率70.2%。
文化工作除县城建有文化馆、 文物管理所、图书馆、电影院各1处外,农村文化建设发展迅速。已有基层图书
室142处,文化站13个;乡镇影剧院6个,电影队12个;村办电影队65个,个体办2个;闭路电视放像队4个。群众文
化活动成绩较好,年内创作戏剧6个,有2个在省戏剧演出月中获奖。在市以上刊物发表文学作品9篇;有150幅美术、
摄影作品参加了市以上展览,其中2幅在全国获奖。有7名农民书画爱好者被吸收为全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其中
1人被选为理事。 文物普查遍及7个乡镇,征集文物130件。在完成古建筑“忠勤堂”主体工程维修后,“王士祯纪
念馆”已于12月9日落成开馆,并召开了王渔洋学术讨论会。
体育活动逐步普及。县体育场正在建设中,有3个乡镇建成体育活动中心。全县有县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9处,
田径训练点4处, 业余体校1所,学生20人,各种运动队109个。年内举办各种比赛110多次,17700多人次参加;参
加市七届运动会的有7个队,共获金牌11枚,银牌19枚,铜牌9枚。

(桓台县志办公室)

享有声誉的建筑业
建筑业是桓台县的传统行业,素以施工技艺精湛而闻名省内外。1985年3月。4日,彭真委员长来桓台视察,目
睹该县当今建筑业兴旺发达的景象后,欣然命笔,题写了“建筑之乡”四个大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建筑业生机勃勃,飞跃发展,迅速成为企业经
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1980年至1986年,建筑业总产值由4800万元增加到2.9亿元,7年间增长6倍多。以建筑业为主
体的乡镇企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29.1%提高到60.1%。全县建筑业已拥有固定资产4000万元,
施工机械55147.1千瓦,人均装备率达850元。建筑队伍已有5万多人,为建筑业服务的乡镇企业也有4万余人,两项
合计已占全县总劳动力的45%。1986年建筑业收入超过亿元,全县人均收入585元中,有233元直接来自建筑业,占
人均收入的40%。
为促进建筑业的发展,1981年,桓台县成立了建筑工程总公司,统揽全县建筑业,下设一个县公司、13个乡镇
公司和240多个村级建筑队。企业内部包字当头,实行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干部采取招聘,工人实行浮动工资,
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1986年,全县建筑行业中有2个单位被推荐为国家级先进单位,3个单位被推荐为省级先
进单位,4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先进单位,2个单位为市级表扬单位。
桓台县建筑业坚持“工期以短取胜,质量以优取胜,价格以廉取胜,经营以活取胜”的原则。对内积极扶持,
从严管理,对外用户至上,质量第一,有效地提高了行业信誉,涌现了大批标准高、质量好的优良工程和夺标单位。
唐山镇建筑公司在东营市工程质量评比中连续4年夺魁, 被全国集体建筑企业协会评为先进单位。该公司一工区东
营汽修厂施工二班被全国总工会、国家经委命名为先进班组。新城镇建筑公司在济南施工的24层外贸大厦,被评为
济南7大优良工程之一。
近年兴起的横向经济联合,为桓台建筑业增强了话力。该县已与浙江省东阳县结为友好县,与山东省建筑设计
院建立了友好联合关系。建筑队伍不仅遍及济南、滨州、东营等省内大中城市,而且延伸到河南、河北、北京、东
北等地。经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推荐,与北京第三建筑公司联合,承包了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楼施工任务。各
乡镇建筑公司更是广开门路,各显神通。田庄镇建筑公司在与南京丹凤装饰公司联营后,1986年又与省建筑设计院
和港澳客商签订了20多项合作合同。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之乡”的社会信誉,1986年,桓台县重点抓了建筑市场整顿和建筑队伍管理。经过审查,
已有12个公司被批准为三级企业,37个建筑企业为四级企业,110个建筑队为五级企业,形成了以三级企业为骨干,
四级企业为辅助、五级企业为补充的建筑大军。

(桓台县志办公室)

马踏湖的综合开发利用
马踏湖位于桓台县东北部, 总面积61.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2.13%,是淄博市唯一的河沟纵横、水陆
相间的天然湖泊。 湖区内有起凤、田庄等4个乡镇的27个自然村,9万余人口,82900亩土地。有2100多条船道交织
成网, 全长400余公里。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村村靠湖,户户连水,曲径通幽,古人曾有“苇堵渠尽疑无路,竹篙
一点又一天,只闻笑语不见人,蒲苇深处有人烟”的佳句流传。
马踏湖自然资源丰富,素负“鱼米之乡”的盛名。自然鱼类有鲤、鲫、鲇鱼等10余种,生物植物有苇、藕、蒲
等30多种,还有中药材331种。家禽鸭、鹅、鱼鹰等养殖甚丰。金丝鸭蛋、白莲藕、鱼龙香稻被称为湖区三大名产。
用芦苇刮编的工艺品更是玲珑精美,畅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58年以来,由于上湖工矿区用水量急剧增加,致使
河水断流,污水侵犯,水资源逐步减少,水质污染严重,为湖区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1983年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马踏湖的综合开发利用,引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湖区综合利用
开发已列入省“星火计划”,市政府已投资85万元,完成了东猪龙河防渗排污、引孝入湖等项工程。县政府成立了
“湖区开发指挥部” ,先后投资130万元,开展铲草植苇、扩大养殖水面等;兴建了湖区宾馆、码头,添置了50余
条游船, 把湖区建成既是生产基地, 又是旅游盛地的综合开发地区。 到1986年,湖区已建有苇田19600亩,草田
1300亩,藕田3500亩,蒲田683亩,养殖水面4100亩。新建鱼种场1处,甲鱼池3亩,养殖鹅鸭5万只。植树20万株。
全年湖区经济总收入达1300万元。 1984年到1986年,3年内接待国内外游客80多万人次,其中有10几个国家和地区
的外宾300多人次。

(桓台县志办公室)

企业简介

山东省桓台制锨厂
原是济南汽车专用设备厂的制锨车间,1970年搬迁到桓台,定名为桓台制锨厂,为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现有
职工250人,厂区占地面积56847平方米,建筑面积28460平方米,主要设备40多台,其中主要专用设备有烘压轧机、
剪板机、变型轧机、压型机等。产品主要有“云涛”牌淬火农锨、尖锨、煤锨等,年生产能力200万张,年产值230
万元,创利税30万元。
该厂生产机制锨已有近30年的历史,有一定的技术操作水平和制作经验。机制淬火锨采用先进技术马氏体淬火
工艺, 大大提高了农锨的使用寿命。 “云涛” 牌机制淬火锨, 采用先进工艺,精细制作,不仅具有较高的硬度
(HRC35—53) 、良好的耐磨性、一定的抗冲击性能和适宜的弹性,而且具有外形美观、四周整齐、表面光滑、刃
口锋利等特点,是一种质量优良、性能可靠、轻便耐用的手工工具,经鉴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部颁标准。
在同行业质量检查评比中,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第一名及全国第二名;连续五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6年被评
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机制尖锨1986年也被省乡镇企业局评为优良产品。该厂先后被市政府、市经委授于“企业整
顿先进单位”称号,并连续6年被县政府命名为先进企业。
厂址:淄博市桓台县索镇
电话:129
厂长:李国志

(徐大同)

山东省桓台县水泥厂
创建于1958年。建厂初期,主要生产石灰,1964年开始试产水泥,年产能力从几百吨缓慢地发展到低标号水泥
2万吨。于1981和1985年扩建了两条8.8万吨生产线。至1986年底,全厂形成22万吨生产能力,固定资产2520万元,
厂区占地面积300余亩,职工850人。1986年10月开工扩建的17.6万吨生产线,将于1987年9月投产。
自1984年实行厂长负责制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以来,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三年迈了三大步:1984年水泥产量
10万吨, 利润140万元;1985年水泥产量12万吨,利润320万元;1986年水泥产量18万吨,利润835万元。在积极扩
大生产能力、搞好生产的同时,该厂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先后筹建了建材公司、水泥建材站、水泥纸袋厂、招待所、
水泥制品厂、建材机械厂等。厂内铁路专用线1986年已正式批准修建。
该厂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面标准化管理,具有完善的现代化检测、计量和控制手段,并大力推行技术开发,
促进技术进步,新上的17.6万吨生产线,在生料系统采用微机控制配料,在锻烧系统采用微电脑控制的预加水成球
新技术,在主要生产工序上采用工业电视监控。1986年该厂主要产品“马公山”牌425 #普通硅酸盐水
泥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
厂址:淄博市张店区北郊
电话:25362
电挂:6239
厂长:刘象富

(史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