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淄博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rec=21&run=13

1986年,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政府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围绕搞活企业、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环节,积极
完善各项改革措施,重点抓了“三分”(党政分工、市区分权、政企分开)、“两活”(搞活企业、搞活流通)、
“一联”(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实行“挂、网、联”,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使改革更加系
统化,健康稳步地向纵深发展。改革给企业带来了活力,使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乡人民
生活不断提高。

一、简政放权,为搞活企业创造条件

1、 扩大企业自主权。1986年市委、市政府对贯彻国务院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十项规定进行了全面检查,把
企业应有的自主权坚决交给企业。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由直接管理企业转变为间接管理,由管微观经济转向对宏观
管理的探索,基本不再干预企业的产供销活动,并且在11个工业公司实行了行业管理,对公司实行双轨考核,加快
了面向全行业服务的步伐。为了及时解决部分生产资料涨价,企业内部消化困难,流动资金短缺,奖励资金不足等
问题,在贯彻省委搞活企业17条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增强工业企业活力有关问题的试行意见》、《关于进
一步搞活商业企业若干政策的试行规定》 等186条政策、措施,有力地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国民经济计划的完
成。
2、改革企业内部的领导体制。1986年,在全市103个区县属以上企业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占区县属以上企业总
数的33%,其中有66个企业实行了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初步理顺了党政工三者关系,确定了厂长在生产经营中的
地位,使这些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产值、利税均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
3、 进一步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改革分配制度。1986年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总目标,全市所有企业都实行
了从厂部到车间,班组、个人层层承包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经济责任制。按照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全市企业
实行了浮动工资、计件工资、岗位工资等分配形式,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4、 改善企业经营机制,在部分企业试行租赁制和股份制。1986年,淄博市小型企业租赁主要在商业企业中进
行,实行“改、转、租”企业227个。这一改革,使这些企业改变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压缩了管理人员,
解决了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机构臃肿的难题,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实行租赁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比租赁前分别增
长25%和20%左右。 一年中, 全市有40家区县属以上企业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 进行股份集资, 集资额达
1222.36万元,其中商业28家,集资121.36万元;工业企业12家,集资1101万元。乡镇企业自行集资入股400余家,
集资5000多万元。试行股份制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淄博电焊条厂、淄博铝制品厂、淄博市弹簧联合公司、淄博制粉
设备联合公司等企业和周村、临淄区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走城乡“挂、网、联”之路

1986年,市委、市政府根据淄博组群式结构、城乡交错、工农结合和大中型工业企业多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
城乡“挂、网、联”活动,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全市城市工业与乡镇企业在“互为需要、平等互利、自愿结合、
自主经营”的原则下,实行“挂”(城市大企业按系统与农村挂钩,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网”(在挂钩的基础
上,逐步建立起城乡协作网)、“联”(城乡联合经营),不仅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且使城市工业得到了完
善和发展。 为了促进横向经济联合,全市召开了4次现场会、1次理论讨论会、1次横向经济联合信息发布洽谈会。
1986年签约和实施的城乡经济联合项目635个, 可新增产值8.5亿元,新增利税1.6亿元。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
府为使“挂、网、联”活动向高层次、多形式、多方位、大跨度的方向发展,大力组织形成了由173个(其中外省、
市78个) 企业组成的23个(其中工业19个、商业3个、交通1个)群体、集团,可新增产值1.9亿元,新增利润3000
多万元。 如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是以山东新华制药厂为龙头、由7省市的26家企业及科研单位组成;淄博制粉设备联
合公司是以淄博粮食机械厂为龙头, 由9省、自治区的25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在联合中,这些群体、集团坚持了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优化组合的原则,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经营联合转变,打破了分割和封锁,促进了经济技术协
作和商品流通,成为具有淄博特色的城乡经济横向联合模式。

三、改革流通体制,建立新的市场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淄博市对原有商品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现在一个以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
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和减少经营环节为特征的商品流通格局已初步形成。
1、 改革商品购销体制,缩小计划管理范围,突破了原来按行政等级、层次经商的方式,使各个批发企业和零
售商店自行采购的商品的比重大大增加, 实行批零兼营。1986年在原来7处大的贸易中心经营批发业务之外,又新
建了工业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7处。临淄、周村、博山区分别形成了以蔬菜瓜果。丝绸纺织、陶瓷为主要特色的
专业市场。全市批发范围已拓宽到全国各地100多个市、县。
2、 改革物资供应体制,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形成。为适应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范围逐步缩小、生产企业所
需要的原材料依靠市场调节逐步加大的新形势,1986年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生产资料市场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次
重要内容来抓,根据国家及省有关规定经国家物资局批准,建立了生产资料市场,并制定了《关于发展生产资料市
场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一年来,全市以城市为依托组织生产和流通,逐步改革了条块分割的物资分配供应体制,
开展物资储蓄和试行计划内外物资调剂、串换、垫借供应,放补结合,发展城市钢材市场,完善物资交易场所,加
快网点建设,进一步发展城乡物资流通网络和物资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广开物资资源,超额完成了全年购销计划。
3、政企职责分开,商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果。1986年已将所属三级批发站全部下放到区管理。
4、 搞活金融工作,发展资金市场。1986年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和横向经济联合的发展,对金融市场的改革进行
了探索和尝试。全市各专业银行开展了同业资金拆借,促进了资金的横向融通;开办票据承兑贴现、再贴现,市、
区县电话汇款和同城票据交换业务,加快了资金调拨和结算速度,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积极组织各专业银行联合
进行开发性贷款;初步改变了单一的银行信用形式,试办了城市信用社和淄博市信托投资公司,开拓了新的储蓄领
域,增加了服务网点,运用经济方法增加存款,吸收资金,使银行成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

四、市区分权,扩大了区县的管理权限

1986年,市委、市政府根据淄博城乡交叉、工农结合、城区比较分散的特点,先后在工业、城建、商业、财政、
金融和人事等六个方面向区县下放了33项管理权限,从而加强了区县的综合管理职能,进一步理顺了关系,调动了
区县的积极性。

(李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