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rec=208&run=13

概况
淄川区是淄博煤炭工业的中心区, 也是新兴的建材工业基地。位于淄博市中部,总面积999.065平方公里。辖
14个乡、 9个镇,共有487个自然村,483个村委会,城区有11个居委会。总人口630188人(男321330人,女308858
人) ,其中农业人口497536人,占总人口的79%,非农业人口132652人,占2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31人。区
内有汉、蒙、回、藏、壮、朝鲜、满、侗、土家9个民族,1982年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899人。全区年内共出生9809
人,死亡3547人,自然增长6262人,自然增长率为9.97‰。
1986年,淄川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开放、搞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主攻乡镇企业,经济建设和
各项事业都有较大发展。 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58535万元,比上年增长31.99%。其中,工业总产值47481万元,增
长4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0.9%;农业总产值达11054万元。社会总收入达11.2亿元,其中农村社会总收入10.37
亿元,成为全市第一个突破10亿元大关的区,并出现了4个总收入超亿元的乡镇和9个超千万元的村。农村人均总收
入752.56元。年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较好。

(李文 苏作兴)

工业、交通
淄川素以矿产开采、陶瓷、耐火材料工业著称。境内有市属以上企业44个,区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12个,集
体所有制工业企业1178处(区属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15个, 乡镇办203个、 村办960个)。年末区属企业实有职工
15964人(全民10120人,集体5844人)。
工业发展中, 在注重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同时,加强外延扩大再生产。年内投资3861.6万元,新上项目135个,
还投资2809万元, 完成技术改造项目49个。通过上新和改造,不仅可新增产值10338万元,安排劳力9290人,而且
使基础薄弱的轻纺、 塑料、化工、机械等行业得到很大发展。化轻、二轻工业年内完成产值达17156万元,占全区
工业总产值的36.13%。纺织和塑料工业年内产值达2249万元。乡镇企业已成为淄川经济的主体,年末已达1163家,
拥有固定资产2.8亿多元,并有500多个乡镇企业同市、区内外的大企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挂网联”。乡镇企业以
建材工业为主, 年产值达14500万元,占乡镇工业总产值的33.3%,充分显示了“建材之乡”的优势。另外,全区
已有12个出口创汇产品, 年创汇300万元。由于工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区属和乡镇企业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在全区完成的工业总产值中,区属工业完成3388万元,为年计划的101.59%,比上年增长15.2%;乡镇办工业完成
1630 4万元,为年计划的105.87%,比上年增长26.2%;村办工业完成27172万元,为年计划的131.9%,比上年增
长65.79%。全区工业实现税后利润5275万元,比上年增长18%。
交通、邮电事业发展较快。年内建成峨庄至沂源的跨县境公路1条,境内长4.8公里,乡路14条,长50.5公里。
全区通车里程达292.5公里,其中干线5条,长122.3公里,沥青路面118.9公里。年末实有各类机动车5649辆(含载
货挂车701辆),完成客运总量264.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933万人公里;货运量408.1万吨,周转量5761万吨公里,
分别比上年增长17.26%和27.91%。邮电事业已实现村村通邮,年邮电业务量完成164.76万元,比上年增长12.6%。
区内有各类收发报机15台,电传电路4条,电话交换点4处,长途电话33条;还有49个投递段、邮路总长1448公里。
另外,区可直接办理国际邮政业务。

0503001;生产马赛克 (淄川区志办供稿)

(李文 苏作兴)

农业
继续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积极实行“以工补农”,加快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出现了粮食丰收、多种
经营全面发展的好形势。 年末耕地面积366067亩,较上年减少了1万多亩,人均占有耕地0.73亩,比上年减少0.03
%, 仍然夺得总产143584吨。亩产411公斤、作物单产231公斤的好收成,总产比上年增加364万公斤,亩产增加34
公斤。全区99.8%的村庄实行了专业承包,出现经济联合体225处,专业户10133个。
林、牧、副、渔诸业兴旺。年末实有林地面积285954亩,当年新造林3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19.08%,被评为
山东省绿化先进单位。 果品总产量达16223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峨庄、口头两个乡均超千万斤;淄西果品基
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全年林业总收入581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5.26%。畜牧业生产,生猪存养由下降转回升,年
末存养量83439头;家禽饲养量达92.77万只,比上年增加6万多只;大牲畜存养量6296头,其中牛2437头,马、驴、
骡各1000余头, 畜牧业总收入3481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1.81%。副业有种植、养殖、加工、开采4大类计100多
项, 年收人755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9.06%。水库、池塘养鱼有所发展,放养水域面积约1540亩,水产品年产量
达94.25吨(鱼类80.75吨)。蔬菜种植面积达2.3万亩,总产73146吨,单产3603公斤。
1978年, 淄川区就被列为山东省农业机械发展试点县(区)之一。9年来,农机具迅速增加,农机化作业水半
不断提高。 1986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59374千瓦,有农用汽车1280辆,大中型拖拉机751台,小型拖拉机4328台;
当年实际机耕面积24.46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66.81%;机播面积16.9万亩,占25.12%。全区有大小水库23座,塘
坝229座,储水量为8774亿立方米(包括太河、萌水两水库);有固定机电排灌站366处,配套机井1444眼,排灌机
械拥有量为2570台;有效灌溉面积17.0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6.54%;旱涝保收面积12.24万亩,占33.43%。
淄川有1/3的乡镇地处山区,经济落后。通过扶贫工作,加快了山区建设。年内帮助8处山区乡镇修建道路168
公里, 完成小流域治理47平方公里,新上工副业项目30个,完成产值839万元,实现利润81万元,还种植经济作物
18000亩。一年来,已有24个村人均收入超过250元,有2020户基本脱贫。

0503002;山区农民的富裕之路 (淄博日报供稿)

(李文 苏作兴)

财贸
改革促进了财贸工作,使商业流通体制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繁荣,购销全面增长。全区共有商业机构6264处,
其中国营225处, 集体1545处, 个体商业户4494户。 从业人员达22521人,其中国营2969人,集体14179人,个体
5373人。 商业零售机构6099个,饮食服务机构2913个,从业人数分别为19846人和9593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为32884万元, 比上年增长7.5%。 城乡集市迅速发展,年末已达53处,其中18处属年内新增。集贸市场成交额达
1612 9万元,比上年增长25%。供销系统大胆改革,成效显著,全年总购进额达7118万元,比上年增长5.85%,总
销售额7862.5万元,比上年增长6.87%,完成利润81.12万元。
财政收入有所增长, 金融市场开始活跃。 全年财政收入完成5601.1万元, 为年计划的93.31%,比上年增长
6.44%;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975.8万元,为计划的105%,增长29.23%。五大金融机构均较健全,共有职工676人。
年内人民银行发放贷款230万元,收、付现金各为67646万元和69365万元;工商银行存款总额11329万元,比上年增
加2201万元, 年贷款总额12258万元,比上年增加2336万元;建设银行对16个单位拔、贷款6180万元;保险公司业
务收入320万元,业务赔款1167起,157.4万元。
1986年,对外贸易已发展到6大类61个品种,出口25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总额达1499.8万元,完成利润2.2万
元,上缴税金1.4万元。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职工年平均工资1166元, 比上年增加167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629.03元, 比上年增加80余元。 城乡储蓄余额22569万元,比年初增加6409万元。其中农村储蓄13689万元,增加
3764万元。 城区人均居住房屋面积5.6平方米。年内还办起35处福利厂,妥善安排了1666名残疾人参加工作;建立
17处敬老院,入院老人350多人。

(李文 苏作兴)

城镇建设
淄川城是一座有2千多年历史的古城。 建国以来,古城面貌有很大改观。1986年,在完成全面规划的基础上,
加快了城市建设进度,全年共拨款239万元,用于城市建设。文体中心主体工程基本竣工;留仙湖公园已初具规模,
年内已接待游人30万人次。淄川宾馆、电讯大楼、政法办公楼等重点工程均已破土动工。旧城改造已完成淄城一、
二巷和一街南段,新建了东二路;新修沥青路面2563平方米,铺设人行道7200平方米。建成统建房6194平方米,商
品房2828平方米。城市植树50808多株,新建街头绿地4129平方米。城市供水337万吨,安装、维修管道3000多米,
解决了5000多人吃水难的问题。
为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年内主要对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酸雨、大气、烟粉尘、噪音等全面进行了观测,
完成观测项目38个,并治理了十几处工业废水,更新改造锅炉26台,拆除15台。获全市“无害烟城区”称号。

(李文 苏作兴)

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
改革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增加了活力。科技工作已初步形成区、乡镇、厂矿科技服务网络。
年内完成科研项目79项, 其中有4项作为“星火计划”项目报国家科委待批,并协助有关部门鉴定科研成果和新产
品75项。
教育战线认真进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准备,拟定了实施规划。全区有小学411处,在校学生58861人,学龄儿
童入学率为99.7%;中学55处,学生42631人;农技中学5处,学生2369人;各类文化技术业校35处,学员2784人,
被评为全市农民教育先进区。中教结构改革取得新进展,分别由淄博十四、十六中改建的职业中学和乡镇企业中学,
经省验收合格。教育质量有所提高,全年向国家输送各类大、中专生510名。参加全国中学数学竞赛,获一等奖1名,
三等奖3名。全区幼儿园(所)449处(达市级标准的109处),入园幼儿占应入园的87.3%。
卫生工作以加强农村卫生为重点, 带动全面。全区有医疗、防疫等事业单位29个,各类医护人员969人,病床
752张。年内对465处村级卫生室进行整顿,甲级卫生室达191处。对1117名村级医生严格考核后,为774人颁发了卫
生工作人员证明书。计划生育工作抓得较紧,年内共做节育手术21748例,计划内生育率达99.03%,被评为全国计
划生育先进单位。
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城区文化、图书、影剧院、广播、书店等均较齐全,并有23处乡镇文化站,11处文化中
心,444处村办文化室,8个乡镇影剧院和60个农村电影放映队,还在区内建起了19处电视差转台,形成较普遍的文
化网络。文艺活动日益活跃,已建文学创作组9个,业余剧团5个。区青年业余艺术团在市首届“柳泉艺术节”中,
有6个节目获奖;评书《宝刀出鞘》在全省比赛中获创作、演出奖。
体育工作已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区内有业余体校1处,在校学生103人,各种运动队110个,共1320人。全区体
育人口达21.3万人,占总人口的36.7%,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6.56万人,占应达标人数的81.5%。年内共
举办体育比赛368次, 并在市田径比赛中获团体第三名和“精神文明代表团”称号;参加省以上比赛运动员20名,
共夺金牌4枚。 淄川一中被命名为全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区老年人体协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淄川区被评为山东
省和全国的体育先进区。

(李文 苏作兴)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986,淄川区被确定为淄博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区。一年来,组织干部两下江南、一赴胶东学习、考察改
革经验,本着大胆探索、积极稳妥的精神,制定了改革方案、提出了新的措施。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确定在“七
五”期间建成12个粮食和副食品生产基地。为此,年内进一步完善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承包责任制,产业
结构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为减少层次,增强企业活力,把乡镇的农工商公司改为经委,压缩机关人数,削减村干职
数, 共裁减2450人,节支239.4万元,实现了“消肿减肥”。同时,落实了企业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流通体制改
革迈出新步伐, 磁村、寨里、峨庄3处基层供销社全部下放给乡镇,其它乡镇供销社的党团关系也移交乡镇管理,
并有7个副食品商店试行租赁制。 财政、金融改革也有新突破,在不断完善乡镇财政体制,调动各方面聚财、理财
积极性的同时, 按规定减免了贫困山区税收,扶持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淄城、洪山、昆仑建立了3家城市信用合
作社(淄城社为全市第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开拓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新路子。另外,在用工制度的改革中,首次
建立招工市场,招收合同制工人1380人,达到了招工单位、劳动部门和劳动者三满意。

(李文 苏作兴)

乡镇企业遍地开花
淄川地处工矿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具有发展乡镇企业的优厚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政
府的大力扶助下,乡镇企业遍地开花、蓬勃发展。到1983年,以煤炭、建材和耐火材料三大工业为支柱的乡镇企业
体系已初具规模,1984年又在乡镇企业中普遍推行了以承包责任制为主的“一包三改”,在干部任免、经营方式、
劳动工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1986年,全区乡镇办工业企业已达203个,村办企业9
60个,从业人员达99858人。乡镇企业年产值4347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以上,在全区总收入中具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
在发展乡镇企业中,各乡镇均立足于本地优势,大搞拳头产品,并逐步改变了过去重开采、轻加工的局面,向
多层次、深加工方向发展。目前,已有釉面砖、矾土、水泥、大理石、花岗岩板以及各类果脯等十几种产品打入国
际市场;“五松山”牌水泥在部级抽查中获五项满分;玛赛克、大理石、塑料地板砖等均获全国或省、市优质产品
称号。过去落后的东郊山区,近年来发挥当地林果优势,建成果脯、罐头、酿酒等果品深加工厂,研制成功酸枣系
列产品,对改变贫困面貌起了重大作用。
为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1986年进一步简政放权,在17个乡镇企业中试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成立了横向经
济联合办公室,为乡镇企业牵线搭桥,和27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联合关系,与10多个名优产品大企业签定
了共同发展合同, 确立规模较大的联合项目274个。同时,加强了对乡镇企业的智力投资,自1984年以来,已引进
各类技术人才500余人,举办各类培训班54期,培训4800人次。年末各乡镇已有助理工程师、技术员184名,乡镇企
业人才缺乏问题开始缓解。

(李文 苏作兴)

新兴的建材工业
淄川建材资源十分丰富。 石灰石地质储量约2万亿吨,陶粘土遍布全区,石英砂储量有3500多万吨,大理石、
花岗岩有1亿多立方米, 特别是由煤炭工业衍生的煤矸石,赤泥、粉煤炭、硫酸碴等再生资源,现存有8000万吨。
这就为淄川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类建材厂家(含村办)已达
700多处,从业人员3.2万余人,行业总产值1.45亿元;占乡镇工业总产值的1/3。
1986年是淄川建材企业全面振兴的一年。全年新上建材企业43家,其中生产高、中档产品的20多家。已形成年
产水泥20多万吨,卫生瓷1.28亿件,各类轴面砖512万平方米,玛赛克40万平方米,园林陶瓷160万件;大理石和花
岗岩板3.5万平方米,保温材料4.5万立方米,玻璃制品2.15万吨以及机制砖6.23亿块,平缸瓦3.59亿片;石灰已形
成54万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比上年增长58%以上。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淄川建材企业加强横向联合,先后与北京建材学院、西北建材设计院、山东工
学院、北京建材机械厂等20个教育、科研、生产单位建立了联合关系,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产品质量稳步提
高。 洪山水泥厂的425并普通硅酸盐水泥获部优产品称号;二里乡大理石加工厂生产的“淄川红”大理石板达到省
优质产品标准;彩釉墙地砖、园林陶瓷等远销省内外,获得较高的市场信誉。由于淄川建材产品质优价稳,1986年
1 1月,在全国首届建材产品订货会上,直接订货额达138万元。
淄川区以乡镇企业为主的新兴建材工业,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不仅合理使用了当地资源、
安排了剩余劳动力,增加了群众收入,而且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李文 苏作兴)

群众体育硕果累累
近年来,淄川区领导重视、群众支持,走群众办体育的道路,结出了累累硕果。
1984年7月, 由西河镇河南村农民集资7762元举办的中国象棋邀请赛(全国象棋名将胡荣华等均应邀参赛),
被誉为农民办体育的创举。自此,农村体育方兴未艾,全国青少年排球分区赛、全国甲级队“柳泉杯”篮球邀请赛、
特级象棋大师柳大华一对八蒙目表演赛等均在淄川举行。 致富农民更是把建球场、办比赛引以为荣。刘桂田投资1
万元建起了旱冰厂,袁银辉举办了中国象棋邀请赛,退休教师王世同举办了中国象棋等级赛。年内有12个乡镇投资
25万元建了灯光球场, 有7个乡镇筹资160多万元建成8个旱冰场。由于农村体育活动的普及,在省、市比赛中,淄
川区获得较好成绩。洪山镇农民男子篮球队获市“丰收杯”冠军后,又赴省参赛获第四名。农民张化迎获省农民田
径运动会跳高金牌。被誉为“乒乓之乡”的张庄乡乒乓球队获市男子团体冠军和男、女单打冠军。淄川业余旱冰队
继1985年省赛获4枚金牌后,1986年又赴省参加首届速滑、花样滑锦标赛,有男、女共4个进入前6名。
学校体育正规发展, 普遍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制度,已有65600人达到锻炼标准。学校已建田径、球
类、武术等运动队114个,参加学生1300余人。全区27处传统项目学校中有省级3处、市级2处,有2个学校获全国传
统体育项目学校的光荣称号。
老年人体育省内闻名,已有会员950人,建有门球、象棋、垂钓等30个运动队;有114人参加了市级比赛,其中
30人获奖。自1985年起,两次被评为山东省老年人体育先进单位。
自1984年起,淄川运动员在市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472枚,其中金牌164枚。年内有20人参加了省以上比赛,其
中淄川一中学生张玉金参加中国中学生代表队并出访日本,与日本中学生比赛中获女子铁饼金牌。在全国大学生运
动会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获金牌3枚、银牌1枚。三年来全区为省体工队输送运动员8名,有71人考入体育院校。
淄川区群众体育成绩突出,1986年,被山东省和国家体委分别命名为全省和全国体育先进区(县),并颁发了
奖旗、匾牌。

(李文 苏作兴)

企业简介

淄博市淄川造纸一厂
始建于1959年, 名为淄博市淄川造纸厂(集体所有制),1967年开始生产机制纸。1982年9月淄川区人民政府
将该厂移交给淄城镇,转为镇办企业,改称为淄博市淄川造纸一厂。
该厂现有职工320人,厂区面积1666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设两个生产车间(即造纸车间和机修
车间) 和财务、供销、保管等26个生产班组。有1092型纸机、四吨快装锅炉等主要设备90余台。固定资产203.1万
元, 年生产能力(卫生纸)3300吨。主要生产4号皱纹卫生纸和药物卫生纸,产品经过高温液氯消毒,文明卫生、
质地柔软、色泽鲜艳、包装整齐、质量达到部颁标准,深受用户好评。1985年被淄川区化轻工业公司评为“质量第
一名”。特别是1985年新上的药物卫生纸新产品,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灭菌、收敛、止痛等作用,可预防和治疗
多种妇科常见病,填补了我省一项空白。该项目获淄博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和淄川区科技成果一等奖。
该厂在改革中推行了“五定一奖”(即定人员、定工资、定产量、定质量、定成本消耗和月结一考核奖)经济
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年年超额完成各项计划,经济效益越来越好。自建厂到1986年底共
生产卫生纸7806吨, 销售收入完成1055万元,实现利润144.4万元。从1983~1986年连续四年被区、镇两级政府评
为“先进企业”。
厂址:淄博市淄川火车站西
电话:1193
电挂:2075
厂长:王延钧

(孟祥鹏)

山东淄川制氧厂
1979年5月开始筹建, 1980年元旦正式投产,是淄川区唯一从事氧气生产的镇办企业厂家。投产当年实现工业
产值22.47万元,税利5.2万元。截至198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达180.2万元,实现税利48.6万元,建厂7年时间,产
值、税利同步翻了三番。
目前该厂共有从业人员173人,占地面积15146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444平方米。生产专用设备有50立方米制
氧设备3套,化工生产线两条。固定资产总值130万元。主要产品有医用、工业用普通氧气,年产量为14万瓶,用于
化工、 冷冻医疗的氮气,年产量为120万瓶;化工产品硫代乙醇酸为全省填补了一项空白,该产品广泛用于制作环
氧树脂双酚A催化剂、 金属分析试剂、塑料稳定剂和民用冷烫精,远销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还有用作油漆、
油墨、蓄电池和造纸填充剂的硫酸钡和机械热处理表面保护的涂料防渗剂等。
该厂始终坚持“以制氧为基础,以化工求发展”的建厂方针,全面推行“对外经营活,对内管理严”的治厂原
则,生产经营形势一直较好。在竞争强手如林的社会市场上,以应变灵活的经营方式,科学严密的管理技巧,优质
多样的产品种类,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赢得了用户信誉,保持了稳固地位,为企业的振兴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厂址:淄博市淄川区淄川火车站东
电话:548 1018
电挂:2076
厂长:黄国庆

(崔思泉)

淄博市淄川微型蓄电池厂
是淄城镇的一个村办企业, 建于1983年。现有360名从业人员,设有铅粉、冶板、化成、组装、成品、注塑、
化工、电器8个生产车间。厂区面积12000平方米,固定资产105万元,流动资金80万元。
该企业厂小志气大,勇于改革创新,首创的电视机用蓄电池,填补了电视机蓄电池的空白,经淄博市科委技术
鉴定:“雁阳牌”7—SGM—8型电视机用蓄电池,设计合理,技术先进,使用可靠,经济方便。该电池重4.5公斤,
容量8安时,额定电压14伏,充一次电,可供9—17吋各种型号黑白电视机使用8小时,可供8瓦直流日光灯照明16小
时, 体积比能量已达到美国同类产品(CF6V8AH)水平。获市、区科技成果三等、一等奖。该厂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雁阳”牌产品日产:7—SGM—8型电视机用蓄电池1200台,30瓦充电器800台,8瓦14伏直流日光灯100支,双功能
逆变器50台和其它规格蓄电池,为发展电视事业展视了广阔的前景。
厂址:淄博市淄川区淄城镇
电话:946
电挂:2057
厂长:赵进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