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rec=207&run=13

概况
博山区位于淄博市南端,是淄博市生产煤炭、陶瓷、琉璃、机械的重要工业基地,素有“陶瓷之都”的美誉。
全区总面积682平方公里, 其中山地面积422.84平方公里,城区9.73平方公里。现辖9个乡、11个镇,共270个自然
村,设280个村委会;城区有4个街道办事处,88个居委会。总人口455522人(男228402人,女227120人),其中农
业人口267750人,占58.8%,非农业人口18772人,占41.2%。人口密度为668人/平方公里。少数民族有回、满、
蒙、 朝鲜等7个,1982年人口普查时共有791人,占总人口的2‰。全区年内共出生6615人,死亡2653人,人口自然
增长率为8.73‰。1986年博山区以发展商品经济和横向经济联合作为振兴全区经济的关键,对山区和郊区经济实行
分类指导,突出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全面、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1986年工农
业总产值共完成41383万元, 较上年增长27.76%, 其中工业总产值35086万元, 比上年增长32.1%,农业总产值
6297万元,比上年增长0.96%。在经济构成中,工农业所占比例发生重大变化。建国初期,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
总产值的18.38%,1986年上升为84.7%;乡镇企业发展尤为迅速,已占工业总产值的75.3%。

(博山区志办)

工业、交通
1986年,博山区以整顿提高区属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重点,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形成了布局比较合
理, 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格局。区内驻有市属以上企业40余家,区属企业54个,乡镇、村办工业企业720个。为了
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使之由“重工型”向“重轻结合型”合理结构转变,近年有计划地进行了工业结构的调整,重
点发展了淄博第四毛纺厂、八陡合成纤维中试厂等一批轻纺骨干企业和博山食品加工厂、岳庄益民食品厂等农副产
品加工企业。 年内轻工业产值达9875万元,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3年的20%上升到1986年的28.15%。工业
产品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创优、创新、创汇、拳头产品不断增加。年内纺织产品有20种填补了区内空白,6种
获省、市优质、优良产品称号。李家地毯厂、东顶陶瓷厂等已发展成为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全区各类出口创
汇产品达32种,外贸收购总值达492万元,比上年增加近一倍。
为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坚持以城市为依托,以名优产品为龙头,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经济挂网联。年内全
区形成联合项目194项, 形成生产能力后,可年创产值6221万元,创利税1273万元。全区已与74个科研、院校等建
立了横向技术协作关系,联合开发项目105个,其中乡镇企业占41个,可创年产值2357万元,利税621万元。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公路建设。年内新建公路有市重点工程——博山西过境路、焦(庄)磁(村)路
等。 全区除大寨村、向阳峪两个山村外,已村村通了汽车。年货运量完成190.4万吨,运输周转量完成4823万吨公
里。
邮电事业尚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虽已实现村村通邮的要求,但城乡电话仅有4344部,且设备陈旧,技术落
后。为此,1986年已由上级拨款和地方投资兴建12层邮电大楼,竣工后将改变邮电落后面貌。

0499001;博山区八陡镇东顶陶瓷厂的工人正在生产日用陶瓷 (陈文祥 摄)

(博山区志办)

农业
深入进行农村改革,农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为了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后劲,各级政府通过多种形式
增加农业投入, 1984~1986年共提供以工补农资金800多万元。 1986年全区耕地面积158127亩, 粮食播种面积为
25.33万亩, 复种指数达159.9%。粮食生产在战胜严重干旱和风雹等自然灾害后,获得总产63153吨的好收成,平
均亩产449公斤,亩增21公斤。
在稳定完善责任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调整了产业结构,打破单一搞粮食生产的框子,建立农林牧副渔、工
商运建服综合经营、 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 初步形成了蔬菜、林果、肉蛋奶三个副食品基地。年内蔬菜播种面积
3.42万亩,总产达94300吨,比上年增长16%,人均占有205公斤。完成退耕还林38000亩,当年造林34727亩,林地
面积达318326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42%,居全市首位。经济林保存面积达6万亩,其中果园17295亩,桑园755
亩, 年产水果4216吨,蚕茧65吨。年末生猪存养量30556头,当年出栏肉猪33698头,出栏率为102.2%,并建立了
瘦肉猪繁殖组29个。大牲畜存养量2117头,其中牛2030头(奶牛246头);养兔2.18万只,家禽37.94万只。列入省
“星火计划”的虹鳟鱼试养成功,全年淡水鱼捕获量达46吨。
顺利进行了农村第二步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合作经济。1986年全区各类专业户发展到3849个,经济联合体
57个,78000名农民走上了务工经商的道路,占农村总劳力的66.2%,农村工、商、运、建四业总收入达4089万元,
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9.02%。农村人均全年总收入达770.96元,比1983年翻了一番。
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 年内拥有农机总动力119475千瓦,各种类型拖拉机2334台,农用汽车764辆,脱粒
机977台,播种机78台,收割机53台。当年实际机耕面积10.01万亩,较上年增加1.5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3.3%;
机播面积1.5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23%。
水利建设条件虽较困难, 仍有很大发展,已建中小型水库15座,塘坝105座,总容量达223308立方米。机电井
584眼,排灌机械拥有量达1131台。2.47万千瓦。年内水利投资近千万元,新建和维修水利工程19项,维修水渠5万
米,完成小流域治理48平方公里。全区有效灌溉面积6.5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1.3%,旱涝保收面积5.25万亩,占
耕地面积的33.21%。

(博山区志办)

财贸
财贸战线积极疏理流通渠道,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年内积极稳妥地进行了商业、供销体制改革,开放了物资市
场。在积极发展国营商业的同时,重视发展集体商业、个体商业和集市贸易。1986年全区各类商业、饮食、服务网
点发展到4759个, 其中个体网点3713个, 各类农工贸易市场39处, 有证摊点1957个。 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
27997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664万元,比上年增长28.2%。
进行了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开办了城市信用合作社和联办储蓄所,建立了乡镇财政、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1986年财政收入完成8310.2万元, 比上年增长2.5%,全年支出2534.2万元。在财政收入因素减少、支出因素增多
的情况下,经过努力,基本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保险事业迅速发展,社会保险金额已达16亿元。并开
展了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加强了市场、物价管理,保障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金融机构积极筹措资金,
年内全区现金总收入完成43687万元, 总支出45496万元;全年工业贷款14307万元,商业贷款5382万元,技改贷款
5362万元,其他贷款447万元。年末城乡储蓄余额达16715万元,比年初增加4493万元,其中农村储蓄余额6493万元,
增加1857万元。

(博山区志办)

城镇建设
本着增强城市功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解决城市道路、供水、住房、服务等项设施为重点,加快了城
市改造、建设步伐。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年内已编制了沿河东西旧城改造、凤凰山新村开发建设和溶洞风景区等各
项详细规划,完成了城区上下水管网、孝妇河分流清污治理、拓宽沿河西路、打通新建二路和五岭路、黑山沟两座
立交桥的工程设计,为即将进行的大规模城市建设、改造奠定了基础。三年来,通过多渠道争取资金,已完成城市
建设投资428万元, 建成博山饭店、颜山宾馆地下商场等大型服务设施。建成住宅楼33幢、10万平方米。修建拓宽
街道15条,改造小街巷15条,完成沥青路面升级37500平方米,铺装人行道24600平方米,新建水冲式厕所14个,建
造花坛绿地16100平方米,城镇植树355200株。新打供水井6眼,实行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城市供水紧张状况有
所缓和。
为发展旅游事业,博山溶洞、颜山公园、白石洞、泉河头等一批风景点,近年相继建成开放,并被省命名为省
级风景名胜区,三年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
城市环境保护初步摸清了污染现状,并完成污染治理项目19项,年处理有毒废水88万吨;无黑烟区建设、噪音
治理等也取得初步成效。

0500001;新建的颜山宾馆 (陈文祥 摄)

(博山区志办)

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
科技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86年全区有各类科技学会30个,科技人员2547人。1984~1986年共
取得科研成果41项, 其中填补国内空白3项,省内空白1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3项,可创年产值2861万元,利
税577万元。
教育战线认真贯彻教育体制改革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方案,调动社会力量,大办职业教育。1986年区属职工
学校有5处, 在校学生2443人,占高中在校人数的60%;农技中学、职业一中被省批准为职业中专;职业教育受到
省政府表彰。区内共有大、中、小学255处,其中大学1处,中学54处,小学200处。在校学生64496人,其中大学、
中学27563人, 小学36933人。教职工4237人,其中中学以上1939人,小学2023人,农、职业中学275人。学龄儿童
入学率为98%。年内考入大专院校349人,为历史最好的一年。
医疗卫生机构共24处,各类医务人员834人,病床674张。全区270个自然村中,有243个村建立了卫生室,乡村
医生和卫生员共4033人, 其中年满十年以上者2733人,年内经过考核,为386人颁发了乡村医生证书。地方病、职
业病防治取得较好成绩, 经省主管部门验收,已达部颁“疟疾基本消灭”和市级灭鼠标准。对70个厂矿、600个粉
尘点、324个毒物点,完成了固定监测。全年计划生育率达99.05%,育龄妇女节育率87%,独生子女领证率74.9%,
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城乡文化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1986年城区有影剧院13处,文化馆、图书馆、书店、文管所各1处。农村文化站
(室)138个,图书馆(室)134个,藏书48万余册,乡镇影剧院11个,电影放映队81个。全区有剧团、文艺演出队
等业务文艺团体26个。共举办各类文艺培训班102期,培养人才1240人次;举办元霄灯会、展览等大型活动19次。
群众体育活动比较活跃。区内建有业余体校1处,在校学员99人,近年来,该校已为省、市输送体育人才12名。
全区体育场所25处, 体育达标人数已有32280人。传统体育项目有武术、乒乓球、象棋等,区武术队多次代表市参
加省比赛,乒乓球队也连续3次获市职工比赛团体冠军。在市以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68枚,奖牌总数达219枚,还在
柳行村举办了全国新闻界“柳行杯”游泳赛,首开该区农民举办全国体育比赛的先例。

(博山区志办)

文明姊妹村活动
博山区开展的文明姊妹村活动,是在农村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地处近郊的柳行村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率先富裕的村庄,他们富了不忘国家,不忘曾为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而今仍然比较贫困的老区人民,便主动与革命
圣地延安市的枣园村结为文明姊妹村, 先后援助该村6万元,帮助他们挖渔塘、建果园,使其走上富裕道路。在文
明姊妹村活动中,柳行村也学到了延安精神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这一新事物出现,立即引起博山区党政领导的
重视,通过不断总结,把它肯定为渗透着共产主义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方向的“柳行精神”。
“柳行精神”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全区引起强烈反响,一个以柳行村为榜样,共建文明姊妹村的活动很快在
全区范围内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先富村主动走访后富村,在区、乡政府支持下,结为文明姊妹村,从人才、技术、
信息、 资金等方面给以大力支援。据统计,先富村已向后富村提供资金20多万元,设备70多台,信息140多条,并
派出技术管理人员56人次, 转让或帮助后进村新上工副业项目120个。全区已结成文明姊妹村92对,文明姊妹乡镇
17对,文明姊妹户6776对。博山区也与陕西省延安市、浙江省丽水市结为文明姊妹城。

(博山区志办)

博山电视台建立
1986年12月21日,经上级批准,博山电视台建立并试播成功。这是省内第一家区(县)级电视台。该台拥有电
视转播台1座,3/4、1/2录像设备各1套,编辑、记者和技术人员共15人。播放台标为“博山电视台”。除转播中
央、省、市电视台节目外,每周末均有自办新闻节目或其他专题节目,播放后反映良好。

(博山区志办)

扶持贫困山区
据1983年统计,全区270个自然村中,就有12个乡镇的163个村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缓慢,全年人均
收入不足300元,占全区自然村总数的60%。
为改变山区面貌, 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近年来,博山区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扶持贫困山区。(1)组
织机关、厂矿干部下乡包队,1986年共派出200余人,并实行了扶贫责任制;(2)在广泛开展的文明姊妹村活动中,
大力发动富裕村帮助贫困山区。 三年来,共支援贫困村设备物资折款15.2万元,资金33.7万元,培训人才168人,
新上项目122个; (3)对山区乡镇实行减税、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4)发挥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
发展乡镇企业。1986年12个山区乡镇已建成工业企业198个,产值达到3780万元;(5)投资52.6万元兴修水利,解
决了26个村的人畜吃水问题。
在扶贫工作中,中央和省、市领导对博山区极为关注。1986年,中央农牧渔业部顾问林乎加、山东省政府顾问
张敬焘等领导同志,都亲临博山调查研究,解决山区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给老区人民以巨大鼓舞。
通过多种扶贫措施, 贫困山区的面貌发生了初步变化。到1986年底,全区12个山区乡镇全年人均收入已达490
元,在163个贫困村中,已有150个村人均收入达到300元以上,基本摆脱贫困状况。

(博山区志办)

第七届博山元宵灯会
博山元宵灯会和扮玩活动历史悠久,年年相因,盛传不衰。
1986年2月22~24日举办的第七届元宵灯会,盛况空前。孝妇河两岸红灯万盏,流金溢彩,福门桥头灯棚林立,
光辉夺目。元宵之夜,成千上万的群众涌向街头,观赏各式花灯;扮玩队伍沿街飞舞,招来更多游人。三天时间,
城乡群众观赏者达150万人次。
花灯形式日臻完美,把民间盛传的历史神话故事,用现代科学技术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鹊桥相会”中的牛
郎、织女在天河中往返走动,“二龙戏珠”中数条巨龙上下飞舞,“科技大厦”里火箭升天、原子轰鸣,剔透玲珑
的美术琉璃品装饰的花灯彩门,更是别具地方特色……。各种花灯构思之精巧,形象之逼真,令人叹为观止。扮玩
活动也是今非夕比,传统的旱船、龙灯、高跷、武术表演等应有尽有,应接不暇。特别是博山灯泡厂、客车厂和北
岭村联办的彩车队,规模之大,彩车之多,内容之丰富、艺术之精湛,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彩车上五光十色的霓
虹灯、装饰成“祖国在我心中”、“山城不夜”等标语,独扛车和扛杆车把古老的“芯子”,以自动化和机械化代
替了过去“抬芯”、“扛芯”、“撮芯”等形式,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博山区志办)

企业简介

淄博电表厂
成立于1956年,是国家机械委仪表局在山东唯一定点厂。工厂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职工312人,具有0.01级
电工仪表标准计量器和自动编程数控线切割机床等计量检测装置及机械加工手段,年生产能力12万只。1986年产值
270万元,利税48.9万元。
该厂主要产品有:安装式多种型号全系列交直流电流表、电压表、功率因数表、功率表、频率表、整步表、扩
展电压表、 过载电流表;POL—1、POL—2型微型电动罗丝刀、POS型电动上条机电动工具;扩大量限装置和电工节
能仪器。其中:电动工具是机械部安排的科研新产品,1980—1984年先后获区科技成果奖。64型电表是省经委重点
技术开发产品。无功功率补偿器是市经委重点技术开发产品。计量工作获国家三级计量合格证书,电工仪表产品,
经国家仪器仪表质量监督中心认证合格, 并首批取得山东省计量产品生产许可证(86量利鲁字25—0300102),59
型、44型产品获1986年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85型产品获1986年山东省机械工业厅优质产品称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厂以每年27%左右的速度实现了产值和利润的同步增长,1985年比1980年翻了一
番。目前在产品品种、技术水平、质量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居省内同行业领先地位。是山东省机械厅指定同行
业组长单位。 在连续四年的全省TQC大检查中,总分名列行业第一,产品评定为一等品,在1986年国家机械委安排
的工艺纪律大检查中,评为良好。工厂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准计划,在1990年前争创省级先进企业。
厂址:淄博市博山李家窑北街12号
电话:560
电报:4032
厂长:孙即凯

(梁伟)

淄博市博山电器开关厂
前身是博山拔丝厂, 建于1966年5月。1968年11月与博山无线电元件厂合并为博山电器元件厂。产品有高压熔
断器、压电陶瓷扬声器、晶体管综合参数测试仪、晶体管参数快速测试仪。1973年8月6日,又与博山开关厂合并为
淄博市博山电器开关厂,产品增加了户内外高压熔断器、频敏变阻器、无线电仪表、高低压开关柜(屏)等。
该厂现有职工334人,厂区总面积15933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10271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40万元。是具有一
定规模的高低压电器专业生产厂家,是全国81家高低压开关柜生产和全国47家高熔断器生产的定点厂家之一。产品
分别归口于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天津电器传动研究所、上海科学电器研究所。有三个生产车间:半成品加工车间、
成品装配车间、设备维修车间。共有机械加工设备74台(套),其中有处于国内技术领先地位的高压静电喷漆设备。
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为: 高压配电装置类100台,低压配电装置类2000台,高压熔断器3万只,高压启动装置类100
台,低压启动装置类2000台,频敏变阻器500台,石油开发控制设备300台(套)。
该厂20多年来,上缴利税总额1058.63万元。近几年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86年工业总产值为595万元。1984年
以来先后被淄博市人民政府颁发“企业整顿验收”合格证。命名为“文明工厂”、“清洁工厂”。
厂址:淄博市博山区西郊杏花天
电话:716、113
电挂:4282
厂长:刘同德

(姚国鋆 胡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