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rec=20&run=13

1986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工作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市委五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决
议,把注意力和着眼点始终放在改革、搞活和全面提高经济效益上,使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的好形势。 全市社会总产值达到1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工农业总产值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国民收入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4%。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1986年,全市各级政府一天也不放松地抓经济工作,工业部门以搞活大中型企业为中心,积极进行改革。根据
市场情况, 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适销对路产品,使工业生产以较快速度发展。全年工业总产值实现67.28亿元,比
上年增长12.83%,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其中:中央省属企业完成32.96亿元,增长2.04%;
市及市以下企业完成34.32亿元, 增长25.53%。重点考核的60种主要产品产量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的有46种,占7
6.67%,比上年增长的有40种,占66.67%。
市属主要工业部门和各区县的工业总产值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其中塑料工业增长44.3%, 纺织工业增长
21.5%, 建材工业增长26.2%。在6个区县中,张店区和周村区分别比上年增长64.16%和62.87%,博山区和淄川
区分别比上年增长57.7%和50.33%, 临淄区和桓台县分别比上年增长47.10%和32.33%。市及市属以下工业总产
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45.6%,增长到51%,第一次超过中央省属企业。
工业内部结构更加协调。在各项基础工业产品继续增加生产的同时,轻纺工业也适应市场需求得到新的发展。
乡镇以上的工业完成轻工业总产值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轻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28:72,增长
到30:70。
乡镇工业迅速发展。通过广泛开展城乡经济“挂网联”,下派大批干部,加强对乡镇工业的扶持和指导,促进
了乡镇工业大发展。全市乡镇村工业产值完成14.5亿元,比上年增长46.8%,其中乡镇办工业总产值完成5.13亿元,
比上年增长35.16%;村及村以下工业总产值完成9.41亿元,比上年增长54.01%。乡镇工业产值已占市及市属以下
工业企业产值的42.36%,不仅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而且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工业企业由于推行厂长负责制,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改革企业经营体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继续增长。1986年地方预算内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5.98%,利润增长5.34%。全市重点考核的193项产品质量指标,
与上年持平和提高的有157项,稳定提高率达82.0%,比上年上升0.6%。全市优质产品产值达到15亿元,比上年增
长18.04%,优质产品率为25.9%,比上年提高2.2%。

农村商品经济全面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

全市认真贯彻1986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 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整个农村出现了粮食丰
收、副食品增加、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好形势。1986年农业总产值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除林业产值
有所降低外, 种植业产值4.46亿元,比上年增长2.4%,牧业产值0.94亿元,与上年持平,工副业产值1.15亿元,
比上年增长10.31%。
各级政府普遍重视了对粮食生产的领导,通过认真落实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实行“以工补农”,重视增
加农业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措施,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市粮食生产在遭受了严重的干旱
和风雹等自然灾害,播种面积减少2.13万亩的情况下,单产达到283公斤,比1985年增加11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总产量达到91.53万吨,比1985年增长3.5%。经济作物内部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蔬菜种植面积由1985年的14万亩,
扩大到20.84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58.44万吨,比上年增加14.64万吨,增长33.41%,并且品种增多,质量提高,
上市均衡。 全市完成造林8.18万亩, 比1985年增加1.14万亩,果品产量达到3.02万吨,比上年减少9332吨,降低
23.61%。 小流域治理完成150平方公里, 完成了计划。畜牧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肉类总产量达到3.17万吨,比
1985年增加0.4万吨, 瘦肉型猪饲养量已达2.84万头, 比上年增长1倍多。淡水养鱼在连续几年大发展的基础上,
1986年又有新发展,水产品产景达到785吨,比1985年增长82.5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获得改善,大、中型农业生产资料拥有量增加。1986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23.01万
千瓦,比上年增加13.32万千瓦。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较好,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1986年,通过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保证重点建设,努力提高投资效益的指导
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保证了计划的顺利实施。1986年,全民和区以上集体单位固定资
产投资完成15.83亿元, 比上年增长7%。在总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1.55亿元,其中地方全民自筹基本建设
投资完成0.37亿元;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完成3.91亿元,比上年增长38%。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较快。由于广泛开展了设计招标投标,提高了投资效益,项目竣工率和计划完成率都好于上
年。搞好重点建设,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关键,市政府把重点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紧紧抓住不放,集中财力、物力、
人力, 保证了重点建设顺利进行。列入1986年计划的19项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投资10.18亿元,完成了计划进度。
到年底, 已竣工的项目有50万伏输电线路淄博段、张店热电厂一期工程、淄博塑料一厂、市体育馆和市疗养院等6
项。国家重点工程齐鲁石油化学工业公司30万吨乙烯一期工程的主要装置基本竣工,为保证1987年投料试产创造了
条件;王庄、张店煤矿、柳泉石灰石矿、淄博第二棉纺厂粗厚织物及淄博师范专科学校等续建和新开工项目都完成
了当年计划进度。10万吨玻璃瓶罐、张店热电厂二期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为1987年纳入计划开
工建设打下了基础。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出口商品收购大幅度增长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型流通体制的逐步形成,全市城乡市场呈现建国以
来少有的繁荣景象, 商业购销两旺,社会商品零售额大幅度增长。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16.86亿元,比1985年
增长20.6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9%。
改革流通体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体系。随着横向联系的加强,进一步开通了流通渠道,整顿和改革了商
业批发体制, 搞活了消费品市场。1986年末,全市各类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达到4.06万处,比上年增加889处,城
乡集资市场发展到237处, 比1985年新增25处。1986年,淄博市城乡市场突出的特点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副
食品供应比较充足,特别是蔬菜供应,通过放开、搞活,出现了品种全、数量多、质量好的局面,实现了淡季不淡,
旺季不烂的要求,价格稳中有降。对猪肉、禽蛋等副食品,国营商业充分发挥了主渠道作用,通过采取合理的购销
政策,旺储淡销,吞吐调节,既保护了生产又平抑了价格,市场物价基本稳定。
随着人民收入增加,社会购买力增长,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商品销售结构发生新的变化。1986年主要消
费品零售量大都比上年增加。增长幅度较大的有:食用油增长15.6%,鲜蛋增长7.4%;绸缎增长9.6%;彩色电视
机增长98.6%;洗衣机增长10.7%;家用电冰箱增长45.5%。
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 1986年计划收购1亿公斤,实际完成1.03亿公斤,是全省第一个完成粮食收购任务的
地区。
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1986年认真落实了国家鼓励出口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调动了企业创汇的积极性。出口
企业积极开发计划外出口和轻纺工业产品出口, 全市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完成3.2亿元(实际价格),比1985年增长
57.1%,其中超计划出口达1亿元。轻纺产品出口比重占1/3以上。全市对外贸易呈现大幅度增长的好形势。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1986年,全市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为重点,集中安排了10项改造建设项目,其中:张店柳泉路、人民西
路拓宽和周村城北路等工程已竣工通车,辛化路立交桥实现快车道通车;完成了引萌济周工程,缓解了周村城区供
水紧张状况;交通、邮电、环境保护、民用燃料、生活小区建设、园林绿化等方面完成了预定计划。各区县较好地
完成了城市维护建设任务。 全市完成城市维护建设投资5843万元,比1985年增长25.23%,使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
得到加强,市容有了较大改观。

财政、金融工作取得新成绩

1986年,全市财政状况有所好转。在组织好增加生产的同时,狠抓税收征管工作和其他增收节支工作,财政收
入完成3.76亿元(不包括城建税、 排污费及水资源费收入6392.9万元),为省分配年度预算的94.08%,比上年增
长9.48%。地方财政支出2.2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9.34%,收支基本平衡。
1986年,金融部门通过改革,促进了资金的横向融通,试办了城市信用社,开展了银行同业间的拆借业务,有
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全市各项存款总额达到19.62亿元,较年初增加3.67亿元。在贷款使用上,配合全市
经济发展重点, 及时组织资金供应,年末全市各项贷款金额达到23.01亿元,比年初增加5.05亿元,对全市重点企
业、重点产品的生产建设起到了保证作用。

科教文事业进一步发展

1986年,全市科教文事业以改革为动力,开发智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可喜进展。
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重点安排了一批近期急需的“短平快”技术研究和开发项目。使全市逐步形成了一个
多层次、 多渠道、多形式的城乡科技市场网络。1986年,全市共完成科研项目181项,超额完成预定计划。特别是
一批“星火”项目的实施,对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教育结构逐步改善。1986年,教育事业重点抓了中等教育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教育
质量的工作。中等教育结构在调整中已日趋合理,城市职业中学有了较大发展。1986年计划招生2420人,实际招生
3000人, 比上年增长63%;农村技术中学招生2060人,比上年增长3%。1986年,全市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普
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采取师范院校培养、函授教育、电视教育、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快培
养步伐。随着教师达标水平的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也相应有较大提高,1986年高考,全市共有1478人被高校录取。
文艺创作,涌现了一批较好的作品和剧目,丰富了人民的文娱生活。五音戏《石臼泉》在全省第三届戏剧演出
月中,共获10项14个奖,居全省首位。
卫生部门挖掘潜力,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1986年,全市新增病床325张,新建疗养院已竣工开诊,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6‰,控制在计划以内。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运动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1986年,全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金牌27枚。

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

1986年,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市农村人均收入达到606元,比上年增加62元。
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383元(含肉价等补贴),扣除物价上升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11.6%。由于居民生活费收入
的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改善。营养丰富的副食品、新颖、优质、高档衣着商品在商品支出中的比重提高,家庭的耐
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 据统计局城市居民家庭抽样调查,1986年与上年比较,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视机107台、电冰
箱16台、 收录机54台、洗衣机75台,分别比上年增加27台、8台、24台、26台。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加,1986年
末储蓄余额达到11.3亿元,比年初增加3.4亿元。
1986年市政府确定重点办好的有关人民生活的12件事,也都基本完成。扶贫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全市40个贫困
村, 人均收入达到305元,最高的达500元以上;已解决和改善30个村2.5万人的吃水问题;乡镇敬老院由上年的21
处增加到51处;博山、淄川、周村和市老干局老干部活动中心工程建设已初具规模;市人民公园儿童乐园土建工程
和辅助设施配套按预定计划基本完成,已对外开放;城市住宅建设竣工面积(包括中央、省属单位)已达77.3万平
方米, 比上年增加30.7万平方米,其中教师住宅2.1万平方米;城区主要街道计划40个厕所改水冲式,实际已改造
58个;17个村的地方性氟中毒中等病区的改水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市计委综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