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rec=199&run=13

历史概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淄博的旅游业比较差。国外游客大多是经济贸易客人,国内旅游仅限于当地人小范
围的活动,旅游点除陶瓷、丝绸、琉璃等传统工业单位外,其它旅游区均未形成。蒲松龄故居虽在1971年已经开放,
但一直处于整理阶段。
1978年5月, 国务院批准淄博市对外正式开放,促进了全市外事旅游事业的发展。10月,成立了国际旅行社淄
博支社,市外办设置了旅游科,负责全市外事旅游的开发、规划、接待服务等工作。1980年,市外办制订了旅游开
发规划,旅游工作开始走上正轨。1981年,太河水库、万米山洞、锦川渡槽等对外开放,12月全市召开了第一次较
大规模的外事旅游工作会议。 1983年8月,临淄东周殉马坑正式对外展出;1984年,田家村、后南定村等农村点也
相继对外开放,拓宽了旅游发展的路子。1985年6月,全市召开旅游工作会议,根据国家提出的国家、地方、部门、
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发展旅游事业的方针,制订了全市发展旅游事业的“七五”规划,进一步提高了全民办旅游的
积极性。同年,淄博市与美国伊利市结为友好城市,桓台县在马踏湖举办了荷花观赏会,博山区樵岭前溶洞风景区
正式开放,颜山公园、白石洞、泉河头、鲁山等风景区也都开始开发利用,王渔洋故居、蒲松龄教书馆等也开始修
复, 全市旅游参观点发展到100多个, 接待国内外游客225万人次, 收入近200万元。全市逐步形成了三大旅游区
(临淄古文化旅游区、樵岭前溶洞风景区、桓台马踏湖风景区)和四大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传统工业
品、美食)体系,并且相互融合,相互穿插,构成了独特的淄博旅游网络。

(翟克江)

1986年旅游事业综述
1986年,淄博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75万人次,收入315万元。其中来自美国、日本、英国、联邦德国、加拿大、
新加坡等国的朋友和港、澳、台同胞计1500人次,收入外汇40多万美元,专门来淄博旅游的大型旅游团体有:美国
豪华旅游团、美国伊利市旅游团,以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旅游局长为首的旅游考察团,加拿大旅行社等。来淄博安
装调试的工程技术人员、外贸商人、留学生等,在工作之余,也对淄博的风景名胜进行了参观游览。淄博国内旅游
客源主要是本地和部分市地的游客,一日游是主要形式。由于景点远离铁路,公路交通便利,造成了淄博盛行汽车
旅游的特点。
1986年全市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单位增加到8家。 1985年底成立的淄博客运旅游公司,以客运为主,兼营国内
旅游业务,已开辟了北京、黄山、泰安、曲阜、青岛、烟台等12条汽车旅游线路,1986年组织游客8960余人赴省内
外游览,旅游收入达20余万元,经营状况在全省国内旅游企业中是较好的。
旅游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如博山区樵岭前村,1985年人均收入800元,由于注意开发旅游事业,提
高了旅游效益, 1986年人均收入增加到900多元。同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也在更新,一些封闭式的传统
习惯开始改变, 村民们注意了讲究清洁卫生,姑娘们穿起了裙子,外出经商的有200多人。又如桓台县起凤镇,自
马踏湖开放以后, 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1986年,仅饮食服务就增加到100多家,收入近1000万元。同时该镇社
会治安稳定,风气好转,发案率大大降低。
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事业,1986年4月成立了市旅游局,与市外办合署办公,统管全市的外事旅游工作。同年,
市政府还组织了大型元宵灯会,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客人云集淄博,起到了宣传淄博、振兴淄博的作用。

(翟克江)

主要旅游点简介
齐国故城遗址——位于临淄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淄曾是我国历史上经历了西周、
春秋、战国3个历史阶段的齐国的都城,现存的主要古迹有:齐国故城大小城墙结合部剖面,巧夺天工的排水道口,
罕见的东周殉马坑,孔子闻韶处,晏婴墓与三士冢,桓公台与金鸾殿等多处。还有陈列于齐国故城博物馆的稀世珍
品方铜镜、高子戈、大铜盂及牺尊等大量出土文物。
蒲松龄故居——位于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为我国清代著名作家、《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诞生地。1961年
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4月在此建立了蒲松龄纪念馆。整个故居,芳草铺地,绿树成荫,
除有“聊斋”、“磊轩”、“柳泉”、“茅亭”等蒲松龄当年起居活动处室以及蒲松龄墓园、碑亭之外,还设有蒲
松龄生平、著作、蒲松龄研究,聊斋故事彩塑等展室,陈列大量有关蒲松龄的文物、资料以及《促织》、《连琐》、
《田七郎》等10组大型聊斋故事人物彩塑,既全面介绍了蒲松龄及其著述的基本情况,又形象地阐释了《聊斋志异》
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意义。
颜文姜祠——位于博山区凤凰山南麓北神头村,始建于北周(公元557年——581年),旧称“颜神庙”、“灵
泉庙”、“顺德夫人祠”,当地俗称“大庙”,是淄博一带唯一完整的古建筑群。该祠建筑规模为七进院落,殿、
厅、 庑、亭83间,建筑面积共1268.34平方米,飞檐斗拱,绿瓦朱甍,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殿前有“灵泉”,
泉边长7米, 深4米,泉水汹涌,清澈甘冽,为纵贯淄博的孝妇河之源头。祠内塑有颜文姜彩塑1组,人物形象端庄
肃穆,塑工极为精细。祠内存有石碑41通,石碣38块,多为宋、元、明、清诸代刻镌。
樵岭前风景区——位于博山区城区南7公里的崇山峻岭间,主要景致有朝阳溶洞、王母池、淋漓湖等3处。朝阳
溶洞洞口立于悬崖之上, 溶洞全长1000多米,洞内高8~26米,宽2~19米,有宽敞大厅5处,每处可容数百人,钟
乳石、 石笋、石柱、石幔、石花,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是我国北方罕见的溶洞奇观;王母池距朝阳溶洞1公里,
青草绿树之上,奇峰怪石之间,飞瀑直泻,似散珠碎玉,汇注一池,不仅景色悦目,且凉爽宜人,相传为王母沐浴
之地,故名;过王母池绕环山公路西行2公里,即到淋漓湖,高山平湖,长280米,宽240米,湖面约6万平方米,群
山环抱,万木葱茏,碧波荡漾,山水相映,更有小舟数叶,供游人遍游湖中,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忘返。
五阳山风景区——位于博山区城区东南15公里,五峰突兀,绵亘向阳,林木繁茂,百鸟合鸣,左靠峭壁,右临
深壑,有始建于明朝万历3年(1775年)的“志公庙”、“吕祖阁”、“玉皇宫”、“三官庙”、“五神堂”等7个
层次的古建筑群,山势险峻,山顶有深不可测的“雾云洞”,石缝溢出山泉,清澈甘冽,长年不竭,从不封冻,整
个景区内,亭、台、楼、阁、殿、石窟、崖洞、飞瀑、摩崖、石刻繁多,交相映辉,风光独具,人文美与自然美融
为一体。
白石洞风景区——位于博山区城区西4公里, 群山环抱之间,深藏一片奇幽境地,怪石嶙峋,峭崖林立,古木
遮天,山花遍地,有数条羊肠小径通往绿荫深处,有数级石阶叠向巍峨秀峰。山石多白色,依据山势,有始建于明
代的古建筑群,楼、台、殿、阁,高低错落,近年又重加修缮,红墙、黄瓦、白石、绿树,相映成趣。悬崖下有石
洞一处,山泉潺潺流出,长年不断,水质特佳,凉饮甘美爽口,泡茶则香浓不散。树多红枫、黄栌,深秋满山遍野,
叶红似火。此处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观赏红叶,冬可欣赏雪景,为游览佳境。
碧霞元君行宫——位于博山区城区西之凤凰山巅,亦称“小顶”。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建筑规模为三进院落,
有石坊、山门、正殿、配殿、官厅、钟鼓楼等共48间,占地10余亩,为淄博市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体。整个行宫建
筑结构严谨,布局对称,碧瓦红墙掩映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站在行宫石阶之上,举目远望,可鸟瞰博山城区全景,
别有一番景色。
忠勤词——位于桓台县新城镇新立村街北首,俗称“王家祠堂”,是明代户部左侍郎新城人王之垣,为纪念生
父贵州左参议王重光而兴建的,建成于明万历17年(1589年),是较典型的明代古建筑群。王重光是清代著名诗人
王士祯的高祖,1986年正式开放的“王士祯纪念馆”即设于此。该祠占地3800平方米,祠内建筑雕梁画栋,气势庄
严,特别是内壁镶嵌石碣85块,均为历代著名书法家字迹刻石,尤为珍稀。祠内现设展室,陈列了大量有关王士祯
的文物、资料,至此既可领略明代古建筑及历代著名书法家、书法艺术的风采,又可全面了解王士祯的生平及著述。
锦秋湖风景区——位于桓台县,湖区面积近百平方公里,其特点是湖中有河,小河串湖,村村连水,户户荡舟,
几万户农家掩映在绿树碧波之间,泛舟游览,到处可见小桥、流水、荷塘、芦荡、鸭群、人家,有大自然赋予的特
殊美;湖区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泛舟游览,既可消暑,又名饱尝湖鲜美味;湖区古迹甚多,诸葛亮、苏东坡等都
曾在此留下足迹。

(韩玉凤 李艾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