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rec=194&run=13

发展概况
1949年,淄博为工矿特区,有968个自然村,694215人。1950年改为淄博专区,有2825个自然村,2488658人。
从1953年开始,淄博专区又改为淄博工矿特区,当年年底总人口876449人。1955年改称淄博市,为省辖市,年底总
人口750937人。 1959年,淄博市与惠民专区合并为淄博专区,淄博市为专辖市,年底全区总人口6869156人,其中
淄博市1405594人。1961年淄博市恢复为省辖市,有1216个自然村,总人口1290285人。1969年原昌潍专区所辖临淄
县划归淄博市, 改为临淄区, 全市总人口1810634人。 1983年原惠民专区所辖桓台县划归淄博市,全市年底共有
1887个自然村,总人口2715723人。1985年,全市总人口已达2752176人,其中男1398361人,女1353815人。

(张德同)

人口构成、特征
1.增长速度快。1949年全市总人口1324813人,到1986年增到2784270人。38年内共增加1459457人。增长了110
%。 年平均增加38407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76%。这期间,出现过两次生育高峰:第1次是1952年到1957年,6
年之内出生315614人,年平均出生率为35‰。第二次生育高峰是1962年到1971年,10年内出生692297人,年平均出
生率为33.65‰。
2.人口密度高。全市土地总面积3471平方公里,1949年每平方公里382人,到1986年为802人。1986年的人口密
度高于全省人口密度507人,在全省14个市、地中,淄博市的人口密度是最高的。
3.非农业人口持续增加。1949年全市非农业人口110273人,占总人口的8.32%;第1个五年计划期末(1957年),
非农业人口339285人, 占总人口的19.9%;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末(1962年),非农业人口406417人,占总人口的
22.28%;到1986年,非农业人口781528人,占总人口的28.07%。
4.城镇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第1次人口普查(1953年),全市总人口1440219人,其中市镇人口216399人,占总
人口的15.03%;第2次人口普查(1964年),总人口1914965人,其中市镇人口460538人,占24.05%。1986年市、
区街道办事处人口321072人,占总人口的11.53%;镇人口1377055人,占总人口的49.46%。
5. 劳动力在三种产业中的比例变化很大。第3次人口普查(1982年),全市在业人口:第一产业(农牧渔林业
等)814255人,占在业人口的57.64%;第二产业(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运输业、通讯业、电力和煤气业等)
470881人, 占在业人口的33.33%;第三产业(商业、金融、饮食等公共服务及科学、卫生、文化教育、政府等公
共行政事业)127514人,占在业人口的9.03%。1984年第一产业劳动者人数48.65万人,占总劳动者人数35.31%;
第二产业65.47万人, 占47.51%;第三产业23.67万人,占17.18%。1986年第一产业劳动者人数45.72万人,占总
劳动者人数的31.81%,第二产业72.79万人,占50.65%,第三产业25.21万人,占17.54%。
6.人口再生产正在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50年代和60年代,全市出生率一直很高,除三年生活困难
时期(1959—1961年) 外,都在30‰以上,其中1963年高达51.14‰。进入70年代,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人
口出生率逐年下降, “四五”时期,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下降到23‰,“五五”时期下降到15.77‰,“六五”时期
又下降到14.7‰。
50年代, 全市的人口死亡率一直在10‰以上,三年生活困难时期的年平均死亡率高达17.39‰。随着国民经济
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卫生医疗条件的改善,死亡率逐年下降。全市平均死亡率,“三五”时期降到
6: 61‰,“四五”时期降到6.55‰,“五五”时期降到6.21‰,“六五”时期又下降到5.89‰,低于全省的人口
平均死亡率(6.17‰)。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由1970年的27.78‰下降到1986年的9.16‰。
7.人口年龄构成从年轻型过渡到成年型,人口再生产从增加型向稳定型过渡。50年代和60年代,全市老年人口
的比例比较小,少年儿童偏高。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的两次生育高峰,使全市人口的年龄构成推
入年轻型结构。 进入70年代以后,由于严格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年龄构成正在向成年人口型发展。1964年第2
次人口普查, 全市人口年龄构成是典型的年轻型,1982年第3次人口普查和1984年的人口抽样调查,已转变为成年
型。同时人口再生产也从增加型开始向稳定型过渡。
8. 人口性比例正常。 第1次人口普查, 总人口中男726073人,占50.41%,女714168人,占49.59%,性比例
101.67。第2次人口普查,男979737人,占51.16%,女935228人,占48.84%,性比例104.76。第3次人口普查,男
1354309人, 占50.67%, 女1318620人, 占49.33%, 性比例102.71。1986年出生的40877人中,男21355人,占
52.24%,女19522人,占47.76%,性比例为109.39。
9.人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第2次人口普查,全市小学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732664人,占总人口的38.26
%, 其中大学文化程度的4646人, 占0.24%;高中文化程度的20703人,占1.08%;初中文化程度的76402人,占
3.99%; 小学文化程度的630913人,占32.95%。第3次人口普查,小学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819242人,占总
人口的68.06%,其中大学文化程度的16485人,占0.61%;高中230888人,占8.64%;初中608014人,占22.75%;
小学963855人,占36.06%。
10.人口的平均寿命增加。在旧中国人口的死亡率高,平均寿命一般在30—35岁之间,其中男子为34.85岁,女
子为34.63岁。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人口死亡率的不断降低,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也在不断提高。第3次人口普查,
1981年生命表测算,全市人口(不包括桓台县)平均预期寿命70.05岁,男子平均预期寿命68.5岁,女子71.28岁。
老年人逐渐增多,第2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老人全市有120287人,占总人口的6.28%,最高年龄为96岁;第3次人
口普查, 60岁以上老人全市有211730人,占总人口的7.92%,最高年龄为100岁,其中90岁以上长寿老人由1964年
每10万人口中4名增加到1982年每10万人口中20名。

附:淄博市人口年龄构成情况表

┏━━━━━━━━━━━━━┯━━━━━━━┯━━━━━━━┯━━━━━━━━━━┯━━━━━━┓
┃ 分类 │0~14岁人口比 │65岁以上人口比│65岁以上人口与0~14 │年龄中位数( ┃
┃ │例% │例% │岁人口的比例% │岁) ┃
┠──────┬──────┼───────┼───────┼──────────┼──────┨
┃国际上人口年│年轻型 │40%以上 │5%以下 │15%以下 │20岁以下 ┃
┃龄构成类型标├──────┼───────┼───────┼──────────┼──────┨
┃准 │成年型 │30~40% │5~10% │15~30% │20~30岁 ┃
┠──────┼──────┼───────┼───────┼──────────┼──────┨
┃ │老年型 │30%以下 │10%以上 │30%以上 │30岁以上 ┃
┠──────┼──────┼───────┼───────┼──────────┼──────┨
┃市人口年龄构│1964年 │41.58% │3.7% │8.9% │19.71岁 ┃
┃成情况 ├──────┼───────┼───────┼──────────┼──────┨
┃ │1982年 │29.01% │4.99% │17.2% │25.15岁 ┃
┠──────┼──────┼───────┼───────┼──────────┼──────┨
┃ │1984年 │27.96% │5.95% │21.29% │25.9岁 ┃
┗━━━━━━┷━━━━━━┷━━━━━━━┷━━━━━━━┷━━━━━━━━━━┷━━━━━━┛

淄博市人口再生产类型

┏━━━━━━━━━━━━━━┯━━━━━━━━━━┯━━━━━━━━━━┯━━━━━━━━━━┓
┃分类 │0~14岁人口此例 │15~49岁人口比例 │50岁以上人口比例 ┃
┠───────┬──────┼──────────┼──────────┼──────────┨
┃国际上划分人口│增加型 │40% │50% │10% ┃
┃再生产类型标准├──────┼──────────┼──────────┼──────────┨
┃ │稳定型 │26.5% │50.5% │23% ┃
┠───────┼──────┼──────────┼──────────┼──────────┨
┃ │减少型 │20% │50% │30% ┃
┠───────┼──────┼──────────┼──────────┼──────────┨
┃市人口年龄构成│1964年 │41.58% │45.42% │13% ┃
┃情况 ├──────┼──────────┼──────────┼──────────┨
┃ │1982年 │29.01% │55.35% │15.64% ┃
┠───────┼──────┼──────────┼──────────┼──────────┨
┃ │1984年 │27.96% │54.51% │17.53% ┃
┗━━━━━━━┷━━━━━━┷━━━━━━━━━━┷━━━━━━━━━━┷━━━━━━━━━━┛

(张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