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rec=157&run=13

历史概况
建国初期,为了扭转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极为困难的局面,淄博地区各级人民政府
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大量抛售物资,回笼货币,控制货币投放紧缩开支,
力争收支平衡,使建国前持续12年之久的通货膨胀和物价极不稳定的局面终于结束,为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
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1953年国家进入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出现了许多商品供不应求的新情况,物价呈现自
发上涨的趋势。为了稳定物价,适应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国家采取了继
续稳定工业品价格,调整农产品价格的措施,先后对粮油实行统购统销,棉花实行统购、棉布实行统销的政策。小
杂粮统购价格平均上调5.957%, 统销价格平均上调6.46%;生猪统购价格提高15.8%,猪肉销售价格每公斤提高
0.12元;标准粉和精粉零售价格分别下调0.96%和7.6%;花生米统购价格上调3.41%;大豆统购价格上调2%。通
过调整, 工业品价格稳定,农产品价格趋升,工农业商品比价缩小,1954年比1950年缩小17.51%。同时,制定了
市场商品分类管理目录,严格控制国家一、二类物资的购销价格。制订了严格的价格管理制度,规定了各类商品的
批发零售差率和有计划的分配货源,促进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1958年,由于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而否定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致使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遭到破坏,物价上
涨幅度较大。 1961年,全市物价总指数上升5.6%,是1950年~1965年期间物价上升幅度最大的一年。为了加强对
物价工作的领导,1962年10月成立了淄博市物价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淄博市物价管理暂行办法》,使全市物价管
理工作步入正轨。“文化大革命”初期,物价管理机构被撤销,物价管理工作基本陷于瘫痪状况,许多商品供不应
求, 有的变相涨价,有的随意提价,市场物价出现了失控制的局势。为此,1967年8月20日党中央发出了《关于进
一步实行节约闹革命、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加强资金、物资和物价管理的若干规定》。规定中,要求各地切实加
强市场物价的管理, 对不合理的价格和地区差价、 城乡差价一律放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处理。由此物价冻结。
1967年全市零售商品的物价指数是1965年的99.5%, 1967~1969年3年持平,1970年后微升,但都未超过1965年的
水平。此间,由于实行了物价冻结等措施,对稳定市场,稳定物价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长时间冻结,使商品价格
严重背离了价值规律,削弱了价格的杠杆作用,使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问题愈积愈多,给以后的物价调整和改革带
来很大困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为了加强物价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于1980年8月恢复淄博市物价局。开始对物
价体系和物价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 从1979年起,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和8类副食品的价
格。1981年提高了烟酒的价格,降低了国产机械手表的价格。1983年调整了铁路短途运价,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化纤
织品价格, 放开了一千多种三类小商品价格,实行工商协商定价。在价格管理形式上实行以计划价格为主体的3种
价格形式,国家统一订价、浮动价格和集市贸易价格。1985年放开猪肉价格,实行有指导的议购议销。通过一系列
改革,部分不合理的价格得到理顺,对发展商品经济,扩大商品流通,活跃城乡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

(仇广福 赵华新)

1986年工作综述
1986年,市物价机关认真贯彻“巩固、消化、补充、改善”的八字方针,坚持改革,在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上狠下功夫,积极做好物价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保持了全市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
在价格体系尚末完全理顺的情况下,市物价局针对有些企业因原材料涨价难以自身消化的情况,深入实际,调
查研究,比较及时地解决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部分突出不合理的商品价格问题。同时简政放权,将原属市管价的
部分产(商)品价格放给区县物价部门和企业进行管理。进一步扩大了与省内外的信息交流,初步形成了省内、省
外两个信息网络。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调查研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对稳定市场物价(特别是肉、蛋、蔬菜
等副食品的价格)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入开展物价监督检查、职工义务监督检查工作和“物价、计量信得过”活动,
并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三色标价签制度。

(仇广福 赵华新)

坚持改革,支持地方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1986年,全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价格体系的改革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展开。由于多种生产资料和原材
料价格在逐步理顺中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给地方工业生产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支持地方工业
的发展,市物价局对市管价的主要工业产品逐个进行了调查分析。本着统筹兼顾的精神,适时合理地调整了钢锭、
铝锭、水泥、木制家具、釉面砖、灯泡、铁锨、猪革、工业用自来水等28种产(商)品的价格。同时市物价局根据
全国和全省的统一部署,调整了有色金属、北方木材等产品的价格,放开了自行车、黑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收录机、 80支以上棉纱及其织物和中长纤维7种工业消费品的价格,使这些产品档次差价、质量差价、地区差价进
一步拉开,增强了生产厂家的活力。在第三产业中有些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副食品的价格,多年来未做调整。近
年来,由于原材料、燃料价格有所上涨,生产成本逐年增加,完全由企业自行消化难度较大,要求产品提价的呼声
很高。消费者则要求解决买主食难、吃早点难、喝牛奶难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物价局对各个产(商)品
的生产成本和经营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本着既有利于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又考虑消费者的经济承
受力,经市政府批准先后对牛奶、馒头、火烧、面条、油条、食醋、酱油等主副食品的价格进行了适度的调整,除
牛奶、 油条每公斤上调0.2元外,其余上调幅度较小,对人民生活影响不大,从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调动了
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缓解了主副食品供需之间的矛盾。据统计,全年属市管价的工业产品和第三产业经营的商品
共提价1040万元,另加国家和省管价主要产(商)品的提价额,全市一年中提价总额达1.7亿元。
在进行价格体系改革的同时,市物价局进一步改革了价格管理体制,重新修订了各级管价目录,明确了管价权
限,将原属市管价的54种商品价格下放给区、县物价部门管理,将14种商品的价格放给企业管理。

(仇广福 赵华新)

加强信息交流,为生产和领导决策服务
1986年,市物价局与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市(地)物价部门,全市各有关部门及20个乡镇建立了
物价信息交流关系,初步形成了省内、省外两大信息网络。一年中,共编发《物价信息》20期,并将市内外的物价
信息及时传输给上级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单位及乡镇企业,为促进生产和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受到了领导和上
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重视。 如在《物价信息》第4期刊登的《当前肉蛋菜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文,省
物价局在《价格内参》 第6期上予以全文转载,并加了大段按语:“……省府鲁政发(1986)45号文件下达后,淄
博市物价局马上跟踪调查市场变化趋势,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做法值得各级物价部门借鉴。”省物价局在第
10期《物价简报》中还转载了淄博市《重视蔬菜生产改革流通体制》的信息。

(仇广福 赵华新)

开展“双信”活动,推行三色标价签制度
开展“物价、计量信得过”(以下简称“双信”)活动,是促进企业搞好物价管理的一种好形式。为把此项活
动扎实深入地开展下去,1986年市物价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在1985年已挂牌的25个“双信”单位进行了检查整顿,按
标准进行了严格审核。对提出挂牌申请的企业进行了严格的验收,经各评委会评议,为33个企业挂了“双信”牌匾。
到年底,全市已有“双信”单位58个。
实行三色标价签(红色代表国家定价、绿色代表企业自定价、蓝色代表浮动价)是完善商品明码标价制度,加
强物价管理,发动广大消费者对价格进行监督的有效措施。1986年,市物价局与市商业局首先在市百货大楼进行试
点,随之在全市商业、供销系统推广。到年底,全市各零售企业已基本实行了三色标价签制度。

(仇广福 赵华新)

物价监督检查
1986年,市物价局在加强宏观控制和指导的同时,围绕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这一中心任务,根据市场物价的
变化和群众反映,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物价监督检查工作,对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紧俏日用工业品价格作为重点常
年检查,对季节性商品进行突击检查。在检查中采取检查和宣传物价政策帮助整改相结合、检查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的方法,全市共查处物价违纪案件725起,没收非法收入52.3万元(其中退还用户、消费者17.2万元),罚款2万元。
在搞好专业检查的同时,市物价局与市总工会密切配合,在全市开展了职工物价监督检查活动。组建了31个职
工物价监督站, 选聘职工物价监督检查员354名,职工物价监测员1560名,上岗监督检查。11月,省总工会、省物
价局在淄博市召开会议,推广了这一作法。

0392001;市物价局、市工会组织职工物价监督检查员对市场物价进行检查 (市物价局 供稿)

(仇广福 赵华新)

1986年市场零售物价分析
1986年,全市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6.9%,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升4.7%。计算价格指数中的302种代表规格品,
价格上升的有153种, 占总数的51%,持平的133种,占总数的44%,下降的16种,占总数的5%。在零售物价总指
数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上升9.5%,影响总指数上升5.4%;日用工业品类价格指数上升5%,影响总指数上升0.7%;
衣着类、 文化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医药及医疗用品类、燃料类价格指数分别上升0.4%、1.2%、20%、6%
和15%, 共计影响总指数上升0.8%。食品类价格上涨是影响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日用工业品类价格
上升对总指数上升也有较大影响。
在食品类中,鲜菜价格指数上升27.2%,影响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1.7%;肉禽蛋价格指数上升8.5%,影响总
指数上升1.1%;市场粮价指数上升5.6%,影响总指数上升0.8%;鲜果价格指数上升22.8%,影响总指数上升0.8
%;水产品价格指数上升10.4%,影响总指数上升0.2%。其中,对总指数上升影响最大的是鲜菜类和肉禽蛋类。
1986年, 全市蔬菜播种面积为20.84万亩,比上年增加7.01万亩。鲜菜总产量584403吨,比上年增长33.4%。
但是,全市菜价却比上年上升27.2%(济南上升6.7%、青岛上升9.7%、烟台上升0.3%、枣庄上升9.8%),主要
原因是在春夏菜供应中国营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好,经营量小、价格高所致。
1986年1~4月全市肉蛋价格指数上升16.2%。5月份以后,由于市场粮价持续上涨,直接影响肉蛋价格的稳定。
8月份零售价格指数上升到9.7%,成为全年指数上升幅度最高的月份。为了控制肉价上涨,市物价局对市场猪肉确
定最高限价每公斤不得突破3.20元。同时商业部门积极设点经营猪肉,平抑市价,因而猪肉价格至年底一直保持了
限价水平。全年对鲜蛋虽然也实行了市场限价,但因国营部门贷源不足、经营数量太小,平抑不了市价,致使鲜蛋
价格每公斤由2.40元上涨至4.80元。

(仇广福 赵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