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3&A=1&rec=119&run=13

历史概况
1932年博山、 淄川、临淄、长山、桓台县政府先后建立了测候所,1937年日军侵华,测候中断。1942年2月27
日,日军在张店建立了测候所,直到1945年日军投降。1949年7月张店农场建立测候所(后改称测候站、气候站)。
1951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航校周村分校气象台兴建,1953年投入工作,专为飞行训练服务。1955年4月
28日张店农场气候站改称张店气象站, 1958年11月3日又改称淄博市气象台。同年,淄川、周村、博山先后建立了
气象站(周村气象站以后曾于1962年7月撤销、 1977年4月恢复)1963年、1964年桓台、临淄也相继建立。1976年1
月11日淄博市气象台升格, 成立淄博市气象局。 1976年6月3日改称气象地震局,1980年9月3日又改为气象局。到
1986年12月底全市气象机构是一局、五站,另加解放军第五航校周村分校气象台。
几十年来,淄博市气象工作不断发展。解放前只有地面观测,而且项目少,不精确。建国后气象事业发展很快,
业务工作领域拓宽。50年代初期,仅有气象观测。1955年1月1日,张店气候站成了国家的基本站,担负着发气象绘
图报和预约航危报的任务,1958年增加了农业气象和天气预报、资料服务,1976年后开展了群众性的人工降雨和防
雹试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市气象科研工作获得新进展,有5项成果受到省、市奖励,其中《淄博地区7
~8月大~暴雨概率MOS预报》一文,曾在全国经验交流会上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气象部门不断增加现代
化装备, 强化天气预报手段。 1977年8月, 市气象地震局采用了电传打字机,结束了戴耳机手抄气象报的历史;
1977年后,市气象地震局先后安装了11部传真机,加速了资料传递;1979年5月用上了“711”测雨雷达,增强了监
视天气的能力;1985年6月1日,市气象局预报科和各区、县气象站启用甚高频电话,加速了通讯联络。

(方学 迎光 象礼)

1986年工作综述
1986年,全市气象部门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进展。
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 继续抓了预报业务分工试验和试行干部、职工聘任制。从1985年7月至1986年11月,台
站预报的对比试验,获得不同时次、不同时段、不同项目的对比数字近10万个,为预报业务合理分工提供了数据。
根据国家气象局人事改革的原则意见,对各级干部、职工试行了自上而下的聘任,效果较好。
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是抓科研。 市气象局组织科研人员研究的“应用APPLE—Ⅱ微机建立基层台站天气预报
专家系统”取得了初步成果(有3篇论文在1986年第4期《山东气象》上刊载)。此项成果在苏州召开的上海协作区
“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研讨会” 上进行了交流。 另外, 1985年完成的《淄博地区7~8月大~暴雨概率MOS预报》、
《根据大尺度系统和本地气象要素变化特征预报秋种期有无大旱》 两项成果,于1986年2月20日获1985年省气象科
技进步二、 三等奖。《积雨云和冰雹云观测的区别》一文,1986年8月在全国“云雾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学术讨论
会”上进行了交流。
进一步端正“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信誉,无偿有偿并重”的气象服务指导思想。由于预报天气准,服
务质量好,得到党政机关和社会公众的好评。《中国气象》1986年第5、11、12期3次载文介绍了淄博市气象服务的
事迹。
气象业务质量稳中有升。1986年全市24小时降水预报准确率为45.8%,24小时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为67%;
地面测报三项错情率为0.1%,报表出门合格率为54%;农气观测三项错情率为0.4%;气象传真图合格率为99%,
地面填图质量为7071∶1,高空填图质量为2282∶1。
1986年底, 全市气象机构为1局、5站和解放军第三航校周村分校气象台,气象工作者108名(不含周村分校气
象台)。其中工程师12名,技师11名,助理工程师14名,技术员9名;大专文化程度的27名,中专文化程度的35名,
高中文化程度的25名,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21名。

(方学 孙迎光)

1986年淄博天气特点
1986年,淄博市年平均气温13.0℃,与历年平均值12.9℃相近,降水499.3毫米,较历年平均值少172.5毫米,
年变率-26%, 是继1985年干旱之后的持续干旱;日照时数2586.1小时,较历年平均值多42小时,年变率2%。从
气温和日照看属于正常,从降水看属于大旱之年。其特点是:春旱秋旱,灾害较多。
1~5月份降水28.2毫米, 较历年同期少80.2毫米,变率为-74%,属特大干旱,严重影响了冬小麦生长。9~
11月降水46.6毫米,较历年同期减少83.4毫米,变率为-64%,属特大干旱,影响了玉米生长和小麦播种。
1986年全市气象灾害较多,除严重春旱被战胜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的灾害有4次:1. 张店区中埠
镇张家、郭家和边辛三个村于5月5日14点10分,突遭狂风暴雨夹冰雹的袭击,仅20分钟时间,张家村的440亩蔬菜,
有360亩严重遭灾,小黄瓜被砸烂,西红柿、芸豆秧断叶疏,油菜成了杆子。郭家和边辛村也遭到程度不同的雹灾。
2.临淄、张店、桓台下属的23个乡镇于7月15日下午遭受暴风雨、冰雹袭击,最大阵风8~9级,冰雹、暴雨持续1个
多小时,阵雨最大量62毫米,冰雹一般直径1~1.5厘米,最大直径3厘米。有258300亩玉米受害,其中1500亩绝产,
112000亩减产30%以上; 有11912亩蔬菜受灾, 其中3800亩绝产; 有4500亩果树受灾,减产50%以上;冲毁土地
4500亩,8680间房屋遭受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2979.9万元。齐鲁石化公司、张店钢铁厂、新华药厂、山
东农药厂等单位部分电路中断停产。3. 张店区沣水乡梁炳旭村民高玉珍于8月13日17点30分遭受雷击致死。4.博山
区源泉、郭庄、夏庄3个乡镇于9月26日遭受雹灾。北起崮山,南至夏庄,西从谢家店,东到池上小峰口,共18个村
突受雹灾。雹区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冰雹直径一般1~2厘米,大者如鸡蛋、部分地区积雹厚达5~10
厘米。受灾蔬菜2230亩,损失约150万元。郭庄乡有400亩桑园被毁,200张秋蚕种因之报废。
1986年全市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年平均气温为12.0~13.1℃。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最高,为31.3~32.6℃,极
端最高气温为38.5℃(6月2日周村);以1月份最低,为-6.6~-8.9℃,极端最低气温为-17.5℃(1月5日桓台,
2日临淄)。
年降水量361.5~558.0毫米,降水日数69~85天。春季降水25.2~37.7毫米,占全年的5~7%,降水日数17~
20天;夏季降水288.3~437.8毫米,占全年的76.1~82.3%,降水日数29~35天;秋季降水31.8~64.5毫米,占全
年的7.1~12.8%,降水日数11~19天;冬季降水13.4~21.4毫米,占全年的3.2~4.8%,降水日数11~14天。
年光照时数2506.2~2881.1小时,光照百分率为57~65%,以5月份最多,为266.1~299.1小时,4~10月份,
月光照时数均在200小时以上。
年相对湿度58~68%。
年无霜期为173~213天,初霜期均为11月1日,终霜期为3月19日至4月20日。
年最多风向为南至西南风,偏东风最少,最大风速为21.0米/秒(7月24日、北风、张店)。

(张思厚 高凌宽)

开展预报业务分工改革试验
1984年淄博市气象局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全市进行气象预报业务改革的方案,得到上级重视并被定为试点单
位。改革的内容:由过去的市台、区县站都做24小时预报,改为市台制做全市24小时预报,区、县站只负责订正,
重点做好服务。为此,从1985年7月1日至1986年11月30日进行了市台和区、县站的预报对比试验。通过试验,获得
了不同时次(17时、20时)、不同时段(前半日、后半日)、不同项目(降水、温度、大风、霜冻、寒潮、雾等)
的对比数字近10万个。这些数字客观地反映了市台、区、县站气象预报的水平,为预报业务合理分工提供了依据。

(方学 王象礼)

农业气候区划取得新成绩
全市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始于1980年10月,到1986年底,五区一县已全部完成,全市农业气候区划正在进行中。
经过验收评定, 共搞出农业气候区划成果6项。其中《张店区农业气候资源调查综合报告》于1985年11月被评
为山东省农业区划优秀成果三等奖。 《博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于1986年5月被评为淄博市农业区划优秀成果
一等奖,《淄川区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综合报告》于1986年5月被评为淄博市农业区划优秀成果三等奖。

(方学 迎光 凌宽)

气象服务取得新进展
1986年,全市气象部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服务次数增多,服务质量提高,效益明显。
服务领域从市区县领导机关、农、林、水利系统,扩展到基建、交通、电力、冶金、化工、商业、保险、政法、新
闻、电影、科研、体育、旅游等行业及个体种植、养殖专业户。一年中,通过《淄博日报》、淄博市人民广播电台、
电视台及区、县广播站、电视台发布天气预报5600余次,为各单位及群众答询3200余次。在搞好公益服务的同时,
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了有偿专业服务,并于1985年3月3日成立了淄博市气象咨询服务中心。至1986年底,共签订短期
预报服务合同26份, 长中期预报服务合同64份,资料服务34次,现场服务4次,其它服务1838次。这些服务质量良
好,用户满意。1985~1986年可计算经济效益的6项服务,增加收入671万余元。
为了用现代化装备强化服务手段, 市、区(县)气象系统在1985年6月安装使用甚高频电话的基础上,1986年
底又购进了“气象警报系统”。

(张思厚)

准确预报6月连阴雨,增加社会效益560余万元
1986年6月9日,市气象局预报科根据天气形势,做出了6月12~17日有3天连阴雨的天气预报,并立即向市政府、
市农委汇报, 建议组织农民抢收抢打小麦。 市农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农民抢收抢打,至11日全市收割小麦
86.5万亩。虽然12~15日连续3天阴雨,由于早有准备,小麦未受损失。正当农民为阴雨不晴发愁时,6月16日预报
科又准确预报“未来3天无雨,19~20日有小雨。”根据这一预报,19日前全市150万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据市农
委生产科核计,这两次正确的气象预报可使小麦减少损失1698万公斤,计560.3万余元。

(方学 迎光 象礼)

探测张店低空大气,为腈纶工程服务
腈纶工程是“七五”期间淄博市的一个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设计需要张店地区低空大气条件的详细资料。市气
象局与市环保局、省气象台密切协作,组织了22名气象科技人员,于1986年8月13~25日、12月2~13日分两段用气
球携带探空仪对张店地区低空大气进行探测,共取得各种数据20余万个,写出了评价报告。这一探测工作的完成,
不仅为腈纶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气象条件依据,而且为张店地区其他基建工程的设计、布局、环境综合治理提供
了宝贵资料。

(方学 迎光 象礼)

气象预报准确,120米高火炬塔架整体吊装一次成功
齐鲁石油化工公司乙烯工程指挥部决定, 1986年2月18日整体吊装火炬塔架。火炬塔架是乙烯工程用于排除可
燃性气体的关键装置, 高120米,重240吨,整体吊装气象保障是个关键。2月17日上午10点天空阴云密布,飘着零
星雪花。负责吊装塔架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第十建设公司调度室副主任余国林,向市气象咨询服务中心询问18日
上午天气情况, 值班预报技师杲延铭肯定回答:“明天上午9点无雨雪;微风,不超过3级。”18日上午8点多钟,
太阳透过薄云照射到30万吨乙烯工地上。 9点整,十化建经理郝国奉下达吊装命令,至10点22分,塔架巍然屹立。
在场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副总经理盛华仁、山东省原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和珍、淄博市市长王韬向吊装塔架的工人、
技术人员、领导干部祝贺,称赞为吊装火炬塔架提供准确气象预报的气象科技工作者。一位在场的日本专家感慨地
说:“了不起,吊装一次成功,祝贺!祝贺!”

(张思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