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9&rec=893&run=13

1995年,市北区辖23个街道办事处,5个行政村( 归浮山后街道办事处管辖)。总面
积28.63平方公里。全区国内生产总值7.31亿元, 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二产业增
加值完成2.46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85亿元,分别增长11%和12.7%;工业总产值
完成5.71亿元, 增长13.1%;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亿元,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13.9亿元,增长36
. 3%;外贸出口交货值1.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8353万元,增长22.4%;城镇职工工资人均
收入
4753元,增加528元。
实施改革调整, 促进经济发展 对第一物资公司、橡胶制品三厂和汇林公司实行
了兼、合并和划转,新组建企业集团1家,建立有限责任公司6家,设立股份合作制企业1
家,全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达到42家。街道财政体制取得新的突破,全区23个街
道办事处全部成立了财政所, 为发展街道经济奠定了基础。机构改革和推行国家公务
员制度工作顺利推进, 基本完成了公务员制度入轨工作,撤销、合并机关部门12个,归
口管理部门3个,进一步理顺了关系。新批准“
三资”企业30家,总投资1813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48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8万美
元。第
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6.4%; 集贸市场实现成交额12亿元;发展工
商业户
2682家,私营企业64家。
加快旧城改造,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编制完成“市北区科技工业园”控制性详细
规划和“青岛山”规划建设分析报告,完成了东部7.6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和地籍调查
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及用地现状和历史沿革的调查工作。全区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
造在建面积达到117万平方米, 竣工24万平方米,回迁居民2349户。棚户区改造在建面
积80万平方米。其中, 区属开发单位在建面积54万平方米,竣工17万平方米,回迁居民
1476户; 旧城改造在建面积37万平方米,竣工7万平方米,回迁居民873户。积极配合市
重点工程建设, 顺利完成了海信立交桥工程1331户居民的安置工作。城区道路、污染
防治、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城区面貌有了新
的改观。围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积极推行居民住宅小区物业化管理,加强以道路、
市场
、居民楼院为重点的整治,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城市管理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全年共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36项。
完成科技计划32项, 创产值4645万元,实现利税700万元。有9 项科技成果通过了专家
鉴定,其中5 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有8家企业被认定为市高新技术企业。
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和升学率继续保持100%, 特殊教育入学率达到
94%,成人职业教育和幼儿教育也取得新成绩。筹资561万元用于“广厦工程”,为教师
解决住房8010平方米。小学体育在全市组织的各类比赛中,获10项团体冠军。
积极开展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活动, 通过了省文化厅的检查验收。通过举办
萝卜会——元宵山会和群众文化月活动, 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为纪念区划调
整一周年,征集并确定
了区徽和区歌,增强了人民群众热爱市北、建设市北的信念。
骨伤医院和市北区医院创建 “爱婴医院” 活动通过了国家考核, 中医院创
“二甲”工作取得
明显成效; 急性肠道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计划免疫实现第三次省考核达标;市北区医
院浮山
后分院挂牌开诊。
认真落实人口目标责任制,切实提高“三为主”工作水平,积极做好计划生育
的属地化管理,初步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三优”教育、“三生”系列
服务有新的进展;组
织实施了国家计划生育协会下达的宣教项目, 区计划生育协会被评为省先进协会。晚
婚率达99.14%, 晚育率达99.88%,计划生育率达99.89%,全区呈低出生、低死亡、负增
长的良好态势。
500平方米的贮水山儿童公园社区服务中心已经投入使用。 残疾人就业、
残疾职工养老保险等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登北居委会被评为全国模范居委会。全年
发放救助金157.76万元, 救助困难企业38户次;发放救济金32万元,用于解决社会困难
户、五保户生活困难和临时救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与法制建设 1995年, 市北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精
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山东省“双拥模范区”。被评为青岛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