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气象工作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9&rec=733&run=13

年内,投资45万元在市气象台建起了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
并于7月1日
投入使用,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莱西、即墨局完成了台站综合改造,胶南、崂山局的
综合改
造工作已经开始。
农业气象服务 围绕春播、三夏、三秋等农事季节及灾害性天气积极开展气象服
务。年初,提
出的“青岛地区全年出现大旱大涝的可能性小,影响本市的台风次数少于常年,全市年
降水量
600mm左右, 年平均气温12.5℃,属一般偏好的气候年景”的预测和麦收前作出的“麦
收期间
没有连阴雨”的天气预报与实况基本相符。麦收期间全市各级气象台站发布的5—7天
滚动天
气预报168份, 准确率达100%。为配合夏种工作,各级气象台站除及时为各级领导和有
关部门提
供土壤墒情外,还做出了夏种气象条件分析,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市台利用卫星遥感
监测技
术,先后3次对小麦种植年景、生长趋势、产量进行预测,并提前1个月对小麦产量作出
预报, 准确率达95%。全年实施飞机增雨9架次, 累计增雨1.9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
665万元。组织人
工消雹作业3次,使青岛地区在6月9-11日、22-23 日、7月1日3次冰雹中免受损失。积
极为城
市“菜篮子”工程服务,市气象台连续4年被市政府授予“蔬菜产销服务先进集体”称
号。面
向农村,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服务的农村气象科技服务网已遍布全市98%的乡镇和11.4
%的自
然村。
公众气象服务 全市7个台站的天气预报节目全部被搬上电视屏幕。 市气象台每
天制作的天气
预报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岛电视台 (包括青岛电视二台、青岛有
线电视台
) 、青岛人民广播电台、《青岛日报》、《青岛晚报》等10多家新闻媒介向社会公众
发布。平
度、胶南市气象局和市局服务中心, 年内开通了电话121天气预报自动答询服务台,市
局服务中
心还开通了168天气预报服务系统,随时向社会公众答询青岛市和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
的天气预报。 市气象台在有线电视台开辟了市区7个旅游景点的天气预报服务项目。
圆满完成了啤酒
节、青交会、德国总理和参加联合国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的部分代表访青以及党和国
家领导
人来青考察等一系列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保障工作。完成了中韩海底光缆敷设工作的
气象保
障任务。积极开展港口作业、海上运输、海洋捕捞、养殖、避雷针检测、彩球放飞等
新型专
业气象服务项目,受到普遍欢迎。
为政府决策服务 年初, 市气象局与市天文气象学会组织青岛海洋大学、北海分
局海洋预报区
台、北海舰队气象台等20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共同研讨全年天气趋势,
向党政
领导机关和生产指挥部门报送了《1995年青岛地区天气趋势预测》。在夏季干旱、麦
收期、
秋种等农事关键季节的天气预报中, 全市气象部门通过气象情报、气候评价、专题分
析等形式
,一方面及时向各级政府提供气象决策依据,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
向广大公众介绍天气情况, 提出趋利避害的意见。3月18日至5月12日长达56天的持续
干旱,严重影响
了小麦生长和春播工作,市气象台组织力量,准确预报了5月13—14日、5月19—20日两
次大的
降水过程,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安排抗旱、抢种提供了依据。7月8日,市气象台提前
24小时
准确预报汛期首场暴雨, 并及时向市政府和有关单位做了汇报,同时公告社会。9 月3
日,又成
功地预报了汛期最后一场大雨,为汛期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气象科研及现代化建设 设立科技开发基金, 加大资金投入。《青岛地区人工消
雹及效果评估
》、《城市发展对青岛气候影响》、《青岛地区5—9月降水量概率分布》结题。其中,
《青岛
地区人工消雹及效果评估》已通过市科委鉴定,专家称该项成果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市气象
台局域网已建成投入运行,并与国家气象中心、省气象台以及部分用户相连通;市台至
县站微机远程终端网络全部建成,并投入业务使用;科研所雷达数字化传输系统已投入
运行,并在人工
降雨、消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崂山局完成观测场改造工作已投入使用;投资5万元建
起了气候
资料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与市委计算机中心已经联网。全市气象业
务质量
连续3年站站达一级目标,全市创15个百班无错情、4个250班无错情,创历史好成绩。